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记忆中的端午节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2 18:4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江山一统 于 2013-7-10 23:28 编辑

记忆中的端午节
刘毓民
    小时候,每遇端午节,总是看别人家客来客往。家乡习俗,端午互送礼物,最普遍的,是送粽子。我家三辈无女,因此亲戚寥寥。仅有的,是一个舅舅和一个很远的表兄。另外,还有个义姐。
    记事的那些年月,家里穷困至极,吃穿发愁,就别指望能有什么好的东西走亲戚。我们不去,别人不来,节日对我们家而言,就和平常一样。看见别的孩子吃粽子,总是馋涎欲滴,羡慕不已。
    回家告诉母亲,人家过端午了。母亲知道我想吃粽子,可家里没有,母亲就说粽子不好吃,没什么。还说你看咱家一堆学生,人多劳少,只要好好读书,书读好了,别说粽子,就是糕点也不在话下。
    孩子毕竟是孩子。看见同伴能吃粽子的神态,口水就会不争气外流。为了吃上半口,总是在同伴面前信誓旦旦,套近乎,极尽恭维奉承之能事。要么给同伴空许愿,或者把自己认为的“宝贝”拿来,以打动同伴的稚心,使之甘愿分食他们的美食。那个艰苦岁月里,状如我的,不是一个两个。能吃上的,家庭日子毕竟殷实很多。
    晚上,躺在父亲身边,问端午节的由来。父亲没多少文化,但懂的的确不少。好多知识,是他做相公当学徒听来的。也有从秦腔戏曲里学到的。他给我讲寒食节,讲介子推绵山背负老母被烧死的故事。讲清明节祭奠祖先的来龙去脉。讲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讲自古忠臣遭诬陷的事例。
    还讲了有关伍子胥的故事。伍子胥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弑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王勾践请和,夫差应允。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以为真,赐子胥宝剑以此死。子胥本忠良,视死如归。死前告人: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伍子胥自刎而死。夫差非常生气,命令五月五日那天,将子胥之尸体投入大江。因此,端午节也有说是为纪念伍子胥这个说法。
    那时自己很小,只知道姓刘姓张姓高姓权,因为我们一个大的自然村,分别有以上几个姓氏为主的小村。母亲姓武,也知道还有个姓武姓氏。从未出过远门的自己,把巴掌大的村子,竟当作中国甚至世界的中心了。因此,误把村里的几个姓氏,当成天下的姓氏了。自然而然不会知道也有姓伍的。父亲说,天下有百家姓千家姓,东邻家就姓韩,西头放羊的那个老汉姓雷。于是,囿于局限的见识,才豁然开朗了。
    清明吃凉面,是民间为纪念介子推烧死而形成了。人们为了缅怀忠臣,纪念孝子,所以清明节前不生灶火,吃冷食,这就是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来由。端午节吃粽子,是老百姓为了纪念忠臣屈原而形成的。
    屈原忧国忧民,是个爱国者。百姓为了让他保全完尸,让忠臣保持气节,不愿看到鱼虾吃掉忠臣尸体,所以就给江里抛洒粽子米粒,让鱼虾吃百姓投下的东西。这样一代传一代,代代相承,就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大嫂过门后,家里端午节,多少能见到粽子了。每每端午,大嫂总是跑到高家槐娘家,除了自己吃,还会带几个回家。母亲把大嫂带回的粽子藏起来,等晚上一家人齐全了,再分食我们。夏收忙罢,她们村人少地多,收成好些,队里立就会支起油锅,炸油条炸油糕。然后按人头分到各户。
    我那时虽小,鼻子灵敏,嗅觉奇异,贪吃的习性,总能从空气闻到香喷喷的诱人味道。无论谁家做好吃的,哪怕是炒个葱花,也能真真切切嗅到。高槐大嫂娘家,总是从他们家人的口中,挤兑出一些送到我家。为抢吃油糕,还招致过一顿毒打。那次惨痛,过去快半个世纪了。回想起来,至今总是无限伤痛。
    真正能吃上粽子,是上大学后的事情。每每端午,学校灶上总会包好多粽子,一个五分,一次要买六七个。毕业后,有了收入,有了自主消费权,所以,我那贪吃的嘴就再没吃亏过。
    1981年的端午节,是终生最难忘怀的日子。也是自己经历中,少有的悲情节日。端午前麦收,自己请假回家。那时父母年事已高,家里耕种六七亩麦子。帮家收完,就匆匆返回学校。那天返校后,看见学校后勤人员异常忙碌,其中一个熟悉的校工,神情匆忙而紧张,他告诉自己,班里一个同学到附近水库游泳出事了。人活人死,再问他也装着没听见。
    大门口,班里几个同学过来了,我们乘坐学校的丰田面包,径直直奔地区医院。到了急救室,床上躺着我的同学。他纹丝不动,闭目养神般。鼻口嘴里向出荡漾粘性气泡。我不信他会死去,因此拨弄他的脸腮。摇也罢,喊也罢,反正他不吭声。
    站在旁边的几个女同学,不停地哭泣。几个男同学,不是蹲在墙角,就是搂着肚子。一个个眼神呆滞,大有惊吓后的失智窘态。我把同学的胳膊扶起,放置他的胸前,他的胳膊就会自然而然坠到原来的位置。反复几次,次次复位。这时,我才相信他真的停止呼吸了。
    他叫洛鸿端。是潼关县1980年高考唯一录取的大学生。一个县一年只考一个,可想他在那个县的名声了。他家情况不好,父母年岁差异大,他家弟兄几个,他老大,家里还有几个弟弟。据说他能完成学业,一半功劳该归他的班主任老师。
    晚上,在校的同学,全部聚集教室,手工制作花圈。教室气氛凝重,啜泣的,流泪的,一个个伤心悲痛。男同学忙着绑编花圈骨架,女生忙着做花。凌晨了,一些同学还不愿离开教室,一个个坐在那里发呆。
    他的家很穷,日子非常艰难。同学们知道后,三毛两毛,块儿八角自主资助捐献。有的没有现钱,就捐赠菜票饭票。记得王小忙捐出了4元钱,那是他的所有积蓄,也是捐献金额最多的。
    第二天,学校派了卡车。车上装着一口棺材,里面躺着不满20岁的洛鸿端同学。他的老家离学校很远,棺材一路必须有人看护。胆小的,没人敢去。李明华、高清鱼、王继山、王小忙和我等六七位男生,自告奋勇参加了。为解决路上吃饭,学生食堂油炸了一箩筐油饼,还放了不少烙饼。
    洛鸿端老家,住在潼关高桥北营村。村子东北,是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一眼望去,可以看见黄河渭水交汇的那个状貌。车到了那里,村子组织了不少村民迎接。相连的,不相连的,都在哪儿哭泣。尤其是村子的妇人,一个个眼泪涟涟。
    墓穴早就挖好了。车从村子开到墓地,距离不是很远。一个梯田状的山脊,高高低低出很多半圆状梯田。土堰下,挖出了一堆新土。站在上面,看不见墓穴多深。下葬前,关心支持他的那位老师,也前来送行。村子几乎倾巢出动了,大人忙着帮,小孩忙着看,妇人忙着哭。眼看下葬完毕,    我们才从紧张与惊恐中醒悟过来。我们哭了,隐忍的哭泣!
