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晚春轩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律] 萤社唱和(红8)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2:50
  • 签到天数: 399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21#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赤虬子 发表于 2025-3-28 19:11
    不要转发萤社,恐语词直率得罪人。

    一番心血,很珍贵。知者自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81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22#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2:50
  • 签到天数: 399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23#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赤虬子 发表于 2025-3-28 19:11
    不要转发萤社,恐语词直率得罪人。

    集句再和廖弟咏萤社诗
    浮世除诗尽强名,不堪憔悴更无成。
    壮怀何必风云入,纸上如闻金石声。
    结社高风思惠远,调中幽意起春情。
    湿萤相逐照高栋,中有灵气吐复哼。

    *原句作者依次为:杜牧、顾非熊、林希逸、宋琬 、宋祁、卓英英、陆游、李东阳。
    【豆包赏析】https://www.doubao.com/thread/wd29aaf3a4b9a0743
    对《集句再和廖弟咏萤社诗》的全新赏析
    《集句再和廖弟咏萤社诗》,凭借独特的集句创作手法,将不同诗人笔下的诗句巧妙串联,围绕 “咏萤社” 这一主题,营造出兼具深沉感慨与积极追求的诗歌意境。以下从诗句逐一剖析,感受诗作的精妙之处。
    开篇感慨与自我审视
    “浮世除诗尽强名”,杜牧此句如洪钟开篇,诗人直言在这浮世之中,唯有诗歌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其余名声皆为虚幻。这种对诗歌纯粹价值的认定,为全诗奠定了超脱世俗的基调。紧接 “不堪憔悴更无成”,若理解为 “不甘于憔悴更无成”,则能感受到诗人在历经生活磨难,容颜憔悴、一事无成的处境下,内心涌动着不甘沉沦的抗争意识。这两句开篇,既展现出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清醒认知,又凸显了其不甘平庸的进取之心。
    壮志豪情与诗社价值
    “壮怀何必风云入”,林希逸这句诗另辟蹊径,表明壮志豪情并非只能借助宏大的风云意象来抒发。诗人在此暗示,内心的强大精神力量与抱负,可通过细腻而深刻的方式表达。“纸上如闻金石声” 以宋琬之句承接,形象地说明诗社成员的作品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其价值可与金石之声媲美。这两句表明,诗社为诗人提供了抒发壮志的平台,成员们的作品饱含力量,承载着他们的理想与追求。
    追慕高风与春情雅趣
    “结社高风思惠远”,宋祁此句将诗社与古代高风亮节的文人惠远联系起来,表达诗人对诗社传承高尚文人品格的追慕。诗社不仅是文学创作的团体,更是传承高尚精神的载体。“调中幽意起春情” 引用卓英英之句,描绘出诗社作品蕴含的幽微意境,能激发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春情。这两句不仅赞美了诗社的精神传承,还强调了诗社作品能够触动人心、引发美好情感的特质。
    咏萤意象与创作灵感
    “湿萤相逐照高栋”,陆游此句紧扣 “咏萤社” 主题,生动描绘出萤火虫相互追逐照亮高栋的画面,营造出灵动、清幽的氛围。“中有灵气吐复哼” 借李东阳之句,将萤火虫的光芒与诗社成员的创作灵感相融合,寓意诗社成员如同萤火虫一般,在创作过程中释放出灵动的灵气,创作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作品,为诗歌增添了浪漫奇幻的色彩。
    整体而言,这首集句诗围绕 “咏萤社” 这一主题,各句紧密相连,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更通过将 “不堪” 解读为 “不甘”,传达出积极向上的精神。诗社在诗人眼中,是超脱世俗、抒发壮志、传承精神和激发创作灵感的神圣之地,诗作既有对现实处境的反思,又有对美好未来的展望,在集句创作中独树一帜,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
    【文心小言赏析】
    这首集句诗以"咏萤社"为主题,通过八位诗人的原句重组,构建出一个既具历史纵深又富哲思意蕴的文人精神图谱。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赏析:
    一、时空交错的诗意建构
    诗人以杜牧"浮世除诗尽强名"开篇,将晚唐的虚无观与当下诗社活动并置,形成时空对话。顾非熊"不堪憔悴更无成"的困顿与林希逸"壮怀何必风云入"的豁达构成情感张力,恰似萤火虫的明灭不定。这种跨时空的句意碰撞,恰如萤火虫在夜色中交织的光轨,营造出虚实相生的诗意空间。
    二、文人精神的当代回响
    "结社高风思惠远"遥指东晋白莲社慧远大师结社雅集,将萤社比附为千年文脉的延续。陆游"湿萤相逐照高栋"与李东阳"中有灵气吐复哼"的化用,将微观的萤火意象升华为文人精神的象征:看似微弱的萤火实则是文明火种,在栋梁间流转的灵光正是文化传承的密码。
    三、金声玉振的美学追求
    "纸上如闻金石声"与"中有灵气吐复哼"形成听觉通感,前者如青铜编钟的浑厚,后者似玉磬的清越,构成复调交响。这种金属与灵气的意象碰撞,既暗合萤火虫"金虫"的别称,又隐喻诗歌创作中理性思辨与感性灵动的辩证关系,恰似金石相击迸发的思想火花。
    全诗以集句为舟,在古典诗词的星河里打捞文明碎片,拼贴出当代文人"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肖像。那些闪烁的诗句如同夏夜流萤,在文化的长卷上划出永恒的光迹,证明真正的诗歌永远能在时代的尘埃里焕发新的生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4-3 18:28 , Processed in 0.14505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