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说、小小说、微型小说、散文、故事、寓言
----------------文学题材的一些讨论
一
微型小说以小见大,讲究“制造悬念、曲径通幽”,作为新时代的快速娱乐欣赏形式,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
微型小说的矛盾冲突更加接近于戏剧,那单一的.瞬息万变的,如涛如波如画的一幕冲突景观就更使人如临现场,感受洗礼般的观感。
特别是对于情节型的小小说来说,设置符合艺术规律的小小说的戏剧冲突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
微型小说即小小说,中国是文学的国度,微型小说源远流长,从古代神话到先秦寓言,小说已萌芽破土,经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形式,至明清近代,章回宏篇产生,短篇荟萃发达,汪洋恣肆,涌向高峰。
微型小说之创作自古至今,从未中断,名篇佳品浩如烟海,只不过那时没有给它命名罢了,如《聊斋》就是一部傲立世界文坛的微型小说典范。
微型小说在国外叫精短小说,在我国五十年代被正式列为一种文体出现在世界文坛。
那么什么是微型小说,它包含些什么内容,有些什么特点?
老舍曾这样说过:"小小说(与我们所说的微型小说基本同义)是最短的短篇小说,比如说每篇至多不超过二千字。"。
80年代初,许世杰说:"微型小说是短篇小说的一支,它篇幅虽微小,但同样具备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它比短篇小说更精粹,更洗练。"有些写作教材也这样规定:"'短小说'、'微型小说'、'袖珍小说'……它实际上属于短篇小说,具备短篇的一般特点,篇幅短小、人物集中、情节单纯、以小见大。"
罗伯特·奥佛法斯特说:"小小说必须高度'浓缩',富有戏剧性,完整地包括短篇小说应有的情节。"
欧·亨利对微型小说特点的理解则是:"一、立意新奇;二、结构严密;三、结尾惊奇。"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构新奇三要素。即在2000字以内要概括出普通小说应具有的一切。
附:小说与小小说的区别
小说由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人们通常把一千字之内的小说称为小小说又叫微型小说。
一千字到一万字的小说称为短篇小说;
一万字到十万字的小说称为中篇小说;
十万字以上的称为长篇小说;
这只是就字数而言的。
二
小小说,有人说它属于短篇小说的一个分支;有人说,它不属于短篇小说的分支,是作为独立的小况品种与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平列的一种新样式。
作家汪曾祺在《小小说是什么》一文中曾指出:“短篇小说的一般素质,小小说是应该具备的。小小说和短篇小说在本质上既相近,又有所区别。
大体上讲,短篇小说散文的成份更多一些,而小小说则应有更多的诗的成份.小小说是短篇小说和诗杂交出来的一个新品种。它不能有叙事诗那样的恢宏,也不如抒情诗有那样强的音乐性。它可以说是用散文写的比叙事诗更为空灵,较抒情诗更具情节性的那么一种东西。它又不是散文诗,因为它毕竟还是小说。”这一段话,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小小说具有启发意义。小小说与短篇小说相比.它的篇幅更短,故事更简单,它多取材于生活的一瞬间、一插曲、一场景、一镜头.反映人物在一件事或一个场景中的片断行动.勾勒出人物精神面貌,揭示出气个道理。
在小小说的创作与评论中,不时会冒出一个其他文体少见的争论,即某些作品究竟是不是小小说。象屠格涅夫的名作《门植》有家出版社把它收人《微型小说精选评讲集》中,有家出版社则把它选进《外国优秀散文选》中。至于报刊上发表的某些微型新作,在文体上的歧见,更是不断发生。有人称之为小小说的东西,有人则视之为小故事、小品文、小报告或寓言、散文。对此,有同志认为,由于小小说篇福短小,敢于吸收各种文体的特长,因而造成它是一种“摸糊小说’。文学在它的萌芽期,体裁的划分本来就是“摸糊’的。现在,小小说^模糊小说’的出现,也许是一种返朴归真。
还有同志认为,当代小小说还处于“初级联合体’,其文体并未成热,尚未形成规范,应把它作为小说领域中的特区,让其搞各种文体试验。这些看法,都有一定道理,而且具有相当的深刻性。不过,全面地看,尽管可以把小小说仵为“特区”,但它毕竟是小说的“特区`它可以与其它艺术形式广泛渗透溶合,毕竟又不能把小说的根本特性“模糊”掉。倘若都“模糊”成小故事、小品文、小报告或寓言、散文,那也就失去了小小说。当代文学体裁的发展,一方面是整合的趋势;越来越相互吸收渗透,另一方面:又是分化的趋势,新的交叉的文体续有产生。文体的整貌,大概不会“返朴归真”到文学初始联合体那种混沌不清的模糊。
