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00|回复: 6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江文波的一组诗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00:5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江文波:诗歌总是被认为是文学艺术中的精品,而“诗人”则是那些以“诗”为职业或事业,并写出优秀作品,具备一定天赋和修养的人,少数特例除外。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我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一种“泛诗歌时代”。有许多爱好者,还有不少需要表达心灵声音的人,开始用诗歌的形式书写自己,与社会沟通。诗歌呈现多元化的趋向,我们没有必要着急,诗歌的主流总是在默默地前行,而“泛诗歌”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风景。
        凤凰诗社,风光万千,目前我们需要的还是欣赏,或者说主要是欣赏。
        不管诗歌对你是否重要,但你在发贴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心灵的自由。千万个汉字,我们共同拥有,只有按照生命的体验舞动汉字,才能感受那无穷的魅力。
        用瞬间的幸福,呵护生命。


    [url] | | あ |  あ注| : あ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00:56:56 | 只看该作者
    江文波:其实我的“子弹”还没上膛,“冷铜声”就先来了一颗:“看你的子弹先向谁飞,呵呵”。本来还要斟酌一下,现在,那就是你了——一块冷铜,救了我一命。
    选择有点随意,但接下来读他的诗,我还是认真的,因为自己的原则。现在,我要说的是他的《那个酷夏》(外一首)。在冷铜打造的作品中,就艺术而言,可能还有其它更优秀的作品,但我的目光为什么会不由自主地在他“酷夏”里停留呢?何况合肥的天气已经炎热。
        有一定诗歌创作背景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认识,诗歌由于她特定的艺术形式,更擅于抒情,更擅于面对山川万物,因为在我们的集体潜意识里,“太阳”、“月亮”、“鲜花”和“雨水”,本身就是诗意的符号,本身就是诗人的语言。而面对“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生活,我们可能会捉襟见肘,我们的身后是农耕社会的背景。
        而读冷铜的“酷夏”与“打工”,使我在瞬间抛弃了个人,也可说是“集体”的喜好,深圳的“酷夏”以及打工者的“自白”,使我心灵震撼:
    “我和我的兄弟姐妹,被生存呕到
    午后死寂的大街上
    中暑或者流感
    咬紧牙关
    顶住黑暗人性的击打
    “看见太阳的脸上布满紫色的星斗
    她倒伏,如八月北方金黄的麦杆”……
                       ——《那个酷夏》
    “大太阳底下我追问一叶小草的意义
    深夜灯光中我拦住一只只奔忙的蚂蚁
    我向它们打问明天的路径”……
                      ——《打工》
        “打工”者悲苦与挣扎的命运,隐痛在诗里行间,体现出诗歌的艺术力量和人文精神。我甚至怀疑作者就有类似的经历,这种情感的深度不是仅靠技巧就可以完成的。
        当然作者表现的技巧显而易见。
    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歌是追求“表现”的艺术,以创造性的独特表现,显示诗人的个性体验,或者理想、精神、情怀、思考、情绪等等,几乎是古往今来一切优秀诗作的共同品德。
        如何更好的表现,成为专业诗人必然会经历的一次又一次痛苦。天才的表现力,是诗人的梦想。
        蓝色空间的一组诗生活中的元素》,在诗的表现上,我感受到了他的禀赋与追求。现实生活中的“镜子”、“玻璃”、“照片”与“小说”,人们已司空见惯,也可说平淡无奇,但这些枯燥的生活符号,进入蓝色空间的生命意识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时间深处的镜子就像一口秋天的井
    它吞下青草、落花、流水和石头
    我们无法奏响水银深处的奥秘
    就像我们无法在镜子面前重返从前

                       ——-《镜子》
        他的“镜子”是“秋天的井”,或者说他用“秋天的井”来表现“镜子”,它可以“吞下”许多曾经的事物,并隐藏着许多“无法奏响”的“奥秘”。
        所以这个“镜子”,通过艺术的表现,彻底变形,成为属于蓝色空间一个人的“镜子”。再如:
    那些把阳光碾碎的玻璃
    那些使人高山仰止的玻璃
    那些把贪婪的目光拒绝在一尺以外的玻璃


                              ——《玻璃》

        诗歌里的“玻璃”,可以“把阳光碾碎”, “使人高山仰止”,可以“把贪婪的目光拒绝在一尺以外”,这样的玻璃才是充满表现力的诗的“玻璃”,有深度的“玻璃”,这样的深度使我们的联想成为可能……诗歌是这样炼成的。
         最后向蓝色兄弟提个小建议,组诗的总题目再斟酌下……
    诗路花雨:重在别有一味
        诗歌是生命的咏叹,生命丰富多 ,诗歌的艺术自然也不可能整齐划一,多样性构成了大千世界。在诗歌的宝库里,有各种风格的艺术精品,浪漫的,现实的,雄浑的,幽婉的,含蓄的,明朗的……
        读过“江南丹橘”的短诗《春天》,我想起一则源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寓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那么生于江南的橘子,应该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诗歌芬芳呢?先看作品:
    我爱温暖的春天
    因为 我希望
    守望无边的绿色与新鲜
    大地 被装点得无限灿烂
    所有的伤痛 也因
    春天的美丽而散如云烟
    不要抱怨生活中的种种失落
    更不要计较道路的泥泞与窄宽
    人生 总有数不清的缺憾
    露珠虽微 闪烁在草尖 晶莹耀眼
    小溪曲折 却能一往无前 奔向天边
    而陡峭的山壁 最适合勇者攀岩
    听 春风在耳畔轻轻嘱咐
    人啊 只有追随隆隆远行的太阳
    他的生命 才能被激情点燃
        “春天”作为我们母语的一个符号,她的所指是丰富的,跳动的,也是清晰的。作者以“春天”为起点,沿着自己心灵的春风,探索并书写着人生的意蕴……象、情、理融成一炉,形成了一首题旨清晰而不直露、单纯而不单薄的一首好看的小诗。
          那么,我想,这样的一条诗路,是否适合她呢?——简洁、纯净,意象清丽,蕴涵一些人生的理趣,还有女性的那些思考,那些情愫,那些隐秘……好读、好懂,但经得起玩味。
        品尝过无数的水果,但江南的丹橘,或许别有一味。谁又能确定呢?
    诗的长河:真情长流
    ——读意随风《思怀》
    悲曲断肠万古愁,
    亦恋亦痴独登楼。
    残云冷月沧桑客,
    风雨无情水不流。
    梦回惆怅声声漫,
    寒亭孤酒忆君柔。
    长叹今世钗难舍,
    意随风转晚归舟。
          诗有多解,我在这里先提出一解:
          “悲曲断肠万古愁,亦恋亦痴独登楼”:诗作起首便以“悲”、“断肠”、“愁”、“恋”、“痴”等表现情感的词,连续而密集地出现,渲染出作品浓厚的情感环境;“独登楼”是诗中主人公(也可说就是诗人自己)的现实形态,一个“独”字,是写“形”,也是情;
         “残云冷月沧桑客,风雨无情水不流”:“沧桑客”承接上句的“独”字,点明了抒情主人公的身份,也为诗意的推进奠定了基础。“残云冷月”、“风雨无情”“水”是“意”中景,也是“情”的渲染;
        “梦回惆怅声声漫,寒亭孤酒忆君柔”:“寒亭孤酒”,是诗人行为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全诗动态描写的核心。“忆君柔”是上节情感描写的转折与进一步深化,也为点明诗的题旨埋下伏笔;

        “长叹今世钗难舍,意随风转晚归舟”:点明主题,诗意达到饱和,收笔。
      

      “悲曲断肠万古愁”,运笔大气,横空而来,直击题旨,奠定了全诗“悲”、“愁”的基调,接着逐层推进、深化,以“情”—— “亦恋亦痴”、“ 沧桑”、“惆怅”……和 “形”——“独登楼”、“寒亭孤酒”、 “晚归舟”……以及“景”——“残云冷月”、“风雨无情”、 “寒亭”……的有机交融,相互烘托,营造出这样的一个意境:
        冷月残云、凄风苦雨之中,一个饱经人世沧桑的天涯羁客,“亦恋亦痴”地走进寒意逼人的酒楼,在无限孤寂与惆怅之中,借酒浇愁,长叹悲情,特别是已经随岁月远逝的那一段恋情,更使人肝肠寸断,不思归去……情感浓郁,意境古典,是一曲人生的咏叹和恋情的悲歌!
        如果要提点建议的话,就是有些诗句似乎还可以再炼炼,如:风雨无情水不流。

    [url] | | ㈧ |  ㈧注| : ㈧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01:07:32 | 只看该作者
    yhb资江
    请文波老师指教!

