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运涛 于 2015-3-28 08:05 编辑
到过几次绥化,尽管是不同的东道主接待,但每次东道主都用同样满带遗憾的口吻说,“绥化没什么可玩的地方,也没什么山产品水产品可吃”,印象中绥化人比较善于劝酒的习惯,他们认为这是弥补不能游山玩水,不能品尝特色美食缺憾的最好待客方式。 这一次的东道主朋友有车,说要带我们离开绥化,到所辖的望奎县去吃鱼,行进中间路过一个叫红光寺的寺院,朋友特意请我们进去参观。 红光寺明显是一座新的寺院,建筑没有古旧气息和历史沧桑感,寺院依山而建,前低后高,在风水中属于吉地,山门高大,涂的红色有些暗,两副对联,内为“兰水碧波耀佛日佛日生辉增福慧,庙山净土种菩提菩提证果度众生”;外为“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途人”。 进入寺院就有一块无标点的石碑记录了“庙山红光寺缘起”,据传昔清末朽败,岌岌可危,朝廷使方家卜之,曰:于北方无影山建寺镇之可无虞。遂谴使登此山,见一马平川,乃悟此即无影山也,遂建梵刹。民末匪患,据寺为巢,后剿匪毁寺。缘山有庙,土人以庙山名焉。中华改革,百废具兴,当地政府,拟复兴兰若,有地方官阚宝臣者,卓识远见,上请蒙准,遂请尼师释显德信士、阎书文于山上,驻锡十余载,躬耕陇亩,运瓦搬砖,忍辱精进,勤于佛事,道昭四众,弘传佛法,度人无算。其艰苦卓绝,有庙山志载焉。寺之复建,各级党政关注备至,大雄宝殿,山门围墙,诸工程有檀越力然其间,亦政府之行为也。绿化供电,护坡路面,诸项乃政府之力也。千佛观音殿、地藏殿、药师佛殿、钟鼓楼、藏经楼、露天观音、山门雄狮、斋堂、寮房、弘法楼诸项,乃信施之功也,均详载庙山志。此西元一九九五年至今事也。今之红光寺,雄踞庙山,足临兰水,山门高耸,殿宇峥嵘,层台耸翠,飞阁流丹,画栋雕梁,飞檐斗拱,碧树浓荫,花香鸟语,铁马叮咚,林涛聒耳,经声佛号,警醒凡情,佛光普照,宝刹生辉,慈航普度,万众景仰,遐迩归心焉。感得当代高僧净空法师为题寺额,此业此功,足传千秋,为昭显过去,启教后世,树碑志焉。 文后附诗:庙山巍巍足千秋,兰水滔滔日夜流。盛世迎来百业举,丰功引得亿人讴。心佛众生本同体,党政群萌共一俦。而后而今光万世,古碑常惹众足留。 立碑时间为公元二零零七年,佛历二千五百五十一年。 文字不是很好,还算达意,碑中的兰水是指呼兰河,望奎县卫星镇庙山正属于呼兰河流经之北,碑中除了颂扬筹建寺院的僧人,也颂扬了政府和政府的官员。他们对宗教的态度,亦可见坚定的无神论者越来越少,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心理做事的政府和官员越来越常见。 与庙山红光寺缘起碑并列的是功德碑,也就是记录捐钱修红光寺的都是哪些人和单位的,列名其上的有县委书记、县长及其他县镇领导。政府领导对红光寺亲自真抓实干,或许值得商榷。周恩来当年就曾说过“现在应该担心的不是宗教能不能存在,而是民族能不能繁荣。”在一方人民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切实问题没有解决好,地方还没有获得繁荣局面之前,先来积极营造与经济基础不很适应,也没有太广泛群众基础的宗教场所,是不是合适呢?这样真正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有所裨益吗? 边想边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钟鼓二楼。 钟鼓二楼的建筑貌似仿古,其实更多是借鉴了现代楼房的技术,乍看似乎很新,却因部分地方油漆的剥落而没及时修补,衣不及带,捉襟见肘,显得不那么庄严神秘了。 一尊露天观音,全身洁白位于天宇之下,举着的手中拿着杨柳枝,垂下的手中握着净水瓶。杨枝净水是观音菩萨法力的代表,《请观音经》说到毗舍离国人因染重疾而求助于释迦牟尼佛,佛要他们礼求西方三圣来解危,毗舍离国人便具备杨枝净水,敬祈观音菩萨,菩萨于是教念三宝,专心摄息,以杨枝净水为其除障怯病,毗舍离国人因离恶疾,观音并教持诵“大吉祥六字章句救苦神咒”,以自利利人。从此杨枝净水便成为观音菩萨的随身法器。《西游记》中更是神奇到连神仙家叶落枒开根出土的人参果树,都能医得起死回生,何况凡间的小病小灾。塑像的枝头向下,瓶口向下,不是设计失误,而是寓意把杨柳枝留在红光寺,甘露水洒在红光寺,祈愿来红光寺的人皆能离苦得乐,修成正果。通向观音像的两侧为观音菩萨三十二化身的图像。 主院分三重大殿:一为天王殿。殿前的松树上拴了很多鲜红的布条,属于原始宗教文化的遗留,与萨满文化的影响有关,在东北各地都比较盛行,在寺院里则拴红布条用来祈福的意义更大一些。