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31|回复: 10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纪实】《医学生的大学日记1984-1989》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11:0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6-2 11:04 编辑

    医学生的大学日记

    (1984-1989)




    第一章一九八四年(入学前后)


    1984年 元旦 周日
    1983年的最后一夜,时光在一片死寂中悄然过去。二天固定假期,对劳苦工作的人是个幸福日子,对于懒惰者是一个适宜日子,而我自己呢?!
    今夜,电视上发出征集春联的启示。闻之,跃跃欲试,而知识的贫瘠,让我不得不放弃。
    昨夜,忽然想起初中时,每日清晨起得早早的,在操场上跳跃,多么有朝气啊!而今这份年龄下,却懒散怠慢的一副老态龙钟之状了!
    生活是热情青年显露才华的美景,请相信这话吧。
    上面草草的几笔,也无法掩盖我矛盾心情。因为,我晓得去年今日的理想和盘算……
    揭伤疤是令人伤痛的,但我还是揭了……我又翻阅了去年此时日记。不过,这时的我有了和去年异样想法。这就是确确实实地感到应该有一场所,有一天地,让我自己依靠个人能力,去经历生活开篇,踏上生活征途,并感到应该摒弃自身稚气和孩子般的遐想,而以童子心底和成人般意志和力量,去生活、去创造、去改变社会和世界。
    如果说往年的天真浪漫是没有经验,而今的这一切却是对我意志力的考验。我爱生活,不厌世,而且决意不混日子。
    世界的一切既是真实的,又是虚幻的,只要你不迷信,就完全有能力把你所担心、惧怕、怀疑和憎恨的一切真实变成虚假,而且能够把你自以为虚幻的希冀和不现实,成为真实显现在眼前。这就是生活的真谛,这也是人类的伟大之所在。这就是人的创造力。
    还是记下来了本来不想记下的事情,今晚了看了电视上播放的故事片《包氏父子》……贫贱的父亲,甘愿为其儿子无怨无悔地当牛做马……其父愚懦,其子浑噩。

    1984年1月14日 周六
    《音籁》
    相逢于何时?
    只记得
    言语中洋溢着你的天真、稚气
    语言里弥漫着你的个性、气质
    相别了多久?
    只晓得
    忆不起你的娇容
    印象着齐眉的发
    倔强的劲头
    生活里我有意忘掉你
    寂静中你的音籁
    却 地在我耳畔绸缪
    甜甜的、娇娇的
    带着任性的责怪
    少女的温柔

    1984年1月16日 周一
    对于高考复读,今早骑车上学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一年来,各门功课究竟能够提高多少分呢?
    在《中国青年报》“历史长河”专栏中,介绍了玄奘塔,据说是我国最早的砖塔。不知现在是否有这样组织,把中国各种建筑绘制成册,并制成影像,留给后人追溯和研究。而且,其建筑造型,也可成为画家摹本,作为后人探索美的基础来源。
    从昨夜世界之窗中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掠影,到今天《青年报》上民主德国一青年俱乐部主任的日记,加上苏联电影和中国现实等一切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景象反映,这一切给我的直接和间接印象,都是一种迟缓和疑虑的状态,人们公开的言论往往都有共性。而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从外观上总给人一种活泼、紧张的感觉。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新的政治制度,从管理形式到人的精神内容等等上层建筑领域,可说还是崭新的,这可以从人民精神状态上察觉出来。面粉到馒头有一个加工的过程,孩子看到母亲和面,最初总要问:“母亲,这是干嘛?”当得到回答是做馒头时,孩子最初的反应一定是惊诧和疑虑。这其实是十分正常并不奇怪的现象。
    人类发展至今,人民要求自主和自觉是一种社会进步的必然。上一世纪文学艺术理论的繁荣,是人类新世纪建设“自由、平等、博爱”生活实践的嚆矢。两次世界大战和现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攻击和明斗暗争,实质上就是一个如何从面粉到馒头的过程,这一时期依然存在着人类有史以来的各种愚昧、狭隘、虚伪、疯狂的意识,而“独断专横”就是这一切现象中最典型性的表现。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未来文明世界的前夜,冲破黑暗只能是全人类的觉醒。要使人人都感到忍气偷生,并且跟随着别人设置的命运而由出生到死亡的过程,是一种无聊、贫瘠和悲哀的人生。在自然界中,每一个人一旦造就成人以后,便都应该发挥其个性特有的能力,让地球上的一切都能够自然而然地延续下去。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相互依赖,相互衬托,相互促进,使人们无论在任何一个地方……山区、平原、沙漠、丘陵、河谷都不会产生空寂、漠然的压抑,不会出现黯然、忧郁的伤感。
    新生育的一代,不应只是快感的应生物,更不该是对生命的敷衍塞责和自我残生的寄宿,而是造就一个去旧迎新的战士,通过人类母子的爱,让人类怜惜生命和追求美德的品行遗传下去。

    1984年1月22日 周日
    一星期后就要春节了,各家庭都在忙于购买过年的食物。上学的学生们要放假了,工人们还要一直忙下去。
    星期四考完英语,连续休息三天。空闲的一天,真不知道怎样安排学习才好,往往即使坐了下来,也还是心不在焉。数理化根本进不去,而闲着玩,心里却也不舒服。只有帮着家里干点正当家务事或读些理论性书籍,才能让我良心上得到安宁。然而,这安宁也只是一时而已,此刻又在挂念将来的一切。
    这些天,读完了茅盾先生的《夜读偶记》,清楚了许多文学上的概念涵义,并感到:如果在看《别林斯基选集》和“莎评”之前,我就看过此书的话,可能会弄清楚更多的文学问题。现在又转念一想,如果不是事先看过了别林斯基的文章和那些对莎士比亚的评论,我是否还能看得下去《夜读偶记》呢?阅读《夜读偶记》中,联想现实,深深地感到我国文学理论是十分落后的,人民的鉴赏力也十分欠缺。这明显表现在我国文学评论水平和生活中人民的言谈举止上面。现在报纸、杂志和各类书籍,虽然五花八门,在数目和范围上都也十分庞大,但是这些刊物书本在内容和思想表现上很成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指导(尽管标榜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或者说没有对于文艺理论的过去和现实情况,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和分析。这样说可能有些武断,但从周围生活中人们的表现,以及他们对于某一作品只是浏览而已,即便有一些对于作品某一细节或片段的褒贬意见的人,他们之中真正能够拿起文艺理论工具并用文艺理论头脑,来进行分析、对照和研究而来的意见和建议者,其实并不多见。因此,社会上那些卖弄噱头的作品,至今招摇过市、时隐时现着。

    1984年2月2日 周二(大年初一)
    替父亲在单位传达室值夜班,从深夜3点到上午8点。传达室的几本杂志《小说选刊》《现代作家》《书法》《自学》,到此时(差10分5点),已经看完一遍。其中,前两本杂志的几篇近作,直觉颇有同感。
    不知是认识到了自己无能,还是眼前事实,无论怎样,此刻的我第一次烦厌文学创作,似乎有一种弃绝一切阅读文学作品的喜好。想到过去自己的那份热情和痴迷,不得不说就是“感情用事”。
    可能是前日同学提到学医的事情,也许是往昔一切所思所为所见,使我对于医学有了一种急切向往的欲念。
    什么“绕床岚光三经路,满帘风雨一床书。”那仅是逸民的梦想和希冀,此何时也!何处会有这样逸民的安身之地?
    “汲水灌花私雨露,临池叠石幻溪山。”意境之美何甚!一个“幻”字何等传神达意。唉!管它哪,这一点感受何足道,曲径小道,亦不免跌倒,花开了,春来了,你好!

    1984年2月16日 周四(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五雪打灯”今日正合了其言。
    早晨,随着阵阵寒风,天上稀稀落落地飘洒下来几朵雪花,直到黄昏时候,雪才真的下了起来,这会儿已经盖满了大地。
    冷风加上皑皑白雪,不禁使人一目尽寒,从头凉到脚,而且不自觉地跺着脚,并搓着手。然而,如此机械的动作,也就是瞬间一刹那的功夫。因为,站在这雪地上,虽然迎面扑来朵朵凉雪,风也是凉的,但是敏锐的嗅觉,却从这份“凉”中感知到团团稀疏绵暖般的春天气息。真的,不只是今天,就在春节后的第一个夜晚,我握着一本书路过操场,远近排排楼房,闪闪明灯和天上星星相互辉映,那一夜也有风,且比这一夜还凉还冷,但就在那舒缓均匀的吹拂之中,我深刻地感到了其中蕴含着一丝春的气息。这份感受让我的惆怅,更甚更剧,却也从中赞美自然的伟大可爱,并且思缕遥遥,意境幻然,仿若神仙一般徜徉云霄之巅……我真的想唱、想舞,想把自己的一切感受倾诉人间。然而,当我又一次坐在父亲大车间一角的书桌前,即使想把刚才那份感受倒出来告知自己时,却已不知云何。也许这种自我快感和畅想,太不合乎人情、太寂寞、太凄凉、太自我;也许只是自己手笨口拙、行为迂腐、头脑愚懦……谁知道那夜的自己是伏案苦读还是随意遐想了,但是,此时此刻再一次“春之气息”的感受,于这孩子们每每盼望和期待的“年”将终结之时刻,却实在的像是触手可及。

    1984年2月26日 周日
    人活着为了什么呢?姐姐已有了工作,每日回来叫苦不迭。其工作确实也是够累的,每日半天时间开四圈公交车,其它时间里总是见她在睡觉休息。我没有办法去改变她的生活节律,而看到她一日日的时光多在梦中度过,又禁不住为之怆然。虽说工作确实为社会付出了辛劳,但个人得到了什么呢?报酬、工资,而思想和精神上的变化率则为零。人若没有了精神,则是不完备的人,也一定不会有完美的人生。

    有音乐合着
    我喜欢寂寞、清闲。
    任时光随音乐去了
    我却从不惋然
    万籁俱寂时
    我真不能无事做
    游荡、清思、静想……
    会觉得无聊赖
    人生炎凉
    记住吧!
    永远劳动
    劳动中思考
    去创造
    有快乐

    1984年3月2日 周五
    《中国青年报》星期四刊的“自学之友”专栏,办得较有生机。从中可以看到生活现实之中,潜在于青年身上的一种力量。虽然,自己周围没有几个苦心自学的人,也略晓得一般人单凭自学所能达到的程度,但看到同代人能有如此虎虎生气,也是难得的快事。这种青年现状,应该强过鲁迅先生的那个时代,若能把这种气势贯穿于每院每家,生活不知将增添何样光 。
    报纸上一句“问染哪得峥嵘骨,抱节成才气沛然”(范增语)。用“抱节成才”点缀竹画,寓意相容而形象,的确很妙。

    1984年3月11日 周日
    步入三月,不自觉之间一半已经过去。开学后,学习是紧张的。是啊!科学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除了坚其志、劳其身,更贵在有其心,常怀自训、自愧、自进之信念。
    紧张生活之中,也并非固执一念,别无它思地走着。花开花落,冬去春来,非人欤?人们最常寄语自我一生“霞光万里松鹤延年”,却少有人深究其中道理。延年者,飞鹜也。鹤不徙而困,死期将至;人若滞而不动,则呆。天下唯我大者,目浅游狭所致之。国民之所以憔悴,令君子哀痛者,身不远,思不深,不自强矣!
    合乎大者,贵能委能傲。群居则不独高,独处则不孤悲。不为外物所役,安则知危,危则处惊不乱,思安适之岿然。卧草泥为之猎,绝夜为尽其志,涉广为达其意。不如此,圈内之彘,待之何事?
    荀子尝叹“思之过”。知之而不改之,何谓君子?
    列子学射“三年尚可教也”。今之学,犹可不明乎。

    1984年3月12日 周一
    一板一眼死抠课本,在别人看来很是好笑,自己也时常感到无聊得很。但是,近来通过这样学习,才真正感到妙处,似乎有些开窍了。那就是在反反复复学习一样知识之间,却能从中悟出新的东西,而和别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于“熟悉”中极易找到了知识之间的规律性。如此,在考试中通过联想,才可以找准必须掌握的内容。政治课本的学习,尤其如此。

    1984年3月19日 周一
    自今日起,除了星期三和星期天,其它时间下午都不上课了。有了自己看书的时间,确实很有必要。从开始作详细笔记开始,深感过去课本看得太少,而且更少的是自己有意识去看、去读、去做笔记。下午,在家里自学,最大的不好处,就是不能环环相扣。自勉吧!

    1984年3月24日 周六
    怅惘
    从不带悲哀的色
    不知晓
    怎么能遮住澎拜汹涌的血潮?
    不能眠
    在这静谧乍暖的春夜里
    难得的
    一点点涩涩的休憩

    1984年3月30日 周五
    初中的古文全部复习完了。现在重读《岳阳楼记》才真正悟出作为名篇的味道。过去学习时,虽说字句尚能读懂,但更深入体会是没有的,更无法体会其文本结构上的巧妙和匠心。
    《岳阳楼记》初阅二三四段落,让人完全沉溺在岳阳楼处境的壮观和宏伟,而且作者所剖析的观望者内心感受,让人不禁为之动情,与其心戚戚然,并产生与圣杰贤达心灵沟通的快意。然而,“嗟夫!”之悲叹,初见,不免使人为之茫然;而下览,通其意、晓其理,再进一步联系其中感慨的事务,于是亦为之怆然。到此,再回头阅读《岳阳楼记》时,却和第一次读时的感受,又完全不同了。富丽堂皇的辞藻下面透出来,确是作者满腹文章、落寞不得志的情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乃我之宝训。

    1984年4月4日 周三 清明节
    三天模拟考试过去了,一月后将是预考。本次考试失望胜过宽慰!
    此夜,翻看此本日记的前几篇,不是情绪波动,就是精力分散,真正谈学习上巨大收获的没有。确实,每一次考试失意后,经常就是自责或褒贬一番,随之又走回到老路上,而没有改过的决断行为。
    又是一个春季,此时学习情况的好坏,根本问题还是出在情绪不稳定、思绪飘逸、学习上用心不专一。说来近月来学习确实也很努力了,但在这次考试前后,才觉得课本学习不能就是一篇篇顺着往下读习和背记,还应前后联系起来,并就每一部分知识可能的出题类型,有所侧重地去理解、分析和掌握,更重要的还是如何保持精力的集中和旺盛,并能及时摆脱消极情绪。就我自己而言,就是经常告诫自己要克制,并要想得开!

