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书笔记:撒哈拉的故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21:5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记得刚结婚的那几年,周末比较空闲,加入了几个本地的户外论坛和QQ群,经常去参加爬山、露营之类的户外运动。因此,有机会结识了一些和机关里所能遇见的完全不一样的人。

他们桀骜不驯,但又热心善良,做事直截了当,说话从不迂回,并视自由为生活的基本需求。其中的一个领队,年纪和我相仿,大学毕业,换过几份工作之后,就不再去上班了,自己倒腾点户外装备之类的养活自己,用他自己的话说,受不了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生活,一天也忍受不了。因为他已习惯了自由的生活方式,背上大包,随时可以出发。他爬过数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去过珠峰大本营捡垃圾,08年去过汶川当志愿者。

当时就曾感慨,人与人是如此的不同,有些人早已注定,会以不同于常人的方式度过这一生。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说的: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三毛自然也是这样的人。

上个世纪70年代,在大陆人还不知道旅游为何物的时候,她已经开始了周游世界。独特的经历,真实细腻的情感,清新自然的文笔,以及通过文字体现出的那份乐观、机智、浪漫、率性和悲悯——造就了风靡一时的流浪文学,征服了整个华人世界无数读者。

整个三月,我都在读这本《撒哈拉的故事》——也是她的第一本书,记录了她和荷西1973年至1975年间,在西属撒哈拉生活的点点滴滴。最初是为《联合报》写的专栏,1976年5月结集成书,并在台湾出版。

那一年,我刚好出生。




沙漠是壮美的,也是狂野的, 大漠孤烟,海市蜃楼;天际苍寥,漫卷黄沙……颇具几分诗意。不过这些都是旅行者的眼光和心态,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真实的生活肯定在这些美好之外。

超过90%的当地人不知道自己确切的年龄,女孩在10岁左右就会嫁人(怎么又知道了?),依然保存着奴隶买卖的制度,极度缺乏淡水和蔬菜……这些就是平常生活里的西撒哈拉。世上很多的事都是双刃剑,你要享受常人无法享受的幸福,自然要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

出于对沙漠的向往和热爱,三毛来到这里,追随而来的还有荷西。他们在这里安了家,并把它布置得精致到和周围简陋粗鄙的环境格格不入,他们平日里买菜做饭过日子、周末旅行露营看日出。尽情地体验着沙漠生活所带来的肉体痛苦和精神满足。

《沙漠中的饭店》是记述她和荷西吃中国菜的乐趣: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没有成为他们和谐生活的障碍,相反却成为这对柴米夫妻快乐的源泉。

《结婚记》讲述了她在沙漠中与荷西仓促结婚的戏剧性过程,种种滑稽可笑的经历与结婚仪式的庄严交织在一起,还有那枚牛头骨的戒指。

《悬壶济世》犹如一篇穿越故事,一个来自文明世界的人,随便用点消炎药止疼片红药水之类的,就能治好邻居们的棘手病症,且被奉为神医。信手拈来,全凭经验,整个一蒙古大夫!

世上并非全是好人,在沙漠的深处,土匪和歹徒随时出没,《荒山之夜》可谓惊险刺激,让人人心惊肉跳。不得不承认,在任何时候,对人类威胁最大的,其实还是人类自己。

《观浴记》看着让人恶心到呕,沙漠上的澡堂,用很少的水,冲一遍,然后用石头刮(而不是搓),一直刮到黑浆一样的污水从颈部头部流到胸部,怀里的孩子还在污水中吸着奶水!

《芳邻》、《素人渔夫》和《白手成家》都是写他们与当地人交往的经历。有愉快、有无奈,也有抓狂。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思想观念上的冲突,淋漓尽致,跃然纸上。且读来生动有趣。同时,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他们在贫乏的物质环境下,依然尽力保持生活的精致和灵魂的高贵。

《哑奴》是我印象最深的一篇,记录了她眼中的一名撒哈拉奴隶。由于出身的关系,奴隶只能终生为奴,世代为奴。他们自己改变不了身份,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而三毛对这一切无法熟视无睹,努力为他抗争和呼告,可是连她自己也知道,她不可能改变这一制度。