    春之断简
        3月11日
    这首诗从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
    角度诠释春天。
       1、立春
    仿佛如约呵
    噗的一下
    一粒火种在天地中爆裂 复燃
    大地上的坚冰哦应时融化

    一声亮丽的鸟啼
    划破沉寂的世界
    宣告了新时代的到来

    2、雨水

    从天堂里飘来的
    琼浆玉液呵

    滋润着
    每一个干渴已久的
      灵  魂

    也濡醒了
    大地沉睡的梦
       
    3、惊蛰

    惊动了
    蛰伏在大自然海底的
       灵   蛇

    大地上的众精灵哟
    正蠢蠢欲动

    看呵
    新的一轮开始了

    4、春分
    这一天
    光明终于冲破了黑夜的
    樊  笼

    从此呵
    光明引领着万物
    飞一样
       前 进

    5、清明
    淅淅沥沥  
    沥沥淅淅
    这是飘逸了两千年
    剪不断的无边思念呵

    站在阴阳的界线上
    蓦然回首
    那蓬勃生长的万物哟
    隐藏着永远猜不透的
    生 死 之 秘

      6、谷雨        
    这是人的吉日呵   

    五千年里
    在生生不息的土地上
    播下的无数的希望
    开始生根 发芽

    听呵  大地上
    永远流淌着一支感恩的歌

    诗歌创作:向难度挑战

        江文波:我对“yhb资江”诗友本人以及他的诗歌创作状况没有了解,只能就诗作本身谈点自己的读后之感:
        一、资江选择“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角度,进入诗歌的工作,我不知道他是出于自己的顿悟,还是受到某种理论的影响,但他的这句见解,确实使我为之一震。“天人”本来就是合一的,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能够将生命的个体与大自然“接通”,以人文的情怀体验宇宙万物共同的脉动,那是迄今最有难度的写作,你在向现代诗的难度挑战!愿继续前行,至少将自己的尝试坚持下去,或坚持一段时间,一定受益非浅。
       二、自从有现代诗以来,一直有人提倡写短诗(其实你的《春之断简》,是由六首短诗组成的)。这样的呼吁是有道理的,诗歌与其他文体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简短、精粹。只有一句、两句的短诗,也被人接受甚至奉为经典,如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的顾城,就曾有一首只有两句的短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追求光明”(仅凭记忆—下同),就风靡一时。其实即便是《诗经》和三百首唐诗,能被多数人记住的,可能也就是那些经典的句子,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红杏枝头春意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
          问题是,短诗反而难写,它要求在有限的诗行里,表达一个完整的诗境,一般(我说的是一般——下同)是以一个完整、新颖的意象,表现诗人的一个感受、一种情感或理念,最多的是一种哲理。这样它就就容不得一点“水份”,要象写古诗一样炼字炼句,提炼“思想”,更重要的是有一点缺点就暴露无遗。所以你又在向现代诗的难度挑战!看的出你正在努力。
          三、在传统的诗学理论里,有“题材”这个概念。就按照这个概念说下去吧,现代诗的选材,我们常见的有山水、风物、生活、情感等等,还可以列举下去,但一般都是现实或接近现实的题材,是可以触摸和感知的,有无限舒展的空间,而你选择的是非常抽象的文化概念,中国传统的“节令”——这个东西既“虚”又“实”,在人们的印象中太深刻了,已经形成了非常固定的文化印迹,诗歌的翅膀便难以飞翔,所以同样存在写作的难度,你在历险。
        但每一次创作都是历险。
        换一个场合,我会说,我赞成有难度的写作。
        如果就说这么多,不知你是否满意?写诗的人都是聪明和智慧的,点到为止,当然,如果你希望我就你的作品,谈得更深入一点,那下回继续!明天就是端午了,遥祝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01:11:39 | 只看该作者
    风轻云淡:
    看了文波老师的点评心悦诚服,我也来凑一下热闹,贴上一首拙作请老师点评。谢谢了!

    《赠独舞的罂粟》
    当我得知这一切是真的
    泪滴 雨滴 飘落胸前
    在这沥沥的雨夜
    我感叹生命的脆弱

    你曾在阳光最饱满的季节绽放
    诠释生命的美丽与绚烂
    今天 阳光还未退去
    你却在风雨中摇曳 飘零

    我祈求上苍
    让命运的春风
    再次给你吹来 叶绿花红
    让生命的滚滚车轮
    载你 继续勇敢前行

    在这哭泣的雨夜
    遥对夜空 我
    默默的为你送上真诚的祝福
    独舞的罂粟 与命运抗争  
    你 一定会战胜病魔 战胜死神

    江文波:“赠诗”:人间至美的歌声

              ——风清云淡:《赠独舞的罂粟》,

         赠诗,简单地说,就是诗人为传情达意,赠送给朋友、亲人或相关人物的作品,如果有赠有和,又并称酬赠诗。在古往今来的诗歌园地,赠诗可以说触目皆是,并有不少传世的佳作。很多广为传诵的爱情精品,也可以说就是赠诗的花朵。
          人们之所以特别喜欢赠诗,我想是因为诗歌本来就重传情、达意和明志,而赠诗一般都是送给亲近(现实的亲近和精神的亲近)的人,诗人的笔下更容易流露出真挚的情感,以及心底之“意”、之“志”等。人性总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就更能打动人心。
        风清云淡的《赠独舞的罂粟》,是作者在一个特定的背景(诗友们都已了解,不赘)下,创作的一首典型的赠诗。作品不到20行,是一首短诗,分为四节:
         第一节:在一个细雨沥沥的夜晚,“我得知这一切是真的”,泪水如注,无限感叹——写在什么环境下,发生了什么事,引发出“我”什么样的情感震动;
         第二节:写“独舞的罂粟”在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她如一朵“诠释生命美丽与绚烂”的花蕾,刚开始怒放却遭遇无情的“风雨”——承下启下,承上:为什么我会如此悲伤?启下:转入我对“你”更深的情感表达,以及真诚的祝福……
         第三节:我要为“你”“祈求上苍”,“让命运的春风,再次给你吹来叶绿花红”——真挚的情感表达之中,体现出悲悯的人文情怀;
         第四节:我在祈祷上苍之后,给你送去我“真诚的祝福”:“你一定会战胜病魔/战胜死神”……在美好的心愿里完成诗篇。
        这是一首内容和形式都相对完整的短诗,在结构上有中国古体诗的“启承转合”之妙,精短、纯净、流畅、优美,特别是感情真挚,令人回味……当然,如果作者能够在诗中给我们带来一些更新颖的意象,更有新意的人生与情感的思辩,诗的品质或许就更加令人赞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5#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01:15:47 | 只看该作者
    雷南子
    《孤狼》

    荒凉寂寥的大漠
    跛奔着一头孤狼
    血红落日
    映照着牠疲惫的残躯
    戈壁滩上的砾石
    刺痛着迷惘的脚步
    觅不到归去的路
    仰天长啸
    晚风、狼嗥…

    先生雅正!問好!

    江文波
    诗歌:象征的技巧
    评雷南子:《孤狼》

          诗歌,历来被认为是更重视技巧的艺术。本来诗歌是敲击人们心弦的东西,传达情感的精巧方式,几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也就是说不能被定义,被技术化的,每首诗都应该是一只“孤狼”,我们除了欣赏,不需要做别的了。
            然而,古往今来就有不少人硬是在这方面做出了“学问”,比如说古典诗词的音律、曲调等,连哪个字的位置,用平声还是仄声,都给你定死。看来唐宋时代一定养了不少的闲人。现代诗也一样,研究者只要折腾,就肯定能找出一些“条条”,写成书,成为理论,使大学的中文系有了新的教材。
        在这些教材里,有一个东西叫“象征”,被大小诗人津津乐道。当下你如果说自己不知道什么叫“象征”,不如说你不是诗人,甚至连票友也不够格。其实未必,但遗憾的是,有不少的东西已经写进了我们群体的心理结构之中,成为文化了。撼山易,撼文化难。
        什么叫“象征”呢?简单地说,是一种修辞手法,指诗人借助某一个,或一组具体可感的事物,以这些事物的某些特征为基础,通过形象的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以及相关的内容……基本说明白了,可以将它派上用场了。
        雷南子诗友在《孤狼》这首短诗中,主要运用的就是象征的手法,象征的本体,是一只孤独的“狼”,它落入“荒凉寂寥的大漠”,以“疲惫的残躯”,艰难地行进在“血红落日”之下,“戈壁滩上的砾石”之中,终于无路可归,长啸于悲凉的“晚风”之中……作者通过对“孤狼”的一个典型境遇的描绘,显然是有着象征意义的,可能是一种悲壮的人生际遇,也可能是对一种人生命运或一种人文精神的喟叹。
        如果这首诗在形象的构造上,更丰富更有新意一些,或许就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更深的联想,诗意也就更加浓郁。我说的是可能。
        但愿我的这个评点,不是“捧杀”也不是“棒杀”,只是诗友间的一次真诚的交流,或者用冷铜声的话来说:取取暖吧!
        忙,迟复,请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6#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01:18:10 | 只看该作者
    yhb资江
    再请江老师指教!



    蓝蓝的天空中有一朵白云

    蓝蓝的天空中有一朵白云,
    沃野呵氤氲着油油的绿香。
    燕子声声是年年的春色,
    红红的太阳呵多么安详。

    蓝蓝的天空中有一朵白云,
    柔风呵轻轻地把大地荡漾。
    美丽家园哟是古老的摇篮,
    那里沉睡着呵千年的梦想!

    蓝蓝的天空中有一朵白云,
    摇篮里低回着呵久远的吠声。
    月儿呀月儿呀在温柔地注视,
    吠声哟吠声哟是甜蜜的梦境。

    蓝蓝的天空中有一朵白云,
    永恒的宁静呵亘古的乡村。
    古老的家园里已没有歌音,
    遥远的大海呵在浪声滚滚!

