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村的耕读文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25 23:1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i=s] 本帖最后由 江山一统 于 2015-6-27 22:04 编辑 [/i]

[align=center][color=rgb(0, 0, 0)][font=黑体][size=5]我们村的耕读文化
刘毓民[/size][/font]
[font=黑体][size=5][align=center][align=left][b]    我们村位于渭北台塬的一个丘陵地带,两面环沟,只有西南与整块的缓坡田地相连。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自然村落。史料记载,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是个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村庄。这个村庄,还埋葬着黄帝时主管医药和泥陶的重臣雷祥。[/b][b]后人[/b][b]为了纪念他,尊称雷公,我们村的村名大雷公,就源于此了。[/b][/align][/align][b][align=left]    大村落原有四个自然小村,村村都有千年古槐。故有了以姓冠槐名的由头。权家槐、张家槐、刘家槐、高家槐,四条槐院便成了这个大村落的基本组成部分。刘家槐高家槐主村道之外,附着了规模较小、住户较少的小村庄,故称小村庄为小槐院。[/align][align=left]    小时候,自已喜欢在四条槐院游荡。更喜欢观察村子的一切特征。尤其是每家每户的大门。有钱人家,整个门墙是砖砌的。门前有大槐树,有很精美的拴马桩,有出行骑马的长方体青石台子。大门是隆起于地平面的。至其家,必有五级青石台级。大门两侧,有雕琢石狮的墩子镇守。大门左右,还有凹陷的长形砖槽,上有文字,是今天所谓的对联。大门上方,有镂砖的图案,正中,还有两字或四字的阳文。正门之上,是建筑精美的门房。[/align][align=left]    家境殷实的农户,与大户稍逊些。也是砖墙,也有砖拱的门楼。但与富户相比,气势不够恢弘大气,雕刻不够精美。门上一般也雕琢“耕读”两字。再差点儿的,门墙是土坯墙。土墙上,再凿孔成门。最穷的人家,既没土墙,亦无大门,是荆棘枝条或酸枣树干捆扎立起的篱笆栅栏。[/align][align=left]    当时我小,尚不识字。每每看见门上的两字,就觉得稀奇古怪的。甚至猜测是住户孩子的名字。我曾拦住一位老者,指着问一家门上的两字,是不是“狗娃”。老者笑了笑,躬下身,轻轻拍拍我的头,不急不躁地告我:那两字不是狗娃,是“耕(京)读”二字。耕是种地,读是上学,意思就是吃饱了到学校上学去。[/align][/b][b][align=left]    其实,村子里世代相传的,就是这个耕读文化。村民并没把耕与读机械对立起来来理解,来诠释。而是并行不悖,相互顾及。能耕则耕,能读则读。以耕养读,以读馈耕。[/align][align=left]    耕者,从耒,井声。耒则表明与耕作有关,其本义为犁地耕田。犁与耕,即将田里土地翻松。翻土松地,就在田地里,从事播种、根植农耕之事。也称作耕稼。再引伸,亦可理解为养蚕织布。一个耕字,涵盖了农耕文明时期,广而泛之的整个农村生产和生活。有耕种,才有吃穿。有耕种,才能维系生命。吃饱了,穿暖了,才会有精神需求。[/align][align=left]    读字,从言从賣,是个形声字,本义即读书。读既可理解为诵读,亦可理解为上学。既可是主张,亦可是宣扬。所以,一个读字,则满足了人们温饱状态下的精神愿望和理想追求。[/align][align=left]    清末民国初,我们村就涌现出了不少县域范围内的大财东。他们要么从事交通运输业,要么从事矿山开采业。有成功发财的,也有因之家败人亡的。我的祖父因开办菱角矿,就一衰再衰了。我们村有跟随中山先生的革命先躯,也有奔赴延安上抗大参加革命的志士仁人,还有抗美援朝牺牲的英烈。[/align][align=left]    解放后,村里办了公学,盖了新校舍,村里适令孩童,都能进学校读书。村里代代相传的重视教育思想,在农民思想深处扎根发芽。家庭光景再不行,再艰难,也会供养孩子坚持求学之道。眼明的会这样,眼瞎的也会这样。家长认为,孩子可以通过求学获得成功。书中既有吃,又有穿,既有富贵荣华,也有功名利禄。故尝以“书中自有黄金屋”鼓励孩子。[/align][align=left]    我们村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村里那些有头有脸,有德有望的能人,也很敬重老师。至今,村民称老师叫先生,称大夫也叫先生。正因为这样的耕读文化根植于村,所以我们村在方圆数十公里名声远播。[/align][/b][/size][/font][align=left][font=黑体][size=5][b]    建国初,文革前,就有不少人考入大专院校,成为国之栋梁。恢复高考后,在录取率极低的十多年间,年年有孩子录取,甚至成双成对、三五成群金榜齐名。其录取千人比,远高于县域其他村落。这一现象,村民骄傲,村子光荣。不仅尴尬了邻村,也影响了邻村,使邻村渐渐形成重视知识重视文化的村风。[/b][/size][/font][/align][b][align=left]   [font=黑体][size=5] 大雷公的先民和当今的村民,秉承了农耕时代村落的文明精粹。既躬身田陌,兴修水利,又开山凿矿,实业兴村。还栽种苹果,大抓经济。在稳根固基的基础上,鼓励后生读书。大雷公村,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标本,亦是耕读文化的典范之村。[/size][/font][/align][font=黑体][size=5][align=left]    我爱我的生地,我爱我的大雷,更爱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的纯朴村民,以及村落延绵不绝的精神力量![/align]
[/size][/font][/b]
[/color]