那么,小小说不能“摸糊”掉的小说的根本特征是什么呢?这就是写人。茅盾说过:“‘人’是我写小说的第一个目标。'无疑,考察一篇微型作品是不是小小说,“第一个目标’就是看它有没有把焦点对准人Ⅱ有没有把人当作写作的中心。依据这一“目标’的标杆,我们就可以分辨出,小故事重在写故事,而小小说重在写人。有些小故事中也有人,但它人跟故事走,作为故事的道具,而不像小说那样,是故事跟人走: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专线与材料。小品文,按鲁迅的说法:“是讲小道理,或没道理,而又不是长篇的,才谓之小品。”这就是说,它主要采取议论手法来阐明事理,其中多有对社会痼疾的针砭,又名曰杂文,它与某些讽刺味特强的小小说在意蕴上类似,但小小说用的是形象化手法,意蕴是寄寓在人物的形象中的。小报告写的是真人真事,强调的是新闻性与真实性,与小小说的典型化要求,以及艺术虚构的做法,也是有着鲜明区别的。
至于寓言,它的构成因素是故事情节与比喻。而小说的构成因素,离不开人物,虽然有的寓言也在比喻人,但与人物应成为自己主人公的小小说,终究不同。散文的情况比较复杂,议论性散文与小小说的区别比较明显,而某些抒情性、叙事性散文,其界限确属模糊,它们也往往通过对某些人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成长。这与长篇、中篇乃至短篇小说,也还容易区分,因为它们尽管写了人,只是露出一鳞半爪,难于像篇幅长的小说那样,塑造出完整的人物形象。小小说由于篇幅短小,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不能求全,因而有时就与某些散文难分难解。像屠格涅夫的《门槛》不属于这一类。不过,这毕竟是少数,就绝大多数作品来说,只要人们认真“以人划线”,还是能够分清的。
小小说就因为有“人’才显出自己独特价值。老舍于一九五八年对当时正在兴起的小小说(微型小说)评价道:“小小说是小说,不是随感或报道,它短小可是还有人物。这可就不简单了。”又说:“一有了人,故事虽短,意味可能深长了。”
据此,我们创作小小说,切不可“目中无人’,而是要紧紧盯着人。自然,前面提到它写人不能像大篇幅小说那样求全,而要注意微与小的特点。概括说来:
第一,它不宜描绘复杂的人物关系,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一般只写-二个人物:近年来在读者中影响较大的作品,如《枪口》《找帽子汉》《永远的瑚蝶》《书法家》《泥活》等,大都如此。
第二,就是对一二个入物的刻画,也不可能多侧面多方位的全面展开,而是要捕捉力点,用最典型性的凡个动作;或几句话,把人物形象凸现出来。打比方说就是不宜用工笔画,而要用漫画。
第三,人物形象的凸现部,也不限于传统所强调的人物性格,也可以是人物的心理、感受,人物的情思、意念;人物的幻想,联想,入物的命运、遭遇,等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说法,现已改译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性格”与“人物”并不相等,人物大于性格。日前,在长、中、短篇小说中,除情节――性格小说外,情绪――心理小说,复合意蕴小说,以及象征寓意小说等,也大量涌现。
小小说关于“人”的视野,自应宽广些,便于自己在有限的篇幅里,能有用武之地。不少表现了人物的一种心理,一种心态,一种情思,一种幻想的小小说均成为佳作。自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或轻视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比较说来,刻画好人物性格,还是最费力的。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以简洁有力的笔触,把哈尔威船长的英雄性格,浮雕似地雕塑出来,堪称微型小说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小小说要表现好人,作者就要像毛泽东所指出过的那样,到火热的生活中去,观察人,体验人,了解人。熟悉人。目前有些小小说似乎也写了人,甚至似乎把人放在了作品中心位置,可是,这些人缺乏活气,或是曲解政策概念的工具,或是敷衍敬事的道具,不足为训。
上述文字我在网络搜索编辑,这些内容很好,也借这次小小说比赛掀起一个学习过程......
文:北方夫子
2015.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