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剪烛西窗 于 2014-9-24 09:24 编辑
谈律诗中的几种对仗句 下面把看过的一些对仗句形式罗列一下,供各位参考,不进行分类概括了。 实对:所用的字,基本上都是實字。
【例句】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这种对法要组织得好,否則很容易有堆砌感。 虚对:对仗中虛字为主。 【例句】
名高不朽終安用,日饮无何計亦良。(苏轼:和刘道原咏史) 虛字在对仗中是灵活度很大的,也是比較寬的,所以可以作為一种取巧的方法。 平对:兩个句子各有一个意思,并不连貫。 【例句】 半世功名一鸡肋,平生道路九羊腸。(杨万里:晓过皂口岭) 這種对仗方式是最常見最普通的,從寫作的角度來說,也是最簡單最容易的。你只要把兩種意思分成兩个分句即可。 仄对 (流水对): 兩個句子是一個意思,大致上或者下句說明上句,或者補充上句,互相之間有因果。【例句】 自言官長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苏轼:寄题兴州晁太守新开古东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杜甫:野望)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杜牧:九日齐山) 葛立方【韵语阳秋】云:“梅圣俞五字律诗,于对联中,十字做一意处甚多。如 【碧澜亭】诗云:‘危楼喧晚鼓,惊鹭起寒汀’; 【初见淮山】云:‘朝来汴口望,喜见淮上山’; 【送俞驾部】云:‘何时鷁舟上,远见炉峰迎’; 【送张子野】云:‘不知从此去,当见复何如’; 【和王尉】云:‘度鸟不曾下,新文谁寄评’; 如此者不可胜举,诗家谓之‘十字格’。老杜亦时有此格,如 【放船】云:‘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 【对雨】诗云:‘不愁巴道路,恐湿汉旌旗’; 【江月】云:‘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今人用之者殊少也”。 渾括对: 字面不工不切,意思却笼统连贯。
【例句】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杜甫:咏怀古迹) “伯仲之间”与“指挥若定”,在字面上虽不甚工整,然整联看来,意思却铢两悉称。如此只对意不对字面者,称之为“浑括对”。 问答对: 两句一问一答。 【例句】 永夜思家在何處?殘年知汝遠來情。(苏轼:侄安节远来夜坐二首)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秦韬玉:贫女)
问答对的难点在你對回答的把握,千万不要直通通把話說进尽,要答得含糊些,隱約些,否則就直白无味了。 隔句对:每两句为单位,前后隔句相对。 【例句】
相思復相忆,夜夜淚沾衣。空叹復空泣,朝朝君未归。
隔句对,在五律中比較多,七律就很少了。如果你寫律的時候,覺得頷联和頸联之間是一个整体,同時,光是頷联又很难对起來,就可以試試這个。 借韵对:使用谐音进行对仗。 【例句】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裴司士见寻。厨一作庖)
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 (张乔)
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
因寻樵子径,为到葛洪家;
此种对法,乃是借同音字以为对仗。如借“杨”为“羊”,以对出句之“鸡”字;借“下”为“夏”,以对下句之“秋”,; “迁”为“千”,以对上句之“十”字;及借“子”为“紫”,借“洪”为“红”,而琢成对仗。明俞弁【逸老堂诗话】云:“【天厨禁脔】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朱子儋诗话】谓其论诗近于穿凿。余谓孟浩然有‘庖厨具鸡黍,稚子摘杨梅’;以‘鸡’对‘杨’。老杜亦有‘枸杞因吾有,鸡栖奈尔何?’以‘枸’对‘鸡’。韩退之云‘眼昏长讶双鱼影,耳热何辞数爵频’;以‘鱼’对‘爵’。皆是假借,以寓一时之兴。唐人多有此格,何谓穿凿哉?” 虚实对:用虚字与实字相对。 【例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孟浩然:访天台) 舳舻为实字,来往为虚字;利涉为虚字,而风潮为实字。如此相对,称为“虚实对”,亦有以“交股对”目之者。 逆挽对:上句时间在后,下句时间在前。 【例句】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温庭筠:苏武庙)
沈德潜【说诗晬话】云:“温李擅长,固在属对精工,然若工而无意,譬之剪 为花,全无生韵,弗尚也。义山‘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飞卿‘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对句用逆挽法,诗中得此一联,便化板滞为跳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