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常昶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天滚滚之毛泽东三界封神演义(每日连载中,第一部(上)完结)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3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01#
    发表于 2014-11-27 01:18:27 | 只看该作者
    五道混说,奇在能有自圆,天神地圣,同奉华裔,令人兴奋。作者是个奇人,令人赞叹!

    点评

    谢谢您的夸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27 09: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09:40:30 | 只看该作者
    李听圃 发表于 2014-11-27 01:18
    五道混说,奇在能有自圆,天神地圣,同奉华裔,令人兴奋。作者是个奇人,令人赞叹!

    谢谢您的夸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09:43:10 | 只看该作者
    慈禧得海陆战报,非常震怒,将镇闽主将张佩纶逮京治罪,充戍黑龙江。张佩纶志大才疏,他曾吹牛说,打败法军轻而易举,左宗棠轻信了他的话,向恭亲王奕䜣保举张佩纶总督福建。恭亲王又向慈禧保举,如今马尾港的南洋水师、造船厂一起灰飞烟灭,让慈禧近20年的心血化为乌有,她怎么能不震怒,遂一道罢免了恭亲王的所任各职,责其指挥不力,令其在家养老。左宗棠也因此开始失势,退出了中国的历史的舞台。慈禧下旨调动布置,张之洞上奏保举老将冯子材由粤援桂,慈禧从之,特令冯子材等率军驰援镇南关。
    冯老将一到镇南关即开关出战,他督率人马哪里的枪炮响的厉害就往哪里冒死猛插,如星驰飚卷、岳撼山摇,直到两军接近,短兵相接,相互搏击。法军虽是强悍,但冯子材的兵将更是骁勇,只杀得法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自从中法开战,这场恶斗令法国人大出意外,开始生出胆怯,便渐渐退下,弃了凉山。岑毓英闻凉山克复,亦秣马厉兵,亲督大军鼓行前进,与冯子材一起连败法军,迭克要塞。此战共斩杀法军将领7人,毙法兵3000余名,获辎重枪炮军械无数,直捣河内,声威大震。法军提督孤拔闻陆军战败,带兵猛闯浙江的三门湾,岸上的大清守军开炮迎击。合该孤拔命绝,一炮正中旗舰,孤拔重伤不治而死。法国因此战内阁倒台,新内阁与大清停战,中法战争结束中法战争清军大获全胜,法使巴特那与李鸿章在天津签订了中法停战合约,使大清境内形势复归安定。
                                     十四
    中法战争结束,慈禧已50岁,国境日安,政局、地位已经稳如磐石。50年来,慈禧几乎没有过过一天的安稳日子。圣人云:50岁而知天命,慈禧知大清国已和自己一体,她在大清国就在。20年来,慈禧作为最高统治者,已经练就一身真功夫,那就是她能从成千上万、不管是进步的还是保守的官员中,挑选出最杰出的政治家、最聪明的顾问、最安全的人以及最好的向导。慈禧不是恶魔,而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女人,在一个把女人当作痰盂一样对待的封建帝国里,她学会了如何保住自己,而最好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就是保住自己的权力。她保护自己权力的办法:一方面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另一方面,她知道在这样一个严酷、恶劣的政治环境中,在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紫禁城里,为避免成为他人刀俎之下的鱼肉,“要对付群狼,自己不仅要变成狼,而且还要成为头狼。”她做到了,大清国已经离不开她了,她可以安稳地睡个好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09:43:47 | 只看该作者
    这天夜里,慈禧睡得非常的香甜,她做了一个好梦,在梦中她好像是回到了一个自己很熟悉的园子里。这个园子占地千亩,有山有水,亭、楼、馆、榭,花、草、鸟、虫、鱼,佳境如画,巧夺天工。她醒后仍历历在目,如在梦中,随唤画工过来,由慈禧口述形容,画工作画绘制,费时月余方成。慈禧看这图绘美景,逐渐生出在人间修建一座如图园子的心思来。慈禧本是一个极守规矩的人,平生都不敢破坏祖制和朝廷既定的财经政策,她先让户部对造园进行了预算,花费需要3000万两的银子,相当于半年的财政收入。一时心血来潮,要花朝廷这么多的银子,慈禧于心不忍,但她又的确非常想修这个园子,怎么办?还是李鸿章的脑子灵光,他上书给慈禧要修建海军。修建海军没有预算也办不成,李鸿章就提出了在民间自筹的办法,并表示可以从自筹的经费中拨出款子让慈禧修建园子。这是一个好办法,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处用的都是这种办法。
    在北京的西郊有一个清漪园,海军在那里挂了一个海军训练基地的牌子,实际上是为修园子遮人耳目。光绪11年,园子开始动工修建,共用3年时间建成,慈禧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颐和园。这颐和园,凡去过北京的人大都游过,里面的楼台殿阁、亭轩馆榭,实在是数不胜数。最著名的乐寿堂正殿就是慈禧太后的住所,规模很是宏大壮丽;又有仁寿殿是召见王公大臣处。还有颐乐殿是慈禧听戏的地方,造得更是穷工极巧。另外还有亭、楼、馆、榭,轩、台、阁、巢,窝、阙、舫、桥12景,真是无妙不臻、有美毕俱。园倚万寿山,泉清水秀,草长花香,山巅更是建了一个佛香阁,轩厂华丽,直出云霄。登阁游览,俯瞰全园,气象万千;下有千步廊,曲折而下,直达殿门,所以往来非常方便。你道,慈禧如何梦出这么一个园子来?原来这是常仪在天宫的住处。园即告成,慈禧就移居园内,犹如常仪回鸾本宫,便不在想这人间的杂事,正值光绪18岁,遂降下一道懿旨,归政光绪。
    自此,慈禧在这颐和园中不是登山就是游湖,不是听戏就是抹牌,或是练书法、作画,或是读论语、背唐诗。当然更多的时间是在研究这保养之法。据说,慈禧在去政的10年间,研磨出一套非常有效的保养方法,直到她70岁时,她看起来仍像30岁的少妇一样,保养得非常好,身上的肌肤根本不像一个老人,而更像一个年轻人。对于慈禧的保养之法,国人研究百年也不得要领,就是不知是什么原因。其实这是常仪的神仙驻颜之术,凡人怎么可以研究得出来?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花开花落,慈禧已在颐和园闲歇了5年有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09:44:21 | 只看该作者
