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当然,爱情指向是这首诗歌的主旨意向。“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无爱的婚姻很多,无性的婚姻中女性,更像是在精神折磨中干涸的河流,心灵如龟裂的土地。而麋鹿、丹顶鹤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都是爱情的圣物。麋鹿习性合群,雌雄求爱比较温顺;丹顶鹤大都是结对生活,爱情坚贞,据说一只先死,另一只也会凄婉而死。诗人拿来一定有她的用意。麋鹿生活在长江一带,暗喻湖北;丹顶鹤生活在东北,暗喻黑龙江。她和这位远方的诗友之间的情爱,或像麋鹿那样温良恭让,或像丹顶鹤那样坚贞。两个人的情与爱的奔袭“一路在枪口下”,潜在的意思,就是暗指这场情爱虽然从爱情至上角度理解,有其追求与述说的正当性,但毕竟处在法律的枪口之下,道德的枪口之下。 第三层诗意最能表现女诗人的性格和诗风。“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女诗人连续用“枪林弹雨”、“黑夜”、“我”三个暗喻意象,极写了他们这场情爱,注定要经历的千难万险。她要穿过法律的枪林弹雨,她要穿过道德的枪林弹雨,她要穿过亲朋好友责骂的枪林弹雨,她要穿过社会舆论、伪君子、道学家们鞑伐的枪林弹雨。她必须把这些压制爱情的无数黑夜“摁进一个黎明”。一个“摁”字,彰显了女诗人的敢爱敢恨的个性。只有这样,那残疾的我、胆小的我、颤抖的我、自卑的我、犹豫的我……才能奔跑成一个敢爱的我!如此炽热是诗意表达,高度凝练,真情浓郁。在这里,那些包装华丽的叽叽歪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诗作显得多么苍白! 最后,女诗人用倒叙的手法,呈现了这场精神的情爱旅程,有强有力的爱的理由。自己已经被远方的诗友所征服,走上了这场不该发生的爱情“歧途”:“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为此她已经意乱情迷:“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她已经“爱屋及乌”,直把他乡当故乡:“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而它们/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女诗人余秀华的诗歌艺术特色首推自然流畅。她的诗是从心底自然流出来的,而不是字斟句酌憋出来的,也没有故意生造词汇以显高深,给当下情诗中充斥的凄婉、弥漫的缠绵,读来总觉虚情假意的诗风增添了一抹暖意。这首诗也一样显出这样的特点。她的诗里关于感情,都是主观的。心情好时,她想得很完美;心情不好时,就是愤怒的发泄。作家沈睿给了余秀华的诗歌艺术更高的评价:“这样强烈美丽到达极限的爱情诗,情爱诗,还没有谁写出来过。我觉得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迪肯森,出奇的想象,语言的打击力量,与中国大部分女诗人相比,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 余秀华诗歌的另一个显著艺术特征是“通感”,她运用的娴熟,感觉的转换不留痕迹,最值得称道。“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这里她把性愉悦或者直说“性高潮”的触觉感受用“花朵”这样的视觉来表现;而此时飘飘欲仙、欲生欲死的心灵体验她用“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视觉来呈现;“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这里的触觉感受又用“第六感觉”来传达,从而使抽象的感觉得以具象的表达,也给读者依据自己的阅历进行鉴赏再创作开拓出广阔空间。 余秀华诗歌中暗喻、转喻等修辞艺术更是驾轻就熟。例句在她的诗里比比皆是,在上文原诗第三层鉴赏中已有论及,这里不再赘述。 余秀华诗歌的语言也值得肯定。她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来哗众取宠,诗歌语言极为朴实。正像诗刊的编辑刘年评价所说:“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 对余秀华的诗,情感心理专家和诗人看了说是情感炽热的情诗,伪君子和道学家看了说是“淫诗”,毁誉对立。还有人说余秀华是“接近天才的疯子”。天才也好,怪才也罢,从顾城、海子、北岛之后新诗一片死寂,到现在再次因余秀华而喧嚣,对新诗总是好的。“要想爱护她,就远离她,让她回到田园写诗过恬淡自由的生活。诗的创作无疑是余秀华这个苦难农妇最大的快乐,诗坛上的无病呻吟到余秀华这里成为了有病呻吟。”(马未都) (三)结语 实事求是看待余秀华,她的诗作确实良莠不齐,有一些诗作诗意平平。但是,客观评价她的诗作,对其优秀诗作给予恰当肯定,让她发挥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填补多年来死寂一样的诗坛,不损害你我,却对诗坛活力、对余秀华的成长都是一件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