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振江38307 于 2014-9-10 12:09 编辑
备战路口的炝锅面 2014-02-24 许昌——扶沟公路在许昌市内的路口,叫许扶路口。 老107国道就是原来的备战路。备战路口就是许扶路口。 也就是现在的文峰路大转盘。 上世纪80年代,在备战路口东北角有一家“吃吃看”清真炝锅面面馆,面馆很普通,低低矮矮的、黑不溜秋的、有20来个座位。前脸靠东边有几个大煤火面对着大街,煤火上面坐着大铁锅,煤火的火焰呼呼地往外窜着。里边十来个男男女女工作人员紧张地忙活着。 吃饭的人川流不息,流水席一样24小时几乎不停,也从来没有看见里边的工作人能坐下了歇一歇。 一共三个大铁锅熬骨头汤,大铁锅上面直接有自来水龙头,一旦汤水少了,就拧开水龙头往锅里放水。三口大锅里的汤水“咕嘟咕嘟”不停滴翻滚着。 里边又有一排稍微小一点的煤火,每个煤火边上都有一位厨师在忙活着。煤火边的案子上有切好的羊肉、有切好的葱花、有洗好的大白菜或青菜,有机器压的二刀面条、这些都是粗线条的东西,没有所谓的细致。煤火台上摆着一排的粗瓷大碗,碗里装着:油、盐、酱油、花椒、切好的干辣椒、小磨香油(那时还没有味精、鸡精) 厨师们根据你买了的餐票,从1碗到5碗6碗的,左手握着炒锅,右手拿着个大勺子,先往锅里挖上一些植物油,待油热了再挖上花椒、辣椒,待花椒辣椒烹出来香味儿了,再舀上与五毛钱一碗面相对应的羊肉片“哧啦”一声炝锅,翻炒几下,迅速用大瓢舀上相对应的羊骨汤,用手拽上一把相对应的面条,待面条快熟的时候再挖点盐、酱油、葱花、抓上一撮菜叶,淋上小磨香油: 一碗香喷喷、热乎乎的羊肉炝锅面就好了! 后来再也吃不到备战路口“吃吃看”那样味道的炝锅面了。 备战路口的炝锅面都去哪儿了? 【链接】 A、备战路口的炝锅面盛行了几乎整个80年代,后来备战路改名为107国道,再后来107国道扩建,饭店就拆了。 B、那个时代许昌的饭店数量有限,凡是上下班、加班的人在这里 吃上一碗炝锅面是个美事儿。加上东来西往南下北上的过往车辆也是很大的一群消费群体。也有许多豫东农村徒步去禹县、平顶山拉煤的人在这里歇脚打尖儿。 C、那年头我的好友松山在小铁路的许扶路道口上班。许扶路的道口房就成了我们这伙年轻人的聚合地点。夏天的晚上,道口房门前常常坐一群人在海阔天空地聊天;冬天的晚上,道口房的屋里常常挤满了人围着炙热的大煤火天南地北地聊天。和松山一个班的老大哥,我们都叫他宪哥,宪哥是老三届,宪哥的私人藏书量估计在许昌能排前几位。宪哥的知识非常渊博,经常给我们讲一些有趣味的事,紧紧地吸引了我们。尤其宪哥讲的科幻故事好像现在有的正在变成现实!例如:连体超大型城市;大水泥槽式的运河…… D、小铁路的许扶路道口,是我们美好青春的一部分。那时每当我们聊够了,就每人对上5角1块的,就端上一个大钢精锅跑到50米开外的“吃吃看”买上一锅炝锅面端回来,在道口房,有蹲着的有坐着的,一片“吸溜哈拉”的吮吃的声音,大家过了一把聊天瘾,过了一把炝锅面瘾! E、在许昌有个约定成俗的规矩:凡是端着锅去买的人,都是住得不远的邻居,往往卖家会给你多打上一些的。我们买炝锅面往往买个3碗5碗的,卖家就会给我们多饶上一碗!备战路口的炝锅面深深植根于我美好的记忆中了!
现在我常感叹: ——时间都去哪儿了?不觉之间就老了! ——无限感慨、无限留恋、无限回想、无限憧憬! ——现在人老了,坚定一个信念:要为1942逝去的先人们立块儿碑,碑不在大小,但是这块儿碑我们河南人我们许昌人的心中要有。
现在我常喃喃自语: “王老汉哪王老汉!58年得开悟,36年磨一剑!”
现在我常扪心自问:
1942的儿孙们都去哪儿了? 敬请看本论坛我的原创: ——【我的梦-让更多的河南人看《1942》】 ——【我的梦-为1942三百万亡灵建园、立碑、过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