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9-2-25 07:08 |
---|
签到天数: 214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本帖最后由 -听雨 于 2015-2-1 10:40 编辑
其实我只是喜欢读书的人,并不善于写作。
尤其上学时,就怕写作文。一说到写作文我就会头痛,因此不管怎样努力,语文最高只能得八十多分,上九十分的时候一般都很少,其他任何一门课程的成绩都比语文好。
走上社会后,第一次写作是在1997年,当时我们公司准备在过年团年饭时举办联欢会,要我们出节目,我唱歌会跑调,跳舞也不在行,当时公司在各方面状态都很好,尤其是生产热情空前高涨,而且老板对底层工人也不错,年终工人也会分到花红。我利用中午的吃饭时间,把我对公司的印象用诗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写就一首打油诗,一共有四十八句,筷板诗的那种,很有节奏韵味。后来,在一位公司领导的指点下,我又把诗增加到了七十三句,内容涵盖了公司的福利,生活,娱乐,生产以及公司的产品销售,领导管理和公司文化等各方面。结果在团年联欢会上表演时,一炮走红。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是他们对我作品的高度评价。尤其让领导吃惊的事,在表演完后,当我代表公司把鲜花送给公司老板,一个地道的美国人时,我居然开口跟老板讲的是英语。客观的说,这是我第一次成功的写作。
之后我开始了十年之久的沉寂,在这十年间,我没有写过任何东西。当然工作中应用的除外。十年后的2008年,我被无端卷入公司的一场调查纷争中,知名外企的调查一般都是由第三方公司来做的,在等待调查期间,我郁闷至极,挥笔一洒,诗就来了。一天写几首,内容当然都是针对当时的调查事件和我郁闷的心情。无论是我的写作,还是我在接受调查中展现出来的沟通交流能力,还有我对待调查事件的态度都让那些人敬佩不已。来调查我们的人也是外国人,当我用英语跟他沟通时,也让他对我刮目相看。这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二个转折点,在总裁的再三挽留下,我才决定留下来继续工作,并担负起管理行政后勤的责任。接下来的日子,我报读了华中科技大学的行政管理专科教育。公司报销了我部分学费,同时也跟我签有协议约定,毕业后的一年内不得提出离职。
儿子就在我既工作又要学习的这个最繁忙的时候来临,但我还是很开心,我想这是上天对我的恩赐。为了照顾好儿子,让儿子生活在我身边,即使毕业后过了一年的协义约定期,我也没有跳槽。也许你会说我这种情况应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啊,其实不然,因为赏识我的总裁还在我学业期间就退休了,其间,公司易主,而被另一个上市公司收购。
2012年,公司行政部来了个硕士生,据说是全公司有史以来学业最高的,他是我的顶头上司。在他任职的一年中,他说我应该搞写作,这是第一个认为我能写东西的人。但在他任职期间,我没有写过任何东西。在这一年,儿子也正式上了幼儿园。我开始能挤出时间来继续上网学习,在外企,稍有一点职位都要求外语水平,除非你做工人。有些岗位普工都得认识一些简单的英文,要写一点报表之类的。在美国西雅图的一个社交学习网站,我认识了很多国外的网友,我在选择网友时,会看他们的成绩,简历,而且专找英语为母语的人士。这样我就没有办法用中文,让自己完全处于英文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网站上我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我学英语,但我同时也给他们学习中文的学生批改作业。我再用我获得的分来购买英语课程,所以,实际上我所有的课程都没有花费我一分钱。我获得了来自多个国家网友的友谊,也了解了一些关于他们国家的文化。
2014年,工作压力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我所辖管的范围内人员精减比例失衡,在极度的压力下,下班后晚上的上网聊天成了我解压的最好方式,我在之前是没有聊中文的网友的。偶然的机会,遇上一位办过学校,教过多年书的网友,我是因为跟他还真能有话题聊,我才在手机上设置中文输入法的。恰巧他就是第二个认为我能写作的人,我们的聊天方式很特别,几乎是诗来诗往。在工作极度的压抑中,我终于提起了笔。我想把我写的东西放到网站上,这样就结识了经典散文吧。由于一首诗造成的误会,让我觉得写作还是能惹麻烦的事,因此我几乎删掉了我所有的作品。而且后来很长时间没有去过经典散文吧,而且也很久没有再写作。
十月份,回了趟老家,再回到公司上班时,已近十一月份了。由于家中老人的过世,工作上又重拾压力,我又再次想提笔,直到月底前我才再次进入经典散文吧。这一次,我发现有人给我留了言,说喜欢我写的东西,欢迎我到四季歌交流指导。这是我写作路上遇到的第三个认为我能写东西的人。当然我最要好的同事才是我最忠实的粉丝,如果有一天或两天看不到我在QQ里写点东西,他们就会感觉少了什么似的,不习惯。
我就这样搬家来到了四季歌,成了这里快乐的小鸟,在这里安家有了窝。再次踏入写作这个门时,我换了笔名,我决定重新开始,翻开人生新的篇章。在这里,我是听雨。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喜欢这里,也喜欢这里的老师,诗友,文友,更喜欢这里的文化氛围。
写作路上的故事,还有很多小插曲,每个人的经历都会不同,因此值得回忆,记录与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