    此时,大清风平浪静,光绪在这5年间,自己的帝党力量逐步形成。被慈禧勒令回家养老的恭亲王,不论从哪个方面论都是光绪的六叔,资格老、经验丰富,光绪令其复职,于是恭亲王成了光绪的靠山,在光绪身边还有李鸿藻、翁同龢等大臣。我们常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以翁同龢来说本是光绪的老师,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可以买官受贿、结党营私的,但他不敢,因为慈禧还在。慈禧明察秋毫,她当政48年,在她的制下可曾听说过有贪污、弄权的奸臣?没有。为防止光绪被人左右,她将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抓在了自己的手里始终不放。也就是因为如此,她阻挡了大批人的财路、限制了大批官员权力的滥用,她成了一些人的眼中钉。就在她一心想在颐和园颐养天年的时候,针对她的阴谋正在运筹着,这年已是光绪20年的春天,光绪24岁。
    春天真是一年中最可爱的季节,当时的北京城到处都是桃花,这颐和园更是一片粉白的世间,一阵风吹来,花飞满天。游园的人们处在这桃花源中,不论是在林荫道上,还是在荡波的湖面上,无不感觉到神清气爽,看着那欢声笑语的年轻人。年已六旬的慈禧也好像回到了自己那明媚青春的少女时代,不觉诗兴大发,便用很美妙的音调朗诵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李白的《春晓》,她在这春天里感慨自己已经花落流水60年,忽然记起今年10月10日是自己的60大寿,于是回到了乐寿堂给光绪下了一道懿旨:要光绪下旨,令王公大臣为自己的10月份大寿成立筹备庆典班子,一切仿照康熙、乾隆时的例故准备。一时间,京城、直隶及各省巡抚、封疆大吏都急备珍品以备普天同庆。光绪也给慈禧准备了一份大礼,这份大礼就是中日甲午战争。
    却说这朝鲜国王李熙自登基以来,国内乱局就没有消停过,先有大院君作乱,接着朝鲜维新党人借日本之力作乱,被袁世凯发兵剿灭,今又有东学党人在全罗道东阜县起事,连败朝鲜王兵,并从全罗道转攻忠清道,声势浩大。李熙无奈向清廷告急,并咨照中国驻使袁世凯。袁世凯此时手中已无兵,朝鲜也无清廷的驻兵,为什么?到袁世凯时再说。袁世凯接读咨文,飞电李鸿章,同时按议约通知日本。李鸿章接电急派提督叶志超及总兵聂士成等率军赴援。日本对朝鲜鹰瞵虎视日久,早就在明治维新后,就确定了以朝鲜为跳板,进而吞并中国和亚洲的“大陆政策”。闻朝鲜有变,便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急派大岛主介率兵赴朝。乱党究系乌合之众,叶志超率兵赶到牙山,依靠袁世凯的提议,出示晓谕,解散乱党。乱党见了一纸文告,吓得四散奔逃,朝军失守的地方也不战自复。清军见朝乱已平,拟即撤回。然而日本兵有进无退,趁势攻入朝鲜王宫,幽禁国王李熙,推大院君主持国柄,宣告朝鲜独立,拟驱清军离开朝鲜。袁世凯急报李鸿章,李鸿章闻报,为免事端,上书光绪帝请求撤清军回国。光绪征求帝党大臣意见,帝党大臣力主与日本开战,认为此时正是光大光绪正面形象的最佳时机,后党的李鸿章主和,假如在朝鲜打败日本,岂不是正好打击后党的势力?何况,在朝鲜清军已经打败过日军?袁世凯领兵不过3年就可以把日军打败,那叶志超领兵有20年难道还不如袁世凯?光绪帝一听,认为大清一定可以取胜,就决心对日开战。李鸿章无奈只得召袁世凯回国,令叶志超准备开战。1894年8月1日,光绪帝下旨对日宣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15:53:36 | 只看该作者
    却说这朝鲜国王李熙自登基以来,国内乱局就没有消停过,先有大院君作乱,接着朝鲜维新党人借日本之力作乱,被袁世凯发兵剿灭,今又有东学党人在全罗道东阜县起事,连败朝鲜王兵,并从全罗道转攻忠清道,声势浩大。李熙无奈向清廷告急,并咨照中国驻使袁世凯。袁世凯此时手中已无兵,朝鲜也无清廷的驻兵,为什么?到袁世凯时再说。袁世凯接读咨文,飞电李鸿章,同时按议约通知日本。李鸿章接电急派提督叶志超及总兵聂士成等率军赴援。日本对朝鲜鹰瞵虎视日久,早就在明治维新后,就确定了以朝鲜为跳板,进而吞并中国和亚洲的“大陆政策”。闻朝鲜有变,便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急派大岛主介率兵赴朝。乱党究系乌合之众,叶志超率兵赶到牙山,依靠袁世凯的提议,出示晓谕,解散乱党。乱党见了一纸文告,吓得四散奔逃,朝军失守的地方也不战自复。清军见朝乱已平,拟即撤回。然而日本兵有进无退,趁势攻入朝鲜王宫,幽禁国王李熙,推大院君主持国柄,宣告朝鲜独立,拟驱清军离开朝鲜。袁世凯急报李鸿章,李鸿章闻报,为免事端,上书光绪帝请求撤清军回国。光绪征求帝党大臣意见,帝党大臣力主与日本开战,认为此时正是光大光绪正面形象的最佳时机,后党的李鸿章主和,假如在朝鲜打败日本,岂不是正好打击后党的势力?何况,在朝鲜清军已经打败过日军?袁世凯领兵不过3年就可以把日军打败,那叶志超领兵有20年难道还不如袁世凯?光绪帝一听,认为大清一定可以取胜,就决心对日开战。李鸿章无奈只得召袁世凯回国,令叶志超准备开战。1894年8月1日,光绪帝下旨对日宣战。
    中日一开战,日军采用先发制人的手段,趁清军尚未云聚,即向驻守牙山的清军进攻。聂士成慷慨誓师与日军决战,叶志超怯战放弃牙山退往平壤。聂士成独木难支,遂命本部士兵后对作前队,严阵而退。退到平壤,李鸿章令叶志超为帅,聂士成副之。叶志超令丰伸阿、马玉昆、左宝贵、卫汝贵四将分守平壤四门。日军分四路进攻:丰伸阿、卫汝贵略战即退,左宝贵力战至死。马玉昆是个名将,他骁勇善战,与日本人展开了一场血战,无奈清军的枪械老旧,射击的距离近,日本人的枪械先进,射击距离远,日本人能打到清军,清军却打不到日本人,你说这仗怎么打?马玉昆只得引兵退至平壤城下,抬头一看见城头高树白旗。马玉昆进城质问叶志超为何投降?叶志超道:卫汝贵、丰汝阿退逃,左宝贵战死,汝一军难敌,挂起白旗是为迷惑日军,救你脱困。果然,日军直薄城下,看见白旗,便停炮不攻。这时叶志超悄悄地开了北门,一日一夜狂奔500里,遁还辽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15:54:11 | 只看该作者
