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根生 于 2015-5-26 14:14 编辑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王根生曰:
读完《夜雨寄北》,我敢说,如果要谈中国最美的爱情诗,莫过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了。 有什么事情,非的要在晚上,而且下着大雨,给家里人写信呢?况且作者身处巴山呢?巴山,就是古蜀道,李白在他的《蜀道难》用“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概括出上蜀道的艰难,具体的艰难,请给位看看李白的诗《蜀道难》吧,我不在这里喧宾夺主了。原来是妻子给自己写了一封信,妻子的信也选了很多很多,可有这么一句挂念——问自己什么时候回去让作者备受感动。让作者在如此恐怖的“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环境中,忘记了倾盆大雨的夜里,夜不能寐,毫无睡意,要给妻子写回信了。于是,挑灯写信,足见作者收到家书后的激动心情。也反衬出处作者身处巴山,地僻人稀,环境恶劣的孤独以及常年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那么,写什么内容呢?你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还真说不准,因为身处巴山,地势险要偏僻交通不便,加上大雨倾盆,把秋池的水都涨满了。可见巴山当时的处境是多么的恐怖。然后写了作者的希望“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言辞朴素,字面很简单:什么时候我还能和你在一起长夜畅谈,谈谈巴山夜雨中的你我。但朴素的文字,掩盖不住作者深含的情义。共剪西窗烛,就说明彻夜不眠。我们理解,小别生新婚,可作者要写的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意思,而是拉家常,话巴山夜雨。我们可以想象,话巴山夜雨中的什么呢?李商隐可能会说,巴山夜雨中,我正处在恐怖之中,收到你的家书,我一下子温暖了许多。你的信就是一颗滚烫的心,让我在寒冷中得到温暖;你的信就是一双明亮的眼睛,让我在风雨如磐的黑夜中看到了光明。你不知道我收到你的信是多么的高兴,高兴的热泪盈眶,我愈发想念家乡的你,还有我们的孩子。在那一刻,我觉得依偎在你的身边,是我最幸福的时光。。。。。。她的妻子可能会说:我给你写信的时候,想到一年一度的巴山夜雨到了,我特别挂念身处巴山的你。我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在一封信里,寄去我浓浓的思念。在那段日子里,我天天为你祈祷,夜不能寐,希望你能健健康康的很快回来。什么也不投,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就是上苍赐给我们最好的日子。。。。。。这巴山夜雨,凝聚了我们彼此沉甸甸无法度量的的无言的爱情。 诗歌的美,就在乎含蓄的话,蕴含了无尽的情意,越读越有味道,越让人手不释卷。这也是名著的魅力。不用花钱巧遇山盟海誓,简单的七绝,写出了中国最美的爱情。 我常常在想,伟大的作家为什么不写婚后的爱情呢?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原因是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结婚以后,茶米油盐做饭管孩子谋生这些繁杂的事务,将人的感情碰磕得粗糙起来,情也变的迟钝了,所以,爱情死亡了。可看看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我们才真正感受到中国伟大的爱情。 著名作家张贤亮在《邢老汉和他的狗的故事》中,对中国的爱情,做过如此的诠释:“我们中国人有我们中国人的爱情方式,中国劳动者的爱情是在艰难困苦中结晶出来的。他们在崎岖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互相搀扶,互相鼓励,互相遮风挡雨,一起承受压在他们身上的物质负担和精神负担;他们之间不用华而不实的词藻,不用罗曼蒂克的表示,在不息的劳作中和伤病饥寒时的相互关怀中,就默默地传导了爱的搏动。这才是隽永的、具有创造性的爱情。”我以为张贤亮的这段经典论述,就是解读《夜雨寄北》的一把钥匙。 古往今来,写爱情的作品浩如烟海,可我觉得能称得上中国爱情诗顶峰的,莫过于《夜雨寄北》,度过了爱情的甜蜜期,还依然如此的浓情蜜意。也许他们之间从没有说过一句爱这样的词。可真的那彼此的挂念、思念就是深入骨髓的化为体液的爱情。那些煽情的催泪剧面对这样的真诚高雅的作品,简直要惭愧而死。 读《无题》,让我又是迷茫又是喜欢。从“相见时难别亦难”来看,这首诗不应该是写给妻子的。