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鲁山漱玉 于 2016-1-24 22:18 编辑
文/漱玉
我对竹的喜爱由来已久,倒不是为了附庸风雅,只是由衷的喜爱而已。
小时候,在距我家草舍不到百米处有一片竹林。那是我童年时和伙伴们嬉闹的场所。到了夏季,我们还可以在竹林里避暑,那青翠欲滴的颜色和沁人心脾的清香,足以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无限的愉悦和凉爽。于是,我们每天都要在阴翳的竹林里进出好几趟,或是捏蜻蜓,或是捕鸟雀。有时,几个小伙伴还会绕着竹林互相追逐玩耍,即使是光着脚丫子踩着阳光跑,只要是挨着竹林,那也总能得到一份欢愉和满足。
我也有过植竹的经历,那是一个初春,冬雪才刚融化。我去竹林里挖了几株细小的竹子,把它们栽在草舍东隅的一片杂树丛中,希望它们不久在我家的草舍前也长成一片美好的竹林。但是我的想法过于幼稚,那时的我对养竹这么高雅的事情根本就没有点滴的经验。不仅牲口糟蹋,就是那些高大的树木也会把它们欺负的面黄肌瘦。所以,最终还是不能如愿。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竹的喜爱之情却是有增无减。几年前,我去市里买房子。一连跑了几趟,最后选择了一处房价较高的小区。在三楼买了个百平米两居室的套间。除了小区条件好以外,却也是相中了靠近我居室不远处种植的一丛竹子。那挺拔的翠竹仿佛一直就生长在我的梦中,见了它们却是那样的亲切。于是每次下班回来,我都会站在阳台,尽情享受那一丛绿色给我带来的美好。青翠的枝叶在阳光下是那样灵动,生命的气息也总是让我觉得妙不可言。而且,我感动于它距我之近,似乎触手可及。
古往今来,竹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青睐呢?我想这大概与它独特的品格是分不开的吧。
竹,即无花草之妖艳,也无树木之伟岸。但它四季葱翠,清气环绕。身姿净秀,亭亭玉立。抬眼望去,仿佛款款雅致的少女,枝枝入心,叶叶关情。若是月华笼罩,它会赐你满目的妩媚。若是清风徐来,它会赐你两耳的乐音。
竹,虽中空但质地坚硬。你看它枝枝相扶脉脉相通。虚心而有节,挺拔而脱俗。真可谓大自然植物家族的君子。清代诗人郑燮有诗云:“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他也正是以竹的清高和不与百花争香争色的君子品质而自喻的。
竹,不择地而生,即使身处逆境也毫不在意。不论是贫瘠的荒坡还是突兀的悬崖,只要给它一丝缝隙便会深扎其根。它不怕狂风暴雨,无谓电闪雷击。所以郑板桥先生又有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斗雪傲霜,不畏严寒,和松、梅并称岁寒三友。宋代诗人王禹在《官舍竹》里写到:”谁种萧萧百竿竹,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妖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表面写竹,其实写人。即写出了竹的品质,也道出了人的思想境界。
正因为竹代表着刚正坚贞的气节,所以成了历代文人引以自喻的最好题材。在绘画方面,以南宋画家赵孟坚和明末清初画家八大三人的《岁寒三友》图最为著名。在文学方面,关于写竹的诗文颇多,但我以为苏轼的一首《与潜僧绿筠轩》把竹子推到了美好的极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成为了文人雅士布置家居环境的座右铭。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在《养竹记》里写到:“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这是从理论上阐述了家居植竹的原因。清代的郑板桥更是把竹融进了他的文学和绘画作品之中,而且不仅写竹的诗独树一帜,其画中之竹更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竹林七贤 ”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嵇康、阮籍、刘伶等魏晋七位名士,常会与竹林之下肆意欢宴,放任不拘,并结成了莫逆之交。其中的嵇康,人称“稽中散”,可谓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凌厉傲岸,旷逸不拘。因不为司马氏朝廷所用,故招来杀身之祸。但嵇康面对死亡神情自若,刑前,他双手抚琴,仍奏绝响《广陵散》,为后人传为佳话。因此,“竹林”一词后来也比喻性格洒脱,志趣相投的友谊。竹林,也成了贤人雅士的风雅之地。 文人对竹的渴慕和赞美,正是由于竹子具有高风亮节和超然脱俗的美好品性,逆境可生,寒霜无惧,不妖不艳,挺拔气清。所以不论古人还是今人,都把养竹赏竹作为淡薄名利修养身心的雅趣。
竹,非花非草非木,却比任何花草树木都超凡脱俗。竹,宜烟宜雨宜风。烟到竹迷离,雨到竹空濛,风到,竹更是风情万种。 所以我说,竹是植物中的君子,自然界的雅士。
2014-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