    却说北洋舰队在中日陆军战争爆发后在黄海游弋,本想帮助陆军,谁知过了中午也没有什么消息,就悻悻然往回驶。正在这是,日本海军战舰11艘,驶出大同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以南的黄海海面,正遇着挂龙旗随风飘扬的北洋舰队,没有打招呼就展开了攻击。其实中日既已开战,海军之战谁都知道不可避免,北洋舰队出海就是为了寻日舰决战,但日舰棋高一着,它们避开了北洋舰队的锋芒。北洋舰队一直提着劲寻找日本舰队无果,松弛了下来,掉头往回开,这就是攻击它的最佳时机。日舰的指挥显然是高明的,他打了北洋舰队一个凑手不及。清舰共有12艘,比日舰还多一艘。清舰提督丁汝昌坐在定远舰上见日舰攻击,便居中指挥展开了反击。中日双方舰队激战5个小时之久,致远、经远在各击伤日舰一艘后被炸沉,管带邓世昌、林永升战死殉国。定远舰轰沉日舰西京丸号,击伤松岛舰,带受伤的其他战舰冲破日舰包围,败回旅顺。
    警报迭达北京,光绪帝大为恼怒,即命将叶志超、丁汝昌革职,将陆海临阵脱逃战将拿问正法,并严责李鸿章。日本兵过了鸭绿江,浩浩汤汤杀奔九城,清军闻风退守凤凰城,不日,凤凰城也被攻下。此后,日军兵分三路进攻:一路北进,扑向连山关,被依克唐阿与聂士成两军南北夹攻,打得打败不能前进;一路出东北,攻破岫岩州,又连陷海城,清军退到辽西,靠辽河作为防蔽,总算没有再让日军前进;一路出东南,直窥金州大连湾。这里既无良将又无重兵,只有旅顺口一向称作天险,内阔外狭,层山环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入的形势。丁汝昌退居旅顺后反认为这里是绝地,且因战舰待修,便转入威海卫暂避敌焰,只留下少部人马驻守旅顺。日军攻破金州大连湾,认为旅顺易守难攻,便勾引汉奸施计吓跑了守军,不费一枪一弹夺得了北洋第一军港。而这一天正是慈禧太后的60大寿正日。夺得旅顺,日本军舰已经可以纵横渤海,北面的营口已在囊中,南面的荣成、登州也在掌握之中。狼狈不堪的丁汝昌被困在威海卫外的刘公岛上,让日军鼓着军舰架起巨炮向刘公岛一阵炮轰,可怜所剩下的定远、威远、来远三舰又被打沉,丁汝昌深受重伤,只得饮弹自尽。日军攻破刘公岛,占威海卫,北洋的第二军港也被日军夺去。
    光绪帝闻得败报,从前锐意主战、慷慨激昂的风发意气,已被沮丧之情所代替。他连夜召集王公大臣开会,帝党给他出了一个对慈禧釜底抽薪的主意,让他令李鸿章赴日本求和:李鸿章不领命就可像慈禧处置恭亲王那样处置李鸿章;李鸿章领命,那么这个卖国贼可是当定了。李鸿章成了卖国贼,慈禧岂能跑掉,那时全国愤怒就会针对着她来,皇上也就可以收回皇帝的全权了。光绪认为此计甚妙,遂下旨令李鸿章赴日求和、并授他全权。李鸿章在天津接旨,知道自己已坠入帝党的囊中,无奈只得启程赴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15:54:48 | 只看该作者
    李鸿章在赴日途中,屡接清军警耗,日军北据营口,南占福建澎湖,心中甚是焦灼,及到日本马关,见到日本专使伊藤博文,便请他停战。伊藤博文曾到中国去求过李鸿章,这一点,在讲袁世凯时会讲到。二人也算是熟人,那知伊藤博文不准,必欲先订和约,方允许停战。李鸿章则要先停战再议约,日方一直对李鸿章嘲笑敷衍。李鸿章如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滩遭虾戏,可他只能忍耐,但坚持先停战再议约的条件就是丝毫不松口。日本人无奈,为胁迫李鸿章就俯,决定对他用强。一天,李鸿章由马关日本专使馆办完事后,回自己的住处,在半路被刺客一枪打中左颧。李鸿章受重伤,日本人弄巧成拙,,引起了西欧各国代鸣不平。本来日本人想独占中国,就是在破坏欧洲人的财富梦,正没有借口干涉,李鸿章一受伤,他们可有话说了。伊藤博文无奈,只好答应先停战。
    在议约时刀在脖子上,李鸿章哪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李鸿章不怕死,可日本人已占领中国很多的土地,只能在所有的坏事中选小坏。知道蒋介石为什么是在苏联人出兵东北后答应了让外蒙独立吗?因为你不答应,他们就可以赖在东北不走,那样岂不是捡个芝麻、丢了西瓜?李鸿章的处境和蒋介石一样。最后,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了被我们骂了100年的《马关条约》。条约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及台湾澎湖,赔银子二亿两,允许日货进口并通往内地,还让日本人在我国各通商口岸建厂自造。
    《马关条约》于光绪21年即1895年3月23日在日本马关签订,当条约的主要内容传回国内时,引起了举国上下的强烈反对,主战派官吏纷纷上奏,谴责李鸿章媚敌误国,要求拒签此约。帝党在后面推波助澜,光绪无能造成的丧权辱国以及所带来的愤怒,被他们成功地引向了慈禧和后党。当时,在北京举行会试的各省举人更是义愤填膺,纷纷上街集会。此时在广东已有圣人之称的康有为也在北京赶考,他奋笔疾书,起草了《上皇帝书》,提出了“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并指派自己的弟子梁启超,分送各省举人传阅。当时全国18个省参加会试的举子都很赞成康有为的主张,便纷纷在上书上签名,一时间竟有1300余名举子,从此掀起了反对投降的巨大运动。这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本是汉武帝时,为鼓励民众向朝廷建言,明确规定各地官府必须派公车将书从本地送往京城。由于古时写书写在竹简上,一本书体积大、分量重,搬动困难,长途移动必须用车送。“公车上书”是形容汉武帝广开言路的,用在光绪身上则有点讽刺的意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20:17:38 | 只看该作者
    光绪帝亲政后,数年内丧师失地,比咸丰帝有过之而不及,很是闷闷不乐。却说这光绪帝师翁同龢久居朝堂,几经沉浮,在中法战争时,曾和恭亲王、李鸿藻等一同被慈禧免职,对慈禧心存狠意。他看慈禧在颐和园中乐而忘返,便想趁机扶持光绪坐正。可帝党力量毕竟才发展6年,远不如后党力量根深蒂固,必须尽快发展帝党力量不可。而要发展帝党力量,就得有个名目,正好康有为上书变法,这正是个好时机。翁同龢是个守旧派,忽然对变法感兴趣起来,让人好不奇怪?翁同龢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恭亲王、李鸿藻后,获得了一致的赞同。于是他们开始鼓动光绪变法,把康有为等人揽入朝廷,让康有为这些愣头青向后党大臣开炮,最好他们两败俱伤,既打击了后党,又抑制了变法,一举两得。
