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两湖布衣 于 2015-10-10 14:34 编辑
琴的故事(小小说) 琴与我如同姐妹加同学,而且不是一般的姐妹加同学。 自小,我们两家就门挨着门,住了二十多年。听妈说我比琴早来到世上十天,自然也就当仁不让地做起了姐姐。巧得很,母亲比琴的妈也长一岁,她们自打认识多年来一直也以姐妹相称,我称琴的妈为兰姨。 从学步起我和琴就形影不离,以致于被别人误认为是双胞胎。上小学我们一道,一块饼干掰两半;上中学我们同铺,一瓶酱菜面对面。琴聪明灵秀,儿时的她有些软弱,以致于我这个当姐姐的时常为保护她而鼻青脸肿。参加工作后我们又在同一个农场,朝夕相见。只是在后期的发展中,琴应了那句“女大十八变”的老话,出落成一位白雪公主,而我则显得后劲不足,变成了一只丑小鸭。 到了女孩子的花季,我们也常常悄悄地编织着各自的春梦。兴许是姿貌出众带来的优越,琴有些孤芳自赏,所以她的春梦总是多姿多 的,同时伴有少许对父母的埋怨,不该将她错生在这闭塞偏僻的乡村农场,使其养在“深宫”人未识。兰姨也一门心思地想为琴觅个城里主,好离开这“农门”,自已将来也有个体面的依靠处。母亲没有这方面的打算,我也不敢有过多非份的奢望。 不久琴家便冰人塞道,媒婆盈门,兰姨自然为女儿骄傲,为娇女陶醉。在众多的候选者中,兰姨首先选中了Z。Z是一位现役军官,威武潇洒。作为姐妹,我为琴高兴,既羡慕也嫉妒。然而奉命赴约的琴对这门亲事却不置可否,听琴说,那位军官总是侃不完他的军事天地,而且是独霸讲台。几次专职听众一当,琴说什么也不愿再去那个“军事讲坛”听课了。兰姨在叹息声中很快又给琴选中M,M是一名大学生,小伙子风流倜傥,人也很精明,但对琴总是用一种捉摸不透的眼光,眼角时不时调的高高的,成天开口知识分子,闭口高等教育,似乎琴是个文盲,是个迷失在圣殿中的乡巴老,然而却又总是整天酸不溜湫地缠着琴。他爱琴的姿色,却不爱琴这个人。对这种人,琴反感,我也厌恶,坚决支持琴与这位孔子门生“拜拜”。兰姨抹着泪发誓再也不问琴的事,但不久就横加干涉起琴自已选择的W来,说W个子矮了,声音低了,而且也是个转大田“念农业经”的,将来和她爸一样没出息。横挑鼻子竖挑眼,挑到W另起炉灶,成家添子,兰姨似乎仍未罢休。再后来,琴又随母亲见了几个,横竖都没成,不知何故。自此,琴家门庭冷落车马稀。 人贵自知,我不敢同琴一样众里寻他千百度,尺码也就低了一半,只要人好,知冷知热,心能放在家上,也就足巳。黄天不负苦心人,几年的寂寞冷落后,在近而立之年丘比特之箭终于射向我这只丑小鸭,因我们俩各有不尽人意之处,都不相互挑剔而结合,爱也就弥漫了地球上的一间小屋。我们曾为一个月吃八元钱的菜经而甘之如饴,也为一碗清水面相互推让而倍感温馨,更为下班后的夫妻双双担水浇园而怡然自乐和陶醉。 也许是琴有了过多的烦恼而不接受别人意见,抑或是小家庭的牵坠使我无心他顾,我和琴再也难得象以前那样形影不离,无话不说了。但我们仍然是好姐妹,我也常为琴的事焦虑,红颜易老,空等白头呀! 当我的女儿六岁时,琴终于出嫁了,作为填房嫁到好远好远的一个地方。走的那天,下着雨,我去送她,兰姨象卸了重负似地脸上有了不太自然的微笑,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琴似乎变成了另一个人,声音哑哑地:“姐,我们要多联系呀!”久久不愿与我松手…… 回来的路上,雨仍在下着,是人为的结果,还是命中注定,我脑子里如同这眼前的雨水,一片模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