    1984年4月7日 周六
    考试过后,又在为预考“关”而奔忙,关关相逼,倒也实在。
    高中语文第三册是我们最早复习的课本,但当时自己没有逐章阅读记录。目前,前面所有课本都做了笔记,若此部分例外,自我心里总是惴惴不安。于是,决定再梳理一遍。
    随手翻阅课本中,从中发现了年初一时随手记下的一点东西。说来这一切已经忘得干干净净了,如若不是看到这纸和字体,真的想拿着它去找作者谈一谈心了。由此见出,时常写一点心得体会,也很难能可贵,读物追思,可使现实中的自我得到奋进的勇气和力量。现把这篇心得记在下面:
    已是二月二日(大年初一)凌晨两点。年三十的夜晚,全家人都在电视机前愉快度过。今宵文艺晚会,虽说十分热烈,但总让人感到不是十分满意。
    昨日,同学从大学回来,带来了大学生活的趣事。是的,那种氛围和热情真的是青年人值得努力去追求的场所。
    古人云: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然而,如若思虑过于凝重,甚至达到悲观程度,乃是不足取的。
    理想化的生活,如若能够让人去体验一时一刻,而这人仅仅刻意现实的缺陷,而不敢去体验瞬间的机遇。这是明智吗?不,这是怯懦。是的,这种体验后的感受和激情,一定会在漫漫征途上渐渐平息,有时反而会怀恋往昔不甚合意的生活了。但是,那颗心和那般激情,没有被禁锢,而是奔放了。这种豪迈的奔放,这种命运的自操,却一定会使人感到骄傲并怀念不已。这种怀念,虽亦不乏伤逝的悲叹,也更会有幸福的安慰。正像是中国人想起辉煌的四大发明,于是趾高气昂一样。
    此刻,夜已深了。“黎明前的黑暗”不知是否沟通万事万物?籍着这冬日的寒冷和黑暗,苦想、疑虑、寂寞和热望,虽然春天快来了。

    1984年4月10日 周五
    希望
    何为希望
    希望将来成为怎样
    何为希望
    坚若磐石、不摇不晃
    人生最悲痛于
    踏入希望乐土的第一步
    担忧、疑虑、菲薄、渺茫
    希望无所谓有无
    就如同“路”需要众人踩出
    先驱者
    必定经历探险的痛楚

    1984年4月19日 周四
    今日,阅读1983年《十月》杂志第六期作品。其中短篇小说《爱之厦》,阅时,其文章布局、文笔和情节,颇多感人之处。令我感动的是,其中感情描述的真实,从中可察觉作者的深刻体验,特别是那日记,在形式上真实感,比较强烈一些。
    姐姐说这篇文章很好,并提到她单位同事,也对此文章有好评。刚读完时,我自己也觉得堪称文学新篇佳作,但此刻想起来,却觉得平常一般了。因为,若刻求该作品能够对社会的不良风气、人的品格、社会公德能够有所助长,并把现今中国民性格调往前推进。确实是这一作品无能为力的。所以说,这一作品在表现人的责任时,虑及不全面,甚至偏离了正轨。爱情在人一生中,确实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从历史到如今,无论名人大家或是俗人平民,生与死,作为有无,往往都隐约着“爱情”的影子,或为动力或是阻力。《爱之厦》在表现主人公之间,对爱的执着上,确实感人肺腑,而人之天职之一“生儿育女”,特别是抽出“育”的责任而舍弃生理上的机能,尤其要将“育儿”丰富为教育、培养和成材上,此作品即刻黯然了。当然,如作品中那样结合后的产儿,也有成为明星的,英国一位女作家不就是一例吗?但是,如此的佼佼者又有多少呢?而他们之中,被社会唾弃或走向堕落的,却又是比比皆是。人言:童年、少年时代是最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生阶段,而像《爱之厦》之中的这些孩子,其童年又将会是何等不堪想象啊!更加之孩子父母,在世间牵挂煎熬之痛苦。由此,我觉得这篇文章个人色 过于浓重了,家庭、社会和人生的价值,没能结合的到一定高度、深度和广度。
    怎么一下子想到了孩子并为他们思虑起来了呢?其实,这也绝非偶然。
    从1969年搬到学校宿舍里,如说家庭周围上最大变化,也就是家属院里一下子多了十几个婴儿。记得在鲁迅先生作品中,有个鲁四奶奶说“现在孩子一代不如一代了”,这老人家若生在现在,若看到现在出生不久的孩子,即会撒娇、动心机,一定会有更多感慨。但是,望着这些小孩的奶奶、爷爷、爸妈娇惯的话语和举止,特别是超自然的爱抚和宽容,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顾虑和忧郁。
    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即便是为了下一代,也应该拿起书本来。

    1984年4月28日 周六
    预选考试临近了,周围关于这方面的问题,议论纷纷。
    成绩高低是一个人知识水平的反映,其实在性是应该肯定的。虽说我时常有意或无意地宽慰自己,但在一次次考试过后,苦恼和痛楚并没有因此而减轻。然而,信念绝不会因为有这些苦痛而死去。是啊!打击一直没间断过,从学校到家庭,我默默承受和分析着,并想方设法去改变着一切……让成绩长进,让父母少有烦恼,让大家修养有所提高,让生活更有意义一些。事实上,每一次如此的思索,我都能够得到一份勇气和力量,世间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吗?若有,也就是灵魂死亡和自甘堕落。
    《夜》
    昼夜有何区分
    在这里一样轻松紧张
    舒心苦闷
    君只见昼里人往奔忙
    却可知
    夜色中盏盏灯辉映张张脸
    凝滞、深沉
    谁不知昼作夜息
    谁不晓今朝花美水澹
    只因布道圣明的旨意
    甘愿负起沉重的十字

    1984年5月1日 周三
    天热了,一向多愁善感的我,几天来能够这样清醒、情绪如此稳定,甚是可喜。而这一切。却又是完全源于《别林斯基选集》里面对感情与理智一段段极其精辟的分析。若说这本书对我最立竿见影的影响,当推这一段时间阅读的身心感受。是的,多少次了,当我苦闷、烦躁,尤其是痛感人生蹊跷难料而变得彷徨不宁时,这本书总能让我平静下来,给我面对现实的勇气和力量。确实,我现在敢说,对于生活、对未来以及对学习和工作的方法方式问题上,都有了很大进步。这进步就表现在敢于否定自己,敢于在逆境和失败中不懈怠,坚持摸索着走下去。
    后天又要预考了,此刻,我自己实实在在不能“科学地”断定自己能否通过。与去年相比,这是多么“怯懦”啊!但是,此时此刻,郑重其事要比轻率盲目好得多。

    1984年5月11日 周五
    今日,预考第一天,语文和化学。
    几个星期以来,语文语法和逻辑修辞的复习,收效不错。但是,作文仍是自己的薄弱环节。复习语法时,对于文章结构布局,曾有过清醒的认识和考虑,但真正到了考场上,却一切化为乌有。这里面问题,大概就在于缺乏针对性练习上。正是这样。
    化学曾经按部就班地把课本全部理顺记忆了一遍,但考试前一个月,却放松了反复强化的功夫。不过今天考试,总体感觉还算可以。
    语文和化学是我通过作大量作笔记方式来复习的,下一步想把笔记重新温习一遍,主要是一些典型问题,需要抓紧、抓牢固。

    1984年5月15日 周二
    预考结果,未曾想到如此之糟糕。物理和数学考得很差。两天来,情绪又有些低落。虽说这一考,可看到学习上薄弱环节,然而,也挫伤了锐气。
    还是不再说什么了吧!像这样学习对我来说是最后一次了。一个月后就要高考了,此时此刻对于高考再次落榜,我也不再会感到沮丧。是的,生活的道路是不平坦,我自己常用这话引导别人,而这次引导的是我自己了。从家庭、居住院落、周边大街小巷到社会上稠人广坐之间,由上世纪追溯到古代,由国内再到国外,人世间落魄伤感之人之事,数不胜数,何其多哉!

    1984年5月16日 周三
    人一生中,要正视每一次可能改变自我命运的机会。在生活中,对于“机会”要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上研究它并分析它,要能够对于自己在这“机会”中会有何等“利弊得失”作出缜密的判断。要正确估量自己,既不盲目自大,又不妄自菲薄。如此作为,对于一个人生平道路上坎坷顺畅与否,至关重要。“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于人生之中所遇到一些事情而言,这一谚语老话说得非常实在。然而,生活中间,并非因为你懂得了这里面的哲理,就能够一旦遇到“井绳就不怕了”,仅仅是当你头脑清醒时,可以保持自我一份镇定而已。就是说,在人类自我身心中,曾经的创伤是不容易痊愈而不遗留任何痕迹的。
    我们正处青春时代,我们的时代是黄金,不要因黄金美色而迷恋停滞,不要因黄金的易失,而不敢去冒险。生活失意时,我指责自己因为不强劲,当面对未来胆怯时,我警戒自己要明智。

    1984年5月19日 周六
    距离高考还有六个星期了。有意翻阅了一下去年高考前的日记,总的看来,当时情绪是何等混乱啊,那会儿精力也不集中,虽然感到了学习上一些薄弱环节,却没能静下心来找到一些切实有用的挽救办法。眼下,尽管这次预考成绩和去年相当,但在思想认识上,确实自觉到了学习上有所进步。然而,今后一段时间是学习关键,若复习得当,成绩有可能超出预考,而高考也就有希望了。努力争取!

    1984年5月24日周四
    地球上正掀起信息革命的风潮,国内各报纸踊跃评论和广播,但厂企、事业单位却未见什么反响。如说相应这种风潮,而有最明显的“行动者”,在全球当推日本。虽说在科技发展和科学普及方面,日本虽不是现在才开始行动,但其国度对于先进事物迅捷而敢作敢为的姿态,过去和现在都不得不令人佩服。
    “随时间的推移,十年给国家带来的危害会越来越被人们所体察。”《参考消息》上的这话,可说是深刻的。深入到中国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存在令人们痛心疾首的问题,教条主义、官僚作风、愚昧无知、麻木不仁等等随处可见可察的现象,以往或许归咎于生活贫困,而事实上,人们现今的生活水平与本世纪初或五六年前相比较,则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一点上,城市市民可能体会更深一些。较之物质生活的发展,人们在文化思想和道德修养方面表现的明显没有进步,反而是在倒退。这一点,在文学作品、电影、电视等舞台人物形象上,极为突出。前两年,在中国文学领域,还大力宣传过解放前就成就斐然者,像鲁迅、茅盾等的文学作品,但却没能带来类似新的作品出现。这并非说明他们那些作品的艺术价值是虚无的,而只是它们的表现手段和作品的主题思想,未能被现代人们所充分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八十年代至于今,新的文学没有重大突破,现实文学触角和视野,仅仅囿于表现现实、倾诉肺腑之言,而不是作为真理的仆人,借助艺术手段和现实条件,在人间耕耘和播撒真理的种子。
    在学习中,当细读被历代仁人圣贤称道作品时,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这种异样,主要指感受到这些作品里面的字词文句排列组合的目的和用意,其作者是在要把自我思想和认识毫不含糊地告诉你,确实是想要读者清楚地知道作者的目的和用心,既不要歪曲,也不要夸大其词。现今的情况是,许多作品好像也是出于这样一种实话实说的模样,但是用词组句后,总给人一种恍惚迷离的感受,有的人用大量的词句来描写和说明自我灵感的来由或是对某一些问题的疑惑与感受,但读起来却始终不知其云何。这样一些人,无论其有意或是无意如此,其本质不过都是艺术的投机分子,都不能得到原谅的。
    国内现今,对于艺术事业的骗子或罪人,往往手软,主要表现在出了问题,多是考虑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而不是追究他们对于艺术行为的亵渎。事实上,真正艺术家,也如同其他事业的创作者一样, 是不怕跌跟头的。对于艺术创作行为上的明显错误者,严厉批评、痛斥和谴责,更能够使其艺术品和创作者,趋于完美与完善。至于这些人的现实生活问题,我想说,生活中的懦夫,永远成不了伟大的艺术家。
    中国现今艺术领域中,最缺乏的莫过于需要有一支敢为真理而战的文艺批评队伍。
    艺术的进步,对于国民身心和社会福利,大有裨益。中世纪,文艺复兴的益处,人类享用至今。
    上面感受,皆来自《参考消息》中关于香港问题。

    1984年5月30日 周三
    本周一作文,题目是要求写讲演稿,标题《我们正年轻》。我思虑再三,还是没能写出来,虽说写了一页纸。
    对于作文,我深知自己薄弱所在。不知为何,考试之中,思绪混乱的都令我自己吃惊。总是写了前言,不知后语如何。一篇作文下来,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一些什么。针对目前情况,我初步找到了这样解决办法。就是无论出什么样题目的作文,全都归结到“德才学识”和“真善美”话题来写。也就是先初步审题,即刻确定其题目内容,在要求上是否与社会中人的“德才学识”方面的问题相关,或者是否违背了人在社会表现中应遵循的“真善美”上的行为规范。
    关于上述相关社会人品和行为要求的说法,完全来源于李燕杰报告集《塑造美的心灵》。对于这里面的字句,愈是深入细想,愈发觉得其富含人生哲理。
    当下要做的,就是围绕“德、才、学、识”每一个字写成一篇文章,搭成一个框架放在胸中,并准备好一些实例资料。这样在考试中,就能变被动为主动了。
    基于上面想法,余下三十多天里,就这每一个论题,抄写一点资料,粗略勾画一下文章脉络,一定会有助于高考作文成绩的提高。

    1984年6月5日 周二
    读杂志《演讲与口才》,从中感到一个人若使自我知识有所增长,必须要对知识领域不断开拓。因为,当你视线看到一片新园地的时候,园地内部一切事物会一起涌入眼帘。这园子中一切对你而言不过就是一些影子而已。但是,对于任何事物从摸索到掌握其实质,首先要从认识这一事物开始,所谓开拓视野,就是要有这样一份哪怕就是一个影子似的“认识事物”的殷切渴求和不懈摸索。只要有了意识,才能有所发现,才能有所创造。

    1984年6月9日 周六
    今年高考报考志愿填表改在了考试前,这确乎成了而今负担。可能的成绩和有限的学府,未来理想和工作方向,这些矛盾如何解决呢?更何况成绩,只能任凭自我估计和衡量而已。
    现今,总是喜欢分析周围生活,也可说是在想象这些生活的意义。这似乎成了人们的口头禅,而我自己确实诚心而认真地思考着。当前中国社会并非缺乏正义感,而是缺乏此类热情和对这种热情的保护。
    时常反复想象和解释自我有时表现出来的反常情绪,得出的结论就是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一个目标理想,这个目标不是为了个人生存而是为社会环境改善去工作,并且在精神和意志上完全出于自愿,不为外力禁锢或佐佑。这种工作性质不是自私的个人地位和名利,而是与每一个普通人的智慧能力提高相关联。而这种工作就是面向大众的为真理而进行的艺术创作,并与之相关的像文学、电影、绘画、诗歌等艺术形式。在实际生活之中,这些艺术行为,通常被认为属于个人的业余爱好,实际恰恰相反,这里面才应是智慧人士,所应该从事的人生事业。当然,一般人们的每日工作,一方面是为自己生存,另一方面也给别人提供服务、劳动或生产生活所需物品。但是,就一个社会整体而言,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生活赋予人类的思维和感情,并非仅限于此。因为生活中还存在着愁肠、愤恨和仇视,社会上这样一些“恶”的情绪一旦构成集团意识,就将给人类带来极大危害。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人“智能”没有开拓,应归咎于文化艺术的落后和不进步,更应是知识水平不普及、不推广和不深刻的结果。
    所以想到这一点,并非与如今所处情况无关。择业和兴趣,何尝不取决于一个人对生活理解和社会认识啊!认识到这一点,也就不被高考成绩不可测度而惶惶,不用再一味忧虑前途和归宿。想到个人生活的一切其实都根本掌握在周围生活中一个个普通人的手里,而且自己的忧喜、哀乐和希望,也决定于周围人们生活的质量,于是,也就坦然,不再畏惧生活了。这样,在现实生活中,也就能够权衡大众意识以及对于自我和家庭生活的影响,而去冒险。
    事实上,生活中无所谓冒险与否,生活前景对一个人而言,原本就是不可测度的,只要你坚定正确的信仰和生命支柱,路途中的沟坎起伏是不足虑的,更没有什么惊恐和惧怕。将来的生活不过就是自我人生的鉴赏品而已。我要看它会有何等花样。

