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竹筒饭 山乡情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15:31: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木叶鱼儿 于 2015-5-16 15:41 编辑

竹筒饭    山乡情
          一个人,无论你走的多远,永远走不出乡愁。
                                     ------- 题记
                          木叶鱼儿
        一个人,不论走多远,总是会想家的,想老家的山水,树木,老家的老屋,还有埋葬在黄土里的先辈亲人。情结牵肠挂肚,挥之不去。 羊年大年三十,我驱车赶回了远在米仓山复地的南郑县福成镇老家,与父母们团聚。
       年迈的母亲在家忙碌着,儿女们要回来,早早的准备了丰盛的午饭,特别是我们最爱吃的竹筒饭,知子莫过父母心啊,这竹筒饭,做法简单,就是选米仓山里天然野生无污染的上等一年生嫩斑竹,截成小段,盛入糯米白糖、小枣、芸豆、枸杞,放在竹笼里蒸好,就是竹香四溢的竹筒饭了。咋一吃,那味道,久久萦绕在舌尖,一股家乡的味道,一股亲情的味道,一股年的味道,终身留忆。与年迈的父亲小酌几杯,饭后父亲陪我在老屋四周转悠,老屋边就是一大片,记得在我小时候,父亲亲自带领我们栽种的一片斑竹林 ,几十年过去了,已生长成葱茏茂密大如碗口的竹林了,竹筒饭所用的圆竹,就在这里取材。我向这片竹林里走去,在蒙蒙细雨中去感受米仓竹的魅力。
     米仓山山大林密,尤其甚产竹,她的栽培史,已无从查找。从祖辈迁徙到此,就有竹,用竹,栽培竹的历史,她是米仓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山梁梁上、溪沟沟边、屋沿沿下,到处是竹,远看,那竹林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近看,竹林又像一道绿色的屏障,雾里看竹,烟波浩渺,露水浸透了你的心扉,一座座飘渺的山峰,像一个个羞涩的山妹子,演绎神奇梦幻的浪漫情调。它们迎着春风,贪婪的吸吮着春天的甘露,在阳光中微笑,在春雨中生长,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克服了重重的困难,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头上还戴着一顶顶缀有黄色穗子的帽子,就像一个个嫩生生的娃娃,可爱极了。每逢春天来到这里,竹子发了芽,微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响声,远远望去,好像起伏着的大海的波涛。春日,金灿灿的阳光洒在竹浪上,泛起碧海金波,漫天 虹快乐地跳起舞蹈,人们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情歌。雨里,淅淅沥沥的雨声,敲打在竹叶山,在竹林里小憩,让人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荡涤了奔波的尘埃;冬天来到这里,绿色依然掩饰你的视线,只是竹枝象柳絮低下头来,搭起月牙的形状,团结在一起交流谈心。一年里米仓山的雪花飘飘,银装素裹,竹枝被雪压的欢欣地笑弯了腰,像在迎接浪迹远方的游子归来;这就是米仓竹。
     米仓山的竹子,品种很多,全部是天然野生的,按米仓人的说法,有家竹和野竹之分。家竹有斑竹、金竹、水竹、慈竹、甜竹;野竹有木竹、刺竹、苦竹、松花竹。米仓人最喜欢的还是斑竹、金竹、水竹、慈竹,它们被誉为四大“家竹”,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山里人喜欢用竹制品,竹背篓、竹刷把,竹笤帚、竹筛等等、、、、、、然而最有情结是四大“家竹”所产的竹笋,在春天里,嫩笋破土而出,人们采摘后,去除笋皮,放入铁锅内稍加煮熟,再用清水漂几天,去除麻苦味,便是清新爽口的山菜了。最好的做法是用炭火烤干,或者晒干,制成干笋,金黄色的,便于储藏。人们用干竹笋炖腊猪腿,炖土鸡,做烧菜,这四大“家竹”的竹笋,细嫩、爽口、是米仓人招待客人的上等特色菜。当然野竹的笋也是上好 山菜,比起家竹笋,要稍微逊色。这些米仓竹,伴随着人们风风雨雨,与竹一起成长,见证着米仓山辉煌的岁月磨砺,它们带给人们无尽的财富,竹除大量用于日常生活外,被大量开发加工成工业用品,工艺品、农业生产资料,走向了市场的每个角落。
    记得小时候,我们的成长岁月艰苦异常,山里人总是靠自己的双手双脚,艰难生活前行。我的脚上总有一双温暖的,招来许多人,尤其是在上中学时女同学羡慕的结实的布鞋,那是母亲在油灯下,斑竹笋壳和棕片粘贴做的 鞋样,用蔴绳纳的千层底做的布鞋,穿上千层底,背上竹背篓参加集体劳动、上学,山路陡峭崎岖,可走的稳当,踏实。那时候缺医少药,大山区条件异常差,常常得感冒病,母亲就用屋边的斑竹,刮下竹青,採来枇朳叶和花,熬制药水治疗感冒、咳嗽,祛除凉寒火。如今母亲眼花了,再也做不了鞋,拿不起针线了,看见这斑竹就想起了母亲做的“千层底”和“竹叶汤”,永远伴随我走遍万水千山 ,天涯海角。
       米仓人最喜欢的还是这斑竹。不是因为她长得挺拔高大用途广泛,不是因为她的竹笋味美肴佳,赢得声誉的还是她的品性。我不知道米仓山的斑竹与湖南的“湘妃竹”有什么不同。我访问过许多老前辈,这些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后裔,是不是米仓山的斑竹是从康乾年间移民时,从湖广省引种过来的大胆想法呢?米仓山的斑竹,同样竹竿上有斑纹,一绺绺、一圈圈、一片片,那是不是娥皇和女英的泪水染成的?那是不是就是“湘妃竹”?这些湖广移民的米仓人,确实就叫它斑竹。古书《博物志》载:“舜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以涕挥竹,竹尽斑”。相传在三皇五帝时代,“尧”有两女。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后来,“尧”把此两女嫁与了接班人“舜”,舜帝南巡,死在九嶷山的苍梧之野,娥皇和女英,为了寻找南巡的舜帝,千里迢迢找到潇湘。得知舜帝死在苍梧,泪如滂沱,守着潇湘竹,她们的眼泪洒在山野的竹子上,形成美丽的斑纹,为了纪念她们,世人称之为斑竹又叫湘妃竹。她们在哀哀地哭泣了一阵后,飞身跃入湘江,为伟大的夫君殉情而死。毛泽东主席在1961年《七律·答友人》一词中激情赋诗“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用“斑竹一枝千滴泪”表达了人世间爱情的忠贞,象天边红霞无数,那就是她们永远穿在身的美丽衣裙!这就是永恒的爱之歌。唐代诗人高骈《湘浦曲》:"虞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刘禹锡之竹枝词《潇湘神》咏之:“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表达了对二妃的同情和赞美之心。米仓的斑竹,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它们发达的根系,牢牢地抓住米仓山贫瘠的土壤,不论干旱,雨淋,灾难,病痛生死,顽强的生长,一颗细小的竹苗,数年便是一片竹林,紧紧地拥抱着土地,保护着土地不被泥石流卷走,无数的根奉献着嫩笋,奉献着绿荫,奉献着财富。人们见过的竹不下千千万万,观赏竹,用材竹,名贵的,一般的, 竹子虽然是常见的植物,但是见到它开花的人却不多。因为竹子是有花植物,自然也要开花结实。竹子不像一般有花植物那样,每年开花结果,因此有人误认为竹子不开花,这也是受遗传性的影响,气候干扰,竹子一旦开花,它的死亡期也就到来了,随着花期的凋萎,竹籽成熟,大片的竹林的根就腐烂,茎秆枯死,将竹籽【果实】奉献给大地和人类,是上好的美食。还有部分根,顽强的活了下来,顽强的繁衍着。也许它们不是“湘妃竹”,也许它们是姊妹族,它们的根已扎根在米仓,坚守,不离不弃,永远难以迁徙了。米仓人崇拜她,呵护她,她就是米仓人的精神寄托与缩影。一个伟大的民族的精神写照。