    江文波
    回复 #79 的帖子:
    评《蓝蓝的天空中有一朵白云》

    yhb资江:

          你好!“凤凰诗社”也是一片“蓝蓝的天空”吧,你为她带来了一朵“白云”。所有真诚的劳动都有权获得赞美,所以首先感谢你,以及与你一样的诗友,通过自己辛勤的耕耘,不断为这片诗歌园地,增添新的风景—纯净的风景。
         诗人是大地的歌手,歌唱祖国的山水,美丽的家园,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有许多优秀的诗人,为我们奉献出了传诵的佳作。你在这篇歌颂山河与家园的作品里,以蓝蓝天空上的一朵白云,作为构造意境的焦点,也是抒情的主线,为我们展示出一个优美的境界:沃野的绿香、燕子的春色、荡漾的柔风、古朴的摇篮、久远的吠声……这些都是让我们倍感亲切而温暖的文化“符号”。
        这首诗节奏舒缓,流畅、和谐,色调亮丽,似抒情的慢板,心灵的牧歌!诵读之下,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如果要进一步要求的话,内容的深度还可以进一步发掘,在语言和修辞上,也还需要做些努力,力争出新……不知以为然否?握手,晚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01:21:08 | 只看该作者
    MQ-LC :
    《心中的栀子花》

    醒了么 温柔纯洁的花
    你听 暮春的雨在远去

    清润的枝丛里 你仍惺忪

    我总想 你在悄悄的绽放 是么
    再让风儿带着怡人的甜蜜与沁人的芳香
    飘过深巷 穿过围栏
    溜进那些寂寞的窗子
    送一帘 栀子色的人生

    你又 忽然怒放了 像千百万苏醒的精灵
    穿着绿烟的裙裾 戴着雪羽的花冠
    沾满晶莹的露珠 含笑在暮春与初夏

    你又满山遍野 升起袅娜的绢梦
    陶醉了倦在旅途的人们

    哦 美丽纯洁的仙子
    我总能读懂你

    你并非怕那冰雨与炙阳
    你爱暮春 藏着你的心意送她
    你恋初夏 谦恭着你的姿态迎接她

    你徘徊在春之谢幕与夏之绚烂
    令人难忘

    我悄悄落泪了 淡雅脱俗的花
    大地间 你静默深情

    假如 老师像米兰 母亲像康乃馨
    那么 你就像——洁白无瑕的栀子花
    还原生命的本真

    无悔的芬芳
    无求的呵护
    只留下一段铭刻的馨宁岁月

    请文波先生雅正!谢谢!

    江文波:
    回复 #85 的帖子
    诗人的心中:芬芳荡漾
    ——读MQ-LC《心中的栀子花》
       

        读过MQ-LC诗友的作品《心中的栀子花》,我首先想到的是这句话:诗如其人。
        这是一句为我们所熟知,也为绝大多数人所认可的经典名言。先有诗人而后有诗,欲做诗先做人。这句话并不“古老”,可能是永远的真理,它已经被无数事实证明并将继续得到证明。真正的诗人,都是热爱生命、热爱家园、热爱山河,胸怀人类的普遍理想、忧患意识、人文精神,不断追求和思考的歌手。即使在尘世中,他们会经历挫折,遭遇冷漠,甚至饱受苦难,或无路可走,但他们一旦与诗神、与生命对话,那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与诗歌精神便油然而生。诗人的生命,在这时候是真正的光 夺目——做诗,是他们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富贵于我如浮云。
          所以,真正写出好诗的人,不是掌握诗歌技巧最多、最好,而是与“诗人”灵魂最为接近的人。他们的心中充满阳光,鲜花四季开放,或许每一个诗人的心中,都种植着一朵或一片自己终生喜爱的花朵。
        那美好的诗意,就是他们心中的花香。
        MQ-LC诗友以真挚的情感,诗意的笔触,浅唱低吟着“心中的栀子花”:
       “温柔纯洁”、“ 淡雅脱俗”、“洁白无瑕”,“ 穿着绿烟的裙裾/ 戴着雪羽的花冠 /沾满晶莹的露珠”,在“暮春的雨”里和“清润的枝丛里”,散发着“甜蜜与沁人的芳香”……
        好一朵美丽迷人的栀子花!然而,在作品里这还是浅层的诗意,外在的形象,或者说这只是“花容”,作者深度挖掘的是“栀子花”的“花魂”:
        为“那些寂寞的窗子/送一帘 /栀子色的人生”,为“倦在旅途的人们”,带来梦想与“陶醉”;在大地间“静默深情”,爱着暮春,恋着初夏,无怨无求,保持“生命的本真”……
       “花容”与“花魂”的和谐统一,便绽开一朵优美的诗歌之花。
          我想,这朵“栀子花”的“花魂”,也就是这首诗的“诗魂”吧!拥有这样的一颗美丽的“诗魂”,作者一定能够把他心中的诗歌之花,栽培得越来越个性,越来越精美,越来越蕴藉——从而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阅读的喜悦。
         真诚地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8#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01:2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6 的帖子
    谢谢文波老师指点!这是我早期的习作。评诗不仅要懂诗理,还要知诗心,并不容易,老师辛苦了!这么晚了,还复帖,注意休息哦!再发一首早期的习作,敬请指教!
            狼

    在广袤而漠然的苍穹下
    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
    有一只孤独的
    野 狼

    天  是那样地辽阔那样地高远
        高远得无路攀缘而上
    地  是那样地宽广那样地荒凉
        荒凉得只见无际的天边

    仿佛刚从另一个世界中走来
    这里的一切使它茫然陌生
    于是它不安地四处漂寻
    灰暗的身影成了大地唯一的点缀

    也许由于失望  悲哀  怅惘
    它凄然地走向仅有的制高点
    伫立着  久久地
       久—久—地—
    俯视那荒凉而浩远的一片……

    ¬——慢慢地  慢慢地
    它的头  昂起来了
    昂着  高高地
    高高地  向上昂首
    仰向上苍  茫然地期望

    似乎在期待着天宇的回音
    抑或寻觅一个熟悉的眼神
    依稀一缕轻烟飘逸于天外
    空空然已失它袅袅的倩影

    又恍惚若有朦胧的隔世
    再也回不到那从前的柴门
    听不到那温馨熟稔的吠声
    (恍恍惚惚
    一丝余音若隐若现……)

    (隐隐约约
    万物不息地前奔
    悄然地远离
    不留一丝迹痕)

    就这样
    一只孤独的野狼
    与漠然的苍天沉寂地对视

    ¬——对峙着  雕塑般的
    眼  孤寂
      凄  凉


    江文波:
    回复 #88 的帖子:
    诗的“狼性”力量
      读yhb资江的诗作:《狼》

          在古往今来的诗歌海洋中,写“狼”的作品不在少数,特别是现代的新诗更甚,为什么呢?读过yhb资江诗友的《狼》,我首先面对的是这个问题。
         “狼”,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形象:勇猛、孤傲、坚强,特别富有团队协作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经常陷入绝境却自强不息,它那凄清、惨烈的嚎叫令人震撼,甚至它还拥有人类的温情,“狼孩”就是很好的证明……这或许就是“狼性”,狼的精神。正好,这种品性与精神,与诗人灵魂中的某种孤寂、苦痛、奋发、挣扎与执着,有了一定的共鸣,所以诗人在抒写“狼”的形象,实际上在完善自我。
           在遥远的过去,我们来自同一个地方,但人类的生命里,“狼性”在渐渐流失,或许只有诗人,还在为“狼性”唱着悲凉的挽歌……这是一个正确的命题,现代诗需要增添“狼性”的力量,去振醒那些正在萎缩、委琐的生命。
          所以,看到资江诗友给我们带来的这只《狼》,我首先感受到了这种力量,这就非常可贵。所以我不准备这样说:你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锤炼,还存在多少“不足”——我要从这个角度说,除非我想彻底推翻这个作品,但我不会,我尊重从每一个生命里流淌出的真诚与歌唱,更何况,所有都“足”了,或者自己认为都“足”了,极有可能是一个废品。学写新诗,我不提倡从技巧开始,因为诗歌需要生命!——不是机器人,是有血有肉的生命。
        接着我要说的是“立意”,我认为这首“狼诗”,有其一定的独到之处:
    作者给自己的“狼”,放进了这样一个意境:“广袤而漠然的苍穹”之下,“一望无际的原野”之上,它是“刚从另一个世界中走来”,可那一个温暖的世界已经遥远,如今它已是孤立无援,且无路可走,这时它身上的“狼性”开始显示力量,放出光芒——


