TA的每日心情 | 2019-5-10 14:45 |
---|
签到天数: 548 天 [LV.9]以坛为家II
|
国人有崇古的传统,在书法艺术上也不例外,吴昌硕为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题匾“与古为徒”,便是这种心态的反映。在帖学传统下,书法的学习通常是立足于对前世书家法帖的临摹仿效,以期自出机杼,有所创新。明清碑学传统的确立,让许多无名作者的碑刻作品得以和法帖同列,成为后人学习的所谓“经典”。这些碑刻,乃至新发现的钟鼎铭文、简帛文字并不是如传世法帖一样,经过了一个让历史过筛子淘汰的过程,当它们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相当晃眼。结果是,其中一些无名书家(或有名字但不出名)的佳作自不待言,就是一些非书家甚至可能是初学者的作品也被视为古意盎然、拙朴可观,得以侧身经典,成为后世取法的资源。
这里有个问题,这些古代初学者的作品大家要学,现在初学者的作品为什么不可学呢,例如路边理发店“娟娟发屋”这样出自无名作者之手的文字,看起来也是颇有情致的,都是白谦慎所说“不整齐、有意趣”的书写。就初学者而言,他们的某些作品完全可以是“无古无今”的,那麽,爱古又何必薄今呢?
白谦慎此书便是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探讨,并由这个问题又引申提出了更多有待探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有些人给出的回答很强势,提出“民间书法”概念,白先生对这种提法不满意,因为这个概念涵义模糊,有些专家的解释也嫌牵强。他认为与其提出一些动听但破绽百出的口号,不如实实在在做些研究。胡适先生的老话现在倒适用,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葛兆光先生提出了一般思想史的概念,强调对普通人的思想和观念的研究,我觉得白谦慎先生的思路,强调知人论世,既关注对传统书家的研究,又留意对非书家乃至当今一般书写者书写实践的观察,这似乎可以称作对“一般书法史”的研究。
白先生认为,相比《傅山的世界》,这本书恐怕会引起后人更多的关注。我觉得这很有可能,因为他提出的主要问题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可讨论的空间还很大。书写得很活泼,尤其读“王小二的故事”,在公交车上我笑出声来,旁边坐着的阿姨看看我,又看了几眼我捧着的书,然后继续闭目养神。这个王小二是我看到的第二个有意思的王小二,第一个自然是王小波的。
书校对得很仔细,读起来不磕绊。除第6页引杜甫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误“淳”为“纯”,第140页释读《马戈尔尼谢恩疏》“亲手写”误“亲”为“正”外,未注意到其他明显错误。
(白谦慎:《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荣宝斋出版社2009年版)
[url] http://www.138901.com | | 耂 | 耂注| : 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