    1984年6月12日 周四
    无论是为高考还是对生活,总觉得写好文章很有必要。读一些好的作品,从行文的选词、造句和语义,都能感到作者清晰的思路。而思想清晰、不糊涂又往往与人的学识分不开,更确切地说,是学识达到一定程度而化为才能的体现。
    自己作文水平不高,感觉根本原因还是思想混乱造成的。虽说对社会一些现象问题有一定思考和摸索,但在作文时,这些思考的结果是什么,却无从体现。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不能不说是由于对社会现象问题的范畴与种属关系划分不开,并与认识和研究的不深刻亦不具体有关。
    学习作文,不能只是学习例文范本的形式,而是应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思想,即其文章意欲表达的东西;同时,注意揣摩作者的思绪和文路,并且对于同一个问题,不能放弃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要看到自己与作者思想高度的欠缺和不同。
    对于如何写好作文,反复思虑非为今日,总觉得“写”要比“想”更难些。考试中,往往拘束于考试要求篇幅和当下政治形势,这样就模糊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只好说些众所周知、人云亦云的话,也就没有了新意。其实,没了新意,也就没有了写作的意义。

    1984年6月15日 周五
    偶翻看姐姐上中学时的开大会记录,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阶级性”。现在人们常说“十年毒害”,多数人也只是顺口说说而已。那么,真正的“十年毒害”是什么呢?真正深受其害的恰恰就是年青的一代,而受其毒害影响的则是表现在社会上的方方面面,其中教育就是一个。就现行的教育模式来说,像十年一样的悲剧重演,仍然会不被大众所觉悟和省察。原因在于,现今环境和实行的还是一些不能促进人们增智深醒的办法和策略,那些一种压抑和制约人们奋发上进的条条框框,在各行各业依然存在着,甚至不只是在中国,而是世界范围的问题。

    1984年6月16日 周六
    若有人问我,你在思考什么?就在这高考前夕,在这横格的报考志愿表前,在这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噢!爱我的朋友啊,让我怎么对你说啊!无知、懦弱、好高骛远、搏击长空……我自知,不乏莽撞和冲动,但确确实实也有过思索的深邃。扪心而言,我想得很远、很多、很繁,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人们的生活,涉及已逝的、活着的、未生的以及普通的、崇高的、暴戾的生命价值,更离不开祖国的、世界的、宇宙的事业之有意义和无意义。是啊!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是最容易生存下去的动物,苟且偷生、鲜廉寡耻、仁义道德、真假虚实,又由谁来判定其意义和价值?
    1984年6月20日 周三
    人不能为了少数人活着,而应为了更高信念或追求公众理想而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年龄多大,都能使生活充满生机。在这里面的忧郁和痛楚,再也不是自私、鄙陋的东西了。
    人无论何时何事都不应该自暴自弃、自我埋葬,特别是通过酗酒、吸毒等可悲可怜的手段。外表可以沉寂,而内心却不能。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信夫!

    1984年6月22日 周五
    人无论老幼,静思养性为裨益。幼为之,老享之;老为之,与己与子皆益矣。夫养性者,涉国、涉家、涉己。不涉国则卑,不涉家则不孝,不涉己则无所依。性之养与行无不形影,行不检无所谓养性。性之所存者,在外,不卑不亢,人之谓个性者也;在内,悔而导之、怒而抑之、忧而诲之,得意忘形、哗众之所为,则训之。
    古之人为“三纲五常”也。“三纲”理亏,而实变形而为之,“五常”者,常人苦为之,理行也实难!
    人无个性则无所作为。行不正,则危;性不成,则忧;性之小成者骄,性之大成,人之君子,世人德之。
    养性常在于孤静。孤静者,思道思义,性成于潜移默化。性为外物象所扰,所牵制,则为养性之大患。时事之变化,利弊参半,不可因利舍弊,因弊诽利矣。大丈夫之志,克己复礼。
    人生于世,苦常怨鲜为人知。明于此,固执己念,见义修行,以礼待之。哀莫大于心死,君子者须信之、戒之。

    1984年6月29日 周五
    电视《血疑》播放已经有四五个星期了,届时小巷里总是静悄悄的。片子确实感人肺腑,歌声更是沁人心脾。联想国内影片的效果,令人沉默无语。中国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好影片呢?!
    《血疑》的妙处就在于情感的真实,用我们现在眼光看,其中“个人色 ”确乎太浓。然而,正因为它触及个人内心深处,才令人倍感亲切,才引起人们感思,才让我们望尘莫及。而今我们的艺术作品,太注重形式和表面上的东西,失去了每个人与作品的利害关联,抓不住读者,自然失去了应有的艺术效果,也就无所谓艺术魅力了。就是说艺术的创造力在因时度势之中,又不能因一时一势迎合少数权贵需要,而沽名钓誉。艺术永远是面对人类的进步和未来,应是社会整体提高鉴赏力、增长智慧、丰富民众生活并增加人们对生活的信心和意志力。
    虽仅是看了几集《血疑》,却留意到在表现手法上,一方面渲染自然环境,通过周围环境的优美,增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眷恋;另一方面渲染家庭生活的和谐、紧张、充实和美满;同时,在展示个人气质和意志力方面,也用心良多。总之,影片作为艺术品,《血疑》在使人增强意志、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献身理想、执着友情等方面,目的都达到了。

    1984年7月3日 周二
    人的头脑要始终保持清醒、敏捷,并不容易。例如:有些人的文章,在阐述某些问题时,某一个片段就叙述的十分深刻、清晰,但在另外一些方面,则又明显含糊其辞。这一点在一些文学评论文章中尤为常见。今晚,在阅读“莎评”中法国夏多布里安的文章时,就是这样。他在对莎剧短处的揭露上,无论从观点到分析都令人深思,觉得不是无稽之谈。但是,当说明莎剧过人之处之际,尤其用实际例证来说明时,不免让人怀疑,令人感到作者在感情用事,显然是打着阶级烙印来点评。
    一个人无论地位如何,说话和写文章切忌感情用事,如果是感情冲动中说出的话,无论言辞何等华丽、浮躁,最好思想冷静并清楚后,再省察一下,有错改之,无则加勉。人生中,有益于人的最大优点在于谦逊、稳重、不固执,善于吸取各方面的长处。
    1、……有人特别强调莎士比亚是催人落泪的艺术大师。我不知道人们今天所了解的催人落泪的艺术是否的确是最高艺术。真正的眼泪是一首美妙的诗篇使人落下的眼泪,眼泪中不仅有痛苦,而且应该有同样多的赞叹。
    2、……莎士比亚的某一点美不能为他那无数缺点开脱:哥特式建筑物可能以其阴暗和比例失调而取悦于人,然而,谁也不会想到按照它的模样来盖一座宫殿。
    上面1和2均为夏多布里安对莎剧的评语。

    1984年7月5日 周四
    人在生活中舒畅、快乐、郁闷、忧伤的事物是会很多的,像人的长相、服饰和家庭生活等等都是一些通常的因素,实际上“语言”也是这方面因素之一。有时在想,国内各地的语音腔调五花八门,因说话引起的难堪误解,也非奇闻。因此,我们能否确定一种语调,使它既便于宣传又方便生活交流,特别是容易传达感情和思想。现今普通话,虽然也是为了此目的,但其实际效果是不佳的。建国以来,一再推广“普通话”而影响不大,不能不说这里面存在一定问题。举例而言,而今电影上说的话是标准“普通话”吗?现实生活之中显然就行不通。因此,就汉语的语音语调来说,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里面的问题,在文学创作和电影舞台艺术方面都有一定影响,很需要人们研究一下。

    1984年7月7日 周六
    高考第一天。语文试题别出心裁。若说语文考试就是让人无法去猜题,那么,今年高考语文算是名副其实了;若这一考试为了有助于日常教学任务,那么,今年试题就成问题。化学漏掉了一个大题,是自己的不慎!
    高考三天转眼即逝,没什么可顾虑的了,苦的可能是之后!
    《血疑》
    昨晚《血疑》怎样?
    不知道!
    嗯……没看吗?
    嗯。
    为什么?
    我更愿在那音乐下
    静思。
    一个人寂静地
    虽挂着悲伤、忧郁的情丝
    却有励精、增智的效益
    这就原因
    我所爱享受的《血疑》

    1984年7月12日 周四
    前夜做了一个梦,梦中反复争执和分辨“信赖”与“依赖”两个词义的问题,梦中并警示自己要以“信赖”抵御“依赖”的念头,对于任何人。

    1984年7月13日 周五
    高考成绩自觉不理想,所谓不理想,就是觉得可能达不到本科线。本来对于上专科,有一种轻率地牺牲自己的意味,总觉得一生理想心愿都化为了泡影。然而,此时此刻,想到专科后可能允许继续考本科,若自己预料的成为现实,更有可能实现自己夙愿……改攻文科。

    1984年7月17日 周二
    去年的暑假过得平淡,今年则是忧心忡忡。等待、等待、等待,等待会是什么呢?唯有我自己晓得这等待的苦楚,怎是他人想的那一点点啊!

    1984年7月21日 周六
    《血疑》今晚全部播完了,左邻右舍都赞不绝口,极力夸赞演员的演技,而我则痛苦于它的内容和演员真实的人生。
    今日下午一中老同学来院里操场一块儿踢足球。而今,同学各自一方,特别是从外地上学者带来的信息,似乎他们对于高中毕业后的高校生活,都抱着极其冷淡的态度。也许在我们面前他们不想盛赞大学校园的激情,仅用平淡的话语塞责而已。
    高考成绩不几天就要知晓了,对此我已无话可说,等待、等待,还是等待吧。

    1984年7月24日 周二
    深夜,父亲忽然过来传达邻居告知的高考成绩。太感意外,待28日核准,乃心安。

    1984年7月25日 周三
    成绩单下来了和查得成绩相符,总分489.6超出了450分的本科分数线,大势已定。
    左邻右舍皆感惊喜,父母和姐姐更是高兴。

    1984年7月30日 周一
    在家等录取通知单,方向就两个:山东大学、青岛医学院。对我而言,合乎心愿的是后者“青医”,目前情况最大可能是“山大”。从某种程度而言,二者对自己影响差别很大。但以自我性格也不过如此,事在人为吧。
    而今高考成绩并没有让我摆脱苦恼和愤懑,怎么说呢?生活中还有许许多的东西,令我苦思不解,不得不去摸索和探讨!

    1984年8月13日 周一
    一个星期以来干临时工,每天的时间都十分紧凑,加之工作劳累,一天天脑子里面什么也没有,而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过去自己总是指责姐姐,责怪她不学习,没有爱好,没有显现的成绩(虽然头脑和语言之中没有如此想过或说过,但根本意识上应该如此。)眼下,对于她们的工作和生活,也有所体会与理解了。因此,更加佩服那些工作之余孜孜以求、刻苦自学而追求自我理想的人们。

    1984年8月20日 周一
    已知道被“青医”入取,但通知单还没到。

    1984年8月22日 周三
    通知单仍未到,而同学们大多收到了,各据一方。

    1984年8月24日 周五
    上午,和同学一起为入取通知单的问题,四处奔走。从中又引出许多关于现实问题的感慨。
    对于眼下社会,说不清楚人们了解甚少还是误解,总之,每当遇到个人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心里就特别不舒服。这里的人们,不只是指我们这些学生自己,也包括中年人和老年人。就像是查询高考成绩或入取通知书这样的事情,从家长到学生都热衷托关系和走后门,其实自己按照正常渠道去查找,也能解决问题。当然,若举出“关系”和“后门”的方便与快捷,不胜枚举。但是,只有大家都一起蔑视、唾弃这种不正之风,社会风气才能根本转变。
    作为青年人,对于社会不良风气或恶习,其实都不难判断,但因为在家庭里面,总是父母眼前的孩子,所以只能遵从“孝道”,而无法违背父母的要求去坚持自以为正确的事情。因此,我提倡青年人,尤其是在学习知识阶段,最应该离开父母,去独立思考和生活。
    离别和思恋的痛苦,仅是凭空想象都生忧、揪心!但是,若人们都走一样逃避痛苦的道路,不会有今日灿烂的世界。除非根本没有机会,只要有就应该去探寻、去尝试、去冒险,特别是在这风华正茂的岁月。

    1984年8月27日 周一
    今日收到入学通知书,9月7-8日两天青岛医学院报到。

    1984年8月31日周五
    不久,真正的不久后就要进入大学校门了,今日静静地体会和沉思着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差异。究竟有什么差异呢?这中间又有些怎样的不同?起初似乎是一下子全明白了一样,但此刻反问时,却又不知道如何去答复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发表于 2016-6-2 15:45:11 | 只看该作者
    朴素,上进,好学,好思。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板凳
    发表于 2016-6-2 16:33:42 | 只看该作者
    “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即便是为了下一代,也应该拿起书本来。世间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吗?若有,也就是灵魂死亡和自甘堕落。想到过去自己的那份热情和痴迷,不得不说就是“感情用事”。没了新意,也就没有了写作的意义。还是记下来了本来不想记下的事情。曲径小道,亦不免跌倒,花开了,春来了,你好!人不能为了少数人活着,而应为了更高信念或追求公众理想而生活。"花了数十分钟读克谐先生的日记前言(也许不准确,可是先生要写的是日记五年的大学生活,这里才是一小段,于是心里就当成前言了),有无数的感慨,随手摘下以上感动自己的文字,心里想说的,用先生的文字准确地表达了。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6-3 09:27: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6-3 09:37 编辑

    谢谢老党先生和一方先生上面的赞许!

    有言:“读书知短,识人知长。”
    俗语:“木不钻不透,话不说不明。”

    一个人若于生前公开日记,除了明星权贵各有不难理解的内外因素之外,单是普通人,尤其从文学艺术角度,究竟有何意义呢?

    上大学期间,我的日记本就在枕边放着,难说没有一个同学翻看过。然而,亦如毕业前,当时女友现在妻子看过后,曾说过:“你的日记没人能看懂……”

    是啊!我的日记与其说像是读书笔记,不如直言,就是“善与恶、对与错、真与假、现实与理想或幻想”的两个本性自我,在日记之中窃窃私语、矛盾思辨和搏击挣扎而已!无论是谁,若能将这个《医学生的大学日记1984-1989》视为当代中国“生于六十年代”活生生的一个人、一个个案、一个青年学生的心声自白的话,那么,这里面原本就没有近似“反攻倒算、反社会、反动或散播淫秽思想”的东西。但是,就这样一个日记,自从十多年前在网络上出现以来,不仅在几家国内闻名的文学、文化网站上,一而再三地遭遇到屏蔽和删除,甚至直到今天,涉及“毕业前后”的一个章节,我一直就没有再去整理和张贴。这又是为什么呢?