          它凄然地走向仅有的制高点
          伫立着  久久地
          久—久—地—
          俯视那荒凉而浩远的一片

          ¬——慢慢地  慢慢地
          它的头  昂起来了
          昂着  高高地
          高高地  向上昂首

        最后,作者依然以遒劲、冷峻的笔触,给这只“狼”的形象,开掘出有一定震撼力的深度——孤独的野狼,与漠然的苍天沉寂地对视,在对峙中成为一座精神的雕塑,它孤寂、凄凉的眼神,象一个特写令人动容。
        写到这里,我想到的是四个字:
        野狼问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9#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01:27:55 | 只看该作者
    江文波:
    诗歌创作的构思
    读来自山区的夜猫:《以溪流的名义》
    所有的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构思。诗歌,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完成一个完整的形象与意境的塑造,所以历来重视构思,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新颖、精巧与完整。
    诗歌的构思,即指诗作者在孕育(酝酿)诗歌作品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包括物象的选取、表现的方式、内涵的指向,特别是诗歌形象的“焦点”,也就是“构思点”等等。
    “来自山区的夜猫”的诗作《以溪流的名义》,其构思点简单地说
    ,就是“溪流的名义”,或者说一条“溪流”奔向大海的过程。围绕这个构思点,诗作是这样展开的:
       故乡与远山培育的一条溪流,告别母亲与明月开始远行,经过了一段徘徊、不安的岁月,在“兄弟”情谊的呵护下,终于走过“九九八十一道弯弯”,在远方“爱人”的守侯与搀扶下,终于带着自己的歌声奔向大海……完成了一条溪流的使命。
    那么,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人生内涵,应该就不难理解。
    应该说,这首诗的构思是完整的,但在新颖与精巧方面,希望作者在今后的创作实践中慢慢注意:
    一、新颖
    1、在诗歌的历史上,别人没有或很少以这样的构思,来表现一个游子的故乡之情、人生际遇、生命理想等;
    2、以这样的构思来表达这样的主题不算新颖,但我在很多细节的处理上有自己的特色。
    二、精巧
    所有优秀的诗歌作品,在构思上都有自己的精巧之处,不同凡响,建议多读一些经典作品,慢慢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01:30:05 | 只看该作者
    江文波:贺顿诗友看过我的《诗(三首)》之后,发了一贴,全文如下:

         发表于 2011-6-17 16:43   

        诗人的这种不温不火、不卑不亢,放眼自然,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显得很有文化素质,故,诗作的生命力自不在话下。正所谓中庸之道,方为长久。
        但我想提一点看法:现代诗歌的主体还应该是激情的产物,“中庸”是否不在提倡之列呢?而过分的山山水水、闲云野鹤也是否更是现代诗歌的大忌呢?借题发挥,恕在下冒昧!

          贺顿诗友的这个短贴,提出了两个观点:
    1、        现代诗歌的主体应该是激情的产物,“中庸”应该不在提倡之列。
    2、        过分的山山水水、闲云野鹤,应该更是现代诗歌的大忌。

        以下是我的回复,可能也有借题发挥之处,能激发别人“发挥”,也并非易事,所以先谢谢你,并请谅解!

    题外话:
         
        我对现代诗的理论,在十多年前就基本失去“激情”。现代诗,或说新诗的历史还非常短暂,不说她还在吃奶,至少还在童年,我们的教育大环境又如此不堪,作为家庭成员,我们应该让她快乐地成长,合理地引导,而不是急于设置条条框框(此处为借题发挥—下同)。诗歌创作,是非常个性化的生动实践,因此诗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只能滞后,因此现在为新诗设立评价的系统标准,还为时尚早,将来能不能建立还是问号。


         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的诗坛进入浮躁的年代,好不热闹,无数有志青年扯起“大旗”(自封的“大旗”),什么潮流,什么主义,应有尽有(其实有些人缺乏基本的理论和写诗的功底,就洋洋万言,好象发现了什么似的),而且争论的一塌糊涂(当然是理论水平很低的,很有功利目的“吵架”),最后呢?浪费了中国无数的纸张和网络资源,剩下的几乎就一个海子,千万“潮流”和“主义”,成为一张被时间轻轻翻过去的废纸。不说完整的诗学著作,就连一篇论文,可能也成不了经典。
       
        我赞成对一个诗人、一类或一集、一篇作品进行评论或讨论,在有大量积累的基础上,也许新诗的真正理论专家就应时而生了,并被人奉为权威——它来自时间,而不是一个或几个人的幻想与折腾。
        目前,我提倡实践——个性化的创造性的生动实践,以及对实践的总结。摸着石头过河,一个国家尚能如此,何况诗歌乎?

    关于第一个问题:

    一、        关于“现代诗歌的主体应该是激情的产物”:你这里的“主体”概念是什么意思?权作这样理解:现代的诗歌,主要应该是激情的产物。那么这句话就非常模糊:
      1、“激情”,如果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指诗人创作时的情感状态,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因为缺乏大量的实证,我们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诗人一定在激情的状态下,才能写出优秀的诗歌。
      2、“激情”,如果从诗歌风格的角度来说,这个观点显而易见难以成立。现代诗,不可能只有一种风格。更要命的是,“激情”这个东西,我们无法找到一个衡量的标准。
    二、关于“中庸”应该不在提倡之列:你可能对“中庸”这个概念,没来得及研究,它是为人处事的哲学,多半属于道德范畴: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如果作为诗人修身养性的一种思想,我想,这应该提倡吧!如果是从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的角度来说的,把“中庸”作为一种诗歌的美学概念(权当能够成立—取其“大意),也找不到“应该不在提倡之列”的理由啊!
        综上所述,“激情”与“中庸”,都不是严格的诗学概念,也不是一个范畴的东西,所以不存在取舍的关系,好比是:
           我们应该提倡穿红色的衣服,而不应该提倡留胡须吧?

    关于第二个问题:

        你认为:“过分的山山水水、闲云野鹤,应该更是现代诗歌的大忌。”至于是否“过分”,是否可以称为“大忌”,我们姑且不论,但作为一种诗歌现象是存在的,我理解你在思考什么,以下就我对你这句话的理解,谈谈我的看法:


    一、这个诗歌现象的存在,我认为有正常与合理的成分:

    1
    、诗歌是情感活动的结果。我们与唐朝虽然已经相隔千年,但我们这个民族的情感心理,并无本质的变化,对山山水水、闲云野鹤的迷恋,我们与古代的诗人并无本质的差异。一个群体心理结构的改变,那是非常漫长的过程,就象DNA一样代代遗传。

    2诗歌创作,是诗人生命自我完善的一种方式。诗人逃避现实,可能就是对现实的反抗;寄情山水野鹤,可能就是对生命缺失的补偿。其实写什么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写,比如大海、太阳与美女,诗人们可能要永远写下去,除非共产主义实现了!

    二、这个诗歌现象的存在,也确有值得商榷的成分:

    1
    、要做一个优秀的诗人,肯定要有“使命感”,要胸怀理想,关注现实,关爱生命,我们的眼睛不能一味地停留在真实的生活之外;

    2、能够流传下去的优秀诗作,肯定都具有时代性的。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在抒写山川风物时,应该有现代意识,应该以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与美学思想,完成作品的创造,而不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古人。模仿才真正是创作的“大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01:33:32 | 只看该作者
    东方儿女:也评析一下我的新作吧

    江南纪行之——画中人





    当雨滴不可避免地
    飘入风景
    那可能意味着
    江南的梅雨季节正在来临
    看似一场
    无法回避的低落心情
    谁都不曾料想画阁的木窗里
    会传来那么宁静的眼神

    还有黑底红花的裙袂
    映入清澈的镜头
    谁都以为这里
    已经有着千年的守候
    蓦然生动的精灵
    氤氲徜徉着
    幽幽不灭的古韵

    谁都不愿错过
    这因了伊人独立
    而绝美的风景
    尘俗的喧嚣
    慢慢回归在雨巷的清宁
    那因悸动而微抖的双手
    把窈窕的丽影
    一再模糊得无法辨认

    我承认心海已经
    沉寂了几个世纪
    伫立河边心如碧水
    无法不随双桨泛起阵阵涟漪



    江文波
    诗的追寻:精神家园
      读东方儿女:《江南纪行之——画中人》(一)
    我们首先从习惯的平面上,来分析一下东方的这首近作:
    一、环境与人物,或说情与景的构成
       (一)、境与景:
           江南古镇,梅雨季节,细雨蒙蒙
      (二)、人物:
          “画中人”: 窈窕的丽影、宁静的眼神、生动的精灵
       “我”:诗人自己,或说行吟的诗人
    二、诗绪的流动,或说诗歌形象的构成
    (一)、 江南古镇,梅雨时节,雨水纷纷,诗人心情低落,“不曾料想画阁的木窗里/会传来那么宁静的眼神”, 诗歌的形象因子全部到场,全篇开启→
    (二)、我不由自主举起镜头:“画中人”的全景展开:“黑底红花的裙袂”,在雨季里如一个“生动的精灵”,使江南小镇的古韵更加浓郁,莫非这是一个“千年的守侯”?→
    (三)、诗人的心情开始深入:“画中人”使这幅画更加美丽动人,清幽绝尘,于是我“不愿错过”,灵魂悸动,双手微抖(我控制着自己,但双手还是微微抖动,使“镜头的窈窕的丽影/一再(反复拍摄)模糊得无法辨认” →
    (四)、模糊的丽影,在我“已经沉寂了几个世纪”的心海里,幻化成涟漪一片……
          诗歌之外,我开始进入情感的雨季……
    三、诗歌的艺术手法
    (一),以景衬情
            江南的梅雨、小镇、河水……,有机地衬托了“我”由低落到惊喜、激动至迷恋的情感过程,营造出一种浓郁的,也有一点忧郁的,有一点古典的情感氛围。
       (二)、烘托
    1、诗作主要不是从正面描写“画中人”的惊人之美,而主要是从“我”的动作、心情的描写,烘托出江南小镇美女的震撼力;一动一静,相互衬托……
    2、具有鲜明江南特色的全部风景,都是在烘托画中的那个美若天仙的少女……
    3、“我”低落的心情,烘托着后面的迷恋与激动,一抑一扬,形成波浪涟漪……
    (三)、结构
               作品具有古典诗歌“起承转合”之妙……
    诗的追寻:精神家园
    读东方儿女:《江南纪行之——画中人》(二)

