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淄博人 王绍龙点评书法名家:
明褒实贬 居心叵测
盖棺定论宜中肯,信口雌黄即不伦。
济困扶贫真侠士,捐资助学亦仁人。
功名应与操行列,书印当同学识陈。
青史垂名尘不掩,浮沤蜚语妄摇唇。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转瞬就是百年。处世属文,要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对人,要诚心诚意,言行一致;对事,要褒贬得当,功过分明!中国人,重死后名。是“留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盖棺定论,要恰如其分。若信口雌黄,逝者无从辩解。世人要路见不平,仗义执言;不可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书法》杂志2005年笫3期,宫烨文先生《春风桃李怀先生—追念刘炳森》一文,名为缅怀,实为贬毁!在刘炳森先生尸骨未寒,刘氏亲友伤悲之际,宫烨文先生借追念为名,贬毁逝者,炒作自己,可谓匠心独运,前无古人!
中国人宽厚,对故去之人,只要不是汉奸、叛徒、乱臣、贼子,在悼辞、墓志中皆抑恶扬善,只褒不贬。一是尊重逝者,二是倡导孝善。宫文《春风桃李怀先生—追念刘炳森》,却是诋毁、批判、指责逝者,与缅怀文体格格不入。实属落井下石,趁火打劫!
看宫烨文先生《春风桃李怀先生—追念刘炳森》之前,笔者与刘炳森先生、宫烨文先生并无恩怨瓜葛。写此文,实属路见不平。刘炳森先生,是致力学问的一生,认真写字的一生。刘先生的《隶书千字文字帖》,认真严谨,无明显误谬,在“无错不成书”的今天,已属凤毛麟角,不可多得!
《弟子规》云:“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刘炳森先生一生谨慎,虽身居清要,未闻有不轨之行,且扶贫济困,奖掖后学。宫烨文先生撰文缅怀,应该多宣扬刘先生的道德文章,以激励活着的书法家,做有道德的中国人,写有来历的中国字,为中国书法增光添 !而不是挖苦、贬低刘先生,把刘先生的书法说的一文不值,一塌糊涂。
宫文一开头,就炫耀自己是“淡泊名利,既不攀附名人以自重,也不溜须拍马以邀宠……自费订阅书法报……”如果不往下看,宫烨文先生俨然是一个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然而,读完宫文,就觉得宫文逻辑混乱,文理龃龉,似是而非,不能自圆。字里行间充斥着价位、职务,满眼都是银子,满纸都是权力!
㈠ 诸葛武候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宫文自诩:“淡泊名利,既不攀附名人以自重,也不溜须拍马以邀宠。”宫文又自述:“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协助李正峰先生编辑《书法教育报》……每期报纸出版,给中国书协的主席团成员每人免费寄赠一份。试问宫烨文先生,免费给中国书协主席团成员寄赠《书法教育报》,是不是溜须拍马、攀附名人?你们为什么不学学刘先生,资助热爱书法而又家境贫困的学生,免费给他们寄赠些《书法教育报》?
㈡ 宫文:“其实刘先生不光擅长隶书,也擅长楷书和行书。我见过先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给宝鸡炎帝陵书写的一通楷书碑文,完全没有从颜体楷书中蜕变出来,甚至将颜体楷书写得更板滞。他的行书,也是走的传统的路子,少自己的面目。”宫烨文先生作为哲学学士,应该知道,写文章要自圆其说,既言刘先生不光擅长隶书,也擅长楷书和行书。又把刘先生的隶书、楷书、行书说的一无是处,试问,世上有一无是处的擅长吗?
㈢ 宫文:“书界有句行话,一二天能学会隶书,但一辈子未必能成为书法家。”世上没有这样蹂躏隶书的,就宫文介绍,汉隶分为八派。分清这八派风貌,也需三年两载。写好一撇一捺,也需半年六个月。一二天能学会隶书,痴人说梦!“但一辈子未必能成为书法家”。试问,宫烨文先生推崇的龚望先生、陈泽秦先生是不是书法家?
㈣ 宫文:“就是传统的汉隶,也有:一.峻洁一派,如《礼器碑》、《韩仁铭》等;二.雍容一派,如《西岳华山庙碑》、《乙瑛碑》、《史晨前后碑》等;三.劲直派,以《开通褒斜道刻石》为代表,还有《裴岑纪功碑》等:四.遒逸一派,以《石门颂》为代表、《杨淮表记》、《李寿墓志》等属此;五.闲畅一派,以《孔宙碑》为代表;六.丰媚一派,以《夏承碑》为代表;七.韶秀一派,以《曹全碑》为代表;八.凝重一派,以《张迁碑》为代表,《武荣碑》、《衡方碑》、《李孟初碑》俱属此。这么多风格各异,书体有别的隶书,若能选三两种与自己风格性格相近的,下功夫临习,融会贯通,自能名世。”宫烨文先生应该知道追思文章,不是探讨隶书流派,也不是探讨隶书风格!借缅怀逝者,炫耀自己一知半解的隶书知识。亦有浑水摸鱼,博取名利之嫌!宫文:“书界有句行话,一二天能学会隶书,但一辈子未必能成为书法家。”又说:“这么多风格各异,书体有别的隶书,若能选三两种与自己风格性格相近的,下功夫临习,融会贯通,自能名世。”既然一辈子未必能成为书法家,又怎能通过“下功夫临习,融会贯通,自能名世?”宫烨文先生又在用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
㈤ 宫文:“但我们依此比照刘炳森先生的隶书作品,便觉其风格单一,对博大多 的汉隶书体少贯通融会。这作为一位受过系统的艺术理论和笔墨技法训练的艺术家来说,是令人无法想象的。刘先生的隶书方正平板,四角突出,千字一面,『状如算子』,这都是中国书法理论中予以坚决摒弃且作为书法所忌讳的。”宫烨文先生这些自以为是、似是而非的悖论,应在刘炳森先生活着时讲,刘先生已作古,无法与其争辨,这样喋喋不休、不知天高地厚的教训逝者,似乎有些不近人情!