妻子是朝夕相处的。即使有一段时间的分离,也不见得达到如此夸张的程度。 为什么见面难?也许我还没有觅到功名,也许你住的地方我不容易到达,也许我们不方便亲近,也许我们的爱是传统的世俗所不能容忍的、无法理解的。但有一点是不容否定的,我们有情,我们现在要分手,那真是难分难舍。“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双关语,大家清楚,我不再解释。我对你的思念,如春蚕,吐尽最后一口丝,然后死亡;如蜡烛,流干最后一滴泪。前四句,都是我如何爱她。 后四句笔锋一转,开始写“她”如何想我。总分别后你大概也很孤单吧,早上起来照镜子,总会感到思念让你变的衰老了吧。晚上你一个人读诗书,没有我的陪伴,该是多么的无趣呀。没有自己的日子里,对方是怎么样经受着相似的折磨!实际上还是写自己的思念,这是一种虚写的手法。可见李商隐写的“她”是识文断字会作诗的。“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是说你住在蓬莱山,蓬莱山是一个道教名山,暗示说你是一个道家人物。蓬莱山尽管不远,可我怎么好意思去看你呢?算了,还是让王母娘娘的青鸟带着我的问候去探望你吧。 这样分析,李商隐身边还有一个“情人”。这个人有教养有文化。而且有很高的哲学品味。也就是很有内涵吧。这个人可能是个道士。那么他所爱的人,可能是一个男士。不过从诗对情人女性化的描写来看,如果是男士,那这个人可能属于伪娘一类。再回头看看《夜雨寄北》,我们可以这么推测,李商隐可能是一位双性恋者。如果是个女的,也能是带发修行的。唐代这类带发修行的女士不是没有,比如唐玄宗李隆基为了得到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先让她到感恩寺带发修行,成为女道士,法号太真。唐代宗教盛行,信道者成为道士并不像现在这样让人感到异类。 再说,一般诗用“无题”做题目,很有一种难言之隐。无题是一种文化现象。写无题诗往往可能是因为环境不容你写题目,怕被人抓住了小辫子。鲁迅的无题诗大都属于这一类。当然还有故作高深,你们猜去吧,意在卖关子呢。那么我分析这首诗,觉得这个无题可能包含着他们的感情不能公开表达,或者在道德层面上是非常不雅观、容易让唾沫星子把人淹死。至于李商隐到底在妻子之外还爱谁,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再读一下李商隐别的爱情诗,还有一首无题诗: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 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就写得很朦胧,朦胧在于人们不知道它写给谁的,但肯定不是给自己的妻子的。 再比如《锦瑟》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格外朦胧。它的主题到现在还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爱情诗,有人认为是政治诗,也有人认为是抒发人生哲理的诗。我认为,如果是政治诗,也完全可以讲得通:李商隐生活在晚唐,当时朝廷有两大政治派别牛僧孺和李德裕,他们互相排斥,互相打击,史称“牛李党争”。而李商隐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政治环境,他要不断的审时度势,不断地考虑自己该站到那一方,有时出现了举棋不定,一会站这边,一会站那边,有时候两边都讨好的现象。难怪两大派对他都讨厌排挤。他在政治上很不得志,于是写一些发牢骚的诗,又要含蓄一些,未免不可。可如果是爱情诗,如此朦胧,绝不想给自己妻子写的《夜雨寄北》言辞浅显意蕴深厚。那我们只能说,这首爱情诗,绝对是写给第三者的——不管是男是女,特别是写给男友,那绝对是世俗不能容忍的,所以才写的这么含蓄艰涩,这就让后世学者费尽心机也难以明白李商隐一些诗作的主题了。这“心有灵犀一点通”,也不知道是通给谁了。看来,只有当事人也就是他的那位神秘的知己知道。对呀,我们必定还没有和作者达到“心有灵犀”的地步,怎么能“一点通”呢?如此说来,李商隐活的也够累的了。 可怜的李商隐呀!“多情”的李商隐呀!
人说文以真情动人,那么这两首诗歌都很动人,可见发自李商隐的真情。李商隐可以说是一位伟大的“博爱”主义者了。竟然把他和第三者的爱情写的如泣如诉,而他和原配的爱,又是那么的高雅动人。李商隐,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呀? 读了李商隐的这两首诗,你还相信爱是排他的吗?至少对有些人来说,这个亘古以来的定理似乎不太适应。
有人说,恋爱有两种形式,精神恋爱和肉体恋爱。如此说来,人类赞美的美好爱情,当属于灵与肉的结合。朋友,如果你有一个李商隐这样的太太或者老公,你认为你是幸福的人呢,还是悲惨的人?也许用李商隐的朦胧诗来概括,比较好吧: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