         四、诗歌精神的解读
        那么这首诗的内涵,该如何解读?
        从平面的纬度来看,我们会把它当作一首情诗。当然这没有错,可能它首先是一首情诗,虽然这种“情”还很朦胧,是一方对一方的倾羡与欣赏,但是,文学作品中的“情”,往往不是孤立的,它总是与时代和社会的现实环境、与人的背景、个性及命运密切相关。那么我从这首诗里,还能读到什么呢?或者说,这首诗歌的形象,还能说出些什么吗?
        试想,江南小镇,“画阁的木窗里”,那“宁静的眼神”,为什么能使我的心境蓦然生动?那“窈窕的丽影”,“雨巷的清宁”,为什么能使“尘俗的喧嚣”,瞬时落地?还有心海为什么沉寂经年,此刻却能“随双桨泛起阵阵涟漪”?诗中一个关键的句子,给了我们一个指向——
    “蓦然生动的精灵/氤氲徜徉着/幽幽不灭的古韵”。
       “古韵”是什么?
         我想,应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那种国画的韵味和典雅的意境,是那种自然、纯净、闲适、美丽的生活与风景……对这种文化意境的亲切与认同,是漫长农耕社会留给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情结。因此,一个在现代都市忙碌、疲惫、空虚,甚至带着虚假面具的生命,一旦与这“生动的精灵”、“幽幽的古韵”蓦然相遇,怎能不腾卷起诗情的浪花?
        因为那是我们一路呼唤的精神家园,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01:40:08 | 只看该作者
    诗人:我说了什么?

    红尘中人1
    发表于 2011-6-14 17:20   

    大海

    一片晴空,你是蔚蓝。
    阴云密布,你是灰暗。
    月亮升起,你激情澎湃。
    月亮落下,你潮退潸然。

    你是多变的情种!
    与太阳恋爱,又和月亮偷情。

    -----------------------
    忘了是哪一天,脑子里冒出了这几句,也不知道要说什么。老师有时间给分析分析吧。谢谢。


    江文波:以下是我的回复,仅供参考:

         一、 “不知道要说什么”,这不是关键:

        1、从诗歌创作心理学的角度说,因为诗歌是靠形象“说话”,所以作者在创作中,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是允许的,甚至是常见的,这不影响作者创作出一首好作品,甚至更有可能让作者写出一首好诗。
        2、只要作者按照诗歌创作的基本规律,将作品写出来,那么诗歌的形象就一定要说些什么,当然这不一定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主题”,可能是一种精神、思想、情感、意念等的指向,就是说作品会读者提供一个合理的联想的指向与空间。
           比如你的这首短诗,给我带来的联想是:

           第一层:以象征与拟人的手法,表现人类的情感现象,贬斥“朝秦暮楚”……

             第二层:诗中的“你”,可能指向社会、人情、命运……就是那些变幻无常、把握不住的东西。
                   
                     你这首诗形象的关键词是:变幻。

        二、关键是“怎么说”:

              诗歌说话,有自己的方式,所以她才不是散文,不是小说……这是她被称为“诗歌”的理由。
          这是一个很长的话题,我会慢慢展开,如果愿意,欢迎常来坐坐,一起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01:45:21 | 只看该作者
    红尘中人:回复 #126 的帖子:谢谢江老师。感觉您的分析很有道理,自由体诗歌不常写,希望能从您这里多学习一些知识。问好。
    再贴一首,有时间给指点一二。
    春天三问
    我问春天你为什麽来迟了?
    春天吻了我一下,
    化做一阵清风。

    我问春天你要去哪里?
    春天向我招一招手,
    化做满枝的翠绿。

    我问春天你要待多久?
    春天一转身,
    化做了姑娘身上的花裙子。

    回复 #127 的帖子
    红尘中人1《春天三问》
         小诗以“我问春天”作为构思的主线,以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春天的清新、翠绿与蓬勃的生机,表现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诗作清新、灵动,有一定的韵味。今后要努力使诗歌的形象与内涵,能更丰满、更新颖一些,建议多读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逐步感悟新诗写作的艺术。



    【新作】 Lover Zombie
                      ——沙坔

    Zombie, Zombie, my lover Zombie
    你典当了美丽
    只留一身骨皮
    蒙蔽的人们逃之夭夭
    蔬菜瓜果也不了解你

    Zombie, Zombie, my lover Zombie
    你追求着智慧
    唯有一腔固执
    贪婪的人们诡计多端
    蔬菜瓜果雇来劫杀你

    Oh, my lover Zombie, what a pity Zombie
    前仆后继
    矢志不渝
    人们的脑子
    其实就是一团肉泥
    愿我有魔法
    让你不再痴迷

    What a pity Zombie
    愿我有魔法
    让你不再痴迷
    你要吃他的脑子
    他怎能不杀你

    Oh, my lover Zombie
    是谁的咒语
    让你迷失了心智
    是谁的慈悲
    安排了这场血腥的游戏

    Zombie, Zombie, my lover Zombie
    如何才能拯救你


        ——最近儿子迷上了Plants VS Zombies——植物大战僵尸游戏。僵尸拼命地要吃玩家的脑子,玩家就指挥植物屠杀僵尸。全部通关后,植物与僵尸双方有一场摇滚派对,舞蹈、音乐、歌词均深情款款。儿子不会玩,鼠标也不熟练,就要妈妈帮他玩,实际上就是看着妈妈玩,自己也觉得过瘾。对里面的角色、功能、阵形、情节,津津乐道。

    我很骄傲呀

    发表于 2011-6-8 22:43  76

    诗人应该把难懂的东西说清楚

    ----终于等到有评新诗的了!!!  江老师辛苦!!!

    ----新诗难评,条条框框少些!!!

    ----江老师不嫌弃的话,辛苦您把我的东东也大刀阔斧地砍一下,  当然咯, 捡您觉得值得一砍的。

    ----麻烦您下手狠点儿,  我就进步快点儿!!!

    ----先谢谢您,  您辛苦了!!!


    发表于 2011-6-9 22:54  

    【新作】 Lover Zombie 胆小不宜!!!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推荐给朋友>
    Lover Zombie
    ——沙坔

    Zombie, Zombie, my lover Zombie
    你典当了美丽
    只留一身骨皮
    蒙蔽的人们逃之夭夭
    蔬菜瓜果也不了解你

    Zombie, Zombie, my lover Zombie
    你追求着智慧
    唯有一腔固执
    贪婪的人们诡计多端
    蔬菜瓜果雇来劫杀你

    Oh, my lover Zombie, what a pity Zombie
    前仆后继
    矢志不渝
    人们的脑子
    其实就是一团肉泥
    愿我有魔法
    让你不再痴迷

    What a pity Zombie
    愿我有魔法
    让你不再痴迷
    你要吃他的脑子
    他怎能不杀你

    Oh, my lover Zombie
    是谁的咒语
    让你迷失了心智
    是谁的慈悲
    安排了这场血腥的游戏

    Zombie, Zombie, my lover Zombie
    如何才能拯救你


        ——最近儿子迷上了Plants VS Zombies——植物大战僵尸游戏。僵尸拼命地要吃玩家的脑子,玩家就指挥植物屠杀僵尸。全部通关后,植物与僵尸双方有一场摇滚派对,舞蹈、音乐、歌词均深情款款。儿子不会玩,鼠标也不熟练,就要妈妈帮他玩,实际上就是看着妈妈玩,自己也觉得过瘾。对里面的角色、功能、阵形、情节,津津乐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01:52:49 | 只看该作者
    诗歌:行进的步伐

    读 “我很骄傲呀”诗友新作《Lover Zombie》



         中国的诗人,历来都是入世的,满腔热血的,有使命感的,诗歌的主流总是与时代同步的,甚至是超时代的,凡能传世的杰出诗人,都是时代性很强的诗人,如屈原、杜甫、艾青乃至北岛、顾城、海子等,尽管他们的诗歌,在折射时代、现实的方式上各有不同,但你最终还是能够发现他们是属于某一个时代的,是那个时代的“夜莺”。

        近一、二十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不再展开),诗界出现了远离时代、远离现实的“潮流”,在一些人那里,诗歌成了躲在象牙塔里摆弄技巧,自恋自赏,或在小圈里互相“吹棒”的文字游戏。或把古人的东西变成“加长版”,或把西方的东西改头换面,或在玩弄意象、修辞,一去不返,或用“身体”、“口水”写诗,诗歌的“灵魂”丧失甚至丧失殆尽,我想很快会成为一堆“垃圾”,谁也阻挡不了。你不承担责任,那谁需要你呢?


