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筱欣奕奕 于 2015-5-7 09:52 编辑
最值得看的一本书——浅评《红楼梦》
自识字起,阅读就是我的一大兴趣爱好。谨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诸如此类的先辈教诲,有事没事的,经常捧着书翻阅,在学习各类书籍知识的同时,提升内在修为。粗粗算来,各种体裁、各种领域、古今中外,这二十年来的阅读量也已不下千本了。要说最值得看的书籍,更恰当的说是最让我欣赏和膜拜的,很骄傲的说,是我国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 《红楼梦》,在我心目中,毫不犹豫的可以给它冠名——中国古典文学之最。这部书博大精深,堪称我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自乾隆年间被和珅慧眼挖掘出来之后,人们就被它深深吸引,还因它衍生了一门新兴研究学科——红学。 从光绪年间的北京士大夫阶层,民国初年的蔡元培、王梦阮,五四以后的胡适、俞平伯,到现代的周汝昌、刘心武,三百年来诞生了数不胜数的红学大家。可又有谁能真正读得懂、研究得透呢,它像一个巨大的谜深深吸引人们,可又无谜底,怎么也猜不透。也许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正如曹雪芹先生自己在开篇中所说:“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与大师们相比,无名小辈的我,资质平庸,已然通读过三遍,却依旧似懂非懂云里雾里,但也是如痴如醉,被它深深吸引,“欲说还休”的感觉使我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其实一直以来,我是不敢对《红楼梦》多加评论的,怕以我的眼光看出来的红楼有失偏颇,但是作为一名红学爱好者,表达下对此书的仰慕热爱及所思所想也是一直以来的愿望。所以如下所谈,仅是个人的一些浅薄看法,不足之处,望见此文者海涵。 首先,这部书改变了以往作品对人物的塑造方法,第一次用立体的、多角度、全方位的方法塑造了一个个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的经典人物形象。大多文学作品采用单一的、平面的人物塑造方法,如同为我国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提到关羽,我们就会想到二个字:忠义;提到曹操,我们就会想到两字:奸诈;提到诸葛亮,我们会想到智慧。鲁迅曾评价该书对人物的描写,说:状诸葛多智近乎妖。我们对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中人物性格的总体评价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泾渭分明。而现实生活中人物性格是多样的,复杂的,很难用一个好或坏就能评价。曹雪芹先生意识到这一点,在他的笔下,薛宝钗博古通今,聪明智慧,可也圆滑虚伪,为了保全自己竟想嫁祸黛玉;林黛玉美丽多才,孤标傲世,可也尖酸刻薄,尤其对下层人物缺乏同情心,她曾讥笑刘姥姥吃饭为“母蝗大嚼图”;王熙凤精明能干,雷厉风行,可也冷酷无情,把想调戏她的贾瑞活活折磨死。她们都很难用一个好或坏来概括,所以形象就更加丰满、立体、可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它既是一部女性的赞歌,也是一部女性的悲歌。《红楼梦》塑造了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众多美丽的女性。博古通今的薛宝钗,美丽多才的林黛玉,才思敏捷的史湘云,精明强干的贾探春,超凡脱俗的妙玉,温婉可人的秦可卿,她们的才干丝毫不输于任何男人,连贾宝玉也自叹不如,况且她们都生在富贵之乡,官宦之家,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按道理应该很幸福。可是她们的命运似乎注定是个悲剧,无法改变,在刚开始警幻仙子排练《红楼梦》给贾宝玉看时,就提到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是“千红一窟,万艳同悲”。果然,她们谁也没有逃过命运之手的安排,林黛玉泪尽而逝,薛宝钗独守空房,贾元春英年早逝,贾探春远嫁他乡,贾惜春遁守空门,她们就像大观园的花朵一样,花开时分美丽动人,一旦春尽秋来,只能被风刀霜剑摧残而纷纷掉落污泥沟渠之中,其命运之悲惨,不能不令人深深同情和惋惜。是啊,在封建社会,男人永远占主宰地位,女人只能做他们的附庸,女人的命运掌握在男人手里,再加上吃人的礼教,谁又能逃脱这种无奈的命运呢?作者无疑是深深同情她们的,敬佩她们的,因为他借贾宝玉之口说出“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因此看见女人就感觉清爽,看见男人就觉浊气逼人”之类的“混账话”。 再次,它讴歌了伟大纯洁的爱情。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是建立在“知心”的基础上的,不带任何功利色 。从各方面来讲,薛宝钗都似乎更胜于林黛玉,也更适合贾宝玉。论相貌,宝钗的朝气健美相比于林黛玉的弱不禁风的相貌毫不逊色;论聪明多才,薛宝钗比林黛玉有过之而无不及;论家世,薛家与贾家更门当户对,而林黛玉则是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可是,贾宝玉心里却只有林黛玉一人,“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俺只念,山外仙姝寂寞林”。他们企图冲破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门当户对”的传统婚姻观念,而自由恋爱,这种恋爱观念势必会遭到整个封建社会的反对,从开始就注定了它的失败。结局是,林黛玉泪尽而逝,贾宝玉遁入空门。 最后,它也是一部充满人生哲理的书, 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如其中有一句“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就是告诫人们不要太贪婪,免得自食恶果,无路可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告诉了人们一个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真亦是假,假亦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有就是无,无也是有,这与佛教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秦可卿托梦给凤姐的话也大有深意,“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意思是任何事情到了极致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因此人在得意时更应该小心谨慎,否则可能跌大跟头;而开首那篇“好了歌”更是道尽人生百态,“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平生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等等。句句金玉良言,句句警示众人。 以上所谈,也许只点到了曹先生的小部分所想,《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的魅力远不止于此,里面涉及诸多康熙雍正及乾隆初期年间的社会世间百态,以曹雪芹本人的家族为影,描述呼风唤雨的名门望族如何走向没落,在此衰败变迁过程中的人心叵测、世态炎凉,是一部集政治、历史、文化、社会、心理、哲学等诸多领域的百科全书,可圈可点,百读百味。经典的文学名著,其伟大魅力就在于值得一遍又一遍的深读细品。 如今再次翻阅《红楼梦》,曾经一直理解不了的张爱玲的评述,道尽了我此刻所想,就以她的话做结尾吧: 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文:筱欣奕奕 201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