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醉话京剧《玉堂春》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22:2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醉话京剧《玉堂春》
    “一生钟爱诗书画,半世消磨烟酒茶”,是我在网络发文的签名档。但在“诗书画烟酒茶”之外,我还喜欢看戏,是个戏迷,尤其喜欢京剧。说句不中听的话,除了看戏,其它电视节目一律不看。
    今晚看了一场央视十一频道“空中剧院”实况转播,内容是北京京剧团演出的全本《玉堂春》。
    演员阵容没让观众失望,整场演出也可圈可点。在地方京剧团或其它剧种剧团正在解体、消失的大环境下,振兴京剧只能靠电视上名家们来振兴。社会发展到现在,生活节奏、压力的加快,娱乐形式、品种的多样,影视、网络的普及,使古典传统休闲形式的京剧或其他剧种很难振兴,况乎欣赏戏剧还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情趣。故如今说振兴京剧,实际是一种无奈的挽救或保留。
    《玉堂春》作为一个经典剧目,其魅力只有戏迷才能体会。
    我老家住在大戏园子后门旁边,戏园子前面加个“大”字,表明是唱“大戏”的,而“大戏”,就是指京剧。这个“大”字有点霸气,有点看不起其它剧种的意味。其实也和如今称之为“国粹”一样,难道地方戏就不是国粹?不服你到美国、英国、法国,或者意大利、冰岛,给我找出个什么“小捯七”戏(庐剧别称)给我看看?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我都要在演出前遛进大戏园子,先是在后台看演员们化妆,开演时再扒在舞台边看戏。但那时喜欢看的是武打戏或丑生戏或其它轻喜剧,对文戏不太感兴趣。特别不喜欢《玉堂春》和《红娘》这类文旦官生戏,觉得这些戏也就是“公子落难,小姐养汉”之类的男女缠绵,没劲。
    有句老话是说读书的,叫“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似乎是说小孩子看了水浒爱打架,大人看了三国会搞阴谋的意思。《水浒传》在揭露黑暗的同时,宣扬蛮横的暴力血腥,容易使青少年在正义感驱使下藐视法律。《三国演义》在演绎权力政治斗争的时候,乐道于政治家为大局而蔑视生命与穷尽阴谋诡计。很多历史经典的文化艺术,都是优秀与糟粕共存。我们就是在这样一种传统熏陶下,一边吸取营养,一边注射毒素,就这样成长起来。
    今晚看了久违的京剧《玉堂春》,很有感触。
    《玉堂春》中,有老解差崇公道押送冤女苏三,从洪洞县去太原府受审的情节。开始苏三哀告崇公道,请求为其免戴枷锁,崇公道以这是“朝廷王法”予以拒绝。后在行走途中,崇公道怜悯苏三,将其枷锁取下。抛开人物善恶情怀,崇公道这个“公检法”最基层的一个执法小干部,“朝廷王法”在他的权力范围之类,就可以想执行就执行,想不执行就不执行。作品中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小情节,便不动声色地把封建人治揭露的淋漓尽致。
    还有一个小细节,是崇公道在领取文书时,狱官发现长解和护解两职都是崇公道一人担任。这不合规定,于是狱官向其问责。崇公道以“差事苦,盘川两人不够,一人富余为由”,请狱官闭闭眼放他过去,于是狱官弹性执法,发现错误也不纠正。崇公道到太原交差时,省里的大领导们也发现他一人充当二役,疑为刁棍,要用刑惩罚。崇公道以“公文”上有名字为由开脱。文件是这样“规定”的,其责自然就是下发文件的上级机关,而不是崇公道本人。
    再说《探监》这一场戏,特别发人深思。你想,身为八府巡按的王金龙,是皇帝钦点的高官,他想去监牢看望蒙冤落难的旧相好民女苏三,也顾及法纪,怕暴露身份。为掩人耳目,还得私下乔装改扮,秘密前往。同僚属下臬司刘秉义,在知情下居然刻意刁难戏耍他。
    此情此景,今日已不可能再发生。
    王金龙是八府巡按,也就是现在的中央特派员,省部级的大领导,别说他的情人苏三是冤假错案,就是真犯下罪,那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像苏三这样的事如发生在今天,王大人只要使个眼色歪歪嘴就解决问题,何劳他亲自屈尊去探监?下级只会屈意迎逢,绝不敢有意刁难。
    《玉堂春》剧情开始,王金龙游学期间在青楼结识妓女苏三,二人一见钟情,誓偕白首。但王金龙钱财用尽,被鸨儿轰出妓院,流落在破庙饱受饥寒。苏三不忘旧情,私赠银两解救……
    须知,王金龙是吏部尚书之子,为讨好苏三,他花了大量银子。居然被一个贪心不足从事色情行业的小老板给撵出来!而现在,报载某地一普通警察,就能免费在一娱乐性旅馆常年占有包房!社会到今天,前进乎?倒退乎?
