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 本帖最后由 老党 于 2015-6-9 21:22 编辑 [/i] y) F7 ]* _- _' ]# ^' o8 S
) e+ N% e1 h$ x! S2 O" z. t6 W- x8 e# k( N: E8 {4 F1 R, f
[size=4]端午节终于可以休假,成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了,在我们一直崇拜洋节的氛围下,也显示出对传统的回归和重视。所有的传统节日的流传——虽然过节的方式与原来已经大相径庭——最大的作用可能都是为了传承某种精神特质,以使我们民族气质中的某些重要东西能够后继有人。
3 Y9 n$ ?) T$ }0 q7 c* Z
0 r7 }. f8 h7 K- k
# I6 s3 k2 d5 L$ ?: t5 m3 E传说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行高志洁的诗人当年面色枯槁,行吟在汩罗江畔,不知是不是会想到数千年后,会仍然活在人们的记忆中,受到人们世代的纪念;这身后的荣光不知会不会弥补他生前的抑郁。端午节的粽子据说是为了防止沉入江水的屈原被鱼儿吃掉,而撒入江中以吸引鱼的食欲的食品,所以做得非常香甜。8 b( H! ^+ W* m+ J
) i$ J/ `$ ?- g! Y i/ v
6 u/ h: p) T$ ^8 `4 t: W+ g% o对于这种做法,我小时候就颇为怀疑:江中鱼儿太多,多少粽子能喂得饱?而且鱼儿根据食性也有荤素之分,焉能都去吃粽子了?盖此举只是表达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谁会较真真实的效果呢。 Q5 \ b. @- H/ I v$ T' ]6 z
& W7 t/ X; D6 Z8 x, c: Q+ n+ @
0 O0 \ b5 e3 z( M5 e$ R
说到愿望倒是另一个相关的传说更能带来安慰。在那个传说中,屈原入水后并没有沉下去,而是峨冠博带飞升了。飞的是灵魂还是躯壳都无所谓了。因为在我们的传说中,飞升都是向着一个安逸而无烦恼的地方,而且长生不老——这是人类给那些优秀人物的最好的奖赏了。! X) M1 c6 f! u% ~" H
+ ]) B% ], s+ F6 ^
+ u- q2 R' @. |: x为了纪念品德出众的人物而设的节日,再一个就是寒食。7 ~: R1 a6 Y6 q1 d$ b5 F1 W
' R) l+ J* _8 y, c# @; U: v
/ ^# T4 O- c2 R介子推不争功而与母亲住进山中,不知是不是有赌气的成分,但晋文公那一把火却烧得莫名其妙:手中有着千军万马,找个人还不容易?竟然烧一把火,竟然恰恰烧死了,真不知是天意难测还是君心无常。于是设一个寒食节以示纪念,于是就双双千古流芳了。但无人可以想象那烈火着身的痛苦。. r/ j f. `5 s( x
0 L: {% p: N* V I6 g2 k
/ F3 [* V# J! D; C3 X! o1 X现在的民间,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了 ,自然也已经不再“寒食”,而是变着花样来做饭吃。尤其在我们的思维习惯中,一旦是节日都要庆祝,一旦庆祝就离不开吃。清明节的红皮鸡蛋,端午节的特色粽子,是最本色的吃了吧。1 e& f6 q, ]: q% S" [: V+ V I" @
% f5 x7 ?9 k6 N6 z6 _
6 L! l4 y* x% N P0 G* j2 ]% T
吃粽子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南方人的风俗,北方人只是跟着学样而已。而包粽子,更是南方人的特长,北方人的特技了。今年我竟然耐不住同事的言说,决定学一学特技,自己包一次粽子。
9 l" S: B/ T& F8 k$ k7 `
6 r' c/ J+ _( }3 C. m$ M: G6 V7 S/ o- C, ]4 U% q Z! P
在我的想像中,拿着自己包的粽子,一袋一袋送给同学和朋友。那感觉应该就像朴实的农民,把地里刚刚收获的新鲜的瓜果送到亲朋好友的手上,一定满脸自豪。
3 v6 {# R0 R$ ~5 X% C* j! d$ k5 h. b P
! q) Q7 F6 m) ]$ q; B6 B4 K
那是一种多么爽的感觉啊。《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就是带了一些新鲜的瓜果,并说是自己都没有舍得吃过,先送给府里的哥儿姐儿尝尝鲜的。到时候我有脸上是不是也会有同样的笑容?
