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韵词] 也谈对偶(1)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5-7 00:01
  • 签到天数: 112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10:4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 对偶”是汉语文化的特有现象。它以词素,词,词组,句子,句群两两相对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口头上,视听里,文章中。作为一种构词方式,“对偶”为汉语词汇构造了众多的并列式合成词和成语。如:矛盾,开关,出纳,忘记;开天辟地,春华秋实,三番五次,风调雨顺。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对偶”早在西周,春秋时期就被广泛应用。如《周易·归妹·上》:“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诗经·小雅·伐木》:“出于幽谷,迁于乔木”。随着历史的前进,“对偶”又出现在《楚辞》《汉赋》中。如屈原《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司马相如《子虚赋》:“左乌号之雕弓,又夏服之劲箭”。南北朝之际,“四声说”兴起,文人们对“对偶”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音韵搭配,有任意混搭转变为平仄相间。到了唐朝,”对偶“终于成了近体诗的格律。五代行将结束,“对偶”一分为二,其一继续为格律,下延至宋词,元曲;另一则从格律中独立出来,成为新的文学式样——对联。在元代,“对偶”又出现在杂剧每一折的结尾处。如关汉卿《救风尘》:“(题目)安秀才花柳成花烛,(正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明清之际,"对偶“出现在章回小说的回目上。如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直到现在,”对偶“仍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出现在各种场合。(待续1)

    [b][url] http://www.138923.com [size=6][color=Red] | | t |  t注| [/color][color=Blue] : t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5-4-5 11:31:08 | 只看该作者
    每天都能学到诗词理论知识。很开心哦!谢谢王爷分享。岸芷待续。

    [b][url] http://www.138651.com [size=6][color=Red] | | _ |  _注| [/color][color=Blue] : _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4 17:27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板凳
    发表于 2015-4-5 12:27:22 | 只看该作者
    王爷说得好!等待下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2-20 22:23 , Processed in 0.07387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