    在《玉堂春》“三堂会审”时,臬司刘秉义对顶头上司王金龙嫖娼一事,极尽揶揄、讥讽、抨击,而王金龙对此只能心中恼火,表面上暧昧地回护,打哈哈敷衍了事。今天,那些道貌岸然的官员们,敢这样对待上级吗?王金龙们皱皱眉毛,就能叫那些不识相的下级吃不了兜着走!
    《玉堂春》这出戏,是前人根据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玉堂春落难逢夫》改编,京剧和许多地方戏都有。其中选场《苏三起解》、《三堂会审》尤为脍炙人口,广为演出、流传。清代昆曲舞台即有《玉堂春》演出,但剧本失传。晚清文学家姚燮《今乐考证》剧目中就有《大审玉堂春》,清道光年代学者、文学家范锴所著《汉口丛谈》提到湖北艺人李翠官参加“荣庆部”戏班演唱《玉堂春》的情况,《玉堂春》京剧在嘉庆七年(1802)时“三庆班”就已在京演出。各地方戏剧种,在清代均有《玉堂春》演出的记载,可见此剧当时演出相当普遍。
    全本《玉堂春》为:第一场《骗游》,第二场《初识》,第三场《定情》,第四场《被逐》,第五场《探庙》,第六场《盟誓》,第七场《梳妆》,第八场《骗娶》,第九场《辨奸》,第十场《误食》,第十一场《成冤》,第十二场《辞狱》,第十三场《起解》,第十四场《会审》,第十五场《监会》,第十六场《明冤》,第十七场《团圆》。从二十年代到解放后,荀慧生等戏剧前辈对此剧多次进行加工删减,使此剧更加集中精炼。
    《玉堂春》这出传统戏,歌颂了苏三与王金龙对爱情忠贞。他们悲欢离合的故事,在揭露旧时代阴暗面的同时,表现了善良和人性美。观赏此剧,对我们认识旧社会的所谓黑暗,与新社会的潜规则,大有裨益。





评分

参与人数 2文币 +30 贡献 +20 收起 理由
单衣 + 10 赞!
剪烛西窗 + 20 + 2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3-17 14:12
  • 签到天数: 765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发表于 2015-3-18 23:17:45 | 只看该作者
    点2个赞{:soso_e179:}{:soso_e199:},感谢你的推介:lol{: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板凳
    发表于 2015-3-18 23:35:24 | 只看该作者
    我也赞!说得好!怕对比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地板
    发表于 2015-3-19 04:44:17 | 只看该作者
    品戏说“戏”,意在戏中,韵在戏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1-30 12:20
  • 签到天数: 20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5#
    发表于 2015-3-19 06:40:00 | 只看该作者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7-23 07:54
  • 签到天数: 15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6#
    发表于 2015-3-19 11:17:15 | 只看该作者
    好的推荐!{: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6-22 00: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7#
    发表于 2015-3-19 18:03:25 | 只看该作者
    半醉老师一篇《玉堂春》醉话古今,好啊,这是大文章,当大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6-22 00: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8#
    发表于 2015-3-19 18:04:52 | 只看该作者
    半醉老师,没人家西窗老师财大气粗,最高就能给10个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5-3-20 22:47:55 | 只看该作者
    戏里戏外总关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独享独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
    10#
    发表于 2015-3-22 20:43:38 | 只看该作者
    看到标题跟进来品戏。
    我也喜欢看戏,从小看的是家乡戏秦腔,自然少不了玉堂春,对于苏三起解那场戏的唱腔如今还能背下来几句。也看过古代白话小说选里的《玉堂春落难逢夫》。对于京剧是文革中演样板戏时期,有位石家庄的同事一句一句教过我,从此也就喜欢上了京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4-22 05:01 , Processed in 0.1078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