㈥ 宫文:“刘先生对此『不闻不问不辩』,『独持己见,一意孤行』,褒贬任人,选择由己。而正是由于先生的隶书笔法简单,风格稳定,因而能被广大群众所接受。近二十年左右,『炳森隶』风靡全国。据说北京的大街小巷,遍布『炳森隶』牌匾——那种单一和死板,造成北京『牌匾文化品位』的普遍下降、也是因为大众化和笔法简单的缘故,造假者也就容易得多了。”刘先生的书法,能被广大群众所接受,说明有群众基础,有群众基础就是成功!比宫烨文先生学缶公未得皮毛,业内人不认可,群众不接收的字强的多!
㈦ 宫文:“但刘先生不是个爱钱的人,他的书法作品价格很好,很多靠『耳审』而不以《目鉴》的『准收藏家』们对他的作品趋之若鹜。刘先生把挣来的钱给他的故乡天津武清县捐款一百多万元,兴办教育,支持贫困学童。还拿出一百多万元设立书法教育基金『何二水奖学金』,以资助那些热爱书法而又家境贫困的学生。在中国书法界,以书法『发家致富』的人大有人在,但有他这种精神境界的,却是很少的。”宫烨文先生在挖苦『耳审』的同时,也说了几句贴题的实话,洋洋几千字,只有这二百来个字与《春风桃李怀先生—追念刘炳森》沾边。值得称许。笔者认为,刘炳森先生资助热爱书法而又家境贫困的学生的义举,无疑是为中国书法立了一座丰碑。
㈧ 宫文:“刘炳森先生要说任下届全国书协主席的话,按他的德行和人品以及学历、职称,在全国的知名度等,那是绰绰有余的。但要按他的书艺水平和在书法界的争议以及他的书法理论上的『建树』来说,还是有点差强人意。”人已故去,还谈什么任下届书协主席。宫烨文先生的目的,还是在借题发挥,攻击逝者的书法水平“差强人意”。所谓“书艺水平”、“书法理论上的『建树』”,平头百姓不明白,宫烨文先生亦未必真明白。只有刘先生的兴办教育,奖掖后学,扶贫济困的高尚品德,才是有口皆碑的硬通货!
㈨ 宫文:“首先,他的隶书水平在当代不是最高的,更不要说和明清诸位大家比较。我知道,天津的龚望先生和陕西的陈泽秦先生的隶书在趣味、格调等方面高于刘先生。这两位先生都擅长用鸡毫作隶,但都能出神入化,自出机杼,熔冶篆隶于一炉,古朴茂密又千变万化。其次,刘先生的文化素养和字外功也没在书法中完全反映出来。这从他多年『一贯制』,把隶书写得毫无生气,刻板,教条,就可知了。第三,刘先生的隶书影响所以巨大,他的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头衔和北京美院国画专业的科班出身,以及后来的中国书协的副主席职务等有作用。很多人附庸风雅,盲目追捧,争相高价收藏其作品,也是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平心而论,刘炳森先生的篆隶不是历史高峰,但很传统,平头百姓认可。如果要求刘先生成为颜鲁公那样有“建树”的大书法家,亦是强人所难!
从网上搜到宫烨文先生的篆书,仔细推敲,有点象学吴缶庐先生写的石鼓文,然不知来历,乜斜造做,不知结构,有去无收,尚未入大雅之门。就宫烨文先生的书法水平,又有何资格借缅怀之际,把逝者刘炳森先生的隶书、楷书、行书贬得一无是处,一文不值?
至于刘先生的书法水平,当代人说了不算。宫烨文先生一个人更不能给刘炳森先生、龚望先生、陈泽秦先生下定论。书法的评定,十分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要大浪淘沙,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今人的书法作品,还是留给后人去评定吧!
逝者为大。遍读古今缅怀文章,多是对逝者的赞颂褒奖,或偶有惋惜,但没有象宫烨文先生这样把逝者说的一无是处、一文不值的攻讦!宫先生对刘先生的穷追猛打,其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批判已故名人,迎合某些活着的名人,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否则,凡是吃五谷杂粮的人,决不会借缅怀之名,诋毁逝者,彪炳自我!
宫烨文,哲学学士学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08年担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书法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传略被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