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伊人轻舞 于 2016-1-4 10:16 编辑
这张刘禹锡的《陋室铭》图片,是溢伦同学的硬笔书法临帖。溢沦今年十岁 ,小学五年级,我的外甥。看他听着音乐临帖时那认真的模样,忽然灵机一动,何不如此这般、这般呢……说起刘禹锡的《 陋室铭》,想必每个人都会在中学时期学到。可《陋室铭》的由来以及它背后的故事,却不是人人都能了解的那么清楚。因此我整理了一下相关资料,以便大家共同欣赏及分享。
《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此篇是他被贬后的心情及体会,全篇围绕陋室,又及德、馨等几个字,在后人眼前展现了这样一篇,短小精悍、寓意深刻、情趣高雅的骈文。
话说刘禹锡(772-842),绰号诗杰。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今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后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 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的《陋室铭》,并请柳公权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从《 陋室铭》编外故事里,不难看出刘禹锡的超然心态,对名利的淡泊,以及临危不变,荣辱从容的鲜明态度。他的为人,品德高尚,喜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虽居于简陋贫困,却因有“德”而“馨”,可见作者的独具匠心。通篇皆因德、馨二字,突显孔子那句”何陋之有?构思奇妙地陈述了“陋”而“不陋”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