    单说翁同龢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把康有为介绍给了光绪,康有为又趁机将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等也介绍给了光绪。光绪非常高兴,各赏四品卿衔,令他们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康有为如沐春风、秃柳扬青,他创办《中外红闻》、建立强学会,广泛进行宣传。不仅鼓动了一大批的维新志士,而且连那张之洞、袁世凯都与他们相交。康有为把维新变法思潮推进得汹涌激荡,由京师迅速燃遍全国。在甲午战争后的四年内,各地纷纷成立学会、开办学堂、出版报纸、设立书局等300多处。1898年初,康有为又在北京组织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号召,联络和组织知识分子、中下级官吏,经常集会演说,痛陈国难当头,形势危急,激发人们关心国家命运的热情。各省旅京人士纷纷组织了保滇会、保浙会、保川会等,使变法思想同救国运动相结合,从而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光绪帝只有二十多岁,正是思想激进之时,通过与康有为的不断沟通,他下定了决心变法。但他不知变法从何处启动,康有为就将自己精心准备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日本明治变政记》、《俄彼得变政记》等呈给光绪。要光绪帝奋发振作,运用君权,排除阻挠,效法日本、俄国实行变革。光绪帝在康有为的鼓动下,终于在1898年6月11月下“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此时,已是甲午战争四年后,慈禧太后一直在颐和园养老,并没有干预光绪的任何行动。维新变法诏令:发展经济、保护农工商业、设立农工商局、提倡私人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制度,编制国家预算;开放言路,鼓励创办报纸,允许士民上书言事;精简官僚机构,裁汰冗员;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北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各省广设学堂,提倡西学,翻译书籍;选派出国留学生;改革军制,士兵改练洋操。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20:18:15 | 只看该作者
        十五
    变法轰轰烈烈,维新派振奋异常,一帮无功无名的秀才们也因此鲤鱼跃龙门。鲤鱼如果不是龙种,跃过了龙门,不是飞升,而是自己送食物给龙子龙孙吃。戊戌变法的君子们并不觉得自己只是一条鱼,他们以为自己是龙,是腾云驾雾的龙。所以,当他们要行云布雨时,一阵狂风就将他们吹得烟消云散。
    1898年的慈禧,64岁,已经历38年的政治磨练。孔圣人说:60耳顺。也就是说这时的人听得多、看得多、说的少了。他们已经把好多的具体事放下了,在自己的心中只留下了几条原则,如果不触动他的原则,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慈禧现在就是这个心态,光绪想有所作为、想变法是一件好事,她是从心眼里支持的。但她看得也很清楚,对待变法的目的,光绪、康有为、翁同龢他们是不同的。所以,当光绪向她请示变法和擢升维新派人物时,她并不反对,但她告诉光绪:只要皇帝能振兴国事,有益天下,尽管放手去办,我决不会阻拦;只要你能留下祖宗的神位不烧、发辫不剪,别的我还是什么都不管;但千万要注意,不要让我的日子不好过,否则,谁的日子都别想过好。慈禧已经把话给光绪讲得非常清楚了。
    光绪虽已经28岁,亲政也已经10年,但纵观他的一生,他的心智并没有发育成熟,他在政治上还是一个侏儒,他不过是摆脱了慈禧的直接干预,却始终在恭亲王、李鸿藻、翁同龢的股掌中,他一直都是一个玩偶。慈禧给他说的话,他并没有听懂,甚至他连听都没有听。慈禧的三句话,是针对他手下的三种不同的人说的,是给他打的预防针。慈禧希望光绪能把他的嘱咐作为警钟敲给他手下的人,让他们放下各怀的鬼胎,而专心致力于变法。但光绪显然没有想到这些,他只给他的支持者们传递了慈禧支持变法的信息,而没有将慈禧的忠告传达给他们。这让我想到了1988--1989年的赵紫阳,他光记着坚持改革开放,而忘记了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光绪的悲剧和赵紫阳一样都是自己酿成的,怨不得别人。
    且说这帮维新党人,统统的都是心高无术、志大才疏,做事只求自己痛快,话是什么狠就说什么。整天的趾高气扬,真像是得势的猫儿凶似虎,从不知道什么是谦虚、什么是兼听则明、什么是偏听则暗,好像真理就在他们手中,就他们是维新派,别人都是守旧派。人家有一点的不同意见,就把人家说成是反对维新,那凶劲可比文化大革命时的“四人帮”厉害多了。“四人帮”再厉害,还有人管着,可他们没有人敢管,光绪只听他们的。维新派如果都是公心办事也许会好一点,但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公报私仇,是结党营私。他们仗着光绪帝的无条件信赖,看着那个官员不顺眼,就告到光绪那里治罪,于是,逐步地维新派与那一班的老臣势成水火,几乎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20:19:13 | 只看该作者
    维新派御吏宋百鲁、杨秀深因对礼部衙门搁置新政文书不满,即上书参劾二品官员许应骙。许应骙是谁?大家可能不知道,他是许崇智的父亲、许广平的爷爷,更重要的是他还是慈禧的干儿子。他们说许应骙阻挠新政,许应骙不服,按他们的原奏逐条辩驳,说得宋、杨二人哑口无言。许应骙得理不让人,他反而弹劾康有为妄逞横议、勾结朋党、摇惑人心、混淆国事,请即斥逐回籍。光绪见许应骙揭了康有为的短处已心生不悦,这时文悌又参宋百鲁、杨秀深二人,顿时大怒,斥他莠言乱政、挑动党争,即命夺职。文悌失职便托怀塔布去颐和园求慈禧,慈禧何等人物?早已洞若观火,维新派行事如此胆大,光绪行政如此莽撞,皆是由帝党的翁同龢等人在后面使坏所致。慈禧并不想干涉康有为的变法,但她也决不允许翁同龢等人借变法之名,行除去后党大臣之实。因此,慈禧既没有处理宋、杨二人,也没有为文悌复职,而是让光绪把真正的幕后黑手翁同龢去职,令其回家养老。为防止帝党狗急跳墙,她指派荣禄出任直隶总督,负责京师的安全,当然,慈禧也是在保护自己的安全,她知道光绪已经走的太远,难保他不生出弑母之心。