        新年的米仓山,久违了的雨夹雪纷纷的飘落了下来,山野满是白雾和雪花飘落荒凉的身音。当迈进竹林里,去读一读竹竿上如泪滴的花纹,摇一摇竹身,听岁月落下的回声。我渴望绿意的盎然,感受大地的正气,这是无数文人骚客画家对竹的迷恋,都赞颂她讴歌她,一句“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指责,节外生枝的贬低,却让竹的形象更高大,我们要脚踏实地的扎根在生养我们的土壤里,多吸取积淀的营养,虚怀若谷,包容世间万物,去回馈这个芸芸众生的社会,那就是米仓竹的精髓所在。
       在我与父亲栽种的斑竹林边徜徉,父亲喃喃的说:我们老了,岁月不多了,我会为你们守好这片土地,你们要看好这片竹园。看着父亲渐渐离去的身影,我茫然了。。。。。。。。
      米仓山那山间小道上行走的竹背篓,溪流上那飘逸的小竹排;情歌对唱和背二哥的号子,竹和人,浑然与天地的灵秀之间,在苍茫中释然。
      久久的站立在竹林里,就这样站着,站成一颗米仓竹,站成一片竹。
       恍惚间,小侄女喊我吃年夜饭了,我思索着,今晚的年夜饭,我要不要还是吃母亲做的竹筒饭,多吃一点,我要把它带走珍藏在心底呢?
                       【汉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竹.jpg (39.64 KB, 下载次数: 8)

竹.jpg

评分

参与人数 2文币 +20 贡献 +5 收起 理由
浪淘沙 + 10
老党 + 10 + 5 有亮点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发表于 2015-5-16 16:04:54 | 只看该作者
    文笔好,乡情、乡味借竹子抒发,很是高妙。情景交融之处亮点纷呈。学习了,问作者好。校对不细,有病句,如:与年迈的父亲小酌几杯,饭后父亲陪我在老屋四周转悠,老屋边就是一大片,记得在我小时候,父亲亲自带领我们栽种的一片斑竹林 ,几十年过去了,已生长成葱茏茂密大如碗口的竹林了,竹筒饭所用的圆竹,就在这里取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16:45:52 | 只看该作者
    老党 发表于 2015-5-16 16:04
    文笔好,乡情、乡味借竹子抒发,很是高妙。情景交融之处亮点纷呈。学习了,问作者好。校对不细,有病句,如 ...

    感谢关注。时间很少,所以校对不细。问好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地板
    发表于 2015-5-16 20:12:42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多来稿件,感谢您优美的文笔。{: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7-23 07:54
  • 签到天数: 15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5#
    发表于 2015-5-17 14:50:26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好文!问好!期待您更多的精品!{:soso_e160:}{: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1-26 14:51 , Processed in 0.09345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