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江山一统 于 2013-7-10 22:20 编辑
浪漫情缘单子会 刘毓民 我不是游客,也不是香客,更不是附近居民,骊山与我并无多大关系。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第一次登临骊山之烽火台,观瞻老母老君殿的泥塑,没有进香,没有磕头,也没有许愿求神。只是当初借助骊山,把杜牧的“长安回望秀成堆,山顶天门此地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记下来了。 最近十余年,抬眼骊山,仰视骊山的机会多了。周末,会在骊山与骊山之间的山坳游荡,也会在骊山之西之东的山丘攀援。骊山蓊蓊郁郁葱葱茸茸的瓮柏,阴翳出别样的秀美景色。昔日的山间小道,已经铺了石阶,陡峭变得平坦易行了。山的北麓,多了不少扩建的景观,增加了不少文化设施。 历史上,女人在这里出尽风头,占尽先机。男人在这里江山危殆,社稷坍塌。传说中的炼丹补天女娲,就在这里神话成悠久传说。褒姒嬉笑,天下尽失,烽火狼烟,诸侯被戏的故事,也生发出悲情的亡国之音。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纸醉金迷生活,使大唐皇帝玄宗沉溺酒色,朝纲无序,并使盛唐走向衰落。民国总统中正先生,在西安事变的枪林弹雨中,落草石罅,被逼抗日,无不昭示骊山的渊源和沧桑。骊山成就了女娲、褒姒、骊姬、玉环等女流成名的圣地,也成了帝王身败名裂、人亡政息的伤心之所。 临潼骊山脚下,人们看下不下雨,先看雾霭骊山的盛况。“骊山戴了帽,大雨要来到”已经成了地域气象的文化精粹。浓云密布的时分,雾气顺着山峦,盘旋飘忽,翻卷泻下,把近处的骊山严严实实裹足起来,隐匿山的脊梁。冬季山风顺势倾下,呼啸如箫之幽咽。大雪降临时,会产生“骊山原不老,因雪白头;池水本无忧,因风皱面”奇特景观。 在临潼往来多了,就会采撷更多的逸闻趣事来。多次散步,闲适中,与当地老者话语,了解了不少与骊山有关的传说来。骊山庙会,其来历与寓意,就有四五种说法之多。而讲解最权威的,莫过于几年前见过的文化馆退休的老者。他引经据典,熟稔的历史知识,绘声绘色的描述语句,的确勾人魂魄。 骊山与其说是神山,不如说是女人山。先前的人们,无论什么不幸,没有超过无后的。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们之所以看重传种接代,之所以看重香火延续,就是因为宗法思想和传统意识作祟。再加上自汉代后的多个朝代,统计人口只统计丁男数量,女人不在之列,就造成了民间看重生育男丁的乡俗。甚至在今天的偏僻农村,女人没有生育是说不起话的。常言道:养个公鸡打鸣,娶个妻子生娃。 古代医学知识有限,对不生育研究肤浅,弄不明白造成不生育的根本原因,因此,即使男人在生育上有问题,也会认为是女人的事情。这种嫁祸于人的罪恶,在中国社会蔓延了数千年。因此,女人也就蒙冤几十个世纪。 据传,古代骊山附近有个女子,婚后多年无子,备受族人鄙视,于是,她在某天下午独登骊山,烧香拜佛,磕头作揖,甚至哭得眼泪连连,祈求老母神灵保佑,求得一子。由于又气又恼,居然昏厥过去。待醒来后,天已很晚,满天星斗,满山风凄,导致无法下山,只得在山上铺床单过夜。天亮后,回到宅第,结果是如愿以偿,怀了孩子,生了丁男。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方圆百里不育妇人,纷纷登临骊山,烟火香客渐渐多了起来。 每年的农历六月,是农耕闲暇时期,人们有时间借助空闲拜祭神灵,而且天气暖和,无需过多的行囊。神灵让不育妇人怀孕,自然是不可能的。地作床来天当被盖,单子遮羞好汉快来。旷野的山脊缓坡平台,就成了男男女女蝇营狗苟的交欢之所,浪漫的原始的交媾撮合,运气好了,可以当年怀上,运气不好了,明年再来。这一习俗,就成了东方特有的情人节。久而久之,上山求子过夜,就成了一种风俗,这种风俗,俗称“单子会”。其实,当初的单子会就如同今天“一夜情”一样。只是前者用词含蓄,后者用词新潮罢了。由此观之,中国性解放性自由还得追溯到骊山这里。单子会形式,使“一夜情”合法化制度化规范化了。这个期间的“出轨”,则是世俗应允的,这个时候激情,则是无罪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传统的儒教文化一直占统治地位。男尊女卑思想,是束缚女性自由的绳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婚配方式,对女性来说极其不公。无论男方是麻子瞎子拐子,既已媒妁了,女性就成了南方家的骨头,男方家的肉。择偶纯粹是一种婚配,甚至可以说是性别配。有些闺秀,出嫁前已有心上人,但传统世俗是弱女子无法抗拒的。烈性的女子,会利用单子会这个契机,约会如意郎君,激情山野,纵情交欢,山盟一回,海誓一次。 也有大妻小婿的婚配历史。古时有些有钱有势人家,日子过得殷实,缺少劳动力,就会娶比儿子大十多岁的妻子。妻子已经成熟了,而夫君却还是乳臭未干的毛孩子,这样的夫妻生活,是对女性的人性摧残。有的女的,等小夫君长大了,可以行事了,小夫君则会纳妾,把青春燃烧的第一妇人挂靠起来,寂寞难耐的时候,她们就会借助单子会的绝妙机缘,寻找哪怕是并不认识的情郎纵欲。 在古人眼里,性欲的自然流露似乎是忌讳的事情。借种生子,在民间并非鲜见之事。女人需要润泽,更需要孩子。有了骨肉,女人会依托孩子在宗族那里出气畅快。没有孩子的女人,在那个封建的社会,是会随时赶出家门的。有了孩子,就有了根,有了根,就有了底气。这就是那个时代女人漫山遍野纵欲调情争怀孩子的原由所在。 民间祭祀骊山老母的活动由来已久。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日,民间制作面饼纪念老母炼石补天之大功。六月十三日,是骊山老母生日庙会。一说是六月十一、十二、十三三天。每年的这个时候,各地香客云集于此、民众上山,进香朝拜,争相祭祀功德无量的远古尊神。 今年的庙会,人数之众,超过数十万人。进香人朝拜神灵,需要购买门票的。门票也随物价飞涨,由三元到五元再到今年的十元。善良的百姓,除了供奉不说话的神灵外,还得给会说话的老爷们进献钞票。老母殿老君殿还有明圣宫等地,香烟缭绕,钟声阵阵,香客络绎不绝。献花、献果、献油、献面,赠衣、赠钱、挂匾、竖碑等仪式,热闹非凡。 今人登山,祈求神灵保佑的多,祈求万事顺心人众。现在的晚上,漫山遍野都是人的踪迹,已经几乎没有行销性狂野的营生了。时代文明了,落俗的文化不再具有延伸性,而祈求风平浪静百事顺心的愿客,布满骊山。不过,凑热闹的永远多于还愿的。游山玩水的,永远多于偷情的。 骊山因女人而闻名于世,也因浪漫而名垂青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