    然而,康有为等人从此事中并没有汲取任何的教训,他们反而变本加厉。单是1898年6月16日这一天,一个裁令下来,就取消了北京詹事处、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六个衙门,撤了湖北、广东、云南三个巡抚,一个东河总督和许多粮道、盐道衙门。谁有这么大的能力敢这么做?古今中外的那个政府敢?这些人怎么安排?它牵扯的可不是几个当官的,还有这些衙门的差人,他们怎么生活呀?康有为没有那么大的能力,胆子却比天还大。这纸裁令下来,一时京师上下,人心惶惶,每天都有大批的人在颐和园门口哭哭啼啼,请太后为他们做主。慈禧一开始也想让光绪下下重手既可以裁减冗员,又可以树立一下他的威信。谁知6月20的“六堂馆事件”,却让慈禧看到光绪的所作所为都是冲着自己来的。慈禧叹道:小子在自掘坟墓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08:27:23 | 只看该作者
    王照本是一位六品主事,为了往上爬,他也想到了向光绪上书,而且做到了语不惊人誓不休。他劝皇上易服剪发,效仿俄彼得一世西游欧洲的故事,去东访日本,以开民气之先。咱不说他的提议是否冲撞了慈禧的底线,单说去日本一事就值得商榷。王照没有给光绪直接上书的资格,要托礼部尚书怀塔布等人代上。怀塔布与许应骙、侍郎堃岫、徐会沣等认为,日本有刺客,李鸿章就在日本遇险;更重要的是革命党人孙中山等人久在日本活动,日本已成为反清的基地。这种折子怎么能替他上?哪知道,王照是个无赖,他见怀塔布等人不肯给他上书,便破口大骂,说他们反对变法、压制言论,比文化大革命中的造反派还无礼。怀塔布等人是三品以上大员,一个小小的六品主事,竟如此嚣张,自然气的不行,便当场与其辨理,事情越闹越大,一直闹到光绪那里。
    这本来是一件小事,如果光绪是慈禧,肯定就是各大50大板,然后接过王照的上书也就算了。哪知光绪却龙颜大怒,抓住怀塔布等的小辫子不放,借机把怀塔布、许应骙、堃岫、溥颐、徐会沣、曾广汉“六堂馆”一并革职,赏王照三品顶戴,以四品京官候补。光绪余味未尽,第二天。他又把这几年一直夹着尾巴做人的李鸿章赶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原话是“毋用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真是文化大革命有王洪文,戊戌变法有王照啊。光绪处理完了包括“六堂馆”在内的几十个大臣后,后党力量几乎被他一网打尽,他不仅给他的老师翁同龢报了仇,而且也大大地长了维新派的志气。假如他还有一点容人之量,还记得慈禧给他说过的话,假如他知道给别人留有余地,就是给自己留有余地,那么他就应该就此收敛,去做急需的朝廷稳定工作。但他没有,他以为自己已经胜券在握,看着朝堂上都是自己的人,他发昏了。他早已对李莲英看得不顺眼了,他要清理内宫,他想拿李莲英开刀。李莲英是谁?没有李莲英岂有慈禧和他光绪的今天?人要知道感恩,如果他不知追根寻源,那他离死也差不到那里去了。李莲英把光绪要拿他开刀的事给慈禧一说,慈禧知道光绪真是做到头了。
    慈禧自从在梦中获得启示后,便对梦深信不疑。这日中午用过午膳后,慈禧靠在榻上打了个盹就梦见天门洞开:只见从天门里出来一个人,朦朦胧胧的看不清年龄、男女。只听这个人告诉慈禧,光绪非帝位人选,其心志不熟,如任由他继续妄为,将贻害无穷。当收之、换之,如不换,就由你亲政,也好实现你肩负的使命。此人说完,一股烟儿般散去不见了。慈禧打了一个激灵醒来,想来想去,不知那人是谁,但心里已打定收拾光绪和那帮维新派的主意。偏偏就在这时广西道监察御吏杨崇伊等人给慈禧上书,恳请慈禧太后出来训政。在这封奏折中他们指责维新党人试图将那退休的日本前总理伊藤博文请到中国来做国是顾问,斥责康有为等人“紊乱朝局,引用东人,恐贻祸国家,恳请太后清除乱荫,即日训政。”维新党人要挖清朝的祖坟,岂能容得?只是如何对待光绪,慈禧尚拿不定主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08:27:58 | 只看该作者
    慈禧是一个很会修身的人,修身是为了保命,保自己长久。因此,从她开始出世,她所采取的对敌手段,都是后发制人,敌人怎么对待她,她就怎么对待敌人。她认为这是自然之道,不违天道,不折阳寿,她将此奉为修身养命之本。故,她一定要看到光绪如何对待她这个母后后,才会决定如何对待光绪。经过仔细的斟酌,慈禧想出来一个主意,她要荣禄奏请光绪,请他在秋后到天津阅兵,检验一下三年来袁世凯在小站练兵的成果;同时,她还让李莲英派人放出风去,说太后拟趁光绪阅兵之际,令荣禄率兵逼光绪退位。这是一个很好的烟幕:首先,它让光绪和维新派以为他们在北京已经处于绝对的优势,在北京城慈禧拿他们没有办法;其次,让光绪和维新派以为,慈禧现在就剩下一个老情人荣禄了,只要解决了荣禄,也就解决了慈禧。慈禧还不想让他们先对着自己来,因为她还不想让光绪落个弑母的罪名。
    光绪接荣禄的奏请,心生狐疑,往见慈禧太后。慈禧听他讲完,什么也没有说,即命光绪传谕朝臣,定于阴历9月5日赴天津阅操。光绪遂即认为传言属实,离开颐和园就将康有为、谭嗣同等人招来商议。康有为等议定了一个他们自认为高明的釜底抽薪之计:先杀荣禄于天津督署内,再调陆军万人,昼夜入都,围住颐和园,劫太后入城,圈禁在西苑内,让她自生自灭。计是好计,但由谁来杀荣禄呢?光能杀了荣禄还不行,还得能带得了兵。而这就非得袁世凯不可,本来他们制定的这个计策就是以袁世凯为中心的。看到了吧,他们在制定计策时,连让袁世凯知道都不让,却说袁世凯出卖了他们,袁世凯真的出卖了他们吗?我看是没有的。康有为与袁世凯有仇吗?没有。这些将在讲袁世凯时再说。
    一切都布置好了,荣禄并不是等到袁世凯到了天津,才开始派兵悄然入京的。荣禄在天津等袁世凯,只是想看看是否需要把他给抓起来。当他看到袁世凯并没有危险后,立即起身回到了北京,来到了颐和园。只见颐和园内已是人声鼎沸,王公大臣黑压压的跪满一地,在颐和园外的大臣,大概就是王照和康有为他们了。慈禧看荣禄进来,立即宣布出来训政。慈禧让荣禄囚禁光绪,但她不想杀维新派人士,她让荣禄派人放出风去,给康有为等人逃跑的时间。想跑的都跑了,就剩下了不想跑、一心想死的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杨秀深、康广仁,慈禧也成全了他们。杀他们不折慈禧的阳寿,因为是他们自己要死。康有为、梁启超不都跑到日本了?谭嗣同等人被杀,在中国近代史上被称作“六君子”,也算是忠义千秋了。光绪于阴历8月初6早上被囚禁,变法在进行了103天以后被终止。不过,大家一定要明白,慈禧终止的是康有为的变法,袁世凯推动的变法早从1895年就开始了。如果把康有为的变法看作是昙花,那么袁世凯的变法才是振兴中华的长久之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08:28:34 | 只看该作者
        十六