楹联为“层台耸翠重霄相映而增色,飞阁翔舟大地蓬勃益生辉”。殿正中供弥勒佛,背后供韦驮菩萨,东西供有四大天王。 二为大雄宝殿。是全寺最大的殿,楹联一为“八万罗汉同回红光闻妙法,十方诸佛共沾法雨宣妙音”;一为“山青野绿兰河飘渺缠玉带,水色天光宝殿巍峨耀金辉”;一为“别妻离子心趣慈悲能无我,弃国舍王志向普度真大雄”。殿中前供释迦牟尼,后供南无大悲菩萨,两侧供有十八罗汉。 三为藏经楼,楼前耸立着四座宝塔。三层大殿由下至上,呈越攀越高之势,意为修炼逐步进入高层次、高境界,终成正果。 我们一行没有宗教的信徒,只是纯粹的游客,不烧香不磕头,走的较快,左右看看没和尚尼姑时,说话就没有了禁忌,也小声开几句玩笑,不敬的话当然不会说,但对某些事情有所怀疑或无恶意联想的话有时也是有的。 寺院两侧有配殿,左有:真身舍利殿、西方三圣殿、药师殿、佛在人间宣传长廊,右有地藏殿、千佛殿、禅堂、僧疗、二十四孝图长廊等建筑。 真身舍利殿是红光寺的主打项目,里面有两尊肉身舍利,是该寺院慧宽法师及其弟子沙弥尼释显亮的,慧宽法师,俗名阎慧明,是天津人。早年的生活极苦,正因为苦,才产生厌离心(四圣谛,苦谛为第一谛),恨苦而生修行之心。十七岁以妙龄之年华皈依佛门,剃度出家,二十六岁受具足戒,在长春净土寺修行。一九九六年到弟子释显德住持的红光寺住锡。于一九九八年圆寂,享年八十四岁,法腊六十七年(是从剃度之年算起),戒腊五十八年(指僧侣受具足戒后夏安居之年数。佛教中,每年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举行夏安居,并以夏安居之最末一日为一年之终,即受岁日;自十六日起则为新岁,故比丘、比丘尼受戒后,于每年夏安居结束时,即增一法岁)。九年后的二OO七年八月十五日开欟(罐)发现:肉身不腐,正身打坐,身体完好。 释显亮,俗名陈淑琴,望奎县卫星镇水二村人,十九岁因为有病,尽孝道吃长斋,于七十六岁高龄依止红光寺慧宽老法师剃度出家。因已过受大戒年龄,故在庙山一直做沙弥尼,精进修行不止,二OO二年八十岁时坐化。其子女为其打一坐欟,葬于后山慧宽法师墓的右前方。五年后,开欟验看,非但肉身完好,其衣服、鞋等均保存完好,其子女将衣物洗净晒干,保存好放在肉身殿中,供人瞻仰观礼。 人都渴望长生,长生者会让人尊敬,生命难以长生,肉体不腐,也同样会让人羡慕。家中有长生的老人,子孙会感觉很幸福,庙里有不腐的肉身舍利,比给泥塑木像贴金更靠谱,僧尼们也无比自豪,将其神化,比如就给功德圆满的释显亮题诗:终生一句阿弥陀,修心行善苦为乐。弥留合掌尊佛号,乘鹤西方金台座。 在佛家看来,供灯供香都是功德,佛前的灯会照耀着你在尘世人生有一条光明大道,炉中香烟会升腾起你高雅富裕的尊贵福报,并归纳出了若干功德。供灯有功德,如照世如灯、肉眼不坏,得于天眼,善恶智能、灭除大暗,得智能明,不在暗处、具大福报、命终生天、速证涅槃。供香有功德,如罪障消除、福报优厚、来世尊贵、所求如愿、远离恶趣、渐获解脱等。 在大殿之前,放眼寺外,云聚云散,平畴千里,绿意葱茏,水光粼粼,不能说没有风景,也许是因为站在庙山之上,面对呼兰河水,有了欲穷千里目的高度,有了斜阳下摇拂的波痕,就有了畅越怡慰的良多趣味。有没有风景,或许最需要的是一个制高点,把大自然的每一处状貌尽收眼底,将被名缰利锁蒙蔽的心智打开。离群索居的这些僧侣,未必就是每日里青灯黄卷地枯燥,他们看到的美景很可能就是比红尘中的人多一些,目睹的丑恶,很可能就是比红尘中的人少一些。 也忽然想起望奎县的名字由来,旧名双龙城,土名五井子,放荒之初,“因县地居高,遥望西北,卜奎(当时的省城,今名齐齐哈尔)隐约可现”,清光绪三十四年将双龙城改为望奎镇。一九一八年二月十一日,升格为望奎县。现在的望奎县距离齐齐哈尔公路里程为二百八十余公里,隐约可现恐怕是绝无可能了,那得需要多么高的瞭望地啊,肉眼凡夫应无此缘分了,业浄六根的修道之人,也许独具慧眼,能洞察世间的一切。 一暝不视,时空变迁,他们为什么还要保持原形而栩栩如生,留下不腐之身,是在表示佛的教法不灭吗?人能毫无愧怍、无怨无悔地离开这个娑婆世界,已经是一大境界了,而使死亡本身也变得神圣洁净、震撼心神,成为生命的另一种延续,证明众口铄金也足可以令黄金失色了。 红光寺,能否担当使一方区域的发展红红火火、赫赫之光的使命呢,恐怕不是由神佛菩萨或一两尊肉身舍利所操控,也不会随着人们的意愿而改变,还是要从改变自己开始啊,摆脱浮躁之心,从真实不虚做起,如佛经《法句·心品》中说的那样:“心轻躁难调,随欲望堕落。调伏心很好,调心导快乐。心极细难见,随欲望堕落。智者保护心,护心导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