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新华网专访鲁迅文学奖得主李元胜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3-9-16 10:43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4 19:4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新华网专访鲁迅文学奖得主李元胜
      
      新华网重庆频道9月10日电(记者陶玉莲)火热的8月,传来了重庆诗人李元胜凭借诗集《无限事》斩获鲁迅文学奖诗歌奖的消息,这对于刚刚损失了一位大家——莫怀戚的重庆文坛来说可谓是一大盛事。“李元胜”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或许是一个陌生的名字,鲁迅文学奖的评选也被周啸天、柳忠秧等人赚去了太多的目光。直到读到李元胜的一首诗——《当一个人还很年轻》:“当一个人还很年轻,他写的东西,会奔跑,会像豹子一样,把藏在黑夜里的人追逐。当他已经年老,他写的东西,变得安静,像一面不说话的镜子,只有微弱的光,照着周围的人的空洞。”透露出的智慧、内敛而森冷的力量令人不寒而栗。
      由此,对李元胜便产生了诸多好奇,新华网记者带着些许期待与兴奋,见到了他本人——
      一身布衣,两袖清风,单位陪同而来的小姑娘腼腆地笑,初见便有文人豁达不羁的性子,细看却也有多年记者历练出的精明与沉稳。
      新华网:文学有多种表现形式,而诗歌则一直被认为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您认为诗歌与小说、戏剧、散文等其他文学形式相比,有什么本质区别和特点?
      李元胜:它和你刚才举到的几个文学形式都属于语言艺术。在所有的语言艺术里面,诗歌应该说是对语言的最极限的运用,它是语言的高级形式。比如小说还需要叙述和故事,散文需要大量的资讯和联想,戏剧有舞台的调动,诗歌这些都没有,也可以说都有,比如诗歌里面有对话,比如叙事的方式,90年代以后一种比较冷静的写作大量采用叙事。尽管有这些东西,诗歌自身的特点仍然在语言上,它更是一种资源性的写作,是一种源头,我觉得它是语言精炼的极致。
      李元胜所写的诗歌基本为现代诗,当今社会上不乏创作古体诗的爱好者,但水平参差不齐差距甚大。有人说这群人是对唐人遗韵的盲目崇拜,也有人赞其意境高远,李元胜则认为,这是一群伟大的人——“他们带着比我们更沉重的镣铐在跳舞”。
      李元胜:在网络兴起以前,我自己也有一个误会,觉得喜欢旧体诗的人很少,但是网络兴起以后我发现旧体诗网站的读者非常多,我们当代的读者是喜欢,能接受旧体诗词这样一种艺术形式的。那么剩下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当代的诗词创作能否完成它在这个时代新的任务,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比如唐诗如果能完成所有的任务就不会出现宋词,如果宋词和唐诗能完成所有任务,我们就不会看到元曲。每一个时代的社会心理和它要回答的问题都不一样,我觉得当代人面对的问题的背景和古代人是不一样的,古代人的生存背景,整个文化背景是农业生产,单纯的意境,深邃的意境都产生在那样一个时期。一个人的写作从来不是孤立的,如果说写作的背景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你要用过去的写作工具来完成新的任务就会非常非常难。
      所以我觉得现在是旧体诗词写作最难的时候,当然我也看到过成功的案例,不管是民国时期或者是建国以后我们都看到了很多优秀的篇章,但是它对应的成功率,我觉得远远不够。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很分裂的,比如忠于古韵的,你在里面看不到汽车,看不到空调,什么都看不到,你不知道年代,可能是唐朝写的,宋朝写的,这个让我感觉到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就是说他是把当代生活隔离了。还有一种就是用口语的形式来写作,要消化当代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是出来的东西非常奇怪,因为用口语来消化当代生活,又让它具备古典的美非常非常难,以你要是作得不好,就像口水诗。
      所以我觉得旧体诗词的写作者,或者是诗词家,他们是带着比我们更沉重的镣铐在跳舞,他们的难度更大。当然我也希望看到在这个领域的进步,因为有很多爱好者,但是我还是觉得难度非常大。
      提起诗歌,很多人念念不忘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那个现代诗的"黄金年代",很多青年每天狂热地阅读和写作。现在虽然诗人看来是一个小众的群体,但网络的发展却恰恰使得这种短小精悍的文学形式得以广为传播,无论是附庸风雅还是真情感悟,对于诗歌的推广而言,或许这是一个会超过上个世纪的“超级黄金年代”。
      李元胜:80年代是我开始走上文学道路的年代,那个年代我们是处在一个精神产品极度匮乏的年代,我们只能把关于政治,关于生活很多热情集中的通过文学这个渠道来释放。所以我觉得那个是时代的一个大潮的影响,其实很多人也未必内心是喜欢文学,但是他是喜欢文学里面探讨到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不可能持久。
      我是觉得中国每一年都在进步,比如我们现在就处在一个网媒时代,从我接触的范围来看,由于网络能够拉近人的距离,掌握更多的信息,诗歌写作者和爱好者非常非常多,远远超出我们的估计。我有一首诗在有一个网站推送以后,24小时内10多万人阅读,这个在80年代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所以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恰恰还比较乐观,我觉得我们现在仍然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就是大家觉得很小众的诗歌而言,因为有很多渠道去推广,如果这首诗能够打动人,很快就能打动10万人。