    光绪在亲政期间,与日本在甲午开战,议约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引起了视中国东北为其禁脔的沙俄的不满。俄国便纠集了法国、德国,要求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领土要求,否则,将采取共同的军事行动。日本衡量了一下自己的军事实力,觉得无力与之对抗,就决定让大清在掏3000万两白银将辽东半岛赎回去。此事,让慈禧突然生出一种感悟:大清国既然无力和任何一个外国列强对抗,何不学那“二桃杀三士”之策i,引各列强自相残杀?遂仿对日本之例,让各列强都在中国建厂、开矿、修铁路。各列强自然高兴,纷纷在中国抢占自己的势力范围,把一个巨大的中国划分成了若干国家的殖民地,俨然国中之国。幸亏美国因忙于菲律宾的事务,没有赶上瓜分中国的机会,于是提出了“门户开放”的政策,才确保了各国势力范围之间的正常交通、商品流通和人员流动。否则,中国真的回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半殖民地?就是这个时候。
    各国列强之自己的势力范围内,除了攫取本国的经济利益外,还有一个共同的使命,那就是传教。传教是基督教教会宣传本教教义、广收信徒的一种行为方式,欧美列强都是耶稣的信徒,自然走到哪里都有传教士跟随。列国不提,单说这德国,把整个山东化为德国的势力范围,不仅在铁路沿线霸占土地、开矿、建工厂,还到处设教堂。到19世纪末,已在山东建立大小教堂1000多个,有教士300多人,发展教徒8万多众。山东本是孔圣人的故乡,素以儒家之源、孔孟之道自鸣得意。眼看洋教如燎原之势忻、迅猛发展,很自然就比在别处对洋教多些了敌对情绪。尤其是一些自称为儒家弟子的读书人和官吏更是忧心忡忡。恰这山东又是强悍之地,如沧州更是习武成风,人人都会那三拳两脚的功夫在古时,农民没有固定休息之日,只有逢农村的集、会,还有古之所传初一、十五烧香拜佛日,才能使日日为农所累的人有机会凑在一起。当时,有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不像现在可以举行个篮球比赛、跑个马拉松之类,于是,三里五村中会些拳脚的人,在一起切磋武艺便成了难得的机会。
    甲午战败,一些有爱国之心的武师,在原来的白莲教的基础上,改头换面组织起了义和拳。一开始是既反清、又灭洋。维新失败,一些维新党人避难山东,加入了义和拳,他们对义和拳进行了改造,提出了“扶清灭洋”,大力发展拳众,还把义和拳改称义和团。“扶清灭洋”是一个很有号召力的口号。那些对洋教有抵触的秀才、士绅,多为乡村有名望之人,他们竭力主持义和团的发展,为义和团壮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广大的空间。在过去官神一家,绅士的态度,便是官府的政策。有了官府的主持,义和团的发展有恃无恐,迅速成燎原之势,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发展了10万多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08:29:05 | 只看该作者
    义和团本是农民组织,行事随心所欲,并无长期斗争发展策略,对洋教不论良莠均趁势诛灭。他们在山东焚烧教堂、围攻殴打教众,闹得不亦乐乎。此举令洋人十分恼怒,便要慈禧诏令地方官员镇压。山东的两任巡抚是端王的人,均对义和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太后无奈便派袁世凯为山东巡抚。袁世凯聪慧狡诈,他对义和团采取了明剿实驱的策略,将义和团驱逐到了直隶、天津、北京。义和团出山东后闹得更凶,他们拆铁路、剪电线、焚烧今天,如洪水漫过,到处是路陷屋塌,直把偌大的北京城闹成了一个孤岛,慈禧和全国的联络就靠局面稳定的济南来回代转了,袁世凯成了大清的中枢。到1900年,义和团已经发展到了30万人,他们在天津、北京街头成群结队、头裹红巾、手持刀矛,公开活动时简直就是横冲直撞。义和团的拳厂遍布北京的大街和小巷,为什么义和团可以在北京如此地胡闹呢?这里是有缘故的。
    光绪帝被囚禁以后,慈禧产生了废弃他的念头。当然,她的这个念头也是被端王给鼓动起来的。端王载漪娶慈禧太后的侄女为妻,生有一子叫溥俊。端王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就一直在慈禧耳朵前撺掇,慈禧被他说动了,于1900年春立溥俊为大阿哥,过继给光绪当儿子。我们常说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端王为什么想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很简单,他一门心思的想学慈禧垂帘听政,当太上皇。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只要耐得住,等慈禧晏驾,自然水到渠成。可端王等不急,他想尽快的当太上皇。他让自己的老婆拐弯抹角的催问慈禧,慈禧告诉她处理光绪必须慎重,弄不好会引起外国列强干涉。原来慈禧是怕外国人,于是这端王就动上了脑筋。此时端王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握有大权;而慈禧则在颐和园里什么事都不管,当甩手掌柜,这是她一生中所犯的最大错误,任人唯亲不说、还没有看清这个人的狼子野心。大清的军权在荣禄、袁世凯手里,端王虽有心但力不足。山东原巡抚毓贤是端王的人,他就向端王出主意,让端王借义和团自强,以用义和团驱逐洋人为名,行废除光绪、立大阿哥登基之实。端王认为此计甚妙,故采用之。
    在中国的历史书上,我们看到的是慈禧要借义和团之力驱逐洋人。当我看到这里时我就在想,大清的军队去哪里了?荣禄、袁世凯、聂士成等名将都死绝了?怎么任由八国联军由天津打到了北京?经过研究我发现了这么几个问题:一、与八国联军开战,慈禧并不知道,是端王擅自让义和团打的;二、义和团把北京、天津的通讯都破坏了,荣禄、袁世凯都不知道天津、北京发生了什么;三、正因为是端王擅自做主,北京城危急,他没有慈禧的旨意也调不来军队;四、正因为慈禧啥都不知道,直到八国联军攻进了北京,端王不能不报,所以,慈禧的出逃是毫无任何准备的。这才是真正的历史,为什么会发生这么一段难以解释的奇怪历史?记住,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有目的的,也是任何人想避免都难以避免的。让义和团出来瞎胡闹一番,是为了让袁世凯出山,可以说没有义和团就没有后来的袁世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08:29:35 | 只看该作者
    闲话少说,单说端王一心想把利用义和团没有慈禧的允许是不行的,于是到颐和园觐见慈禧太后。他先向慈禧禀报拳民如何的神勇无敌、如何像齐天大圣般的法力无边。慈禧久读史书,自是不信有那刀枪不入之人,还引来汉朝张角的故事驳斥端王。端王心怀鬼胎,自是巧言令色,怎奈太后不信,便退而求其次,以召集拳民数十人做师傅传授侍卫太监、保护老佛爷为由,说得吐沫翻飞,弄得慈禧好不厌烦,就准许他选上几个师傅。端王得旨,便假太后之名,设立团练局,让拳民居住,拳民辗转勾引,逐渐传受,数月间,居然聚众数万,号称10万雄狮汇集京津两地。