    后来,有人说“洛鸿端”名字起的不好,姓名注定了他的亡故。我起初惑之不解。后来有人解释:他是整个潼关县一个年度高考录取的唯一人才,在县域范围内,名声远播,是名副其实“鸿”儒。“端”字是“端午节”的端,”洛”和掉落落水谐音。把他的名字倒读,就成了“端鸿洛”了。也就是说,他是“端午节那天掉落水中的鸿儒”。他是游泳落水的,他的死,自然比鸿毛还轻!
    后来,他的父亲还来过学校几次,同学们总是尽其所能帮衬。穷学生的能力有限,帮衬也是杯水车薪。从他父亲口中的,儿子的名字起的不够吉祥。他端午节来,端午节去了。他的大弟洛鸿超,就成了他们翻身的寄托和希望了。三十多年过去了,他的一家现在怎么样,是否幸福安好,一点也不清楚。
    成家后,除了单位灶,街上也多了出售点。吃粽子,就不再像幼时那样觉得遥不可及。妻子那时在医院工作,服务热心,工作敬业,尊敬长者,也会赢得不少病患者的赏识。每逢端午,一个姓柳的老干部,就会送来很多粽子。这些粽子,是老者亲自制做的。
    后来,柳师傅让妻子卖了糯米,芦苇叶,红枣,还专门到家给我们教粽子的包法。妻子在柳师傅的精心传授下,很快学会了包粽子的技能。我跟妻子学,也很快会了。
    女儿那是幼小,恨食若我。每次我们包很多粽子,除了自己吃,送老家,还会送左邻右舍和一些朋友。妻子单位,天南海北人都有,他们包粽子的内容,比起我们丰富很多。包大肉的,果仁的,后来改进成无核蜜枣。
    搬进单元楼后,西邻是妻子的同窗。他们互称“铁杆”。铁杆妻子父亲,是个老厨师,不仅做鱼做虾做大餐见长,做粽子也是高手。我们为邻,互相来往密切。他们总会在端午前,包煮很多粽子。铁杆之妻,也会在端午前的一两天,登攀附近的尧山,割一大捆艾草,插在我家的防盗门上。
    起初不知为何,后来才知道,端午过后,天气炎热,仲夏蚊虫滋生。插上艾草,可以起到驱赶蚊虫的功效。是不是确如这样,的确没有试验过。小时候,不过见过村里的天良老汉点燃晒干的艾草,烟熏火燎驱虫之事。是不是辟邪,不得而知。但民俗里,除了驱虫还有辟邪之说。民众约定成俗了,就会在端午节前,门上多几株特殊气味的艾草了。
    民间里端午驱邪,能从荷包得知一二。记得大侄女出生后,每年端午节前,她的脖颈都会多一个红色绸缎制作的鸡心状荷包。是买的做的,不甚清楚。好奇之余,会把荷包送到鼻子闻闻,的确有香。艾草的那种味道。有女儿后,端午节也有人给孩子戴荷包。有时,妻子也会从集市购买。戴荷包习俗,就有驱邪除病的讲究。
    来到现在的单位,也十多年了。起初那几年,几个孩子小,他们喜欢吃粽子。所以,即使再忙,我们也会在端午节前,包几锅粽子。也会买上几株艾草,插在门上辟邪驱虫。
    这几年,这种习俗没能坚持下来。问题是,无论是否端午,街上总有卖粽子的。革新后的粽子,不再包入红枣,而是制作蜜汁甜酱,将煮熟的糯米,四周涂抹汁子,吃起来既有米香,也有甘甜,比红枣粽子好多了。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买得就是了。
    孩子不稀罕了,大人就没有制作的激情。没了激情,就没了动力。怕麻烦是人的通病。别人患,我们也不例外。
    2013年6月11日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8-9 21:10
  • 签到天数: 21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沙发
    发表于 2013-7-2 20:39:13 | 只看该作者
    好像发错地方了,帮你转一下!欢迎新诗友!: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独享独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板凳
    发表于 2013-7-2 22:27:39 | 只看该作者
    平实的语言中,却道尽了《端午节》自己所经历过的酸甜苦辣,赏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1-24 01:19 , Processed in 0.08013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