         在这样的语境下,我读到“我很骄傲呀”诗友的新作《Lover Zombie》,确实一阵兴奋。作品以网游“植物大战僵尸”为书写对象,描写了游戏中的角色、情节以及规则等,将虚拟的空间“现实化”,重要的是表现出“我”在现场的感悟,诗的结句“如何才能拯救你”,能给我们带来一定的联想与启迪。

        “网游”作为一种最新的生活方式,是信息时代的东西,作者能从中发现“诗歌”,并将作品写得凝练、流畅、自然,不失诗歌的本质,我认为难能可贵,从中我依稀看到诗歌与时代、社会并肩前行的脚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01:54:33 | 只看该作者
    红尘中人:
    魂灵吟
    壮年贫病老容颜,
    背井谋生宿露天。
    阔路新城曾献力,
    薄衣破被怎安眠。
    洋房别墅灯光暖,
    桥洞路边月影寒。
    冬夜夺人无处去,
    离魂空吼庙堂前。
    --------------
    再贴一首。打扰了。没时间就不要回了。

    回复 #146 的帖子:

       江文波: 你好,在这里相会非常高兴,这就是缘。
        你这首小诗,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凝练、流动、跳跃,表现出对人生的一些感悟,主要是对人生旅程况味的体验,岁月匆匆流逝,但我们总有自己的喜爱与追求;前行的路上虽然孤寂,但也会听到“同行者的声音”;另一个季节到来的时候,心中的莲花总会开放……感觉的表达有虚有实,诗意似觉模糊,但可以把握,     有点“意识流”的特色。
       诗作跳跃性很强,有国画似的留白,如最后一节:
       一束莲总会开花
       在一个季节的来到
        在河边的清晨
      句句跳跃,给读者留下了联想的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01:57:50 | 只看该作者
    蓝冰说梦
    草的四季,草的忧伤
    ——一个草民关于草的随想
    1
    草的苏醒缘于大地的一声惊雷
    缘于白居易的一首诗歌
    缘于六畜和昆虫们生的渴望
    当春风未动,天气犹寒
    草们彼此传递一个眼神
    春天的消息就在草尖上流传了

    春天的草是安静的平和的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
    它们守着自己的秘密一言不发
    看着自己的愿望一天天成为现实
    它们也只是矜持地笑笑
    这世界太大,让草应接不暇

    2
    面对这个世界,草总是心怀忐忑
    它所能做的不多,更多的是凭天由命
    当然,一株草不管多么小心
    也还是容易受到人们的忽略
    但是,一大片草人们是无法忽略的
    因为无法忽略,那些第一次看见大片草地的人们
    往往像第一次看见大海:惊叫、呐喊,大口地喘气
    这时候,草就在人们看见它的时候
    进入到人们的呼吸
    而草海、草浪、草原等名字就这样被记住了

    3
    无论在草原,还是在农田
    无论在山坡,还是在沟渠
    所有的草都是朋友、都是亲戚
    为了证明这一点,也为了表明身份
    它们穿着彼此相似的衣服
    在刮风的时候步调一致
    在下雨的时候泪水相同
    有月亮的夜晚,它们倾听星光的心跳
    无风的早晨,它们高举手臂朝圣太阳
    整个夏季,它们汲取营养、收集露珠
    低调地度过每个日子,而它们卑微的愿望
    就是抚摸头顶上的蓝天

    4
    这些微不足道的草啊
    和草民有着相同的命运
    孱弱、渺小、坚韧
    屡遭杀戮却又生生不息
    总是紧紧地彼此依靠不弃不离
    因为对它们而言,一棵草的力量永远是不够的
    所以,一棵探出头,另一棵也跟着探出头
    这样,春天就在它们的身后了;
    一棵走向远方,另一棵也走向远方
    这样,秋天就跑在它们的前头了

    是啊,秋天到了,秋风的磨刀石
    把天空也打磨得发亮
    草们身着黄色的衣衫掩饰着内心对寒冷的恐惧
    叹息着互相安慰着避免谈论生命的意义
    而后,它们义无反顾地在大地上
    放下攥了一个夏天又一个秋天的秘密
    故作安心而又心事重重地走向冬天

    冬天,是大雪的世界
    草们扔下狼籍满地的尸体
    逃往大地的深处
    寒冷不是力量
    躲藏也不是怯懦
    草们坚信,冬天的背后
    一定会有更精 的故事
    所以整个冬天,草的沉默
    让大地一片荒凉

    5
    大地的四季是春夏秋冬
    人生的四季是生老病死
    而草的四季是盛衰荣枯

    没有草的春天是单调的
    没有草的夏天是绝望的
    没有草的秋天是灰暗的
    而没有草的冬天是真正的死亡
    我见过那些冬天里饥饿的牛羊
    雪原上,它们用滴血的蹄子刨开坚硬的雪
    哭着喊着去寻找一棵草一片草
    它们比我们更怀念草

    理解一株草并不困难
    草是善解人意并与人为善的
    草和所有的动物、昆虫做朋友
    草隐藏它们的身影使它们免受攻击
    供养他们吃食、住所
    草,就是他们的家啊。。。。。
    为了这些同是大地的孩子
    在夏天,草们一夜夜的举着迎接黎明的露珠
    既是祈祷又是困惑
    既是希望又是泪水
    没有人知道,一棵草的叹息
    真的比一个人的叹息还要多
    没有人知道,一棵草的泪水
    比珍珠还要珍贵
    而一棵草比一个人
    更知道饱经风霜的含义

    6
    草儿虽然渺小,但是它们的感恩是巨大的
    当旱魃肆虐、河流干涸、大地焦渴令人沮丧
    大地的灰褐与龟裂刺痛人和动物的双眼
    一场大雨过后的山坡一下子弹出所有的草

    它们唱啊、跳啊、疯狂的舞蹈啊
    它们一点也不掩饰内心的狂喜
    它们的绿色是它们所有的感激和爱
    这时,还有谁会说草的态度是模棱两可的呢

    7
    在周而复始的四季轮回中
    草,感受着不同的风霜雨雪
    草,经历着相似的生死荣枯
    草们知道,不管它们怎么变换姿态
    它只是一株微不足道的草一片谨小慎微的草

    草的一生是短暂的,甚至来不及思索
    一切就都结束了
    但草的意义简单、完整、纯粹
    不管是活着在雷雨中颤抖
    还是死了在风暴中奔跑
    一棵草总要完成一棵草的使命——
    生儿育女、结识朋友、美化大地、奉献一切
    是啊,一棵草的分量往往轻如鸿毛
    但一棵草的价值是无法替代的
    真的,就是昏聩的皇帝
    也知道草民一旦愤怒
    一个城池一个国家都将是一片火海


    年年岁岁草草生长
    岁岁年年草草死亡
    和所有的草民一样
    有时草们不得不错认他乡为故乡
    真的:没有人的悲伤比得上草的悲伤

    8
    一棵草是渺小的
    十棵草是温馨的
    一百棵草是渺小的
    一片草原是伟岸的

    我怀念草,那生生不息的顽强的草
    多奇怪:我走到哪儿,它们跟到哪儿
    仿佛是我的影子,时长时短寸步不离
    草啊,顽强的草、弱小的草
    我们同病相怜生死相依
    而以草为伴,我的心是多么安宁!

    9
    当我们觉得强大的时候
    请尊重一棵草的秘密
    当我们实现理想的时候
    请理解一棵草的愿望

    10
    一个人的一生会和草结缘很多事情
    童年时以草为伴,接触草认识草
    青年时以草为友,理解草懂得草
    壮年时以草为屋,热爱草关心草
    老年时以草为邻,尊重草呵护草
    当我们化作泥土,青青的草啊,
    就成了我们自己——
    通过草的筋脉我们伸展向上的愿望
    通过草的眼睛我们眺望外面的世界
    那身旁一棵一棵的草啊
    说不定就是我们的祖先和亲人

    啊,以大地为舞台
    草们的舞蹈就是我们的舞蹈
    草们的歌唱就是我们的歌唱
    在感情和思想都很贫乏的时代
    一个草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故乡

    就教于文波兄。。。。支持文波兄评诗!!!

    江文波
    诗歌:感性与理性融合的结晶
    ——读蓝冰说梦:《草的四季,草的忧伤》


        纵观中国的文学史,以“草”为表现对象的文学作品,我们都知道为数不少。无论是悬崖上的几棵枯草,还是春风吹生、芳草连天的景象,总是能够打动诗人的情怀——弱小,但是美丽,特别容易触动我们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于是诗歌开始表现。
        现在,蓝冰说梦诗友又给我们带来了一首“草”的颂歌,激情而忧伤,温暖而隐痛;诗的形象在自然流畅的抒写中逐步丰满,诗人的情感在没有斧凿之痕的修辞中跌宕起伏,诗的思辩在意象的承启与衔接中巧妙完成;一棵小草,从诗人的心灵走出之后,就成为洋洋千言的文化风景。诗作风格大气、清朗,游刃有如,不难看出蓝冰兄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的功底以及胸怀的诗歌精神。
        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般更提倡这样的观点,诗歌是形象思维(即感性思维)的花朵,逻辑思维(理性思维)会束缚我们想象的翅膀,冲淡诗意,使作品丧失美感……但理论都是灰色的(人文活动总是在渴望理论和排斥理论的过程中前行),实践之树常情,在成熟、优秀或杰出诗人的创作实践中,也总是伴随着理性的活动,或在创作中同时调动感性与理性的思维(如想象与思辩结伴而行,可能想象的翅膀飞在前面,思考随后……),或在他们非常有“经验”的感性活动中,理性会自然地参与进来,和谐地“合作”。从这个观点出发,我认为蓝冰先生的这首作品,是感性与理性融合的结晶。
        我们首先触及的当然是诗人的形象思维,不然小草就是小草,一株植物而已,不然就不会成为“草民”的“象征”,就不会通过比喻和拟人,如此生动起来,它有了眼神和语言,有了情感和思想,更重要的是,有了一种我们熟悉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因此在小草的形象在逐步丰满的过程中,始终与诗人的“当时”(也是久远)情感息息共鸣,这样的情感最终到达我们读者的心灵。
        同时,我感到这首诗的形象,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的,这就是诗人的理性活动的结晶。请看,诗中的“小草”,一年四季有不同的生存环境(成为全诗的一条主线,也可说辅线,并以此建设起作品的完整结构),面对不同的环境,“小草”也以不同的音色,歌唱自己的希望,以不同的方式,与命运抗争……并且诗人还不时地直接“介入”,参与作品环境中的“思考”。这样,全诗才有了自己的深广。
        不然作品就可能流于平庸。一个有经验、有功力的诗人,他知道怎样“营造”一个特定的作品,才能使她更有价值。
        当然,面对一个成熟的诗人,我觉得有必要提出一点商榷的意见:诗歌的副标:“一个草民关于草的随想”,以及诗中一些直接点题的关于“草民”的诗句,是否需要?在新世纪的现代诗的语境中,一般不这样表现了,比如“蓝色空间”。
        一家之言,权作参考,常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02:02:01 | 只看该作者
    duwudeyingsu:《黑瓷》、《一本书》

