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24-10-31 01:17 |
---|
签到天数: 189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
本帖最后由 直言人生 于 2016-4-15 17:20 编辑
王力《汉语诗律学》
[近体诗、古体诗部分]
第三节绝句
3.1绝句字数等于律诗的一半:律诗八句,绝句只有四句。这样,五言绝句共是二十个字;七言绝句共是二十八个字。例如: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2绝句的意义,不象律诗的意义那样易于索解。关于绝句的起源,也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譬如《岘佣说诗》以为:绝句,尽截律诗之半:或截首尾两联,或截前半首,或截中二联而成。(《带经堂诗话》有类似的说法。)这是说“绝”者“截”也,所以“绝句”又称为“截句”,它是产生在律诗之后的。但是《声调四谱》却说:
绝句之名,唐以前即有之。徐东海转撰《玉台新咏》,别为一卷,实古诗之支派也。至唐而法律愈严;不惟与律诗体异,即与古体亦不同。或称截句,或称断句(力按,或又称短句)。世多谓分律诗之半即为绝句,非也。盖律由绝而增,非绝由律而减也。绝句云者:单句为句,句不能成诗;双句为联,联则生对;双联为韵,韵则生黏(力按,黏见下文第六节);句法平仄各不相重,无论律古,黏对联韵必四句而后备,故谓之“绝”。由此递增,虽至百韵可也;而断无可减之理。
这是说减至无可再减就叫做“绝句”,它是产生在律诗之前的。我们对于这相反的两说,都不完全赞同;但是我们倾向于采用前一说。现在先依照“分律诗之半即为绝句”这种说法,把绝句分析一番,然后说明我们所持的理由。
3.3关于《岘佣说诗》的话,我们想加上“或截后半首”一句,因为那也是实际上有的,这样,我们可以把绝句分为四类:
(一)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的;
(二)截取律诗的后半首的;
(三)截取律诗的前半首的;
(四)截取律诗的中两联的。
第一类的绝句最为常见:律诗的首两联都可以不用对仗,而绝句正是不用对仗者居多,尤其是七绝。第二第四类次之,第三类最少。此外,为什么不可以截取第一第三两联,或第二第四两联呢?这些本来也是可能的;但是,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律而论,这样就会失粘(见下文第六节)。除非不顾失粘,才可以这样做;原则上这是应该避免的。现在分别举例如下:
3.4(一)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而成的(全首不用对仗)。
(甲)五绝
山中寄诸弟妹王维
山中多法侣,禅咏自为群。
城郭遥相望,唯应见白云。
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卢溪王昌龄
诸侯分楚郡,饮饯五溪春。
山水清晖远,俱怜一逐臣。
(乙)七绝
新息道中作刘长卿
萧条独向汝南行,客路多逢汉骑营。
古木苍苍离难后,几家同住一孤城!
军城早秋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从军行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听张立本女吟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注意:这一类以七绝较多;因为五绝首句以不入韵为正例(见下文),而其首联又是以用对仗为较常见。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