    俗话说的好:“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关于个人日记,如同多年来,针对我个人一些类似诗歌样长短句一样,在内心中,真格的十二万分不愿意拿出来示人,以免被归类于“暴露癖”患者。当下,亦如我坚持先把诗歌自费出版出来一样,尽管其必定就是个性所为,并相关个人之荣辱,但在其内容上,尤其在文艺上的价值和意义方面,其无论被专家、学者或社会所认可与否,就我个人而言,始终都不是毫无用心的任性妄作。

    就在上个周末和休息日期间,连续有三天的晚上,共与十多个大学时的同学,相见、闲聊和倾心交谈。事后,就在周日吧,我在同学群内,有过如下一段表白……从周四到昨晚,先是在济南大学同学聚会;随后,有一位美国同学,做学术讲座翻译,偶然来济;昨晚,青岛和东营同学来济南开学术会议,因而小聚。三天来,老同学聚首虽方式不同,而给我的感受,都是颇深,也受益匪浅!确实,像微信群内有的同学感言,每一次相聚的人,都是时下各自专业的“专家”,也反射出来了国内八十年代大学生的生活一面。之所以一下子写这些,是因为昨日下午和曾经住一宿舍的两位同学闲聊,因谈到我出版的书,从同学直言不讳之中,虽说我自己早就应该意识到,但仿佛我自己一直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这就是我的《光看别戳》一书,整个透着一种忧郁,或说“灰色调”。又之所以提这事,就我自己写作之目的,原本就是“自我诊治、自我剖析、不断超越本身痼疾,从而真正达自由自在身心”。所以,若我所袒露的心胸感受和认知思辨及其留给别人印象中的作品,都是一律“暗色调”的话,就我本心而言,则是我一生所求的彻底失败!

    关于这个大学日记,其中有两首诗,在我已经出版的《轻歌曼舞》(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2ISBN978-7-5171-0764-4)中冠名与“日记”相关。分别如下:

    《日记本》
    (摘自《轻歌曼舞》p.49-50)


    是我真正的爱情
    感情的温柔
    理智的同情

    我怎能想
    把你扔进无情的篝火
    现实难道还不够痛苦
    受尽折磨

    生活的理想和美梦
    我隐着从不对你讲
    你只是默默地给我
    勇气和力量

    生活的苦恼和惆怅
    我放情地向你倾畅
    你总是悄然地伴我
    把泪儿流淌

    未来啊
    将是怎个模样
    虎视眈眈又将会如何较量

    是光速
    还是缓久的磨痛
    我都会耐心
    把你品尝
    (1986年2月25日)

    《日记》
    (出处同上P.60)


    海雾朦胧的汪洋
    孤舟载着梦想和愚妄
    星宿闪烁
    伴你记下疑惑和迷惘
    唯有如此
    舟儿有了远航的方向

    在孤寂奋进岁月中
    唯有虔诚
    可以换得点点奖赏
    虽是点点
    珍贵的如同眼中的瞳光
    (1986年8月8日)


    再次感谢诸位斑竹、网友和读者朋友的阅读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5#
    发表于 2016-6-3 10:14:24 | 只看该作者
    老弟的诗充实而有味道。综合感觉,您在文学方面造诣颇深,功底扎实,态度朴素求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6#
     楼主| 发表于 2016-6-3 10:34:48 | 只看该作者
    1984年9月8日 周五  
    昨日,来青岛报到。从青岛火车站,一乘上学校接站的汽车,路途所见,令人心寒!也许人的想象总是超出现实的。  
    下午、晚上,心情极不平静,很是沮丧!然而,静静地思考和分析后,极力去遐想,才得以摆脱。此刻又有什么话好说啊!只能用努力学习,来劝勉自己而已。

    1984年9月9日 周六  
    到青岛三天了,今日过得还算平静。给家里写信两封,总觉得有很多话没有说出来。  
    宿舍挤得很,设施也差,日记也不能安心书写。

    1984年9月12日 周二  
    早晨讨论。无所事事,无所趣味,任时光淡然而逝。写信两封,中午洗海澡,下午看电影《骑士的荣誉》,平淡无奇。

    《理想梦》
    总带着金色的翅膀
    在青春的自由天地里翱翔
    没有忧郁、悲伤
    亲爱的父母、姐妹在身旁
    从不沾金钱、荣誉
    也无有任何困难阻挡
    任凭远离世俗的天地
    径直出入解体的天堂
    带着青春的理想

    1984年9月15日 周六  
    医学生的任务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而我的学习目标是取得精湛医术。

    1984年9月17日 周一  
    今天第一天上课。过去常听说大学功课的关键在于个人,今之课堂上感受倍实,但又可说摸不到边际!如若依这种情绪和感受去学习,不知怎样走下去!静静地劝自己、警告自己:沉着、稳重,赶快适应这种学习方式。  
    上星期班里的事情,让我神不守舍,努力承担吧!青春会给予力量。

    1984年9月19日 周三  
    独立生活一个星期了,臆想如果一个人忽然被置于一个不曾料想的空漠无人迹的地方,他一定会感到头脑模糊,似乎没有了记忆力,最后会因绝望而疯狂、死亡。  
    年青人应注意观察,接受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事情,从中求得经验和知识。

    《海浴》

    碧绿的海
    我来到你的身旁
    你的美丽
    浸没了一颗忧郁、孤苦的心房
    你诱我
    投入你的怀抱
    苦涩的水
    却让我泪儿涟涟

    无论何时何地
    都有快乐、苦楚、忧虑
    一定要懂得克制、克制、克制
    少于畅怀的愉悦
    也少有难堪的苦涩

    《无题》

    神奇广大的天工
    造就了一个个人头
    花岗岩的脑袋
    不如一块石头
    只能心中有数
    怕的却是石头

    1984年9月21日 周五  
    上课虽不到一周,感觉不是轻松、愉快的。对老师的讲课很不习惯,自己总也不能集中精力。正如老师讲的心情还不能沉稳下来,但自己的确没有什么可激动或分散精力的事情啊!

    1984年9月25日 周二
    对于功课应该心中有数,物理特别不理想,外语感到负担很重……学,刻苦地学吧!只有付出辛劳的代价,才能有进步的报赏。  
    生活中时常审视自己,感到似识,似不识!作为大学生,无时代感,无青春感!

    1984年9月28日 周五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晚上,学校召开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文艺晚会,届时才有居于大学校园的感触。

    1984年9月29日 周六
    晚,国庆舞会的音乐弥散校园,其情景像童年时父亲告诉我的五、六十年代的学校状况。几天的休息日也是游子难熬之时,唯借学习去其忧!  
    思念之情难言,乡恋之苦更难形容,形影孑立也!

    《小市民》

    繁华、喧嚣的街上
    睨视、相陌的人旁
    他潇洒、倜傥
    走向前方

    唯我独尊
    自在张扬
    不为色 花样而迷惘
    小市民的模样
    可喜可奖

    《热情》

    萍水相逢
    仅有一次
    相关如弟兄
    记忆几载
    命运坎坷各异同
    时常送去温柔深情的鸿雁
    诉说、勉励、告诫
    发自
    衷肠和肺腑

    1984年10月2日 周二  
    放假三天,父亲来青岛,欣喜中,隐隐作痛!相处时,未曾落泪,但离别后,情不自禁!  
    回到宿舍,真想把话说出,把泪流尽,更想吟诵一首小诗,但此刻脑子里空空如也。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古今一也!

    1984年10月5日 周五  
    生活有规律了,思想没了这方面的负担,思乡之情已隐,不甚强烈再,或许是无可奈何导致的吧!  
    往昔旧事,重又萦绕心头,色 是不明亮的。与过去比较起来,感情更强烈了,似乎急切地要找到一个答案、搞出一个什么名堂出来。然而,人生中又有多少答案是缜密的,又令人心满意足呢!

    1984年10月12日 周五  
    昨日,停课一天,清理卫生。明天,又要停课,开运动会。  
    入学已有一个月了,生活和学习都不十分顺心。看《中国青年》杂志,其言“学生的实职是求学而非谋生”,使我顿开茅塞,几周的心病得以缓释。到此这段生活,情绪经常是纠缠在伙食上面,并未专注于学习!  
    借书证已经发下几天了,同学不少都借来各种书籍观看,而我一直在犹豫,仅是跃跃欲试而已。顾虑会重新陷入中学时的泛泛读书,担心由此影响专业,学而无成。然而,尽管有如此客观上顾虑,但头脑中仍有许多问题萦绕纠缠不已,要解脱这一切,非有一明确的思路和满意的答案不可。这还是要求助于书的。  
    人有一种品行,十分可恶,这就是惰性。

    1984年10月19日 周五  
    又是一个周五!或许冥冥之中有命运之神在操纵着我。几周来,每到星期五,总让思绪回到过去、理弄生活、不得不去记这日记。  
    对在这里的五年,或仅是现今生活要如何去走啊?若说早已经心中有数,则是自欺。精力慢慢集中于学习,但自己追求的最终目的,却不甚明了。闭上眼睛,只埋头读书或许是走向成功的途径,而学无兴趣,不能沉浸其中,无异于浪费时光,自欺欺人而已。  
    若一个人无法确立最高理想和一生所欲倾注的事业,其在现实生活面前,如果可以只按自己的稚想和意念去闯荡,倒也不乏浪漫的情趣;再就是甘当宿命论者,把自己未来一切投注在命运之神的手中,任其安排今天和往后的生活和事业。  
    但愿上帝能赐福真心爱怜万物生灵的人儿,给予一条让清醒头脑,均晓之为伟大的路。

    1984年10月23日 周二  
    昨晚想,现今大学的气氛太沉闷。整个校园如此平淡乏味,校报上的调子和大会、小会上讲得如出一辙,似乎生活的这样,就理当如此、理想如此。生活、学习中有许多明摆着的事情,时常见到了令人寒心、苦恼。然而,这一切问题,确乎都是过去或将来的事情,与今天根本无关一样。  
    从课堂、饭堂到宿舍,随处可见到人们不拘小节、骂骂咧咧、胡打乱闹,至于与知识、文化、文明相伴的仪表和风范之类,都不过是文学人物的品质。不知道究竟什么才应是大学生的行为标准?  
    今日收到XXX(高中和补习班同学)来信,有许多话要给同学讲,提起笔来又觉得表达不清,缺乏具体而明确的感情、意见和思想。  

    1984年10月31日 周三  
    将步入十一月,生活一如既往,今是而昨非。  
    上一周,连续给同学写信数封,颇多感慨。尽管当时和现在已觉察到其中看法的幼稚,甚至有遁世的念头,但自己还是把它们发出去了。纵然幼稚些,倒也是真情实感。  
    生活中,人和人之间的差距,非凭空想象可及!有些人的作为,的确让一般人百思不得其解;而有的呢,不过就是庸常的妒忌、嫉恨和虚情假意、附炎趋势而已。但就是这样一些一眼即可看穿的陋习,却有人自觉做得诡秘,乐此不疲、沾沾自喜之,而不知克制。  
    归于我个人的问题,就在于有时忘乎所以,与人争执高低、面红耳赤。吾不崇尚“万般皆忍”的道义,而常想报之善心,正己洁行,以求与世有益。  
    夜梦中,时常返乡回家园,醒来历历在目,令人哀叹。从某种程度上说,对已经失去的东西应有正确的态度,更重要的是着眼未来、未来、未来。

    1984年11月3日 周六  
    今日阅《傅雷家书》,书中教诲之语,受益匪浅。读书中,联想到傅雷的死,又觉得写这样“家书”的人何以会导致那样一种结局呢?

    1984年11月4日 周日  
    午,得XXX(高中和补习班同学)来信,谈到年龄问题。刚来报到时,自己也曾注意到年龄偏大问题,但也就是震动一时,没有像同学一样把震动当成了学习的动力。  
    人生活幸福,根本在于有无求实的精神和意志力,能否求实地去学习和工作,如果一味追求眼前生活的浪漫,终会发现生命的朝夕被浪漫掉了,留下的只有不甘堕落、自怨自艾的苦恼和悔恨。  
    青年以火热的激情追求令身心感奋高亢的生活,追求社会的“perfection”,这种思潮性的举止,实质就浪漫的够格。权不论这种浪漫本性质的好坏,仅看后果:那时常纠缠于青年周围的惆怅、苦闷、彷徨、厌世的情状源头何在?  

    1984年11月7日 周三  
    童年时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不知因何有时会涌现出来,纠缠于脑,勾起伤感、责恨的情思。  
    已有很久了,自知平时举止言谈不老成、不成熟,空有成人的身形,却不能像别人一样有魄力。或许这正是在家里养成的习惯,改正为是。  
    考试的急迫,令自己感到压力,从《傅雷家书》中获得许多新知识和感受,然而,还是暂且放一下,先解决考试问题。

    1984年11月11日 周日  
    近两日阴天,学习较紧张,但头脑中总有许多困惑不解的事情,强忍着极力不让情绪低落。  
    读《傅雷家书》觉得自己追求的一种氛围,也并非是一种空想,上个世纪有过,二十年代有过,五十年代也有过,今日能否再现否?  
    整个世界风云变幻,处于何样的环境和场所中,一个人是无法选择的,但追求仁爱、和平、自由等等,能够让世人怀恋的美德之人,也始终都是有的。这儿的问题之在于,要去认识他们,首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素养。一般人要克服担心自己始终“平庸、普通”的心态,就在于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提高能力和德行,达到一定高度后,再“反身”去做普及化的工作。如同有人说的,即使是我的努力,能使一个人因此而变得智慧、聪明和快乐,这样的一生也是幸福的。  
    自然、自然、自然,自然的如行云流水一般。

    1984年11月15日 周四  
    下午到黄台路听党代会公报,对于城市改革有了初步认识,即发挥个人的特长和能力。  
    晚,考化学。上学以来,即使就是考大学,也未曾觉得像这周一样的考试压力。不过紧张中也获得一个认识,就是只有把功夫用到平时,才能够 处处变得镇定自如。  

    1984年11月16日 周五  
    功课赶得紧,自己特别被动,心情很不好!今日生物实验课解剖蟾蜍。

    1984年11月18日 周日  
    “心电相应”其不知为人间何物?如同这几天猜测的,今天收到她的回信。  
    生活前景如果能够不变,不是说让时光停留,而是能够预见并总能心想事成的话,人世间将会减少多少痛苦和磨难啊!

    1984年11月21日 周二  
    天气骤冷。今晚考过英语,期中考试到此结束,考试的事情就告一段落了。  
    几天来,精神有些恍惚,生活确乎少了点什么,少了什么呢?想来应是缺乏明确的目标,缺乏可以令全身心去读的书、去实干的事。

    1984年11月23日 周五  
    无系统地泛泛读书,思路往往条理不清,这是件十分苦恼的事情。  
    “一事成败在于力,千秋成败在于理。”看到这一行话,自觉有道理,但视其为绝对,又觉得里面欠缺了些什么!  
    期中考试几门成绩不很好,到也符合实际情况。近日,读韩素音自传《凋谢的花朵》,是三十年代中国的展示。比较今日的现实和其后的社会变迁,有颇多令人沉思的问题。  
    回顾过去,则为展望未来也。

    1984年11月25日 周日  
    一个月又匆匆过去,晚召开班级生活会,可以说很成功,每个人都尽了自己的力量。从表面上看,在一定场合里,人人都会变得可亲可爱,但日常起居相处之间,却又会因为隔膜和摩擦,带来太多的不愉快!
    1984年11月27日 周二  
    头脑清楚的仿佛异常,又似乎有一种独处深谷荒漠般的惊恐和心慌!  
    昨日体育课,跳远中创伤左手。今日去附院途中想,以现今的思想范围、意识深度,仅求适应环境、保全自己、拾阶而上,可能会不痛不痒、顺顺当当的,却总觉得如此模样怪可怜的!而往前创,举目所及,茫茫无限,无路可循,航标似在非在,何去何从?