                黑瓷

    新的生命,从一颗星星的呼唤开始
    一声哭泣,成为水中最坚硬的石头
    谁也没有在意石头的温度

    和鲜花有关的童话
    写满月亮的额头
    即使雨已经淋湿了故事梗概

    掩埋所有种子
    咀嚼透明的泥土
    风的腥味,水晶一般沉默。

    一些影子从身边掠过
    我不知道要走多久
    才是最后的结局

    跪在荆棘上,双手合十
    等待着天堂门前的最后一劫
    默念天空中游荡的雪花

    当神驾驶的马车走过
    我将拥抱着朝阳入梦
    梦里,一片空白

    一本书


           一本书

    在一所房子旁睡着了
    蓝色的秀发披散在赤裸的肩头

    冰山融化的声音
    雪莲绽放的声音
    此刻都沉默下来
    只有均匀的呼吸似纤细的手指
    在夜色中画着圆圈

    于此同时
    在寂静而黑暗的墨迹深处
    土地开始变得肥沃
    曾经种下的草已经成熟
    晾晒它们需要太多的阳光

    于是文字开始用力挣扎
    试图摆脱月亮的周期
    等着为我收尸吧
    记忆在声嘶力竭的呼喊
    风声灌满了老旧的矿山

    不得不坦白
    当你无法诠释世界
    又无法说服自己的时候
    温柔就成了利器
    一点一点把灵魂割伤
    沉默和疼痛
    其实是对自己最好的尊重

    一本书
    静静的躺在那里
    谁也不知道,她是否还会醒来...

    诗的温度:生命的气场
        ——评duwudeyingsu:《黑瓷》、《一本书》

      “生命气场”,在诗学中算是新的一说。我之所以要把它引进楼里,不是为了买弄“时尚”,而是因为,这个概念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更好的方向,让我们进入duwudeyingsu的《黑瓷》、《一本书》这两首作品,更有利于我们把握现代诗的魅力。
        诗学里的生命气场,是指读者在一首诗里,不仅能够感受到作品形象所蕴涵的思想情感,而且能更深一层,或说在此以外,我们还能透过字词蕴含的信息与能量,鲜活地感知到诗人的呼吸、气韵、血性、情绪,甚至生存的状态。反过来说,只有这样充满生命意识的作品,才能给我们带来完美的诗意世界。

        我认为,duwudeyingsu的《黑瓷》、《一本书》,称得上这样的作品,至少接近。试看:

    (一)、

    和鲜花有关的童话
    写满月亮的额头
                   ——《黑瓷》

    蓝色的秀发披散在赤裸的肩头

    只有均匀的呼吸似纤细的手指
    在夜色中画着圆圈
                 ———《一本书》

        这里是质地很美,而且纯洁的生命气息,诗人对美有着特殊的敏感,爱读那些美的文字,甚至是小人书,她的灵魂里时常开放着洁白的鲜花……

    (二)、

    一些影子从身边掠过
    我不知道要走多久
    才是最后的结局
                ——《黑瓷》

    温柔就成了利器
    一点一点把灵魂割伤
    沉默和疼痛
    其实是对自己最好的尊重

    一本书
    静静的躺在那里
    谁也不知道,她是否还会醒来...
               ———《一本书》

       我们不难感受到,这是一个温柔的、内敛的生命,她时常有着深沉的忧伤与悲悯的情绪……她应该经常仰望蓝天,目送流云,还有那些形形色色的背影……这时候,她有一点点幸福。

    (三)、

    新的生命,从一颗星星的呼唤开始
    一声哭泣,成为水中最坚硬的石头

    跪在荆棘上,双手合十
    等待着天堂门前的最后一劫
    默念天空中游荡的雪花
                
    ——《黑瓷》

    于是文字开始用力挣扎
    试图摆脱月亮的周期
    等着为我收尸吧
    记忆在声嘶力竭的呼喊
    风声灌满了老旧的矿山
                   
    ———《一本书》

           然而,这又是一个有着坚强生命力的人,虽然她在命运面前,显示出无可奈何,但她又在挣扎,又在呼喊——声音似乎有些嘶哑,但她心跳和血流加快,她想拥抱美好的未来……诗歌,救救我!

           诗如其人,一首好诗是用生命写成的,只有真切地投入,写的激情澎湃,或义愤填膺,开怀大笑或泪流满面,作品才有温度,才有“生命的气场”——简单说,在诗歌的境界里,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在场”。
           有“生命气场”的诗,才能使人心存敬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08:36:12 | 只看该作者
    江文波:
    雷南子诗作《长河》评点

    躺在
    荒凉的高原
    仰望着
    廓廖穹苍
    倾听
    神秘兮天籁
    诉说那
    万古之寂寞

    阳光
    轻吻我
    冰清玉洁
    的身躯
    春风捎来   
    大海的呼唤
    浩瀚是
    永恆的归宿

    经过
    花香鸟语的草地
    穿越了
    曲折险阻
    两岸猿啼
    留在身后
    我自奔流到
    母亲的怀抱


        雷南子诗友的这首短诗,构思完整,语言精练,立意尚好,特别在动词的使用上很有特点:
        第一节,        以“躺”、“仰望”、“倾听”、“诉说”等一串表现动作的词汇,表现出“长河”的行态,进而概括地描写出她的源头、胸襟、恢弘与神奇;
        第二节,        以阳光的“亲吻”、春风“捎来”的“呼唤”等动感的诗句,进一步描绘她美好的形象与精神的向往;
        第三节,        以“经过”、“穿越”、“奔流”等,表现“长河”的历程与永恒的归宿。
        诗歌通过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完成了“长河”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的内涵。感到不足的是,作品的形象、立意的表现方式,似觉陈旧,不够新颖。
        诗歌贵在创新。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08:37:42 | 只看该作者
    缘分的天空
    一本书在屋后的茅房里蹲过
    熟读过的字里行间
    锤打成一首首小诗
    在江南五月的风雨里
    垂询梅子是否熟了

    行走在江南的雨季
    带着一段段古诗词的墨香
    带着栀子花开的淡雅
    踏梦而来
    徽州老街琳琅的古风
    歙县古城那对明八脚牌楼
    休守县的状元城呀
    黟县的画里乡村
    让我又读到了许多古朴
    许多懵懂

    带上二两五
    就着江南五月的醉意
    抿上一小口
    我想和衣而卧

    江老师,刚靠在您的墙脚下半醉中就的一首小诗.请指点!

    江文波:
    致缘分的天空:

                 你的这首短诗,清新、亮丽、晓畅,表现出作者在五月的江南、古老的徽洲,那种流连、沉醉的意绪,有一定的感染力。不过诗歌的意象,似乎表面化了一些,缺乏深度的感悟,请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08:4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年度夏天依旧清冷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推荐给朋友>

    一只白色的夹克,飞翔在城市上空
    以沉郁的声音诉说
    本年度的夏天依旧清冷
    我们开始面对失去美感的风景
       
    阳光的热量,那些爱情的誓言
    已在半夜逃亡,留下一块雨布
    覆盖着蘑菇般的屋顶
    屋顶下面,躲着一些哆嗦的想象
    雨水很凉,雨滴的体内
        藏满深冬的雪花

    偶尔来城里上班的鸟雀
    纷纷在郊外筑巢,那里温度相对偏高
    遮风挡雨的树木,匍匐在地的野草
    他们的生命,还储藏着几片
        昨天的阳光
    暂时温暖原野和道路的希望

    雨水不断,给这个夏天
    印成一张晚报的形象
    那些栏目,如曲曲折折的雨巷
    记载了太多冷色的苦痛,让人司空见惯
    而且错别字太多,满地的雨点
        让人失去修改的力量

    我们黑白分明的眼睛
    开始新的使命—
           观望灾难

    问君知否:
    一只白色的夹克,飞翔在城市上空----有些怪异。为什么是“夹克”呢?
    屋顶下面,躲着一些哆嗦的想象----这类的手法却可以理解。

    江文波
    谢谢问君知否的推敲,现代诗比较重视诗人独特的真实的想象与感觉,重视营造具有独特风格的文本语境。在诗人的感觉里,楼房可以弯曲,石头可以飞翔,但不是为了怪异,而是为了表达,同时要合理——在这首诗里要合理,要与整首诗的表达相关。因为衣服与天气相关,夹克在夏天应该暂时退伍,然而它却成为城市的形象……夹克,在这里是个与生命、环境相关的符号。这是个人的看法,与你交流下,再次感谢光临!

