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店味道】征文
常回家看看——我和三亚珠江花园酒店
作者:吴淑霞
这张照片,是15年前我出演“三亚珠江花园酒店三周年店庆”时的剧照,演出的节目《常回家看看》。
从照片中不难看出,我当时扮演的“妈妈”被儿女们前呼后拥,那场面是多么的温馨。那时,我年满59岁,已近花甲。这张照片是我参与珠江花园酒店企业文化的见证;也是酒店丰富多 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我曾经在这里工作过四年,这次演出,为我的这四年人生旅程,增添了一抹亮 ,使我至今都感到欣慰和自豪!
而与珠江花园酒店的情结,远不止这张照片。是珠江花园酒店,激发了我在老年开始文学创作的热情,并最终促成了我的一本个人专辑《临风回眸》的问世。
14年前,也就是2000年初。工作之余,突然萌发了想写点怀念父亲的文字。那时我还不会打字,便请人事部文员任小燕帮我打印成文。尔后不久,酒店首次办报,因缺少稿件,小燕就说我有一篇文章,编辑部的人便跟我约稿。我当时觉得那篇文章有点长,不太适合登在一张小报上,于是就将我另一篇尚未完成的《信缘》整理后交了上去,想不到受到了当时人事经理部戴明的赏识并被录用。更未曾想到的是,我的这篇文章在员工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大家认为我写出了外出打工者的心声,产生了共鸣。娱乐部的阿海第二天还写了一篇读后感交给了当时的总编陈东,陈东又将阿海的文章转交给我修改。后来,我的《信缘》和阿海的《再续信缘》都被酒店推荐并刊登在了《三亚晨报》上。现今的张海育老总当时还将我的那篇《回忆父亲》,推荐并刊登在2000年4月份的《安康日报》上。这是对我初次尝试写作的认可和鼓励,激发了我的创作兴趣,接下来我便很快完成了《看云》《俄罗斯小孩看病》的写作,也被酒店推荐刊登在《三亚晨报》上。在我离开酒店三个月后,还收到了人事部汇来的60元稿费,这是珠江花园酒店信誉的佐证
回想起来,珠江花园酒店给了我练笔的机会,给了我坚持继续写下去的勇气和信心,更为我后来的网络文学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网络文学是一个大舞台,某种程度上也是年轻人的圈子,这里高手如云,初来乍到的我,一个“初出茅庐”的老人家,却受到了大家热烈的欢迎,并很快站稳了脚跟,直至最后完成了我的个人专辑《临风回眸》。我的晚年生活也因此过得充实起来,且富有滋味。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文学,跟我的医学专业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一个领域,而我能在这方面取得一点小成绩,这与珠江花园酒店是密不可分的,这份情结令我已铭记在心。
离开珠江花园酒店已经14年了,此后我也去过了其他几个酒店,但我始终以我曾是珠江花园酒店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这些年,我无时不在关注她的发展;关注无论电视还是报纸上有关她的消息;尤其是每年的三亚技能大赛,我都会期待她的英姿,更为她取得的成绩而欣喜。
珠江花园酒店从开业至今已走过了18个年头,和一些豪华的大酒店相比,硬件设备虽然不算很好,但服务依然是一流的,管理是一流,我依然觉得这里很温暖。最令人欣慰的是,当初的老员工见了我,依然还是那样的热情,令人顿生一种回家的感觉。理所应该,这里就成了我的接待驿站,我小儿子一家从国外回来,我让他们住这里;四面八方的朋友们来了,我也让他们住这里。
这里,是我曾经的家;
现在,我依然把她当成了我家的一部分!
珠江花园酒店,祝福你的明天,更美好!
201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