    义和团在直隶、天津、北京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针对洋人的活动,引起了列强的强烈不满。加上一班轻躁狂妄、毫无纪律的民众,成群结队涌入京城,把正阳门外东郊民巷的各国公使馆团团围住,并将日本公使馆杀死在永定门外。他们焚烧教堂,将一个曾经救过中国人性命的外国女牧师扔进火中活活烧死,他们在外国人、尤其外国人的弱者面前,散发着和洋人一样的兽性和丧尽天良。这一切让无理还找事的各国公使怒不可遏,遂咨照端王的总理衙门,严词诘问。这端王目空一切,把所有洋人的公文统统地扔到地上不理,从而激怒了洋鬼子。列强在天津住有军队,他们商议出兵北京。
    英国将军西摩尔在中国骄横惯了,自以为是,没有等与其他列强协调,便率2000英军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攻。谁知他一出天津就陷入了义和团的包围之中,频遭义和团的袭击,被迫悻悻而归。英国公使看凭自己的一国之力很难有所作为,便与俄、日、法、德、美、意、奥组成八国联军,共约两万多人。他们在天津先攻占了大沽炮台,正式挑起了对大清朝的战争后,就开始向北京攻击。
    却说慈禧一直在颐和园享受清静,并不知园外世界已经被端王闹得不可开交,天津被八国联军所占不说,还正在向北京进攻,这么大的事儿不让慈禧知道是不行的。端王又怕慈禧知道了真相,撤了他的职,就指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捏造公文,说联军蛮横无理,无故夺去了大沽炮台,这还不算,正向北京进攻,故恳请太后准许向联军开战。慈禧不明就里,连忙让端王向联军开战,并向袁世凯调兵。端王一直在打他的小算盘,他怕荣禄或袁世凯来京夺了他的大权,就压下不办,只依靠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他真的相信义和团能够刀枪不入,能够抵抗住联军的进攻。再说在天津和北京之间还有大清的军队,只要合力阻挡,还阻止不了两万多人的联军?要知道义和团可是号称30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08:30:08 | 只看该作者
    端王向联军开战,命清军扼守京津要道,并命义和团协力对敌。联军节节攻入,拳兵跳舞而前,一遇枪炮,死伤一片,立刻回头反奔,反而冲动了官军的阵脚。官军攻不了敌,反而还要给他们让归路,致使联军一路畅通无阻,迅速进入了北京。直让人怀疑义和团就是联军的内应,假如没有义和团,联军怎么也不会那么快的攻入北京。光绪26年(1900)7月,北京失守,义和团作鸟兽散,端王连去找荣禄或袁世凯率军进京勤王的时间都没有,只得慌慌张张的跑进颐和园让慈禧出逃。
    慈禧听说联军进了北京,顾不上多想就急忙出逃,她让光绪等都扮成村民的模样,在街上随便找到了三辆平常骡车,拉着他们从神武门出逃。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慈禧逃跑的多么狼狈和仓促,假如是慈禧在主持大局,她怎么也会给自己逃跑留出充分的时间吧。慈禧出逃三天,统统是随便歇宿,无被无褥,无替换衣服,也无饭吃,只有小米熬粥和挖农民未成熟的粮食吃。一直到了怀来县,由县令吴永接着才算安稳下来。
    慈禧被端王所误,听信谗言,方有今日之祸,急令李鸿章赴京与联军谈约。李鸿章从广州出发,拐到了上海,与张之洞作了沟通。张之洞在东南搞了个“东南互保”,反对义和团闹事,知道北京的祸事纯粹是由端王引起的。李鸿章在和张之洞商议后,致电慈禧太后:必先将妖人正法,并罢斥信任拳民的大臣,方肯接旨。慈禧无奈,只得依了李鸿章,下令剿灭义和团,杀了几个大臣,并将端王革职圈禁。端王经此一闹,当太上皇的梦想破灭,他儿子的大阿哥也被慈禧废去,这样光绪的皇位也就保持到死。
    李鸿章领旨进京,与八国联军经过一年的谈判,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赔偿白银4亿5千万两,拆除大沽至北京之间的炮台,允许各国在北京附近驻兵,设置东郊民巷使馆区,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任何反帝组织,惩办首祸诸臣,推行新政等等。从而使中国正式降为列强共管的半殖民地。
    慈禧由怀来奔太原,再由太原逃到西安才落下脚来。离京一年,颠沛流离,让慈禧不由得回想起50年前,护父棺回京的苦难历程,让她不由得感慨万千。待李鸿章将条约签订,慈禧就想回京,然而,京城仍然被联军占着,知道不执行条约势难回銮,便于光绪27年(1901)下诏成立督办政务处,筹划好推行“新政”。在政府机构上先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裁撤一些冗闲重复的机构,增设商务部、巡警部及财务处、学务处等。此外就如何保护洋人、改易新政、旁求贤才的上谕,亦接连下了几道。各国见慈禧悔祸,方命将联军撤回天津,只留下一两千人保护使馆。太后闻京中已经安靖,遂决意回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08:30:45 | 只看该作者
    慈禧一行,自秋天由西安启程,在途中走了两三个月,直到冬季,始至北京。慈禧入京即接见了各国公使和公使夫人,殷切之极自不必详述。春天马上到了,慈禧经常在颐和园里接待各国公使夫人,并与那美国公使夫人交成了朋友,从她那里学到不少的见识。慈禧本就不是什么思想保守之人,只是她身居中正之位,必须在维新与守旧大臣之间维持平衡,又因停了光绪的维新变法,才被人误解为保守。其实进入20世纪初的一些新政和洋务运动的继续发展,哪一点不是得她之力?如照相、安电灯、用电报、修铁路、坐火车等。1900年,上海曹兴昌机器厂制造出了我国首台的对开平板印刷机,永昌机器厂制造出了首台缫丝机;1905年,汉阳周恒顺机器厂制造出了我国首条轧油联合设备;1906年,福州船政局制造出了我国首艘大型军舰“宁绍号”,排水量达到3074吨,马力达3000匹。均显示出我国的军事民用工业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她自回京后,支持袁世凯在直隶推行新政,兴办新型西式学校,并把袁世凯的成功经验推向全国,迅速推动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使频临死亡的大清国出现了回光返照般的清明。
