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扯《西游记》(22)
我并非要替那些无背景的妖怪们讨什么“公道”,而是觉得《西游记》这部小说,有意无意的传递出了这样的信息。
我是坚信“文学即人学”的,所有的文学作品,你要说它不寄托作者的思想情感,不带有作者的喜怒哀乐,我肯定不信。
所以,写神话小说也注定逃不了现实社会的影子和背景。太宗时代,正是 唐王朝蓬勃兴起的时候,一部《西游记》所折射的社会现实,所传递的故事,所展示的风土人情,无不带有那个社会,那个时代特征。只不过,在我看来,吴承恩老先生用一种相对高明的笔触,用神魔的妖怪替代了生活里真实的人。
有背景的妖干尽坏事,却能全身而退,没背景的怪,哪怕就是冒犯了唐师傅取经团队,也终究难逃被灭的命运,这世界不管在哪里,背景和靠山何其重要?有人说唐师傅是一个高明的团队管理者,其实此言差矣,西行这一路,他除了动嘴,剩下的就是很多时候良莠不辨,是非不分,人妖颠倒。
领导是好当的,只要你内心坚定和自信,目标不轻易改变。再有几个能上天入地的徒弟,有什么做不到的?何况一到关键的时候,总是会有人出来保着他们。哪里看出他的管理才能了,这一路却对几个徒弟里最出力的悟空不依不饶,除了念那话儿,就是泼猴之类粗鄙的语言,甚至到了要把悟空赶走,那种发自内心的厌恶,从哪里能自证他的高明和睿智?
我认为《西游记》是一本透着世相的书,在极为浪漫的表达之中,那一个个降妖伏魔的故事,因果之间的那种种纠葛,说的就是世相人生。在我们所谓的“四大名著”里,语言最生动的我觉得莫过于《西游记》,当然最让人愁肠百结,十分动容的是《红楼梦》,看着最不羁奔放的是《水浒传》,最充满着各种心机和谋略的当然非《三国演义》莫属。
《西游记》的语言是很生动的,因为这些生动的语言,所以才让一个个妖怪们活泛了,甚至成为经典。这是吴承恩大师的能耐,如此生动的情境描写,人物刻画,语言对话,能做到《西游记》这样,在我们的古典文学殿堂了,确实也不是很多。
我并非要刻意给《西游记》里那些貌似正面形象的各种神仙,各种菩萨,乃至佛祖们抹黑,其实,他们在唐师傅取经团队这一路所有的遭遇里,都在扮演着各种带有明确目的性的角色。
我说过,唐僧肉是一个虚假的命题或者广告,但是,唐师傅要一路西行十万八千里路去西天取真经是真,这个大主题是撑起整部小说的最核心,没有取经这个主题贯穿始终,也就不会有如此这般的一个故事。
人生注定是一场充满磨难的旅程,想一步登天,立马修成正果,那一定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踏平坎坷成大道,就如此重要。
在十万八千里的路上,各色林林总总的妖怪们,既有身负组织使命而来的,也有处于好奇或者一些不良目的的,在妖怪的势力范围里,我们既看到了各种勾结,还看到了各种手段,这不是世相却是什么?
我们从《西游记》中看不到道家的清净无为, 同样, 也看不到佛家的善恶相报。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有斗法, 反抗, 奋力, 挣扎, 充满了向目标前进的张力。在近乎于相同的故事里,看到的是唐师傅取经团队一路执着的西行,当然也看遍了各种妖怪的手段和它们的所作所为。
取经的故事,是一个强大的主题,不可动摇,吴承恩老先生不能也无法脱俗,所以,注定要让这部大作必须有光明的结局,所以最后也只能,或者必须是大道自然,终成正果。当然,唐师傅团队这一路的经历,其实也间接的抽了道貌岸然的神仙佛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谁说庙堂之上,香火之中的他们干净?看看他们的所作所为吧。
原本一路西行,总算到了雷音寺拿到了经卷,而掌管的尊者们先弄一堆无字白字充当经书,然后后面就是直接索贿了:
三藏无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钵盂双手奉上道:“弟子委是穷寒路遥不曾备得人事。这钵盂乃唐王亲手所赐教弟子持此沿路化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万望尊者不鄙轻亵将此收下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谢。只是以有字真经赐下庶不孤钦差之意远涉之劳也。”那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的庖丁看阁的尊者你抹他脸我扑他背弹指的扭唇的一个个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经的人事!”须臾把脸皮都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伽叶却才进阁检经一一查与三藏三藏却叫:“徒弟们你们都好生看看莫似前番。”他三人接一卷看一卷却都是有字的。传了五千零四十八卷乃一藏之数收拾齐整驮在马上剩下的还装了一担八戒挑着。自己行囊沙僧挑着。行者牵了马唐僧拿了锡杖按一按毗卢帽抖一抖锦袈裟才喜喜欢欢到我佛如来之前、正是那:大藏真经滋味甜如来造就甚精严。须知玄奘登山苦可笑阿傩却爱钱。先次未详亏古佛后来真实始安然。至今得意传东土大众均将雨露沾。
这就是仙界,现实的让你有没有刺骨的寒意?如果说他们干净,你信还是不信?
至此,有关“闲扯《西游记》的话题,告一段落了,接下来,我会给读者诸君一个更轻松的东西《唐僧师徒通信录》。 2015年10月31日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