[/align]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币 +10 收起 理由
老党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发表于 2015-6-26 05:21:02 | 只看该作者
    耕读,生存之本,兴旺之基。文章笔力不凡,白描刻画细腻,语言简洁,线条流畅,骨感美强。这里问好一统。并敬上一杯{: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7-23 07:54
  • 签到天数: 15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板凳
    发表于 2015-6-26 06:16:35 | 只看该作者
      大雷公的先民和当今的村民,秉承了农耕时代村落的文明精粹。既躬身田陌,兴修水利,又开山凿矿,实业兴村。还栽种苹果,大抓经济,在稳根固基的基础上,鼓励后生读书,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标本,亦是耕读文化的典范之村。

    欣赏好文!问好文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01:59
  • 签到天数: 367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地板
    发表于 2015-6-26 21:54:50 | 只看该作者
    耕读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里,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耕读文化是这种文明的表现形式。他养育了诸多的文化名人和灿烂的文化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5#
    发表于 2015-6-27 18:33:30 | 只看该作者
    才读完绿艾的《鼠胆》,沉浸其中许久,看见耕读二字,以为像金庸先生的渔樵耕读那般一文一趣,来缓缓刚才的凝重,不想这个世界更是别样的浑厚!渭水流域黄土地,中华民族始祖的起源地,那满山的苍凉常常从记忆中跑出, 扑入眼帘,捯饬我的魂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22:00:32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38242&ptid=52053][color=#999999]老党 发表于 2015-6-26 05:21[/color][/url][/size]
    耕读,生存之本,兴旺之基。文章笔力不凡,白描刻画细腻,语言简洁,线条流畅,骨感美强。这里问好一统。并 ...[/quote]

    谢谢党老师点评。

    点评

    不敢为老师,文友好了,互学互进。我是老人新手,退休了来这里学写散文、或文章的,还请您多指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28 04: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22:00:49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38255&ptid=52053][color=#999999]浪淘沙 发表于 2015-6-26 06:16[/color][/url][/size]
    大雷公的先民和当今的村民,秉承了农耕时代村落的文明精粹。既躬身田陌,兴修水利,又开山凿矿,实业兴村 ...[/quote]

    O(∩_∩)O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22:02:02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39725&ptid=52053][color=#999999]一方 发表于 2015-6-27 18:33[/color][/url][/size]
    才读完绿艾的《鼠胆》,沉浸其中许久,看见耕读二字,以为像金庸先生的渔樵耕读那般一文一趣,来缓缓刚才的 ...[/quote]

    谢谢老师留言点评。致谢!

    点评

    您客气了!一方如何能当您呼老师,任性之处待包涵。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28 07: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9#
    发表于 2015-6-28 04:22:03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39857&ptid=52053][color=#999999]江山一统 发表于 2015-6-27 22:00[/color][/url][/size]
    谢谢党老师点评。[/quote]

    不敢为老师,文友好了,互学互进。我是老人新手,退休了来这里学写散文、或文章的,还请您多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0#
    发表于 2015-6-28 07:29:06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39862&ptid=52053][color=#999999]江山一统 发表于 2015-6-27 22:02[/color][/url][/size]
    谢谢老师留言点评。致谢![/quote]

    您客气了!一方如何能当您呼老师,任性之处待包涵。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6-22 00: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11#
    发表于 2015-6-29 19:32:07 | 只看该作者
    耕读文化不仅是大雷公村的文化,也是我们整个民族一代代传承的文化和精髓。感谢前辈精 的解读!问候前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6-29 20:11:04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41300&ptid=52053][color=#999999]单衣 发表于 2015-6-29 19:32[/color][/url][/size]
    耕读文化不仅是大雷公村的文化,也是我们整个民族一代代传承的文化和精髓。感谢前辈精 的解读!问候前辈![/quote]

    shizheyangde O(∩_∩)O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9 04:35 , Processed in 0.11857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