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16-3-7 16:10 |
---|
签到天数: 1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align=left]时下鸡汤文在文坛尤其是网络文学中很是流行,很多还被廉价冠以佳作美文倍受推崇。[/align][align=left]鸡汤文最突出特征是,文章内容空洞,思想苍白,在一个情感(多是忧愁、悲情、哀怨)向度或一个自恋虚拟情结(决不是思想)高度(这里指叙写的位置、层面)反复咏叹。有那么一点心灵鸡汤文也无不可,问题是大行其道对社会、对国民就危难深重了。[/align][align=left]常见的鸡汤文不外乎三个层次:鸡汤、情感鸡汤、心灵鸡汤。一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鸡汤文的典型范式就是把玩一种情绪,作反复咏叹;情感鸡汤文则是虚拟故事做论据去叙述,把鸡汤文的一步三叹发展到一步五叹甚至八九叹,花腔滥情,反复咏叹哀怨,也还是哀怨;间或有一些“乌托邦”式的美妙结局,也就像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一场黄粱美梦而已。心灵鸡汤相比较而言有了些许深度或者高度,就是在期期艾艾的情感述说中,加上一些有些哲理的句子。但是,再优秀隽永,高看一眼,也还是“心灵鸡汤”。它们终究都逃不脱“鸡汤”文窠臼,只不过有浓淡之别罢了。这样的例证比比皆是,不少这样的专栏作家以此谋生,我不具体举证,是不想因此引起靠这样的“软文”吃饭的“作家”不满。[/align][align=left]当然,此类文章在少男少女中很有市场。为什么呢?鸡汤文的流行,与社会经济发展、思想和文化大环境有密切关系。[/align][align=left]“我们用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欧美百余年的进程,这背后,有时不我待的奋起赶超、人民对更好生活的梦寐以求,但滞后的社会结构、转型的剧烈碰撞,加大了社会关系中的不平感、焦虑感和紧张感。”(摘自人民日报评论《全面发展,纾解群体焦虑》)一些婴儿化的文青男女需要情感安慰。[/align][align=left]而这30年,社会思潮的媚外,信仰的缺失,理想、信念的颓废,导致年青一代飘起来,好高骛远,伤失了奋斗的精神,失去了“个人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耐性,“做事最好名利双收,理财最好一夜暴富”,总想少劳而大获甚至不劳而获,总不自量力地想找到梦中情人。他们企图从鸡汤文的偶像那里寻求慰藉。[/align][align=left]而这30年,主流文艺的莺歌燕舞的漂浮,没有荡气回肠的史诗般的作品,豪放派没了踪影,婉约派、鸳鸯蝴蝶派则横行文坛。甚至还有人把鸡汤文标榜成美文,误导语文基础不扎实、涉世未深的青年人。而男女文青实现不了不劳而获的“美梦”,就对社会现状感到无奈,个人境遇感到无助;于是乎,独处,则焦虑、发愁、幽怨滋生;群居,则怨气冲天,戾气、怨气蔓延。鸡汤写手来了,一罐鸡汤文正好骗他们用来自欺欺人地疗伤,苟且偷安。[/align][align=left]“文学比拼的,还是精神的价值,是与当代人的精神状态有关的。没有精神的深度的文学,就没有价值。”(邱华栋)当前中国文学极其缺乏的就是有“精神深度”的、充满阳刚气息的、励志的传世之作!作家的抱负是什么?略萨说,“文学抱负不是消遣。”而鸡汤文没有实际内容,没有思想深度,没有精神高度,说穿了,就是一剂灌给“躲在小楼”的繁琐无聊的都市文青男女的虚幻的迷幻汤,一种精神鸦片,完美地满足了他们自闭的精神需要。[/align][align=left]要使鸡汤文失去市场,首先是作家的责任;同时,社会管理者也有责任,政治思想家更有责任。“正能量”不是简单地记述好人好事,它需要政治思想家从理论高度总结当代中国思想、中国精神,给作家提供开掘当代中国人“思想深度”、“精神高度”的钥匙,从而创作出源自生活、高于生活的典型,创作出无愧时代、光耀后世的作品![/alig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