    一年一年过去,慈禧已经70岁,每到春天,她都象年轻人一样兴高采烈。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遍邀各国公使眷属,入颐和园赏花游湖。春天是颐和园最美的季节,这时花红草绿、 蝶飞舞、蜜蜂采粉,与游人争相赏花,真正是 蝶在游人中迂回飞舞,金峰在花丛间穿插游翔。姑娘如蝶、小伙似蜂,孩子们则象蒲公英,欢声笑语,慈禧徜徉其间也觉得如重返了人间。这时,美国公使夫人将一个年轻的美国女画家介绍给了她,女画家要与她作画,她欣然同意,于是定了日子让这个女画家进园给她画像。及数日,女画家将像画成,慈禧观之,见眉目如生,与拍照一般。大喜,命赏千金。
    谁知喜忧相随,一喜之后必有一忧。这天,慈禧忽闻宫监报告说,日、俄将要开战,竟把东三省当作交战战场,试想太后岂有不担忧之理?立即召满汉王公大臣入宫面议。公议结果,决定接引万国公法局外中立这一条,只要两国交战不损伤东三省的陵寝宫殿及城池、官衙、人命财产,战后无论谁胜,东三省的主权仍归中国,大清国就保持中立。日、俄交战一年,日胜俄败,经美国总统罗斯福出面调停,将北满划归俄国的势力圈,南满划作日本的势力圈。名为中国的东三省实则已归日俄掌握了。
    慈禧70有2,如花开第二春,由55岁进入的人生冬天结束,大地回暖,万木吐露新芽,一个新绿的世界就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1905年,她选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翌年,即颁布预备立宪的谕旨,在“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的口号下,拉开了立宪运动的帷幕。在这场立宪活动中,慈禧开始提倡男女平等,提出了改革官制、清理财政、整饬武备、详订法律、广兴教育等,废止了延续1000多年的科举,将行之数年未获成效的“新政”作为预备立宪的基础内容。不仅如此,慈禧还同意在北京设立咨政院,各省设立咨议局,作为国会成立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9 09:20:52 | 只看该作者
    慈禧的立宪运动,大大的打击了封建制度,推动了资产阶级立宪派的发展,为大清的灭亡培养了掘墓人。记住大清是灭亡在资产阶级立宪派手里的,不是灭亡在资产阶级革命派手里的。然而,正当她要在中华大地行雷布雨时,光绪去世。慈禧强忍悲痛立3岁溥仪为帝,令光绪皇后隆裕为太后,溥仪的生父载沣为摄政王。载沣是光绪的弟弟,说慈禧不爱光绪是假的,皇权不都交到光绪自己家里了?慈禧知道自己也将随光绪走,她给满朝大臣留下了“妇人不得干政”的遗训后,便在光绪去世的第二天,也就是1908年11月15日飞天,享年74岁,比孔圣人还大一岁,应该是寿终正寝了。
    ------
    圣人与众神看到慈禧死,常仪化凤回鸾天庭,便听禹王道:“这常仪在人间也算是寿终正寝,只是她留在人间的肉身不知将做如何处置?”
    姜子牙道:“常仪回天,也就是休息几天,她人间情缘未了,女娲娘娘还会要她再回人间。所以,她留着人间的肉身,也会在20天后,随着一个盗宝恶魔盗慈禧的陵寝而损坏。”
    韩非道:“竟有这等恶行发生吗?我观慈禧在人间并无罪恶,怎么会有此报?”
    圣人道:“生逢乱世,人心不古,是其一也。其二是人间并未看透历史发展的主线,被表象所误,故对慈禧还有诸多的非议。”
    韩非道:“何为表象?”
    姜子牙道:“如光绪变法就是表象,人间大都认为慈禧不应囚禁光绪,终止变法。但是,大家并不知道,变法其实早从1895年就开始了,而且已经见到了成效。”
    圣人道:“这是现代历史学界的失误,他们不是从历史的主线来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的,而是从表象来讲述的,他们着重了革命,和革命的主动性,而忽略了革命的客观性和现实性,以及社会的发展过程。大家必须明白:从1862年到1908年是以慈禧为主线的历史;同样,1908年至1916年的历史是以袁世凯为主线的历史;1916年至1928年的历史是以北洋政府为主线的历史;1928年到1948年是以蒋介石为主线的历史。道理非常简单,因为他们当时代表了中国的政府。如果单以革命为主线,就光看到了它的反动的一面,而看不到它现实的一面,不符合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正确论断。”
    韩非道:“我是法家宗主自然是支持变法的,但光绪变法不成,为什么?很简单,光绪非主,不是一个英明的皇帝;康有为非臣,不是有那丞相大材的人。假如国家由他们行政,不知国家会乱成什么样子呢。假如光绪是一个有为的皇帝,他就应该让康有为只做参谋,而让李鸿章象办洋务那样,务实为之,必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9 09:21:23 | 只看该作者
    姜子牙道:“李鸿章已经老了,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今后的天下是袁世凯的,而且袁世凯已经开始了变法。圣人,还是闲话少说,接着解那九二爻吧。”
    韩非一听急道:“别、别,我还有一事不解需要圣人示之。怎么慈禧72岁后就有了第二春?文王不是定的20年一大运吗?”
    圣人道:“文王定的20年一大运,是为男子定的,女子则是18年一大运:慈禧18岁进宫走完青春之季;37岁归政同治,走完了夏火之季;55岁又归政光绪走完了金秋之季进入冬天;是故她73岁即走完了人生的冬季,进入第二春,始开去封建立宪政之举,为结束大清统治、乃至从始皇帝起建立的独裁统治奠定了基础。事实上,辛亥革命后的各种新气象,不过是慈禧太后宪政的延续。”
    姜子牙道:“这就是润之要问慈禧的原因。1901年慈禧推行‘新政’时,润之9岁,正是教育启蒙阶段,从此得受新学;慈禧推行‘宪政’时,润之15岁,目睹了农村封建地主所受的冲击,就象看到已两千年的封建大树已被慈禧撼动根部,虽看似仍枝繁叶茂,但已无生命力,继续撼之必倒无疑。因此,就会平添出无数的信心。”
    韩非道:“那我就释然了,想必众神也是一样,还是请圣人继续吧。”
    圣人道:“言归正传。想必众神已理解初六爻之意:慈禧女壮殇三帝、离京西逃有凶险,回京依列强之求恭顺之极。寿74,岂不是长寿之吉?只是常仪归鸾心切,没有留下逝去的过程,这定让人间甚感奇怪,必留下疑案一桩。”
    姜子牙道:“人间之事,咱们休要管它,还是请圣人说九二爻吧。”
    圣人道:“九二爻,说的是蚩尤,也就是人间的袁世凯之卦。爻辞称:用白茅包着鱼,没有灾害,不利宾客。如单讲,甚是难说,还是依兵宗之见看看那袁项城的故事吧。”
    众神皆道:“然”。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1-25 04:25 , Processed in 0.08531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