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2024-10-31 01:17 |
---|
签到天数: 189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
本帖最后由 直言人生 于 2016-5-9 07:39 编辑
王力《汉语诗律学》
[近体诗、古体诗部分]
第七节关于一三五不论
7.1关于近体诗的平仄格式,相传有两句门诀,就是
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
意思是说,每句的第一字、第三字和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至于第二字、第四字和第六字则必须依照格式,该平不能用仄、该仄不能用平。这是就七言诗而论的;其所以下提及第七字者,因为第七字居于句末.尤其要分明,是不待言的。由此类推.近体的五古诗应该是:三不论,二四分明.
7.2这两句口诀不知是谁造出来的‘切韵指南后面载有这口诀。其实这只是很浮浅的观察,和事实颇不相符:事实上.一三五不一定可以不论,二四六不一定要分明。因此,这门诀在表面上虽给予人们一种简单明快的感觉,实际上却极容易引起初学做诗的入的误解.现在我们把不论和分明的规律详加叙述.使大家明暸近体诗的乎仄并不是那样简单的。
7.3首先咱们应该记得,七言诗是在五言诗的上面再加两个字而成的;因此,五言的第一字等于七言的第三字、五言的第三字等于七言的第五字,换一句话说,五言的第一字可以不论的地方,七言的第三字也可以不论;五言的的第三字可以不论的地方.七言的第五字也可以不论。分明的地方由此类推。下文所将要谈到的许多特殊形式,都是由这一个理论的基础产生。造是非常重要的初步认识。
7、4(一)七言诗句的第一字(顶节上字)的平仄,无论任何情形之下,都是可以不论的。因为它距离句尾最远,地位最不重要;既不在节奏点(二四六各字则在节奏点).而五言诗句裹也没有任何字和它的地位相当。于是.该平的也可以用仄,该仄的也可以用平.例如(例句皆已比于上文各节,下倣此):
1.宜平而用仄.
突营射杀呼延将。(李白)
一生几许伤心事。(王维)
小儿弄笔不能嗔.(刘禹锡)
雪花遣霰作前锋。(杨万里)
2.宜仄而用平.
鱼拥香钩近钓矶。(牛贺)
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
彭蠡湖边香橘柚.(刘长卿)
从道人生都是梦.{白居易)
7.5(二)五言诗句第一字和七言诗句第三宇(头节上字的平仄,除B式外,可以不论,例如:
1.宜平而用仄.
少年无不可.(高适)
暗尘随马去.(苏味道)
隔竹见笼疑有鹤。(温庭筠)
水客暗游烧野火.(元稹)
2.宜仄而用平.
回首六朝山(王安石)
摇落怨睽摧。(高适)
何事秋卿咏。(刘禹锡)
西陆蝉声唱(骆宾王)
鹧鸾空自泛寒洲。(储光义)
君家何处访庭闱。(杜甫)
秋山春雨閒吟虞,(杜牧)
红云灯火浮沧海.<曾巩)
7.6但是,在B式诗句里,如係五言,第一字的平仄必须分明;如係七言诗,第三字平仄须分明.换句话说就是B式的头节上字必须依照规定.限用平声.也就是:
1.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为仄平仄仄平;
2,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为仄仄仄平仄仄平。
如果近体诗违犯了这一个规律,就叫做犯孤平.因为韵脚的平声字是固定的,除此之外,句中就单剩一个平声字了。孤平是诗家的大忌.由此看来,一.三 五不论的口诀是靠不住的;在这种情形之下.五言的第一字和七言的第三字的平声非论不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