    1984年11月30日 周五  
    昨日收到家信,近来惴惴不安的心情才算安定下来。为此信曾作了几夜的噩梦!    
    总迷信情绪的波动必有外界变故的因由,尽管懂得唯心与唯物的差别,但形成了习惯的观念,即使是咬牙瞪眼,也不能把它彻底改过来,遇事时还是会往老路上走,往旧套子里钻!  
    今夜,开了半个小时的团支部会,回宿舍,这个那个的书看了几眼,时间就过去了!每每如此,让我怜之、恨之,但怜、恨的不彻底,又引来新的烦恼。  
    八点四十到九点半,收音机播放“南美打击乐”,给人舒心畅快之感。生活是否就应该用这样的快节奏,来带走并冲淡那挥之不去、招之即来的无聊与空想。

    1984年12月2日 周日  
    青年的矛盾心态,真是五花八门。就我来说,凡事确乎特别想追求实际,但在谈话做事中间,对眼下事情不是觉得虚幻不实,就是疑惑其意义和价值。于是,又由于犹豫不决,而变成逃避之。现实中一切,真的都是虚幻而毫无意义吗?答案甚不明确!  
    真心想放弃这种无谓的思索,摆脱此种进退维谷的境地。

    《童心》

    那时
    他爱得花是蔷薇
    在那纯洁无暇的心底里
    只有这花的一席地位
    别的从未引起他的欲望和梦想
    在那些岁月里
    痴想的几年
    眷恋、窥视、探望着她的影迹
    一朝风变
    书籍告知她的虚幻(熄灯了,没写完。)

    1984年12月5日 周三  
    空白,许多的空白,有的自以为填补了,却是假的。平时,往后看得太多,老是一副记忆犹新的样子,并玩味其中,一时半会儿还真的难以跳出来。应该往前看,白日里想,白日里行,不能唯休息的时候,才想起一切,才决心去做一切。

    1984年12月8日 周六  
    一星期又过去了,不清楚学到了什么!翻翻前面的日记,此种烦恼和沉思,仿佛又回到1983年的初春和前冬,但现实与那时的差别是多么巨大啊!为什么这份感受,却如此的一致呢?就此一致性,考虑到后果,确乎十分忐忑不安的。  
    前日,读一钢笔字帖,从笔者摘抄的箴言警句中,可以看到在而今的青年中,的确有许许多多的人,都读到过而且也感奋过先贤哲人们的思想和主义,但在现实当中,真能够高举他们的旗帜,并脚踏实地去做事的人,又是何等的少而微啊! 
     
    1984年12月9日 周日  
    “一二•九运动”纪念日,青岛九所大专院校派代表汇聚纺织学院。内容:1、海洋学院副校长讲第三次产业革命的问题。2、学生代表谈改革。3、联欢舞会。  
    教授演讲中论述到,在中国历史的元朝、清朝,外族偏姓被汉族同化的情况,以此表明汉文化的个性。这令我联想到韩素音的自传,其中的问题颇多费解处。

    1984年12月11日 周二  
    对现今的自己,最拿不准的应该是究竟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态和应如何去做的问题。  
    过去以为,这里与家中的不同,仅是饮食和学习时间安排上的差距;再者,也就是无论身居何处,青年都会有的对改革的热望,以及这一年龄下庸常出现的对生活幻想和自我设计的浪漫。自然这一切都会影响到个人学习成果;另外,宿舍生活对我的影响至今不能摆脱,周围同学的异向性格,常令我不快,甚至不能自持。  
    现实中,在不同环境下,能够与不同性格的人都相处得下去、相处的好,这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虽然心里常念叨,对一些俗事无论看得惯与否,都不要去正面冲突,但自己还是不能因势而变化,冲动后又惭愧自责!  
    韬奋先生有一信念,一个人先进进步之表现,在于其不单是自身的、个性的而且更要是周围和集体性的。  
    乐观、坚韧、耐心,是当前应具有并需要加强的。

    1984年12月14日 周五

    《无题》

    露还是路
    已记不真切
    只印象着缀音
    圆滑、甜润、沁心
    这声、这音
    曾长时间回荡过我的心扉
    为此陶醉
    为此倾心
    韶华已入三春
    少年的梦想已多笑弃
    不知怎得
    时常还丝缕着对那“路”的回忆

    1984年12月17日 周一  
    距放假只有一个月左右了,其间要通过期末考试和年终评比。  
    已去的三个月,一方面激发起在艺术及生活现实中,如何追求美和如何才能实现完美的欲望。另一方面这种集体而又独立的生活中,让我不再单纯感奋书籍中的精言绝句,而是想从现实环境中去体会、痛楚和惆怅人性和社会的缺陷。

    1984年12月20日 周四  
    提笔似乎要说和想写得东西很多,但记下这日子,后面的话却不知云何!

    1984年12月21日 周五  
    下午到青岛图书馆,别处都需要借书证,唯报刊阅览室可供一读。其后到中山路书店购书数本。  
    到青岛以来,妄想过多,读书甚少。总之,真正学到的知识太少。生活中奇妙无穷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各种诱惑,都不得不 地自谨、自慎、自训。  
    知识无涯,的确不假。看到那堆积如山的书籍,心想即便就某一领域能够清晰地去认识,或者能仅达到了解、知晓的地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以奋进,而自勉之。

    1984年12月23日 周日  
    有志者事竟成。而就其中的“志”,对某一个个人而言,则是何等不易。二十岁出头的人,知识、阅历之程度,远不能使其坚定于某一志向。这一矛盾如何解决?我想于此岁,博览广思,择一路而就之。即便就是这样,也应摒弃俗见陋习的侵扰,须有决心和毅力。  
    思想和现实往往不相符,特别是自以为沉静、理智时,头脑中由某种激情产生的伟大理想,旋即会被自己嘲弄、笑弃。一个人总是缠绕于这种自我幻想而否定之中,特别是这些幻想,如果不是琐碎/渺小的、自我/自私的东西时,这种自我羁绊的惘然和痛苦,是甚难言表与人、与己的。

    1984年12月27日 周四  
    晚看电影《朝治酒馆》,此乃现代社会悲剧。我深信其实在性。

    1984年12月29日 周六  
    昨晚,班级首届元旦联欢会。  
    前些日子,初阅《读者文摘》十二期上一篇摘自美国《体育杂志》标题“有志竟成”的文章。当时,感到十分振奋。此刻,又细细地读了一边,觉得其文章的取材,特别是几个事例,并不是说明其论点的最佳材料。但其论及的问题,确实颇为深刻,对青年人尤其如此。文章指出,坚定刻苦的人,在成功的原因上,起码要具备三个因素:一是想象力,再者常识,另外是勇气。  
    其实,一个人生活前行中,能始终保持清楚的头脑,并贯彻始终,也非易事。

    1984年12月30日 周日  
    明后天休息。集体生活的花样,对我来说,就是头脑中无法摆脱无端的怅惘和烦恼,但又不得不去迎合周围的一切,这是否就是不合时宜呢?  
    虽非元旦,有此时机,回首过去的一年,解说其中的所以然。  
    这一年正如1984年元旦所说得那样,总缠绕在世界是真实抑或是玄虚的矛盾感觉之中。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何样的事情(可能受这种意识的支配),自己所能做的就是用可能的理由,去分析解释一切问题的前因后果。的确,这实实在在地救了我自己。  
    这一年,对吾人生最大的影响,自然是高考的胜利。这种胜利所的宝训为:劳而有获。但生活环境的变化,就在这大学生活的几个月中,却感到了过去自己从未曾有过的“孤独”。如果像以往那样屈就这种现实,很为自己的生存担心!是的,曾经从心底发出过对社会的关爱,但这种爱是不能被多数人所省察和支持的。自然,于今生活中一直没有觅得知己,也是此岁愁界常事。种种问题,解决的办法,就只有去学习知识、摸索答案。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总觉得这一些问题还是出在知识贫瘠、学不强劲上面。  
    “胜利往往会冲昏头脑”这是一条真理,此刻回首一年中生活过失,愈发清楚这的确是一条真理。

    《忏悔》


    被你的力量所慑服
    心的灵魂的被约束
    爱为何表现得总是稚幼、固执
    又让人迷迷糊糊
    多么痛苦
    勇士却没有康健的喉咙
    这是上帝的不公

    《真理》


    使我失去少年活泼的容颜
    我仍爱着你

    使我一次次为赞美你而难堪、苦楚
    我情愿默默忍受
    到如今

    给我的苦
    给我的痛
    多于畅快和幸福
    而我那理智的心啊
    依旧执着地爱着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6-6-3 16:55:50 | 只看该作者
    先生将这些美好的学生时代,浓缩在日记里。无论是学习还是思想,都堪称是积极上向,乐观进取。不仅记载了纯真的思想,青春的活力,还有对爱情的专一……这日记,值得阅读与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8#
    发表于 2016-6-3 20:34:29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6-6-3 09:27
    谢谢老党先生和一方先生上面的赞许!

    有言:“读书知短,识人知长。”

    读克谐先生此段文字,就提及日记示人之事有句话想说:“君子之心事,日白天青,不可不使人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9#
    发表于 2016-6-3 20:49:12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6-6-3 10:34
    1984年9月8日 周五  
    昨日,来青岛报到。从青岛火车站,一乘上学校接站的汽车,路途所见,令人心寒!也 ...

    “从表面上看,在一定场合里,人人都会变得可亲可爱,但日常起居相处之间,却又会因为隔膜和摩擦,带来太多的不愉快!感奋过先贤哲人们的思想和主义,但在现实当中,真能够高举先贤哲人们的旗帜,并脚踏实地去做事的人,又是何等的少而微啊!如果一味追求眼前生活的浪漫,终会发现生命的朝夕被浪漫掉了。”以后就以这样的形式来读克谐先生的日记,记载下自己特别有感觉的文字,共鸣也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10:47:01 | 只看该作者
    伊人轻舞 发表于 2016-6-3 16:55
    先生将这些美好的学生时代,浓缩在日记里。无论是学习还是思想,都堪称是积极上向,乐观进取。不仅记载了纯 ...

    哈哈……伊人轻舞君不知从何处看出,楼文里面还有“爱情专一”啊!

    在我个人认识上,爱情与婚姻是两码事。若有谁能够把爱情与婚姻始终保持一致,则是应该令大多数人佩服的。然而,今天的现代文明和未来的人文进步,必将会把爱情与婚姻分割开来,并将会被愈来愈多的人们理解和接受。

    在我的认识上,作为一个老百姓,“爱情是否专一”“婚姻是否持久”这不关乎道德,而只在于个人的承受力/承受能力。

    以往,我似乎有意无意之间,在写作中,已经把我的婚姻生活、家庭面貌和爱情故事,坦露无遗。为何如此?因为,对于“作家其人其生活”,我浏览已久,而且始终对于他们之中,诸多于艺术成就的光环之下,实际是十分苍白、悲催甚至凄惨的生命活法,而痛心、胆寒和不屑。或许,正因为我是学医的,所以即便本身并不是一个医疗专家,但对于社会、对于文学以及对于我自己一生,则始终都是按照医生的诊疗思路,去认真对待、去剖析和在治疗之中。

    对于我的《轻歌曼舞》,我妻子就曾气呼呼对我讲:“我简直太傻了,还把你的书送给同学、同事,其实里面没有一首是给我写的。等我们离婚后,你可能才会写吧?”于是,我赶紧跟上说:“早就估计你会说这话,所以,我专门在里面加上一首,为你写的诗……”

    其实,在《轻歌曼舞》之中有两首是关于我和妻子生活感情的事情,分别如下:

    1、《飘雪》

    飘雪
    留住了你的脚步
    留不住我的心儿
    漫天飞舞

    飘雪
    遮住了你的双目
    遮不住我的无眠
    望穿夜幕

    梦中人儿
    我的妻
    是否真的明白
    我的思楚
    (1990年1月30日)

    2、《谜》

    曾经分开时
    无法停息追忆的眷恋
    而今暂短的离别
    却总挥不去的
    是疑虑和忧郁的牵挂

    从现在到未来
    还要有多少次的离别与分开
    说不清
    是你抑或我
    已经不再是从前和原来
    (1990年1月30日)

    需要说明一下,否则上面内容不好理解。我妻子家在外地,她是油田子弟,毕业时和我一起来到济南,一直到现在都同我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每逢春节或长假,不管风雪雨霜,她都会离开济南,回家探视父母。而刚毕业时,因为科室值班,我不是每次都陪她一同回去。

    最后,多说一点,艺术追求什么?其实,最简洁的回答,就是“美”。那么,什么是美呢?最简洁的答案,就是“真、善”,而非“至真、至善”,更不是“伪善、伪真”。所以,人世间的真理,在地球上,亦无论东西南北,原本并不复杂。而真糊涂和装糊涂的人,确实太多,也太复杂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11:28: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6-4 11:31 编辑
    一方 发表于 2016-6-3 20:49
    “从表面上看,在一定场合里,人人都会变得可亲可爱,但日常起居相处之间,却又会因为隔膜和摩擦,带来太 ...

    一方先生您这是要把这“日记”忽悠成“烈士”的节奏啊!

    大概小学三四年级时,我们语文老师鼓励大家写日记,而我自己一直到初三,才由抄写书上的名言名句,改为自己书写日记,一直坚持到千禧年之前,而且之前,曾经反反复复多次咬牙切齿的发誓不再“日记”了,但始终没戒掉。然而,上网以后以至于今,只有很少时候,经常是突然有个新奇想法,才于睡前记录下来。

    看我自己日记,有时觉得里面的那个人很虚伪,有时自己又被自己感动的落泪!没有网络前,我就从书上知道,好像在意大利,有一家专门收集日记的机构,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日记寄过去。所以,我当时就有把我的日记,赶紧全部寄出去的冲动。其实,我不怕被别人看到这些日记,而是我自己一直都不愿意一再面对里面的那个自己!

    大概刚上中学不久,一位大伯来我家,当时我在门前院子里写作业,他对我说:“小时候就要给自己过不去,不愿意学习就要逼着自己学,光想吃好东西,就是有,也逼着自己不去吃……”那会儿,我父母都在一边,看似一些玩笑话,但我当成了“真理”。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6-6-4 16:46:47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6-6-4 11:28
    一方先生您这是要把这“日记”忽悠成“烈士”的节奏啊!

    大概小学三四年级时,我们语文老师鼓励大家写 ...

    上大学期间,我的日记本就在枕边放着,难说没有一个同学翻看过。然而,亦如毕业前,当时女友现在妻子看过后,曾说过:“你的日记没人能看懂……”
    当时的女友难道不是现在的妻子?如果我误读了,是因为老师你这句话少了一个字,您把她们连一块了。要不就是我反映太慢了,没跟上您的文字节奏?  我觉得如果在  当时女友、现在的妻子中间加上“和”字,我就不会笨到误会成是一个人了……
    我喜欢您写的第二首,简洁,真实。这也是您在下面的文字中所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3#
    发表于 2016-6-4 19:49:58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6-6-4 11:28
    一方先生您这是要把这“日记”忽悠成“烈士”的节奏啊!

    大概小学三四年级时,我们语文老师鼓励大家写 ...

