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如唐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香山 长向香炉步月归,碧云寺外正花飞。无端踏遍千山雪,却与香炉数载违。 春雪 大雾狂霾遮碧霄,经冬未得见琼瑶。何期春夜惊回梦,却看琼瑶窗下飘。
第2法: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如宋王安石《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闲。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明僧德祥《爱闲》:“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更欲破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清江湜《舟中二绝》(其一):“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却羡舟人挾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读书 终日看书复厌书,读书获罪总愁余。衰年好觅新书读,却恨新时乏好书。 赋秋 早岁题诗好赋秋,秋风秋雨不胜愁。而今谙尽秋滋味,笑坐秋山豁远眸。 春宵 少小春宵白屋貧,春宵把笔月如银。而今老去春宵里,灯下无眠思远人。
第3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如宋李遘《绝句》:“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明姚汝循《回雁峰》:“回雁峰头望帝京,寒云黯黯不胜情。贾生已道长沙远,今过长沙又几程”。欧阳永叔词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青山外”,亦此句法。 春柳 鹅黄乍染傍红桥,尽日风前舞细条。已恨客舟君不挽,行人更比客舟遥。 秋雨 高楼风雨起深宵, 廊上园中两寂寥。已是秋窗无意绪, 秋窗又听打芭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