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千里月 于 2015-5-19 20:49 编辑
在中国,佛界众圣中,当数观世音菩萨最有世缘;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海天佛国普陀山,久令我向往。新年正月初五一大早,从宁波乘车经跨海大桥到达朱家尖,然后乘舟渡至普陀山,与众人“同登彼岸”。经过短姑道头,开始了朝山之旅。 妙庄严路是一条石板铺的山道,意为循此可达西天妙庄严之境。行走在妙庄严路上,道旁时见前人题刻,脚下石板每隔不远,即刻美丽莲花。沿着妙庄严路盘旋而上,到达观音洞。观音洞是一个天然山洞,其中的钟乳石柱及洞壁上皆刻观音妙相。观音洞香火极盛,游客们纷纷上香礼敬,许愿祈福。 出了观音洞继续前行,便来到了二龟听法处。只见一个巨石上,前面一只龟已爬上石顶,作回首招呼同伴状,后边一只龟伸颈仰首,努力爬至石半坡,惟妙惟肖,令人赞叹。据说,二龟从海中到说法台听观音菩萨说法,因为听的着迷,误了归期,遂化为石。有人说它们来自大海海底,因地质运动而突出。由此不由的想起东晋葛稚川的《神仙传》来,其中说,神女麻姑感叹她曾见东海三为桑田。沧海桑田,信然! 嗟叹之间,登上了山顶西天法界。山顶是一片平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央的磐陀石。两块巨石相叠,下面巨石如磐,磐上巨石似陀,相接处间隙如线,欲堕还安,令人称奇。其上朝西一面,楷书“磐陀石”,大气苍劲,是明朝抗倭名将闽浙总兵侯继高的手笔。其中“石”字,最为有趣,口字上部多了一点,人们说,这是侯继高的笔误。其实不然,据我的印象,汉魏碑刻多有此种写法,侯书不过沿袭而已。由此想到,对于前贤,且不可妄加非议,否则,只能显得自己见识浅陋而已。其东面有“金刚宝石”、“西天”等题刻。磐陀石东依山坡有一鼓形巨石,其顶平如台,面广十丈许,即为说法台,据说观音常在其上说大慈悲法。磐陀石北边是一座观音院,香火极盛。站在西天法界远望,但见大海苍茫,波涛汹涌,洛伽山荡遥浮动,一尊巨佛怡然而卧——南海卧佛,南海睡观音。西天在哪里,这就是西天。 离了西天法界前行,来到了梅福庵。梅福是汉代道士,当年曾在此结庐炼丹,故人称此山为“梅岑”。梅福庵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和“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殿侧后有炼丹洞,洞中塑有梅真子像。洞外有炼丹井,水至清莹。吊古梅福庵,令人生起“寻来丹井今犹在,无复当年跨鹤人”之叹。 证菩提道两旁,千年古樟静立,罗汉松苍翠,时有腊梅灿灿金、红梅笑脸迎。半道上,心字巨石省人心。何谓佛,花开即佛,即心即佛。西天在哪里,西天在心里,觉悟西天见,不觉永难达。 徐行菩提道,终到普济寺。普济寺是供奉观世音菩萨的主寺。寺前海印池,也名莲花池、放生池。桥卧亭立,龟鲤戏水。遗憾的是,因为不是时令,看不见绿荷红萏。 从侧门进入普济禅寺,前面是罗汉殿,中供大肚弥勒菩萨,两侧是四大天王。弥勒菩萨的后面是顶盔掼甲,手执降魔宝杵的韦驮菩萨。罗汉殿后是巍峨壮丽的大圆通宝殿,中供金身观音菩萨像,两侧侍立善财、龙女二童子。观音菩萨慈颜妙相,悲悯众生。两侧殿壁上绘观音三十二随机说法化身图像。由此,我突然圆通了久存心中的诸如观音为何只做菩萨而不成佛,观音是男还是女,观音为何受到芸芸众生的敬爱等疑问。原来,佛的地位太高了,众生只有顶礼膜拜。菩萨是“觉有情”,不仅自觉而且还以觉一切有情众生为己任。佛经上说,观音菩萨在无数劫前已经成佛,名正法明如来,为救度众生,“倒驾慈航”,不做佛而甘愿做菩萨。寻声救苦,“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一切有情皆不遗漏,怎能不受到众生的敬爱!观世音菩萨是慈爱悲悯之理体,慈爱悲悯就是观世音菩萨。应急化身,方便度人,若拘泥于男女之辨,岂不可笑?望着殿前千万焚香顶礼的虔诚男女老幼,不禁叹道,观世音菩萨悲悯众生,众生渴望观世音菩萨的慈爱!观音大士面前,双手合十,赞叹:“南无观世音菩萨!” 拜罢观世音菩萨,遥瞻过多宝塔,行进间,忽然眼前一片光明,原来来到了金沙滩。但见天空澄明,海浪舔岸,黄沙铺地。快步下山,手抓一把细沙,仔细观瞧,沙净色金;捻一捻,柔滑似绸。捧一捧海水闻一闻,观音家气息。漫步平沙,喜乐无极。佛经上说,佛国金沙铺地,信然! 惜别金沙滩,不知不觉来到了紫竹林。读《西游记》知道了紫竹林。平常见到的都是翠竹,紫竹还真没有见过。疾走近观,果见竹竿皆作紫色,亭亭玉立,莹洁可爱。不禁赞叹,真是南海仙境,不同凡间! 过了紫竹林,不远就到了“不肯去观音院”。《普陀山志》载,五代后梁贞明二年,日僧慧锷从五台山奉请观音圣像回国,在莲花洋被波涛所阻,以为观音不愿东去,遂在此处登岛,交由张氏供奉,因有不肯去观音院,普陀山始为佛国。观音示现,山留圣迹,奇哉!不肯去观音院下为潮音洞,莲花洋的波涛涌如洞中,拍打亿万年的回响。 惜别普陀境,暂去还复来。伫立船头回首望,海天佛国,水茫茫,浪滔滔,普陀山犹如开在大海中的一朵莲花,大慈大悲的南海观音正静静地站在莲花上,谛听众生的祈愿,誓把杨柳甘露洒满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