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独享独行 于 2013-12-30 16:08 编辑
我对评论与被评论的一点体会 我先想谈谈我个人作为被评论者的心理感受和点评别人的想法。 站在被评论的位置上,我首先看别人是否读懂了我的作品,也就是说点评是否贴题、到位。这里面能既能体现出评论者是认真还是敷衍了是的态度,同时也体现了评论者的水平。因此,我认为它的作用远远超过了那些 “你好啊!”“欢迎啊!”等等的客套话。他能让我初步判断出这人以后是否能成为我的文友。对于那些精 有深意的点评能让我反复回味许久,有些我收藏了,有些我收录在我的专辑里了。事实证明:这些人都相继成了我的好友,在我们这里就有平羌老克等好几位。所以网络里最能体现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的社会想象。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网友的理解和欣赏,我才与网络结下不解之缘。 在这里我举几个例子: 李树和老师2010-4-10在我的《他乡遇故知故人》一帖中的跟帖 君自他乡来, 你我他乡遇。
难舍故园情, 偏离家乡去。 试问人世间, 几多能如意?
回首来时路, 泥泞多风雨。
艰难与悲辛, 念之人心碎。
青春与年少, 往事忽历历。
天山雪长白, 南海椰林绿。
常忆黄河水, 常想黄土地。
常念儿时伴, 常记琐碎事。
人生不满百, 沧桑一滴泪。
读完李老师的跟帖,我真的哭了。
言八十在我《一波多折养鹦鹉》一帖里的跟帖
鸟笼内外各成趣,吱吱不休说人生。
一扫寂寞沉闷气,乐得早晚听尔鸣。
言八十在我《日出》一帖中的跟帖
一枚黄橙半露脸,金圈环绕佛光燃。伸手欲将圆橙取,迟疑 一刻跃三竿。
牵猪晒月亮 在我的《细数孤独》一帖中的跟帖
不故作惊人,不无病呻吟,实实在在,娓娓道来。读后获益良多。
晚春轩主老师在一二一二一老师的《想写一首歌》帖子里的跟帖
委婉细腻的笔触,独特幽深的心灵火花,耐人品味。
以上的跟帖证明别人认真看了你的帖子,读懂了你,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曲意迎合和客套话。
因为有了最初被别人评论的深刻体会,当我换位之后,自然会尽量做到:认真看别人的帖子,读懂别人,走进别人的内心世界。我曾在网友 王惜伟(黑哥黑妹 阿啰啰)老师《十年生死两茫茫》帖子里引用了纳兰的一句诗“人生若之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王老师回复我:知我者大姐也!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尽管我的词汇贫乏,有时脑子反很慢,但是进入网络这么多年,我走到哪里,会有不少网友跟着我到哪里,这是我最大的欣慰和自豪。自然还有不少网友对我的点评回复是“知音”。我轻易不说美文、佳作之类的话,如果说了,起码要给人家一个精华或者优秀,所以点评的每一句话都要经得起推敲,都要负责任。
自然我们也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有不少帖子很长,有的不合自己的心意,有的人只发从不回帖,这些作为版主要大度,要把握好尺度。章关培老师曾说过一句话,一个人认认真真写了一篇文章发出去了,就好比自己养了一个孩子,放出去就要关心他,否则就是不负责任。我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 总而言之,点评的关键是认真看帖,读懂作者。 2013-0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