    哈哈,有趣!克谐先生,可不是一方要忽悠您的日记,本身您的日记就是那个那个层面的,无需咱去忽悠!说实在的,您这日记,生前就如此弘大,真不知道成烈士的时候是何等隆重。哈哈~~

    对于日记,一方特别喜欢,那里才是真实的自己,我爱真实,尽管有些傻,尽管 透着幼稚(指咱自己啊), 自己看着都可恶,正如您说,许多时候也被自己感动得落泪……所以,我是戒不掉这瘾的,也没想着戒。

    数年前,曾经有同事见我喜欢用文字记载就规劝我:别写文字!观史上无数文人被整得最厉害的,便是受文字的害。十几年前,我一对文字很有感觉的也是领我进论坛的女友告诫我:以后千万别想着写文字,这个世界能写的人太多了。我一直相信他们都说得对,但是我还是喜欢,无法遏制地喜欢,至于其它,管它呢,我至少愉悦了自己,也许,我只是想愉悦自己。

    您大伯是一个智慧的人,真羡慕您有福气享受这样的指点,更欣赏您把它当真理的灵性。

    希望您别客气,能与您进行这样的对话,我真的太高兴,尽管,有许多时候我的理解,或者解读不是那么的到位,我依然很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10:24: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6-5 10:47 编辑
    伊人轻舞 发表于 2016-6-4 16:46
    上大学期间,我的日记本就在枕边放着,难说没有一个同学翻看过。然而,亦如毕业前,当时女友现在妻子看过 ...

    还是解释一下吧,否则被人误解,我内心会不安的!

    “亦如毕业前,当时女友现在妻子看过后……”这即是实话也是实事,但我们俩相识是在胶东毕业实习的中间,她低我两级,那年她二十岁,而我二十四岁了。回济南后,她干口腔科大夫,而每周门诊量,始终都是我的十几倍。但在工作上,凡认识她的同事、朋友和患者,最欣赏的应该就是她从不知疲倦、任何时候见到她都是一样开心快乐的模样。其实,我最清楚她的辛苦和劳累,有时忙一天回来,肩背疼痛难忍,趴在床上哭泣,但第二天依然工作如初!

    在我大学日记中的“她”,确实不是我的“妻子”,甚至都不是“一个人”,但她们也不能算是恋爱对象,顶多可说是暗恋对象或是交往之中的异性朋友而已。

    就在不久之前,一位毕业留校的同室同学还说我们上学时,学校里明确规定“在校生不准谈恋爱”。尽管对此种“严厉”规定,我自己一点印象也没有,但起码大一下学期,我个人就要求自己在大学是不谈恋爱的。所以,当时我才有那么多读闲杂书和胡思乱想的时空。

    另外,若是在当时学校里确实有过“在校生不准谈恋爱”校规的话,那么,这样一种“规定”也够得上“滑天下之大稽”,或言像这样的“校规”,也“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可以了!因为即便在那个年月里,自大一下半年开始,从宿舍、食堂、教室到校园内外,成双成对,缠绵私语的一对对一双双“在校生”的行踪……难道校长和书记日理万机忙活工作,无法下基层了解实情,而那些老师们和学生干部,也都一样“弱智”的根本分不清:何为谈恋爱?何为互帮互助吗?

    毕业至今都快三十年了,我们的女儿都二十多岁了。对于家庭婚姻和孝道,即便在周围同事和朋友门前,我更多的像是抱怨而不是夸夸其谈或沾沾自喜。为何我自己特别留心保持如此姿态?因为“清官难断家务事”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不仅可以压垮凡夫俗子,也一样可以压垮任何英雄好汉、名人大家的“箴言绝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11:00:30 | 只看该作者
    一方 发表于 2016-6-4 19:49
    哈哈,有趣!克谐先生,可不是一方要忽悠您的日记,本身您的日记就是那个那个层面的,无需咱去 ...

    谢谢一方先生的坦诚相见!

    其实,在网络论坛上,能够找到心平气和、彼此坦诚交流的气氛,应该最为难得,也颇显珍贵!多年来,留恋过许多文化网站,但每每会为一些原本不需要争执或强言的偏颇言辞,而分崩离析或惨遭封杀!

    别不多说了,祝大家周末愉快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6#
    发表于 2016-6-5 16:06:10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6-6-5 11:00
    谢谢一方先生的坦诚相见!

    其实,在网络论坛上,能够找到心平气和、彼此坦诚交流的气氛,应该最为难得 ...

    人同此心情同此理。我们都是拿最真心待人待事的人,并且会一贯之。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09:24: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6-6 09:36 编辑

    第二章 一九八五年(大一大二)


    1985年1月2日 周三
    步入八五年已有两天了。按说新年伊始,心绪和姿态应有所转变,而事实上,头脑里就没有“新年”意思,这份感情都寄托在阴历春节上……为开端,为起始。
    像灵性在作怪,几天来时常嗅到春天里特有的一份香馨,其气氛本该勾起游子思乡恋情的,而我似是而非!
    晚间漫步,不知怎得,思绪却转想到山野荒坡的空旷。那苍茫辽阔、人烟罕见的寂静,使整个身心融化在自然之中,暂且忘却了自身存在,特别在这万籁俱寂之际,偶或远方传来一声农家拉长声音的呼喊:“吆…喝…喝……”这样场景,在千佛山下割草时,在徂徕山上游荡中,在奔驶列车穿过山谷田野之时刻,都仿佛体验过和感受过。

    1985年1月3日 周四
    自买了《朝花夕拾》,大部看过了。若说对每一篇文章都能通晓,眼下还达不到,仅从其只言片语中,即可获得平时得不到的许多东西。
    认识和了解鲁迅先生,看传记不如阅其文章,这一点对其它人同样适用。自然,还要清楚其人物时代背景,这一点非常重要。读习之间在想:先生处于今天,又当如何?
    人于世,慎其所处,常训己以人品和德行。
    而今吾之处境: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1985年1月6日 周日
    学习一旦紧张起来,时间过的飞快。
    中午,见一于栈桥自杀年轻女子尸体,转眼就被解剖了,感受颇复杂。
    人生意义不可不思考,一念之差、恍惚之举,即刻了却一生。虽其不再为日月星辰而感伤,也不被人间苦悲所困扰,但的确什么也没有了。
    “胜过浑浑噩噩一百年”的短暂生命意义之所在,沟通每人欤?

    1985年1月9日 周三
    社会现实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在平常生活中,一个人不会感到这期间会有什么举世伟业被创造着,并于一般生活周围,也难以觅得一个创举者的影子。但事实上,就在这种庸常通俗者的怅叹中,事业正被他人酝酿、挖掘和创造出来了。
    晚看电教片《遗传病》。在每一行当中,都会有许多妙趣横生的知识,并能够让人沉浸其间,一生求索不止。这样子的人或人们,其实难能可贵,也特别值得颂扬。整个社会中间,特别针对历史进程而言,每一个人其毕生作为,应在于成全社会进步和发展。写到此,禁不住想:“一个人一生所作所为,都应该利己利世。”但从周围现实来看,却没有这样明确的宣传基调。现如今,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确不难感到和发现其中存在诸多显而易见的不足,而且有的不足,是个性(或说单靠一个人)所不能克服,也无法避免的。好像就因为如此,那些显而易见的缺陷和不足,也就不应该受到指责了一样。其实,正是这种顾忌个性感受上的认识和思考,导致社会中畸形思想和异样行为的层出不穷。
    一味地容忍和宽容是否为解决社会弊端的长久之计呢?

    1985年1月10日 周四
    昨晚起阅《民俗学入门》,其中一语:“勤学精进之道,与其说在于得到结果,不如说在于治学过程的乐趣之中。”对此,我曲解其意是:一个人去追求知识、研究生活中现象,其目的不是为了求得结果,而是幸福在这种探求自娱自乐当中。然而,像这样一种“情趣”,甚不合我意。有时,也在想:多年来,苦读像别林斯基这样的理论书籍,目的终究要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啊?还是自享其中乐趣?的确,后者在这种无意识学习中占了主要地位,而理智时,也极力想从中攫取成果。
    大学生活不应该再杂乱读书,而应该研究知识,或应系统学习某一专业知识。
    语言表达力和思想深度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感到有思想感情,需要急于要表达出来,但语言出口却变了味,或者表达不出来的情况下,这说明其在思想认识上,还是不成熟的。
    近期,有时想起中学生活……操场、假山、一排排教室。但翻看那时候的日记,却找不到当时生活中任何外部上的描绘,只有自己心性的低语和倾诉。这大概是自己日记的特点吧,当然也是一种不足。
    这半年中,对课本学习,真正感兴趣和潜心以学的只有生物和党史。党史中,国共两党解放前斗争历史说明,“务实精神”乃是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根本所在。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985年1月13日 周日
    近日,又与他人争执,为一些事情说理不清,而又太偏持自己见解。即令他人不快,而且自己也特烦闷。
    期末考试临近,因平时学习没有计划,眼下显得特别忙乱。昨日想,在这几年学习安排上,是需要动一动脑筋了。
    社会不良现象,只有经人们看出其弊病之所在,并使人感到一种切肤样痛楚后,才有可能去思索解决办法。
    解决问题办法,一是直接采取行动,用被大众或个人可直感并觉察到的行动和言论,来求得理解、支持;另一种就是深思熟虑,做扎实稳妥工作,创造时机,待其成熟而就之。在现实生活和历史业绩中,所谓主观意识行为,不过是这样两种选择而已。前者,有着为人们所称颂的“冒险”“敢作敢当”之意味;而后者,通常为人们所理解而不称道,则因为需要有较长酝酿、默默无闻之过程。然而,后一种作为的“冒险”性质,其实一点也不亚于前者,而且其耗尽精力上,要比前者大得多。

    《情感》

    我沉思与你的相处
    虽不敢言
    心底玉般的洁白
    但我自信
    灵魂中有真正情爱

    我真想冲出这囚笼
    因为它太腐朽陈旧
    理智
    让我寻觅和缓的途径
    和缓、和缓的
    你、我、他均能接受

    寻觅、探索、研究
    知识、机遇、自我剖析

    能力
    它是否来自天上
    主观
    你又能有多大的魄力

    彷徨、犹豫、自责、怀疑
    ---苦闷吗?
    ---不!
    苦闷是旁观者的意识
    外观沉寂
    内心火热
    不停滞
    这是我青春的意志

    1985年1月17日 周四
    下午,收到姐姐来信,甚慰。她说,我仍太浪漫、太天真。但我觉得对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情,不能老给予这种论调。有些人举止似乎雷同单纯、天真、幼稚似的,而其中却有完全不一样的头脑和思考。这里不只是指我自己,而是整个这一年龄的人。难道生活中陈俗陋见就亘古不变了吗?一个人唯求洁身自好而对外界不管不问就是最佳选择了吗?尽管知道自己彷徨的症结就在这里,但要摆脱它,并想变得即简单而又单纯起来,却茫然无力,心有所不甘。
    自警:不要寄希望于别人对自己理解;不要让别人听取探索中痛苦哭号;不要埋怨他人不努力、不奋进,唯有保持自己头脑清醒和前进步伐,在没有拥有能够说服别人的知识、才能和智慧之前,最好是沉默,于孤独中潜心学习、研究,更须有谦虚和平易的风度。           

    1985年1月22日 周二
    考查课测验全部结束了,今日物理考试。在半年时间,物理、化学、数学、生物课程全部学完,在复习中,才了解到课本上所要求知道的知识,但说掌握它们是达不到的。
    复习中,同学说这会儿考试压力比高考有更甚紧迫感。这和自己于期中考试时感受一样。  

    1985年1月25日 周五
    考试即将结束,同学中按耐着一种将要迸发的狂喜。独我自持一份冷清和孤思的伤悲。
    卢嘉锡教授一语:“人之要clear head,clever hands,clean habits.”克己而求之,对身心为大益。

    1985年1月26日 周六
    期末考试完毕。晚阅小说《魂兮归来》。收到XX(高中同学)来信,晚复信,并回复家信一封。

    1985年1月27日 周日
    天阴,昨夜瑞雪,今日空气格外清新。
    日读《魂兮归来》。
    人,除了自然生命之外,还有第二生命,即政治生命。此认识虽不深刻,但联想生途中所见所闻,则不能不感叹政治生命,其对个人生活影响和作用。其令人们为此兀兀穷年、相互倾扎、自欺欺人以至自戕,甚至于死无葬身之处。读《魂兮归来》之间,精学专业之欲念,格外急切。

    1985年1月28日 周一
    晚同XX(大学同年级同乡)散步。归来想,自己和别人在一起时为何不能谈一些其它事情呢?这段时间,班级和宿舍间事情也不少,但却不知云何。
    今日,新开组胚和解剖两门新课,自觉求知欲不强。计划假期间预习一下。

    《怀恋》

    怀恋
    曾经的家园校园
    怀恋
    昔日的朋友伙伴
    臆念
    摆脱童心的稚气天真
    梦想
    追求真理的神采伟岸

    虚幻吗?
    狂想吗?
    感到它的真切热烈
    事事感到它的茫然失措
    只有
    此时此刻的苦楚
    实在实觉

    《偶拾》

    一斑斓的云雀
    落在我仰望的树梢上
    望着她那美丽婆娑
    我禁不住
    把胸中得疑惑、忧郁、欢乐
    对她倾畅诉说

    她的一声鸣叫
    被我视为知己的话语
    激起心潮无限的澎湃

    我何尝不知你是过客
    但由此引起的爱
    会使我的心
    伴你飞遍天涯云漠

    1985年1月30日 周三  
    鉴今己影,明显有堕落之形!有回到往昔曾有过的无聊、平庸念头及其举止言谈。自持理智训导自己:不应再这样子下去。  
    当情绪和思想被一些世俗表象所困扰时,最好的摆脱办法是察古明世,远眺它国的民情人事。昨日起阅《世界名城---欧洲部分》,从中不难得到感奋振作的东西。  
    其间生活中,自己大可不必自惭形秽,不必刻意掩盖言谈举止的童稚,并故作老成的姿态。生活间,只要报之以诚心,尽可我行我素。

    1985年2月1日 周五  
    考试后这一周,自觉言语太唐突,一些做法和想法的确单纯幼稚。若一直如此,五年将如何渡过啊!  
    稳!稳!稳!

    1985年2月3日 周日  
    离回家仅有一个星期了。对归家情景的测度和设想,即将成为现实。而现实将是怎样呢?半年的生活,使我产生了一种对任何东西都不再信任的情绪,尤其对过去自己曾视为生活动力的东西。或许这一切源于如今太拘泥于现实,不能像过去一样唯感奋在书籍中。是的,现实生活令人感奋事情太少了,我们所处这个时代是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啊?

