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5-23 09:41 编辑
第三十五章也说“非典”
当举国上下为征战“非典”渐入“热火朝天”境地之际,虽说通过媒体播放和周围社会景象,在针对“非典”这一难题所反映出“中国特色文化”现象中,令人感到和想到“曾经”和“过去”模样的东西确实有很多,但作为医务工作者,的确有一种不欲再添“乱”的念头。
因为网友归妹君“久”别,尤其第一次见君之文章,再加之,我自己而今忙里偷闲的做派,好像不再“哭似地诉说”自家的事情,转而成了更让招人“嫌”的“胡批”和“乱侃”了。既然成了这份德行,眼下诸位也就不会在乎我再多说两句吧。
如同今晚中央电视台采访的“非典”一线专家终南山教授所言:一个人(主要针对职业劳动者)能做好自己岗位工作。这对他们本人来讲,也就是工作和生活中最大的“政治”了。
尽管,从爱好文学,转为关心文化艺术,以至于如同对待一份“工作”一样“兢兢业业”地忙活着;尽管,在这里面也学到很多东西,但是,此刻又不得不说,正是因为没能一味专注自己的最大“政治”,因而让我时常苦恼着。
在归妹君文章中,但凡涉及到医疗临床上的一些“非典”中现象,其实仅是临床医务人员平素嬉笑闲谈的医院内“典型”现象之一瞥而已。作为一种疾病,眼下“非典”者,其最“非典”问题,应是其“较强的传染性”,至于像“发热、肌痛、咳嗽、肺部出现由周围性到弥散性‘片影’或纤维化及其导致呼衰”以及伴有血常规和生化上的相应改变等等,也只是临床中许多肺炎的“典型”或“不典型”性表现之一或之二。抛开上述具体问题,在“非典型”事物可造成如此具大影响事实上,亦不难看出:所谓“循规蹈矩”和“墨守成规”的言行举止,一旦变成了僵化而生搬硬套的教条和惯性之后,它将带来什么样的社会危害?而人们将要为此付出何样的代价啊!再者,在我们自认为科技水平如此“高、精、尖”的今天,对于相较与已知事物而言的“非典型”问题,人们真正的认知能力和有效的解决手段,才显现出如此“可悲亦复可怜”般的相对和有限。
“典型”和“非典型”关系,如同哲学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甚至是“必然”和“偶然”的辩证问题。哎!中学课本上讲得多么明白啊!什么叫“二者不可偏废”呀?我自己弄不懂也就算了,“政治”性工作,也有人敢马马虎虎!如此社会常态和生活事象,确实应引起人们注意了……当然,如此这般话语,好像不应该咱说。
整自2003年4月25日于《思问》论坛针对归妹《非典型肺炎的历史真相》一文的跟贴。
第三十六章谈“股”论今
自从脱离医疗临床以后,股市已甚少问津了。有时,虽也有意识地问一下周围同事“股市”状况,但仅是想了解一下其进程如何。不过眼下,实事求是地讲,无论我自己还是周围的人们,显而易见很难找到当初曾有过的普遍热心和广泛痴迷了。
此刻,偶见手边一页纸上印证着九八年进出股市的感受。于是,略加整理,张贴于此,借以聊赖时光,并干扰一下《另一种存在》的寂寞。
九八岁末,中国股市经过连续五周下跌,直到元旦前几天,才稍有反弹。然而,在股民心里,真正担忧的还是最后一周“假日情节”中,操盘手将会如何故作!
连续几年来,每逢节假日前,股市跌多涨少。实际上,其行情如同年报出台前一样,不过是一种模式化重演而已,在涨跌表象下掩盖着“个股换手”和“板块交替”的契机。
股市的起伏跌宕,也正是其魅力所在。只有成熟股民,在明了其间规律后,才显出直觉上的敏锐、灵性和巧智。
在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中,对于金钱的蔑视,已达到了貌似“不屑一顾”的程度。而事实上,金钱对于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不但由来已久,而且勿庸置疑。金钱在社会生活中意义,正迎合了一句话:“至平庸事物,往往最举足轻重。”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如同《共产党宣言》上所说:“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
古今中外,凡金钱赤裸裸坦露着的地方,人和物都倍受其佐佑着。多少成败荣辱之间,最常见到“金钱”的魔爪、行踪和影子。事实上,就在今天,中国民众固执传统文化德行的人,在心理上对于货币的神通,仍有着忐忑尴尬的异样,仅是源于权势地位、文化层次和思辨措辞上差异,而显现的貌似的“大相径庭”罢了。
西方世界,在近二百年经济繁荣中,掩映于“民主、自由、公平”的旗帜招展之下,从人文精神到生活实践,都与货币地位逐步置于政治影响之上相关联。政治专断是以束缚人的自由意志为目的,而经济强权则是放开了人的手脚,但在它辖制和庇护下,还原并给予每个人灵魂上的自由和自在。尽管,像“教堂里的耗子”一样穷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观念中,甚至已上升为一种无牵无挂、至真至洁的崇高境界。但是,从远古至今,在东方自称华夏文明的地方,所谓“贫且亦坚不坠青云之志”,亦不过就是在为了渴望和梦求“称王称霸”“名利色权”“求仙慕道”或堪称“克谐达功”者,类似“敲边鼓、呼号打气和舆论激励”一模一样罢了。
现今的时代文化,如果关于“金钱”的意义,能够给予更深层而理性地分析、思考和评价。那么,中国社会的人文心理和民族精神,由此可能会出现根本性转机和升华样塑造。
面对股市,从观望、犹豫到认真地投入以至于冒险实践,甚至就在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好奇、利润诱惑和盲信盲从地跟风,而是演变成为自我心理性批判和对经济文化的另类模式探究了。
2003-09-27 12:22:41于西祠胡同的《另一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