她写到:“哑奴呆呆地望了一会天,比比自己的肤色,叹了一口气,过了一会儿,他又笑了,对我们指指他的心,再指指天上的小鸟,又做了一个飞翔的动作。我知道,他是在说,我的身体虽不自由,但是我的心是自由的……


书的后半部分是她在撒哈拉期间,和台湾的父母亲人往来的的信笺。通过这些书信,我们看到另外一个三毛:对父母健康的叮咛和嘱咐,对家人的挂念,对晚辈侄儿的鼓励和督促,每封信件都会谈到自己的近况,但面面俱到的是每天吃什么,哪里能买到新鲜的果菜,身体是否康健,是不是又胖了。大部分和我们上大学时写的家信并无二致。

同时,也可以看出,三毛对自己选择的这条人生道路,虽对家人满怀愧疚,但是毅然决然。

任何关于生活的选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外人看来越是光鲜越是这样。





今天,还会不会有人再去读三毛?

三毛在她那个年代是鹤立鸡群的,可距今已经40年,为之痴迷为之疯狂的第一代读者(如今都叫粉丝)最小也已经年过四十。再加上,如今资讯发达,交通便利,互联网让天涯变成咫尺,世界变成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她所做的一切在今时今日已难以称得上传奇——因为很多人都在做。

为此我特意在豆瓣上搜了一下,发现这本书有超过10个版本,从最早的76年台湾皇冠出版社的版本,到80年代,90年代,最晚的是2011年版。再看看这本的评论,最晚的时间是“2016.3.5”。

如今,这种背包旅行,游历世界,顺带着感悟人生的书可谓汗牛充栋。这些书满足了无数穿梭在水泥丛林间,埋头在隔断工位里的都市男女们对远方的向往和渴望。远方如同彼岸,此岸是苦难,彼岸是天堂。

可为何这些所谓的畅销书基本都是昙花一现,是因为我们的阅读已进入快餐时代。三毛沾了资讯不发达 ,没有互联网的光?

我觉得不是。

一本书或一个作家得以畅销,并且经久不衰,自有它的原因。

上个月在读《月亮与六便士》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探讨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的原因何在,并列举了几条标准:

1、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背景。如《战争与和平》。
2、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如堂吉诃德,贾宝玉。
3、引发读者哲学层次上的思考,对生命,对人性,对世界,启迪人的智慧。
4、文字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审美上的愉悦。

对照三毛的作品,因为不是长篇小说,所以在(1)(2)两点上相去甚远,但是(3)(4)两点基本是贴切的。

或许,这就是三毛的作品能够穿越时空,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也是它与时下畅销的旅行书最大的区别,因为用生命去诠释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世界观,跟标新立异耍酷卖萌之间,肯定是有距离的。




在他们离开撒哈拉5年之后的1979年,荷西潜水时遇难,此后,1989年三毛在台北荣总医院自杀。

三毛的经历和她与荷西的爱情,曾被无数文艺青年男女奉为典范,激励了新世纪的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男女文艺青年前赴后继,实现他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写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中学地理老师,据说她辗转定居大理,找了个荷西一样的男子,共同经营客栈去了。

时代在不断演进,人类的进化从未停止。或许多年以后,这种执手浪迹天涯的爱情已经Out,因为它不再稀缺,不再令人向往。相反,另一种爱情成为众人的向往:青梅竹马,共居一地,哪儿也不去,克服外面世界的各种诱惑和纷扰,几十年如一日,同看日升月落,任岁月缓慢流淌,白头偕老。

一切尚未可知。





原创文章推荐:


欢迎关注,并多多转发。


码字是个辛苦活儿,如果本篇文章,或是其中的一句话,打动了你,请点赞示意,我将深感欣慰。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币 +10 贡献 +10 收起 理由
伊人轻舞 + 10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发表于 2016-4-7 03:54:31 | 只看该作者
    好记,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6-4-10 15:24:42 | 只看该作者
    如今,这种背包旅行,游历世界,顺带着感悟人生的书可谓汗牛充栋。这些书满足了无数穿梭在水泥丛林间,埋头在隔断工位里的都市男女们对远方的向往和渴望。远方如同彼岸,此岸是苦难,彼岸是天堂。
    作者的统一汇集,三毛那文字,再一次如脉络一样,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三毛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文化发展,以及人们心理的渴望与需求。辛苦,问候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8 08:28 , Processed in 0.08019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