    1985年2月6日 周三  
    几天来,学习全无精神,虽有意指责自己散漫,但又不强硬。  
    《魂兮归来》,今日下午看完了。如同读其它书一样,其中片言支语,令我回味思考。于此时此际读此书,顾影自省,而今社会不正是处于那么一种惶惑之态吗?最不同的在于没有他们那种浓厚的政治色 ,但而今这种虚无之状,亦同样令人沉闷、压抑和窒息。因为,时代正处于这样一种巨大多变时节,但却没有百家争鸣、醒人耳目的评论场面,人们将何去何从呢?  
    离家半年了,不知家里有何变化?其间偶或听到几声爆竹,走在街上嗅到春节特有气息,心中泛起一种难言的滋味。这滋味不是苦楚,确乎是怀恋和思念,更像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伤感。  
    距回家只有四天了,曾计划在假期间做些有益于下学期学习的事情。但这几天学习情况,不得不自嘲,那将是自欺欺人罢了。不管怎么样,假期中总要做些什么。

    1985年2月8日 周五  
    昨日下午,到黄台路参加火灾现场教训大会,从中看到大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
    半年校园生活,认识到人之一生命运,必须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痴心妄想借助和依赖某种时势、集团和环境等,苟且偏安,更不能像一些人一样,通过幻想的理想化空间,来解救自我或标榜自我德行。其实,真正的出路,应是始终挖掘个人能力,以大众意识、利人思想来创造于社会,并防微杜渐、未雨绸缪于被世人唾弃的不良习气之前。若能如此,必须要先意识到这一点才行。

    1985年2月11日 周一  
    归家两日,昨日初到。日常繁絮,令头脑昏得很。今日渐清醒,自警:勿忘假期应该做的事情“学点本领”。

    1985年2月12日 周二  
    同别人讲,大学半年最感兴趣的是党史课。这全然不是信口开河。因为,通过这种学习清楚了中国近代史发展轮廓。这对于阅读鲁迅和那一时代诸多名家作品是有很大帮助的。历史是人创造的,对历史轨迹的重察,可给予现今思维上一些启发与教训上收获。对整体或片断历史的熟悉和探究,在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创造性能力方面,会特别有益。

    1985年2月13日 周三  
    “人善于自见,自古而然。”曹丕之语,沟通古今也。  
    早,XX(高中同学)来。午后,XX(初中同学)来。晚,同XX一切到XX和XX家中(均为高中同学)。

    1985年2月15日 周五  
    回家许多日,同学间来往不断,相互间言谈问题,均非我日常想象。时逢改革之际,青年思想异常活跃,但那些时兴外貌,是我没有在意的。
    平心而论,我于此时头脑并不清楚,胸无大志,前途也不明了,仅是自己觉得无论局势如何,这种年龄首要的就是掌握知识,练就本领和才能,而不是凭青春的热情盲从于形势。  
    无论在青岛还是在家中,心情、意境都不是畅快、明亮的。一方面,感奋同学于大学中的勇气和魄力;另一方面,也迟疑他们明显拖带的短见和草率。  
    生途上善于探求道路的人,难免迷惘。而通过对同路人的观察和比较后,会明确自己应走的道路方向。

    1985年2月17日 周日  
    一日,忙于应酬来客。入夜,读书学习。  
    苍天不负苦心人。过去每当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于苦思冥想而寻找出路时,往往会从偶遇的书本文句中得到启发,并体会到顿开茅塞的觉悟。此刻读《经历》一书,也恰类此。  
    《经历》一书中,关于外语学习的经验,尤引起我重视。上学期,大学英语成绩不良,问题出在没能理解老师苦心上。听英文广播,唱英文歌曲,这种应用中的学习,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目的。   
    欲求获取知识,不能单凭热情和干劲,还应调节情绪和心理状态,学会去找准开启自我智能的钥匙……就在书本和他人的言论间。

    1985年2月20日 周三 凌晨一时  
    又是一个除夕之夜。连续两年这个时分,因挂念高考,自觉过的不舒畅,而今日心情相较与以往,却更加难言、苦闷了!  
    春节文艺晚会,也许人们对其希望过高,所以看时总不能令人心满意足。这让我想起青岛的学习生活。  
    春节一到,时光会随着来来往往的拜年,而过得更速、更快。  
    从今夜晚会上,以及与同学交往中,总感到国家应该鼓励、推动物质生活和文化环境的高雅情调。而今生活中,在某一些集体或个人身上,明显存在着一种自卑感、缺乏自信心,或者只是盲目自信。其实,不能敬重自己的人,也不能敬重他人,也甚难得到他人的敬重。

    1985年2月20日 周三 晚九时  
    与他人交谈,可以看到自己过去行为选择的源头,进而启发、明了现今的路途。  
    过去,自己之所以能够在愁苦中振作起来,是因为自信能够成就某一事业。而这一事业,在客观上是自己必须要去负担的责任;另外,自己总想探求解决周围生活中烦厌、苦恼的办法。然而,现实生活中间,那令人苦恼的事又何其多啊!多少次思索、痛定后,责己只应尽心用力于谋生的工作,但随时间推移,却忘却了曾经的自警和责备,又回到了旧思老路上面!

    《无题》

    我深深地感到自己是那样的渺小
    无知、无智、无力
    我 地到书中寻找
    丰己的箴言、警句
    每一次痛苦的沉思中
    我都能觅得解愁的知己
    多少次啊
    振奋了又消沉
    消沉了又振奋
    到如今
    人儿变得沉默、寡言、深沉
    又夹杂着时常的诙谐、风趣
    然日常生活中间
    却在自警
    贯注精力于功课学习
    取得优异成绩
    要实际

    1985年2月22日 周五  
    午后,参加初中学聚会。思绪乱得很,于今社会生活中难以找到自己位子。  
    昨日想,人生于世,仅以延年益寿论,终老之困,多源于病疾,而疾病的产生源于物质和精神上矛盾。物质之原因,世人可明察,易于理解。而精神之忧,则非为众人所通识。教育倡导物质第一、精神第二。但我认为,在个人问题上,物质力量非自我力量所均能操纵,而精神力量则转为最经济有效的自我作为。  
    如今,自己情绪上是不明快的。社会局面,虽没有了政治口号束缚,但却又陷入了随意放荡的倾向。文化事业,缺乏对年轻人有利有效指导,似乎在让人们于“实践中求真知”,在谋求一种“树大自直”的效果。就此来讲,自己对同辈的担忧,全是杞人忧天、痴心妄想了。  
    按自己专业志趣走下去吧。但自己专业和志趣中问题,又是多么令人费神!

    1985年2月23日 周六  
    午后,参加高中同学聚会。  
    阅威廉•毛姆《人生的枷锁》。在已读章节中,结识了许多人。作为个性的人,其书中为人处世的举止言谈以及作者针对人物的剖析,对我而今的生活,都颇有现实意义。阅读时想,再系统看一些国内的书籍。

    1985年2月26日 周二  
    《人生的枷锁》中许多议论话语,颇令人回味。近日,略感到自己思维有些被其感化了。之所以如此,因为书中的一些话语和感受与以往我自己所欲言论和感受到的东西,是那样相似,甚至雷同。  
    近几日生活,令人劳神而伤感。好友相聚、母亲责怪、父亲醉酒、姐姐同事问题等等。理弄这一切时,一再劝自己,稳下心情来,去做理智上应该做的事情。
    昨日,收到大学同学来信,使我想象回校生活之举更甚。

    1985年3月1日 周五  
    《人性的枷锁》今日读完,至于内容的优劣,个人直觉是最好的回答。就其写作技巧而言,"脉络清晰"是能抓住读者的关键之一。  
    自考入大学,日记写意,通常提笔茫然。有时,真想记下自己所感烦恼的一切,而这些烦恼,却因由自己的幼稚或固执偏见。所以,事过省醒后,也就无意记述了。  
    翻阅早期日记,“温故而知新”岂止仅指学习啊!亦可针对一个人各种主观意识,如:理想或生活策动力等。  
    伟大人物经常是一些感情充沛的人,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其往往因热衷于一个尤物,或不被青睐;或感念这份情感,而去发愤,而去创业。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说法似乎是对伟人的非难和贬低,而事实真相,却就是如此。  
    上学期功课学习,所谓学习方法,不过就是读教科书和记课堂笔记,只求能通过考试,没有用心在学好并掌握知识上面。下半年解剖学、组织胚胎,如不能用心记忆和真正熟悉的话,考试一关也难通过。回校后,一定要做这方面的努力,更需要控制和约束自己。

    1985年3月4日 周一  
    初中许多同学已经进入了工厂。较我所知道的工厂和工种,他们工作已经是非常好了。但与他们交谈,人人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感到索然乏味,或说仅为了生存而如此,全没有青年人的热情和朝气。总认为青年人,如我们这个年龄,不应该把精力和勇气,全部倾注在泛泛社交上。因为,那只能是一种消遣,或说是在麻木中宣泄一下忧郁、愁苦吧。但是,仔细想一想,若不如此,他们又能做些什么呢?的确想不出答案来,脑子里很空……  
    想到这,又联系到姐姐同学们,觉得他们应学些实际生存本领和为人处世美德,即利己也有益于社会。过去经常担忧他们青工业余生活,眼下却疑虑他们全部的工作和生活,甚至明天或老年时的生活情趣。  
    善良、仁慈、博爱始终是改观并美化社会环境的灵丹妙药。只是苦于找不到能使人人具备这样美德的办法,而不应为了是否承认这一观点,去喋喋不休、上纲上线。

    1985年3月5日 周二 晚有冰雹  
    夜,偶见“文革”高潮时(1966、1967年)散发的文件和传单。那样的破口谩骂、盲目尊崇、愚妄而麻木之状,用“触目惊心”不足以表达此刻的感慨、疑惑和愤懑。设身处地去想象,环视而今现实,民众对过去言论举止上的荒唐滑稽,是没有觉醒的,他们一味匆匆前行着生存所必须的道路。这样一种“永往直前”的生活模式,的确少有伤逝和触及旧创的痛苦、酸楚与悲愤!但是,这样一种种“康乐大道”是否有了足够的保障呢?  
    社会生命和个人生命息息相关,这是人等同与其它动物的地方。但人类社会还有更广泛的文化内涵,能够从过去的成功或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以求更美好的未来。这才是人类高于其它动物的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6-6-6 15:45:30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6-6-5 10:24
    还是解释一下吧,否则被人误解,我内心会不安的!

    “亦如毕业前,当时女友现在妻子看过后……”这即是 ...

    先生这么详细地解说,我明白了,原来是我表达的不清楚。我所讲的您对爱情专一,就是因为看见您写的“当时女友现在妻子”才有感而发的。我说这句话,也并非是您日记里的那些朦胧的爱情记忆。
    我为什么这样说,也是有原因的。现在的社会风气,着实不怎么地。从恋爱到结婚甚至相守,能够择一城终老,携一人白首,这样的人,越来越稀有了。不忘初心的人,是我敬佩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17:16:01 | 只看该作者
    伊人轻舞 发表于 2016-6-6 15:45
    先生这么详细地解说,我明白了,原来是我表达的不清楚。我所讲的您对爱情专一,就是因为看见您写的“当时 ...

    “不忘初心的人,是我敬佩的人。”如此一言,不知将会勾起多少人,亦且多少样子的酸甜苦辣咸之味道啊!

    呵呵……我自己曾经质疑“七年之痒”,亦暗自沉思过“爱情三个月,婚姻一百年。”的根由和道理!但对婚姻和家庭,尤其是大家庭里的一大家子人,那一对主角或者还包括儿女的纽带/根结内,必须用心去呵护,并必须彼此自觉承担责任,才能维持下去。而且其中,不应是苟且,而且能有真实可感的幸福滋味……其实,人或许真正步入老年队伍之后,才会懂得年轻时一份洁身自好和固执爱情的心思与理念,及其社会或个人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6-7 10:24: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6-7 11:00 编辑

    1985年3月9日 周六

    昨晚,乘9:30分(晚点至9:55)105次列车,于今晨6:10分到青岛。
    放假期间,思考成熟一些事情。而此刻,坐在宿舍里,却感到格外冷清。心情抑郁,始终乐呵不起来,一心只盼着快快上课!

    1985年3月12日 周二  
    上课两天了。目前学习,平心而论,索然无趣!面对现实,这样功课学习又不能放松,总要过得去才行。  
    长远想,想长远。这种思虑是自己苦衷源头。而今社会现象,绝对不是无可议论的!青年人生活,尤其中国青年人的生活不是完美的。其中,虽有感人亢奋事迹,但更有许多的不足、欠缺和弊病。

    1985年3月17日 周日  
    回校第一个星期天。这一周感觉过的很慢,几天到像经历了数月。此时,有一种无所事事的茫然,想起在家时候,寂静院落,手边有几本书翻翻读读,乐乎哉也!  
    过去一周明显感到功课上的压力,不同与上学期的数理化,其多数内容在中学时已经有所接触,而眼下的全是新知识。对前途思虑,往往夜里想象十分亢奋激昂,落在白天,又变得虚无飘渺,禁不住自嘲起来。  
    订阅的两种杂志,已收到了几期。其中,《医学研究通讯》不佳,不过从中可以了解一些医学信讯,增加一点专业性认识,借此引起自己的学习兴趣;另一本《世界史研究动态》非常好,开阔了眼界,其涉及许多历史和现实世界实质性问题,对于了解和认识社会变迁,甚有裨益。  
    “日本人没有抽象的哲学”。书本上这样一句话应该如何去理解呢?或许是指在生活中不拘任何形式,而以利于己的(狭义的)生存为目的;或者指,唯求实际和务实,摒弃任何抽象的哲学理由罢了。

    《祝愿》

    春日如此的温暖、和缓
    温暖、和缓的如同你的语言

    你看
    此时此景
    勾起我怀恋的情思

    朋友
    春天里
    我虽沉默于你
    而一颗心却不依我的理智
    去遗忘你
    不再追忆

    我真诚地感念着你
    默默祈祷
    祝顺利、安好、成功
    摒弃我
    利己的目的

    1985年3月19日 周二  
    外语学习进步不大。做练习中,感到问题出在平时太不专注,尤其在英文翻译上,不通顺、不流畅是一个现实问题。  
    遇事时不固执,有错时敢于低头,不能不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办法。  

    1985年3月21日 周四  
    大学学习半年多了,却从没有过获得了专业知识的喜悦。这话表达的不甚准确,其实应是脑子里面,始终还是一种空荡荡的感觉。尽管考试也考了,测试也通过了,学习时也能理解。但感情和心理上,对于这儿的教育学习,依旧感到陌生,并热乎不起来。因此,生活中时常觉得无处使劲,空漠孤寂!或许这说明自己还没有真正适应这里生活吧。  
    本学期的功课,多数是考试课。知识繁杂量大,但这儿的春天和初夏,特别温暖适宜,可能有助于渡过学习上难关。前些日子想:这样一大摞子课本如何能掌握住呢?仅是看上一眼,就有些泄气!但想到当初考医学院盘算,这一切不正是预料中事情吗。
    自警:二十一岁,美好年华,端正一种姿态,兢兢业业、兀兀穷年。

    《望》
    不平静的海上
    有一只飘摇的船
    它在寻找安身立命的
    大陆

    1985年3月27日 周三 阴 大风  
    日读黑格尔《美学》。先读朱光潜先生译后记,在朦胧中获得一些感知。  
    原文阅读进展缓慢,主要是语句冗涩之故。读这样文章,我觉得只要尽力往下读,不一定每句每段皆晓其义,通过“猝读”中支言片语的领会,再结合对著者写作目的及其方向上有了整体印象和浅显认识之后,再细细品读,掌握其要旨。  
    从昨日读《美学》译后记和原文部分(主要刻意于段落后译者注解)中,认识到“诗”贵在能汲取形象艺术(如绘画、雕塑)和音乐的长处或说他们的文化精髓(即表达理念、心情和精神生活)后,而修其不足,并使诗之形象成为既有画的形象美又有音乐节奏感的语言艺术。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恰是如此理念的诗句。其意境之美、韵律之妙,非绘画和音乐所能传达;其静中有动、绘声绘色,让人于自然生机之中,感受出来一份“月高夜寂”的冷落和清凉。

    1985年3月29日 周五

    《无题》

    小城大厦林立、人流熙攘
    在其上空徜徉
    映帘的是静谧安详
    听到的是偶或传来劳动者那浑厚而平淡的声响
    对世冷漠者在这里路过
    得到的只有更甚悲厌和沮丧
    唯有热爱生活的人
    在这冷清、寂寞中
    获取发愤的勇气和力量

