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清慈湖水 于 2013-8-8 11:10 编辑
夏日里的童年
清清慈湖水
期终考试一结束,暑假开始了,同学们个个欢呼雀跃,把书包举过头顶,拽住书包带使劲的转呀摇呀,像放鸭人打开了鸭棚,一群“小鸭子”拥出了校门,有的蹦呀跳呀庆祝胜利的走出了课本,有的三五成群的个个都是智足多谋的小诸葛,盘算着夏日暑假大舞台的精 节目。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的暑假只有一件事——痛快的“玩”。大多数学生不像现在那样除了各种作业,还有培训课、补习课、辅导课、复习资料、参考资料,阅读资料等,背着那个沉重的书包。
回到家,一放下书包,小伙伴们有的到村后地头挖蚯蚓、有的到竹园子里砍竹子做鱼竿、有的用缝衣针做鱼虾钓钩,再配上:棉纱线、铅垂子、浮标(鹅毛制)等,做好垂钓准备,第二天大家就会师河边,钓虾,钓鱼的大家各显身手了。那时候河里的鱼、虾真是多,有一次我看到隔壁家的文聪妈淘米时故意把竹编的淘米篓沉在水面以下,引诱贪婪的鱼儿进淘米篓里吃米时立即提起米篓,抓到了有一只手指那么大的鱼,当看到贪婪的鱼窜到米篓里抢食时的动人情景,真是开心极啦,垂钓的劲更大了。一个上午下来每个人总能钓到几只虾、一些鱼,虽钓到的鱼不大,虾不多,但我们不服输,不动摇,有一次我居然钓到了一条有半斤多重的鲫鱼哩!伙伴们把我当作英雄一样拥着我,拿着鱼虾回家时,很多人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他居然钓到大鱼了!” 中午烈日炎炎,爸妈总是不允许小孩晒着太阳出去玩,可是我们闲不住,就换个花样玩;取来带有一个节的竹筒子,在竹节端的中间钻一个小孔,作为喷水的枪口,另用一根小棍子在一端头部扎上布团,塞进竹筒里用作活塞状,做成了水枪,勇敢的小伙伴们就玩打水仗,那冷悠悠的水击在身上,弄湿了衣服,有刺激,有兴奋,有开心,好玩极了。一直玩到太阳西斜的时后,就干脆跳进河里冼澡,游水的姿势可不怎么样,大家只会狗爬式,有的会一点“三脚猫”,依仗那简陋游泳圈(一条长裤,用绳扎住裤口再吹足气制成),以显示自己“浪里白条”的本领,在河的两岸来回游、有的则是个“旱地鸭”,拌着河埠头不敢放手。要说谁的水性好,就是比赛扎猛子潜入水中,看谁在水中的时间长,阿勇这小子就是耍花头,1、2、3口令下后装个样子,等别人快要出水时他才潜入水中,每次比赛他总是第一,等弄虚作假事情败露了,大伙硬揿住他的头搵水,让他多喝几口水直到他讨饶为止。 在游泳得差不多了,玩兴浓的伙伴还不肯上岸,要了个小脸盆,扎猛子摸螺蛳。那时后河里不仅鱼、虾多,螺蛳也多,不一会儿等到有一碗螺蛳了才回家,于是,晚上一碗鲜美的酱炒螺蛳就是晚餐的美味佳肴啦! 那个时候没有空调、电扇,晚饭后,最热闹的地方就是河塘边,镇子边的河道傍都是用石板铺设,没有泥巴,家家户户都搬出桌子,板凳,竹床,门板,长凳,草蓆,睡椅,竹椅,小板凳···一排排,一圈圈,是家家户户休闲的好去处。这时后也是小孩们最欢欣的时间。有人拉着二胡;听“良宵”,“二泉映月”等悠美的乐曲,有人依依呀呀唱起了“梁祝” ;《十八相送》,《楼台会》等、有的吹起口琴:最流行的是“在北京的金山上”、有的猜谜子;“河塘边沿一只死麻将,刮拉刮拉翻肚肠”(水车)。有的看天上的星星,银河里的星星数也数不清,大哥告诉我银河边有一群星星组成像部水车,水车竖直或水车横斜,说明银河里的水大或水小,民谣说:“银河直,有饭吃;银河横,有饭量”我们总是唸着民谣,祝福老天爷保佑我们年年丰收,家家丰衣足食。 晚上的蚊子很多,大人们会把杂草堆积,点火烟烧,用熏烟的办法,为的是驱赶蚊子。大家都人手一把扇子,既掸蚊子又乘凉,还听着妈妈讲故事唸童谣;“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我们都是在妈妈菩扇的凉风中,在妈妈的童谣声中进入夏日里童年的梦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