) ~- T; a- ^- f% M+ _+ b2 c
& _% V# U6 M8 [4 u( n2 E; ~
3 R3 g; m9 Y# R; E1 s于是买到了糯米,包粽子用的叶子虽然费了些周折,但也弄到了。把糯米用水泡上,并且还有枣子、花生,并且准备了一些肉。对于包肉馅的粽子,并没有底气,只是想试一试。准备好锅具,把各种材料用盆碗盛好,摆在桌子上。我的工作就开始了——我的美味的粽子就快诞生了。
& ^8 p6 H {" x0 p# ]9 u# F; W) x, Y" G! U* ~
1 P$ u! V" I- s- i( X8 c0 C" t
根据同事粗略的演示,我一手拿叶子,把它卷成一个椎形,一手拿勺子向里放米。那洁白的糯米,经水一泡更加新鲜,仿佛那白色要掉下来。先放一勺米,再放糖和枣子。我这样念念有词地操作着,却出现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那些米怎么也不听话,那叶子怎么也合不拢。
) j2 @( c$ ]* M* a! G/ ]# K& a- B3 C3 F" w, l$ ^
, ~$ V# `& W2 S: |我研究着手中的叶子。这水边生长的芦苇的叶子,是有许多传说与内涵的。人们耳熟能详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飘摇在人们心中的蒹葭,寄托了多少思而不及的情怀?乐府诗中的刘兰芝与焦仲卿的誓言说:“磐石无转移,莆苇韧如丝。”那用来表达爱情的莆苇,应当也是这些叶子吧。而当初菩提达摩欲渡长江,只轻拈一只芦苇踏在脚下,就渡过了滚滚的波涛,多么神奇而轻灵。这浪漫满身的芦苇,初人们是不是也用来包粽子呢?* e+ I z! I! @& Q0 S
% n# o) l0 K$ A% a+ M( }) r S6 \
) v# L6 E! t* u3 b; ]9 ?' i虽然想了这么多,但那叶子还是不太听话,只好凑合着做这活计,真的是手忙脚乱的感觉。原来对粽子的美好的想像早就没有了踪影。要拿出去送人,也是万万不能了。+ s! n: [7 O, v6 Z3 E
; p/ L8 a4 c1 F5 _( a: P( r
! N* P6 ?; _. G ^8 t/ Y) I/ @终于包了十几个奇形怪状的粽子(暂且叫它粽子,只要别的粽子没有意见,这还是应该叫作粽子的),决定煮来尝尝。于是起火,装锅,就等着吃粽子了!仍然感觉很美。6 O8 V$ s( i/ j# A* h3 F: N+ v
( v0 Z0 I6 d: k
) O& u7 M; W; _* R* Y可以出锅了,满怀好奇地打开锅,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粽子在锅里开了,叶子漂在水上,米煮在锅里,那些鲜红的枣子,隐现在叶子间,像是晶莹的点缀。
+ _/ t# D n, L4 k7 ~: N4 Y/ x4 P, O
% r& f5 [6 w1 i7 p, n1 C6 b接受现实吧。把那些完整的小心地拿出来,安慰自己:还好,没有全开。还好,那些叶子是事先洗过的。还好可以当粥来喝。于是叫女儿赶快拿碗,拿勺,喝粽子味的粥。
+ J G$ Q" h: z, X; O( N0 u( N
9 I1 |$ ?' T/ N' O" Z y# ?0 C
在民间故事中,傻女婿用一个米粒烧了一锅汤,却怎么也捞不出来,最终把锅都弄破了。而我的锅里有足够的米,尽管吃吧。
/ O' V& O; W! o8 ~2 j! W7 K: a1 r- p
, M) K: O, K ^( G* h2 |女儿很给面子,就着锅吃了半天,说很甜。后来就不吃了,说怎么也要留着肚子吃个没有开的粽子尝尝。我想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就剥开一个。虽然外表并不漂亮,但里面吃起来还是粽子的味道,女儿说还行。
+ H2 U( J% b$ ?4 P) W又很高兴,就继续工作。
3 G3 ]' z# [6 h% j1 s* f4 }: J/ v! H" Z+ O$ H2 B" g* e
k- T' m/ Z- z! t4 v0 P终于忙完了,从上午到下午的两点多,包了不到四十个粽子,煮出来比较漂亮的有一半。也鼓起勇气拿去送给爹妈尝尝,反正是自己包的,尽管不能用来审美,但材料都是真的,没有添加剂,对身体没有害处。
|2 m5 L# P, U& w1 p; W
4 O& X; Y$ ~/ I- T1 J7 D( m9 ]5 G, B8 Z! x5 b: t
这次包粽子实践了“看花容易绣花难”的道理。计划以后有时间再包一次,算是对并不熟练的技术的复习,那么明年端午节,就可以包出漂亮而美味的粽子。不错。[/size]
; w) n! M9 X a4 g9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