    本年度夏天依旧清冷:
    一只白色的夹克,飞翔在城市上空
    以沉郁的声音诉说
        本年度的夏天依旧清冷
    我们开始面对失去美感的风景
       
    阳光的热量,那些爱情的誓言
    已在半夜逃亡,留下一块雨布
    覆盖着蘑菇般的屋顶
    屋顶下面,躲着一些哆嗦的想象
    雨水很凉,雨滴的体内
        藏满深冬的雪花

    偶尔来城里上班的鸟雀
    纷纷在郊外筑巢,那里温度相对偏高
    遮风挡雨的树木,匍匐在地的野草
    他们的生命,还储藏着几片
        昨天的阳光
    暂时温暖原野和道路的希望

    雨水不断,给这个夏天
    印成一张晚报的形象
    那些栏目,如曲曲折折的雨巷
    记载了太多冷色的苦痛,让人司空见惯
    而且错别字太多,满地的雨点
        让人失去修改的力量

    我们黑白分明的眼睛
    开始新的使命—
           观望灾难

    问君知否:
    一只白色的夹克,飞翔在城市上空----有些怪异。为什么是“夹克”呢?屋顶下面,躲着一些哆嗦的想象----这类的手法却可以理解。
    江文波:
          谢谢问君知否的推敲,现代诗比较重视诗人独特的真实的想象与感觉,重视营造具有独特风格的文本语境。在诗人的感觉里,楼房可以弯曲,石头可以飞翔,但不是为了怪异,而是为了表达,同时要合理——在这首诗里要合理,要与整首诗的表达相关。因为衣服与天气相关,夹克在夏天应该暂时退伍,然而它却成为城市的形象……夹克,在这里是个与生命、环境相关的符号。这是个人的看法,与你交流下,再次感谢光临!
    问君知否:
        这正是我对“现代诗”不理解和需要学习的地方,所以,我来取经。但是疑问还是要解开的,我也就在此说个人看法了,请文波兄别介意,并帮我解惑为好。
    一,“现代诗比较重视诗人独特的真实的想象与感觉,重视营造具有独特风格的文本语境。”
    -----“真实的想象”,是否可以脱离现实的基础?什么样的想象算是“真实的想象”?真实二字,是仅凭诗人确实“想到了”为依据,还是以符合客观的审美习惯为依据?某种没有现实基础的“真实的想象”带给诗本身了什么?
        比如这句“一只白色的夹克,飞翔在城市上空”,肯定不会使人联想到“天气”,因为这句的主要表达出来的意思应该是“在天上飞”这动作本身。而“夹克”在天上飞翔,只能让人联想到“龙卷风”的存在,呵呵,别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还有,夹克本身是衣服,我们说起夹克来,肯定不会以“一只”来论的,这样不符合习惯的量词的使用,是笔误还是有意设计?这点我也不很清楚。如果是有意设计,会带来什么效果?是增加诗的美感还是带来深层的思考?
    二,“夹克,在这里是个与生命、环境相关的符号。”
    ----为夹克本身赋予“生命、环境”这样的寓意,非常勉强,但是可以理解,也能理解。但是通过让夹克在“天上飞”这样的表述来描写,则确实令人感到怪异了。更重要的是,夹克在第一句“飞翔”之后,后面就再也没有它的影子了,哪怕是与它相关联的意象也没有,这也说明了它出现的突兀性。这也是我没法理解的地方。
    三,个人以为:
    关于想象和夸张,关于比喻和比拟,这类的修辞手法,其实都是需要以“合理”为基础的,这与任何文学体裁的形式是无关的,不论是古典诗词、现代诗歌亦或抒情散文等其他文体。人们常说的那句话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意料之外是想象、是夸张、是令人想不到的一种奇妙的效果。这种效果的奇妙之处,其实是体现在它的前提“情理之中”。 也就是“意料之外”的奇妙价值所在,是依托“情理之中”的,没有这前提的存在,所有的“意料之外”都是毫无价值可言的。这是我的一般性认识,现代诗是否可以超脱这种认识规律?这点我尚不得紫。如何看待现代诗歌中意象的离谱(怪异)表现,对我来说一直是很困惑的问题。在此诚心求教。

    江文波:
    问君,你好!先生研究的非常认真,而且你的意见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如果不介意的话,近日,我将移至“让子弹飞……”的帖子里,回复并与你交流。我知道你是真诚的,没关系,我们朋友式的、学术式的讨论。给你上茶!

    复问君知否先生

        问君知否先生在读过我的诗作《本年度夏天依旧清冷》之后,提出几个问题(见本楼161层),希望与我交流,我当然欢迎。为避免咬文嚼字,给沟通形成不必要的障碍,我想先从宏观一些的层面,谈谈个见:

    一、        生命体验的变化

        我们所说的 “现代诗”,主要是指在上个世纪80年代崛起的“朦胧诗”及至当下的主要以表现个体生命体验为主要内涵的新诗作品。“朦胧诗”主要创作于“文革”中及“文革”后期,那时侯的诗人,心理投下了浓重的“文革”阴影,他们要反思悲剧的源头,呼唤人性的回归,表现对民族前途的忧患……但在当时特定的政治气候下,他们只能以更“隐蔽”的方式,表达他们真实的思想情感,这样他们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创出中国自由诗的新时代。
        “朦胧诗”通过主流媒体公开发表之后,引起了非常激烈的争论,长达好几年之久,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关于“懂与不懂”的问题。其实今天看来,那些优秀的“朦胧诗”没有什么“不懂”的,无非有一些独特的想象,用了一点象征、暗示、比喻而已。所以几年之后终于尘埃落定,“朦胧诗”的地位在全球华语文学圈内,得到了确立。
         九十年代后,社会环境开始发生急变,新一代的诗人所体验到的东西,与“朦胧诗”出生的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需要寻找新的方式表现自我,虽然一时并没有找到很好的方向,经典与经典诗人不多,但以“朦胧诗”为代表的现代诗的语境开始瓦解。进入新的世纪以后,价值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的社会开始呈现,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加快,80后逐步成为社会活跃的群体,人们的个性意识更加强烈。生命体验的“内涵”,也包括审美意识,发生巨大改变,诗人必然要探索新的方式,来表现自我。
        已经出现了一些引起诗学界和读者关注的诗人,目前我们处在期待之中。

    二、汉语与诗歌语境的变化

        进入新的世纪以后,特别是随着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生活,以及在新的时代(生活相对改善,思想相对自由)环境中长大的一代、二代走向社会,汉语的语境迅速呈现开放、活跃与柔软的氛围,语言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比如,一些语言只要在网络窜红,很快就进入主流媒体与人们的生活,如我们熟知的“给力”、“神马都是浮云”等。当下语法规则明显松动,只要社会喜欢和接受,“神马”都行!关键是,这些“被”人有意或无意创造出的语汇,确实很有生命力与表现力,如“我爸是李刚”……
        由于以上所说的种种变化,现代诗的语境也与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不仅在网络里,就是在“体制内”,人们(包括拥有文学和诗歌话语权的人士),对诗歌的创新都表现出极大的宽容。诗歌回归本体,一首诗就是一个生命的独特体验,是一个自在的世界,我们要走进这个世界,感悟它表达的方式和它的“所指”,语言的“能指”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不被关注,新的表现技巧、新的修辞手法都在出现,我们过去认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已经变为不一定要遵守的东西了。

    问君知否:   谁要你遵守呢?语言只是工具,但在诗人的笔下,要有个性,要有生命

    其实,我非常喜欢“咬文嚼字”,并且认为那是行文者必须要做的课程,善于“咬文嚼字”是一个文学作者的美德。我反而不喜欢看那些大形势的分析,也从不操心诗歌的命运。中国诗歌即使再发展,它也发展不到西洋去,至少,它需要用汉字并遵守汉语语法和规则,按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写的。不管什么流派流向,也不管什么变化,至少,我坚持认为,汉语不会变,汉语的基本法则---包括字义、文法及语法也不会变。“时尚”不等于方向,“必须遵守的规则”如果被忽视、轻视或者践踏,那只能是“忽视者”的悲哀。诗人的个性,首先要依托的是诗的存在,若诗不成其诗,那诗人的个性会在哪里呢?而诗所以为诗,它是文学的精华,脱离文学本质而张扬的所谓个性,其实已经算不上个性了,只能是胡闹!诗歌的生命意义,首先在于它是诗,然后再说其他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江文波:问君知否先生:你好!你在有关方面很有造诣,你来访、畅谈是我的荣幸,我应该以礼相待,不能让先生动怒。所以,这次的讨论是否可以暂停?
    问君知否:对不起,其实我一点都没怒,是我语气习惯不好。我道歉。不过这个问题是很大,三言二语说不完的。有机会我们单独切磋。谢谢你的款待和宽容,在此深深一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1-5 06:24 , Processed in 0.18975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