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夜
——欣赏无水河现代版的静夜思
一
无水河的【乡村夜】
是谁用眼神穿透了\我烟圈般的\ 你的头顶上的月亮,\并且伴着以往,\还有今夜的 \我的远眺,\守一个又一个星盏 \回载阳光的乡夜
曾经依附在潮水上的沉寂 \卷走了你渐已变白了的足迹/从一个夜晚到另一个夜晚 \月晕或星芒催熟过多少\沉甸血红的黎明,\那一条线\页眉间的光缕 \是幸存在我胸口的柴火
我呼喊火焰的柔软 \让躲在高山峭崖上的积雪\消融 在你看不见的 \我的臂弯\以体温的名义\把梦贴进无数个宁静的黄昏\ 仅隔一梦\ 便能相拥
有时,得等待一双眼睛滋生\ 渴望得用微风来传递温良 \传递我同样渴望火焰的\ 呼喊后的空蒙 \心谷的回声\这回声缓缓地震醒了梦醒前昀澈\ 把这黢黑的夜\ 蹭磨得锃亮
凭借这秋晚的微凉 \凝滞或泛滥热浪下表情的真实\我安然平分你\瞳孔里清纯的羞涩\ 再把我的影子\ 在你的影子里\叠耸成塔 \看,这乡村夜色下的风景\是谁\在敲谁的门棂
二
欣赏现代版的静夜思【乡村夜】
这首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孤寂的初秋。
整体构思紧凑过渡自然,文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描写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
很抒情的描写乡村的夜晚,或许是星星的眼睛在爱慕这可人的月色,一个游子在异乡孤独的凝望遥远的故乡,古有李白的思乡曲,今有无水河的乡村夜,毋宁多说,一幅宁静又动感的相思画面呈现给读者,这就是诗歌的画面感。诗人隐喻了明月,星光,只有我,这个漂泊在外的游子
这些意向的叙述,一层层的展开,在日月交替的岁月,从大到小,从宏到微都有;人类和万物一样都必须遵循;那些点到线,瞬息和永恒,短暂或永远;这都是时间的概念,但在诗人的语言里,却严丝合缝的镶嵌出这珠玑成串的意向,由此倒映出的诗意所传感的、不管是精神的或具象的,都是铭心和难忘的。
“以梦为马”我也用这个词,在秋夜沉寂的梦呓中,祖国的河山壮举都萦回在心扉,哽噎在胸口,或许岁月的烙印的沉重,那些艰辛中还有磨砺的伤的疼痛;都是美的回忆;在夜晚,一个人在独醉中清辉中的倒影。我截取李白的《月下独酌》中的诗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诗人的梦境与古人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画面中的色 ,诗人机敏地(很刻意的留一些痕迹和原始的朦胧)运用了绘画的语言,读者,你可以想象在初秋的夜里,匠人巧妙运用了月色在涂抹心灵的那片湛蓝黎明中河流如丝绸一样的“昀澈”而不是人们用死的“波光粼粼”尽管在黎明前最黑的把“这黢黑的夜\ 蹭磨得锃亮”,给人们展现苍穹此时如一块被打磨淬炼后的墨玉,月亮和星星是诗人雕刻在天空不能复制的,而那些思想和精神的都掩映在秋夜的空蒙中,如古老的谜语儿歌“青石板,石板青,青石板上亮晶晶”朋友你猜到了吗?
最美的是结尾,诗人读解了古诗、现代诗、和当下可以极限和无穷尽的文字;把它们打碎重新组合勾勒,这里有温润的修辞也有洒脱的泼墨还有隐匿的用典,即画龙点睛又涵而不漏;这个涵,我是刻意的,让我们细读这一节。
初秋,短暂的夜,多梦的时节,却不能在梦呓的唯美花絮中永远;这纠结和矛盾、希望和渴望都在晨曦中醒来。眺望中看到的,眸子和瞳孔散开溢出的都是羞涩的爱意,思念的影子搁浅在银河索道间,尽管如此的凄美或不能抵达的祈愿,诗人心灵那份忧在静夜中不再是思念,而是从那种禅境中延伸出来的“推敲”的故事;在这幽境的秋夜,或许聆听“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撩动琴弦,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渐渐地回升出我心坎......”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我到喜欢这首诗的古朴和原始的臻美;在于画面动感中的律动和音磁的质感。诗人在构思中即奇妙又刻意,不遗漏一丝一毫、又首尾呼应“是谁用眼神穿透了我......是谁在敲谁的门棂”。
朋友!或许你们的解读更精 更泛泛;让我和你在这初秋微凉中,独独地享受——乡村夜。
2013.8.15.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