      新华网:中国古代有“文章憎命达,诗穷而后工”这样的说法,您怎样看待文学创作与现实世界中物质生活的关系?二者是矛盾的吗?
      李元胜:基本上我认为是没有关系,因为我见到非常优秀的诗人,贫困潦倒,写得非常好,我也见到生活过得很好的,也写得非常好,我觉得这需要天赋、题材的偶然性和勤奋。生活优越也罢,潦倒也罢,各种人生境况都有可能产生优秀诗人,区别在于他是否集中注意力在诗歌上,有这么一个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阶段,肯定能产生优秀的作品,如果他天赋足够。重庆文坛是非常好的,我觉得重庆文坛的气氛非常好,我们交流也非常多。
      新华网:现在我们逛书店或是看网上的畅销书排行榜会发现一个现象,卖得最好、最受欢迎的往往是励志、管理、营销一类的书,而非文学作品,您认为这是为什么?是不是真像一些人所说的阅读功利化倾向突出?
      李元胜:这个问题稍稍有点超出文学的边界,但是因为我也是在图书公司工作,所以这个问题也是我自己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应该说我们现在的整体的阅读是上了台阶的,它出现一个两极分化。首先是畅销的书,它其实没什么工具价值,但是它有心理安慰价值。比如健康书扮演的角色很奇怪,你说你买了以后家里的健康水平提高了吗,不会的。但是他会有一个感觉,就是买了回去以后,我家里面就不用去医院了。我们的社会发展不平衡,我们有很多诉求没有合理的渠道来解决,比如说我们的看病难的问题,它应该是通过国家的整个医疗制度的改革,国民健康保障的水平提高来完成,由于没有完成,大家就买这样一本书安慰自己,自己来完成。很多书它承担的任务都是图书以外的任务,都是心理安慰。这是一个在世界的图书发展中,也是见不到这样的奇观的,一个巨大的商业奇观。
      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也注意到,有水准,有质量的阅读正在普及。就是大家的鉴赏力在提高,我有次在一个小餐馆吃饭,背后两个年轻人在讨论国外一个小说,非常专业,但是听他们的谈吐绝对是在产业里面工作的,他们谈的是卡佛的小说,你如果花一点心思,在豆瓣上仔细看大家的讨论参加重庆各种各样的评书会,你会发现其实我们的人群结构正在变化,青年知识分子正在成为一个城市的主要活跃人口,而他们的阅读是有质量的。而且在重庆来讲,从民间发动的有相当水准的读书会风起云涌,改变了以前自上而下的号召,以前搞读书月活动的时候大家关注卖了多少书,而现在关注的是什么人来带领做今年的读书月,所以我们处在一个充满分歧的时代,最好的东西和最坏的东西他们在并行,但是我们应该有清醒的头脑去判断和认识它。
      新华网: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全民娱乐的时代,触目都是各类选秀节目。诗歌的属性本来就是小众的,不太可能借助大众传媒,您认为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诗歌、喜爱诗歌?
      李元胜:我刚才举了一个例子,就是有一个网站推荐一些好诗,让大家睡觉之前看一下,我见到自发的,对各种艺术形式的关注的人群已经越来越多了。武汉在地铁里推广诗,选一些短诗挂在地铁内,我觉得类似这样行为艺术有成效,但不一定是最好的。前几天有一首很幽默的小诗,在网上很受欢迎,是一个姓曹的小女生写的,而且她好像是一个做火腿的姑娘,我觉得她的诗特别有趣,这样的诗歌没有什么严肃的写作任务,但是她非常轻快的完成了一种娱乐,我觉得也非常好。只要是你热爱生活,你自然会热爱一切有意味的东西,包括诗歌。
      新华网:我周围倒是不缺少喜欢诗歌的人,至少我觉得像微信朋友圈这样的东西真的也是蛮好的传播渠道,他们会就一个应景的事情来写诗,还有朗诵诗的。对于刚刚接触文学,包括怀着满腔的热忱想进行诗歌创作的年轻人,不知道有什么建议给他们?
      李元胜:首先我觉得青春期的每个人都是诗人,你们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热情和想象力,其实人的差异是非常小的,天赋很大程度是可以引导的。所以在年轻的时期你能够热爱生活,能够专心致志的爱一个人,这就是非常优美的事情,和诗歌是不相上下的,如果说你还能借助语言的方式来记录你在青春中的种种感想,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诗歌的开始非常简单,分行以后的文字都是诗歌,如果你足够真诚他们就是真诚的诗歌,至于写得好不好我觉得不太重要,要把一首诗写好,这就跟木匠要把家具做好一样,但是我觉得真实的把自己发自内心的东西准确的表达出来,有这样一个坚持,慢慢就可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诗人是一个特殊的族群,我们感觉不到的,他们体验到了,我们不愿深思的,他们发挥到了极致。北岛的话也许是一条真理:“诗人生来注定是受苦的,但绝非为了自己。”无论如何,对坚持信念的诗人,我们对他们的写作应该满怀敬意。
      

    [url] | | ┯ |  ┯注| : ┯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2-10 20:22
  • 签到天数: 167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沙发
    发表于 2015-1-5 12:09:02 | 只看该作者
    拜读!

    [url] | | ぅ |  ぅ注| : ぅ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5-18 10:07
  • 签到天数: 34 天

    [LV.5]常住居民I

    板凳
    发表于 2015-1-18 17:55:23 | 只看该作者
    写作不再是严谨的事,可以用各种姿态表现,只要写的人心态正,网络和网下是一样的。被人阅读就是对写作人的尊重和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1-22 18:52 , Processed in 0.10332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