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法: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如唐李益《度破讷沙》:“眼见风来沙旋转,经年不省草生时。莫言塞外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明黄荣《牡牛图》:“江草青青江水流,卧吹孤笛弄清秋。放牛莫放南山下,昨日南山虎食牛”。
忆远 记得同舟夜品箫,三潭印月小红桥。而今漫道西湖远,人比西湖路更遥。 学生家长来京小聚有题
赭面华颠半老翁,慨然酒肆尽三盅。打工半世心无悔,今日孩儿免打工。
第5法: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如宋杨万里《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去岁中秋正病余,爱他明月强支吾。今年老矣差无病,后夜中秋有月无”;宋李遘《送春呈袁祖州》:“去年春尽在宜春,醉送东风泪满巾。今日春归倍惆怅,相逢不是去年人”。 端午 端午当年湘水头,剑蒲角黍看龙舟。今年端午多异兆,遍洒雄黄不解忧。 钱塘 昔岁钱塘秋未凉,银河雪嶂万人狂。今年秋坐燕山侧,犹忆钱塘思渺茫。
第6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斯与前法差异耳。如宋邹浩《仁老寄墨梅》:“前年谪向新州去,岭上寒梅正作花。今日霜缣玩标格,宛然风外数枝斜”;宋朱熹《水口行舟》“昨日扁舟雨一簔,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重庆 昔年联袂下渝城,鹅岭飞楼灯海明。今岁独来萧瑟甚,朝天门外大江声。 忆昔 忆昔青春好壮游,江东几上望湖楼。而今衰迈无筋力,梦里依稀西子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