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听我姐讲那过去的事情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3 06:0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06:35: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春节去二姐家拜年,二姐在金上海招待客人。吃饭间,有客人谈到二姐六十多岁的人了,一点也不显老,到底是一辈子教书,没干过重活。二姐接过话题,不以为然,谈起了她年轻时候,干农活的经历——
           二姐是本来是67年高中毕业,因为红卫兵串联,他们迟毕业一年,等于68年毕业回到农村的。因为家里女孩多,就父亲一个男劳力,在生产队里老透支,所以,二姐并没有托亲戚找关系,在城里找工作。要知道,当时的高中学生在农村来说,还是比较稀少的。而懂事的二姐是毅然决然的参加农业劳动。
          那年月修韩峪水库,韩峪公社动用了全公社大部分青壮劳力,二姐也参加了声势浩大的修水库运动。
          那时修水库,绝不是现在这样的机械化,完全是人力。这一点只要看一看老的 新闻纪录片《红旗渠》,就知道当时河南林县老百姓是怎么样运用原始的劳动方式,修建了这一人间奇迹的。当时修韩峪水库也是如此。没有汽车,最先进的工具就是架子车。而且架子车还非常少。当时只有生产队有架子车,好一点的只有十几辆,有的生产队竟然没有,农户家里更是没有的。修水库的架子车,完全是有架子车的生产队匀出来一二辆,拉到工地上,可以想象,工地上的架子车也不富余。工地上有了石头,两个人抬;土,是人挑担子运走的。
          二姐当时虚龄二十岁,也在挑担子,抬石头。当年和她抬石头的,就是韩峪公社社长(叫啥名字我忘了),当时不到四十岁,而二姐当时还是个刚从学校回来的学生,加上农村营养状况很差,二姐又矮又瘦。一筐大石头,用一根粗棍子抬起, 两个人一人各抬一头,要抬到较远的水库边来加固堤坝。往往抬上石头,差不多要走一百米远。二姐谈到这件事的时候,对那位社长,很是感激,她说:“当时的领导,真是领导。他和我抬石头的时候,因为我个子小,装满石头的竹筐总是往我这边溜,而这位社长,就老是把竹筐往他自己那边拉,到后来,干脆用手卡着竹筐,让它固定在靠近自己一方的位置上。就这样,这位社长,和我抬了整整抬了好几天的石头。而这位社长还是修建韩峪水库的总指挥呢。”

          在这个工地上,大家常常和这位社长有说有笑的,社长也很随和,没有官架子,也并没有整天蹲在办公室里,而是泡在工地里。和民工同吃同劳动。有时候拉架子车,有时候挑土,有时候抬石头,有时候又抡起䦆头、操起铁锨,总之,没有公务的时候,他就这么的干着,丝毫没把自己当作干部看。那时候领导和大家一块干活,人没有累的感觉,反而觉得很快乐。
          不只是这位社长,好像所有的领导,都参加修水库劳动。有一次公社文书写了一篇稿子,要让社长过目。满工地都是干活的人,根本分不清谁是社长。后来终于找到了社长,社长停下劳动,把铁锨往土堆中一扎,用粗糙的双手,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然后接过稿子看了起来。当时好像好像大家对这种场景已经习惯了,没有什么感动的。
          这就是当时的领导。
          二姐在农村干了两年,因为劳动积极,还当了半年的妇女队长。后来公社抽调有一定文化、表现积极的农村青年去 刚恢复的渭南师范学校上学,二姐从此离开了农村,走进了教师的队伍。
           听了二姐的话,我心里沉甸甸的。文革到底怎么样,我不想评论。但我想说的是,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普通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的领导干部,他们都是在以一颗善意的心,理解那场大的政治风波的。他们的本色,依然体现了党的干部应有的本色。他们不是政治家,他们学历不高,有些小学都没毕业,属于工农干部,属于基层的党务工作者,自然理论水平也不高。我们没理由要求他们有孙大圣的火眼金睛。但他们真诚为民,把自己当成人民的一员,与人民打成一片的真诚举动,却是不容怀疑的。

          要说文革是一场浩劫,那也是高层决策者的失误造成的,而不应该把这些账记在普通的党务工作者和普通的老百姓的头上。
          当时的官员有没有腐败呢?有,肯定有,但那个腐败,今天的人听起来会有莫泊桑喜剧那种“含泪的微笑”的味道。曾经听人谈到过这么一件真实的事情——
          他们单位一位领导在外地开会,忽然看到外面乌云集拢,大有山雨欲来之势,马上想到了自己家阳台上还晒着点心,赶紧打电话到单位,让文书跑到自己家里,告诉老婆,把点心收回去,小心淋湿了。
          原来当时百姓托领导办事,就是一两封点心的事情。点心,就能收买人的意志!
    我不知道当时点心是几毛钱一斤,但有一点,绝对没超过一块钱。我在这里提供一点那个时代的价格信息,网友可以参考这些,模拟点心的价格:大概是71年吧,母亲带我去炮校(今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医院看病,完了再去洪庆街道,很奢侈地给我买了一斤饼干,五毛六分钱,不过需要六两粮票;而当时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见习工资是48.5元,定级工资是58.5元,而这个工资,在城市属于中上等收入。
          这就是腐败?!
          想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流传在中央苏区的
    一首歌《苏区干部好作风》:


          苏区干部好作风
         自带
    干粮去办公
         日穿
    草鞋干革命
          夜打灯笼访贫农

          苏区干部好作风
          真心实意为群众
          柴米油盐都想到
          问寒问暖
    情义
            。。。。。。。。。。。。
          更有一首很好听的老歌,能真实地反映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政治空气 ,叫《看见你们格外亲》是著名歌唱家马玉涛演唱的。歌词如下:
            小河的水清悠悠

            庄稼盖满了沟
            解放军进山来
            帮助咱们闹秋收
            拉起了家常话
           多少往事涌上心头
           看见了解放军

           想起了老八路
           那一年/枪声响
           同志们进了沟
           刀劈狗汉奸

          枪击敌人头
          虎口里救出了众乡亲
          狼群中夺回了羊和牛
           一同打敌人

          一同烧炮楼
           一同闹减租
           一同护秋收
           吃的是一锅饭

           点的是一灯
           八年打走了日本兵
           你们又去打蒋匪
           迎接新战斗
           从打胜利到如今

           山新水新天地
          闹生产 记咱们
           公社的红旗插在咱们村
           每逢我遇见那高兴的事

           就想起当年的八路军
           想亲人盼亲人
          山想人来水望人
           盼来了老八路接班人
           你们是咱们的亲骨肉
           你 们是咱们的知心人
           党的恩情说不尽
          见了你们总觉得格外亲

           二姐当年做姑娘的时候,就爱唱这首歌,所以我记得很清。

           人的怀旧感,就是这么被点燃的;人间第一情,也就是这么铸就的。
            这就是怀旧的真谛!

          说着说着,人就想流泪。还是 不说了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4-17 06:12
  •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沙发
    发表于 2015-7-13 06:57:23 | 只看该作者
    题目很旧,内容很旧,但视角很新。为了使一个农业大国能稳产高产,去解决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当年的干部就是这样带着群众干的。现在经济发展了,我们国家却出现了利益集团,是要值得思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板凳
    发表于 2015-7-13 09:25:18 | 只看该作者
    集中反映时代特色的故事固然精 ,但话锋陡转,情感聚生,以过往而思考,而议论,增加了文章的思想含量,增加了文章的凝重感。这正是经过那个时代的人,人人心中皆有,而未提及的感悟。学习了,问好王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1-22 12:27 , Processed in 0.09030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