    不要企盼那精神的宿主
    对你理解和颂扬
    只有沉溺无私劳作中
    才能感受
    生命意义的热光

    昨日收到高中同学来信,谈到大学中的生活感受。于回信中,自觉对现实社会有一种朦胧觉悟,故作上文。  
    在这两日情绪低落的思考和学习中,尤其在《美学》阅读上,突然意识到只有深入读习像《美学》这样艰涩、高深的理论性知识,才能引起自己志趣,情绪才有所高涨,脑子才能活泼起来,在功课学习上,也随之有了学下去的心情。

    1985年4月2日 周二 晴  
    阅《美学》,思路更加清晰了一些。其文中一语“其实对于其它目的,用其它手段,结果可能更圆满些”。此语,一下子点破了平时自己的烦恼。每一目的实现,无论狭隘还是高尚,都应有一个最佳途径。若像平时渴望的,总想一举多得或一劳永逸,如此模样,也不是说完全不可能,但针对其中某一些烦恼的解决,还会存在更好的办法和途径。当下,不得不叹服黑格尔思想的缜密、客观和实用,读其书让我也实际了起来。  
    想起去年在补习班学习时,苦思竭虑、求索不止的动机,却是在想象和探求怎样让自己老的时候还能从生活中获得乐趣。自思:这其中的乐趣,不单单来自周围环境中他人关心照料,而在于有自我所衷心、赏悦、热爱的事物。当时一直认为这一事物,应是一生所为的事业,或能是一种练就的技巧。但是,于此时我在想:个人努力寻觅的这一事物,是否一定要与自己安身立命的工作一致起来呢?  
    一个人的个性行为,只有适合了其当时社会内在规律所要其做的一切时,其才会是成功而伟大的。虽说,某一个人在生活中的机遇,往往不可预计,但对于由无数个体和机遇构成的社会整体而言,各种因素会在一定时期造就出一个这样的成功者。  
    3月30-31日,姐姐来青岛游玩。  
    只有接触人群场合多了,一个人才能看清楚自己作为社会一员所处在的社会位置和其生活环境的优劣。若是一个善于思索的人,可以借此剖析自己,量力而行地去做一生所能做到最好的事情,或通过去创新,借以体现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1985年4月5日 周五 晴  
    午阅过去的日记。寒假中,XX(一位邻居同龄人)说我变得消沉了。新学期过了这长时间,躬身自省不单是头脑混得很、情绪低落,而且也变得有些俗气。上学期,执意让自己言谈举止上变得老成些,此时想:人无须去讲究或刻意于那些形式,只要做到 处处尊重他人并赢得他人的尊重,即可。实在说,以往要求自己老成些的目的,就在于孩子气时别人不会敬重你,细想这也是实际的事情。

    1985年4月7日 周日  
    早上,陪同学去中山路买录音机。
    午后,看书少许,给XX(书信交往多年的文友)回信。  
    写信中,觉得许多话在胸中回荡着,不如写出来令自己振奋。但是,一旦写出来之后,耀然纸上的许多认识和言论,尤其在格调上,又让自己觉得后怕、惭愧不已!静想:既然利于己而无害与他人,又“虑”从何来呢?



    1985年4月9日 周二 晴  
    人的情绪有时是不能自持的,但情绪上的沉毅或哀痛,则一定有其缘由,只是一定时间内,自己还不能明确罢了。之所以平常沉默时,特别在情绪低落中,通常能从这里那里发现能使自己有突然颖悟般的只言片语和真知灼见,根本在于“事出有因”。
    被奚落或嘲笑,其实并不可怕,仅是自尊、虚荣心理上的一点刺伤和创痛而已!不必为天真、幼稚的冲动,所招徕的议论或白眼,而去顾虑重重。  
    大学的问题之一,就是形式上的不灵活、不活泼。其二,还有学生们缺乏品德上的自修和刻意培养。大学的宗旨,在于育人、育才。世上没有一所大学,能使其所有学生都堪称社会名流,但任何一所大学,都应该不难做到,使其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和懂得何谓社会中“大写的人”。那么,像这样一个“大写的人”的形象又会是怎样的呢?难道就是“自强不息、乐观存世、思想先进……吗?吾当思之、断之、求之!

    1985年4月11日 周四 晴 大风  
    造福世界的是人,带给民众疾苦的也是人,而这里的“人”,说成“某一些人”,才符合客观事实。  
    昨晚与同学散步,她责我“志大才疏”。实在讲,这也是我个人“自觉卑微、经常自责”的话!  
    读《美学》时,常想:一个人究竟如何作为,才能被视为给社会造福,既能够不单是为了自己存活时的社会,也能有利于其身后的社会,而且不仅是其民族,甚至整个世界,均能从其作为之中获得幸福感呢?  
    已经意识到目前这样一种彷徨、苦痛而冷漠的姿态,对自己或对社会,终是无益的,但自己又不能决断前行的路!市侩的东西有些是人之常情实事,若始终逃避庸常的感情,像这样现实吗?  
    一个人能够使其生活中遇到的一切摩擦、瓜葛和矛盾,都得到和缓恰当的解决掉了。这或许正是其能力水平的一种表现吧。

    1985年4月12日 周五  
    下午运动会。
    情绪低沉,烦躁之极。这种状况联想到高中的教训。高中三年间,所学习知识,不如说是在高中第三年学到的知识,而对于那些书本知识,确乎又是在补习班的一年中,才灵活而牢固地掌握了。虽说知识从学习到掌握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但这种松垮懒散的如“老牛拉破车”一样积累,又是否合理。  
    随年龄增长,一个人于思想观念上的转化,非自我所能预见,于许多情况下,更不是个人力量所能控制。所以说这些,是感到已去的半年和现今的生活又回到了过去经历的老路上。如果有人问,现在感到最无奈的事情是什么?我的回答,应该是眼下大学生活的日程安排不能独自设计,还必须要去迎合周围的这事情或那活动,其后果就是使得专业攻读或是去自学知识,都变得不那么随意和自然了。

    1985年4月15日 周一  
    嫉妒之心,不仅伤别人,而且伤害自己。此心所存,往往是人格品行狭隘所致,其狭隘乃是人性自私、占有欲作祟。此种欲念上升,而行为冲动又不能自抑时,最为庸常引火烧身的根源。去之和防范之,当依宽大为怀,长存宇宙苍穹、生死过客的理念,尚须凭自信和理智。  
    晨,获悉学校要设选修课,打算选一两门,充填生活空间。 

    《心愿》

    蔷薇花
    俏丽、柔美、无暇
    一朵朵奔放、挺拔
    令我陶醉啊
    你那弥散、沁心的芳菲

    愿上苍
    变我失去理智
    不再有凋谢的顾虑
    但个性总让我回到实际
    思念着你的踪迹

    我愿为春风
    携来晨露和丝雨
    只为你
    更加鲜艳、绽放、美丽
    不要依赖我
    不是我无情
    是我无力

    1985年4月16日 周二  
    阅《美学》“抒情诗歌部分”。
    人之精神世界的“情感、观感、思维”的发展,是由实体形象艺术(绘画、雕塑)到诗歌文学艺术以至于哲学体系。哲学是人类思维的高水平表现,它的形成需要有意识的归纳、推理和钻研,是后天努力的结果,非单凭直觉和直感,既能知之和传达之。  
    文化历史表明,由原始部落到国家社会形成,在人之思维能力上表现,往往源于创作者被遭个人命运坎坷多舛,而且最常受到人身上的攻击和迫害,其原因何在?是其作为的现实意义及其价值微小,还是一种社会进步的宿命使然。  
    近代人类思维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为系统化,这一系统化最成功及其颇见社会成效的,则是哲学体系化的影响。哲学是而今世界和未来社会最能产生奇迹的源泉,马克思对社会发展的哲学论述,之所以能够被国家和政党当成社会革命旗帜,则为有利的旁证。  
    用发展的眼观去看,文学艺术会逐渐像绘画、诗歌一样遭到冷落,而哲学性论述,将上升为民众的通俗鉴赏品。  

    1985年4月18日 周四 晚有雨  
    读《果戈理传》(苏联,伊•佐洛图斯基著,刘伦振等译。),如同毛姆的半自传体“人生枷锁”一样,他们童年、少年和青年时的经历,尤其存在于思想上的抑郁、沉闷的来源以及令其直觉上爽朗、舒畅的东西,都颇多同感。  
    果戈理的个性和作为或说其思想形成与发展轨迹,代表了热爱民族、臆想依个人力量并借助语言魄力,来服务于社会进步事业的一类青年。

    1985年4月19日  周五
    今日情绪有些异常,追溯往昔情绪波动的原因,自知这一切源于某种信息迎合了自己急切上进的心思和索求生活之目的。若依果戈理的理想,臆求借文学力作,振人醒人,知己力之不凡,而自我,却苦于怀疑和恍惚,甚至纠缠于周围生活的时俗情致!
    近几日读《美学》,时常陷入沉思和想象,头脑依然清晰和条理。凡生活现实中,特别是干某种事业,“理智、条理、系统性”是达到目的地的有效途经和必须要求,现代科学和哲学的发达,应归功于其中系统性思辨。由此,我觉得不应再拖着一条庸人的长辫子了而不培养自己的性格,生活中不保持住自己的个性和理想,今生将无所作为,无论已明确或尚在迟疑恍惚的生活目标,都将成为泡影;都将存在于臆想中,并被意想不到的庸常知识所冲散而淡化,即使永不沉沦,能够不断自省自励,也不过是一个浪漫的幻想家而已。这样生活的人,对自己将是难以拂去的烦躁苦痛和无穷尽的烦恼,对社会只是又多了一个性格孤僻之人。
    还是不去追求瞬间的荣耀吧!
    眼下主要任务:求索于哲学、掌握目前的功课;不求得过且过,而求“利于行业”。生活上切忌虚荣,力避优柔寡断、哗众取宠、与人争执、固执己见。

    《远离》

    泪儿充盈眼眶
    因确定远离你的心念
    被人唾弃、不屑
    是我选择的行迹
    让你气恼、嘲笑
    我不再去想去虑
    “适者生存”
    是我最有效的慰籍。

    1985年4月23日  周二
    星期天去黄岛。星期一清晨,见树枝上,已绿叶荧荧了。
    姐姐结婚去京旅游。念父母近两年间儿女远离之心情,一定甚苦!心生一种说不出的忧伤。
    晚,胚胎老师一席话,使我平时对学习的认识有所触动。自学能力应是大学生实际能力水平的判定。就吾而言,对自己喜欢的文学书籍,自学能力则甚强,根本没有被人强迫的因素,而对学业功课,则是在压力下,甚至在老师作业和考试的强求下成行之。我们虽处于八十时代,但如今大学,起码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却不是时代最先进的。在学校教育中,总觉得大学是培养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型人才的场所,而目前整体要求方面,起码在外表上一定要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和生活作风上四平八稳,其对思想活跃者而言,这样一种生活极其压抑和苦闷。

    1985年4月26日  周五

    《遐想》

    是为前途
    还是单单为了你
    上苍就是如此
    创造机遇
    摆弄事宜

    缠绕的苦索
    正在消去
    通行的路
    虽不平坦
    却是那样的清晰。

    打算明日回家,今日请假,欲在家多待几日。姐姐结婚,家中应有事需做,但真正原因是自己想通过这瞬间的远离,与现今环境暂时解脱,来理清自己思路。
    眼下集体生活中,可以娱乐的活动,惟有跳舞,而其它形式,确实很难搞起来!集体环境下,校方没有用心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来满足精力充沛的青春需要,只要依赖自己喜好和索求,用以填充即将失去或应得到的东西。

    1985年4月30日  周二
    星期天到家,计划五一晚归。
    济南天气较青岛尤显得燥热,而在静谧、生机、温情的家园中,身心感到格外的甜润。这形体的移动,环境的异变,不仅对身心,而且对头脑,乃有甚多的益处。
    人于世间,能够 自警,看清自身利弊,克制自我情感,保持理智,这是难能可贵的。一个人在理智中,若能以勤勉和劳作,来挽救瞬间即逝的年龄岁月,并成绩自我理想和工作事业,则可称为于社会中“安身立命”的实实在在人物。
    山外青山楼外楼……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两面枝。

    1985年5月3日  周五
    赶着读《果戈理传》。此书可谓神遇,果戈理的怪癖,别林斯基的惆怅,对我而言,都不难理解。精神理念与客观实体之矛盾中间的不可调和性及其所能调和的手段,都无奈和滑稽的是多么令人懊恼、悲伤和愤懑啊!
    难道不鄙陋、不愚妄而是拥有爱心的人们,真的找不到满意而完美的形象了吗?难道这就是所谓“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法则吗?不这样去想,又如何去看待和说明,从俄国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别林斯基到法国的莫泊桑等等无数人间奇才良秀的生活忧虑和溘然早逝。
    五一晚归校。三日之别,校园中跳舞,已蔚然成风。对比刚刚于大明湖畔,所见三五成群的舞动形象,此可谓当下国家之风尚了吧。
    沉思中觉得:常人的余暇和过剩精力,如果只是一味消磨在沉默与苦闷之中,其对个人和对社会都会是无益而有害的,在跳舞的异性接触中,可以看到人们彼此能力上的差异,也可从中学到一点自制力和应有的礼貌……不可说一无是处。

    1985年5月6日  周一 晨天空格外晴朗

    《安抚》

    默默地
    默默地
    克制住这羽翼撩拨的心血之冲动
    默念着
    默念着
    聆听上帝的操纵

    仅仅只是这样
    心灵却已经斑斑创伤
    血滴滴与内流的泪水交融

    在而今空漠虚无的上界和空间
    我只能
    单凭己力的强劲不滞
    用毅力、耐心、倔强和勇气
    执着地追求实现人生意义的载体
    又听任上天
    来应对和安置我为人的庸常琐事
    对待生活的你、你、你……


    1985年5月9日  周四
    早起,跑步到中山公园,空气格外凉爽,心境也很好。
    周二,看《马可•波罗》,勾起思潮无限澎湃,仿佛置身在一样的大自然壮阔中。我真的渴望能够那样走出去领略一番,然后,把感受书写下来传达世人。
    昨日,课堂上写下列语句:

    我诅咒苍天
    设置空间、时间的阻拦
    我蔑视传统
    虚伪地羁绊自然奔畅的情感
    我深深地知道
    生活中我在自欺
    源于客观前的怯懦、猜疑

    我多想生活在梦里
    因为这样
    欢乐痛苦都将得到瞬间品尝
    却不会产生海潮般的忧虑、自欺、凄切和沮丧

    晚,漫步海滨,遐想多于追念。
    今晚,读罢《果戈理传》。此书,不仅让我认识了果戈理,更可喜的是从中了解到一些别林斯基的事情。如果说“别林斯基的思想,臆求通过对全社会从形式到内容上的改造,来求得社会的进步”的话,那么,果戈理则是:以规劝、惊醒世人,用基督教对人性心灵的教诲,让每个人通过慎独、省醒、爱人的觉悟,来求得社会的和平、自由和进步。
    对照自己以往想法,更接近果戈理的意念。其实,这是现今所处社会环境的必然。此刻读过此书,总觉得不能人云亦云地做结论和去思考,而应从社会、个人和其他途径上,去广泛系统地的理解和认识。就是说,对现有社会形态和内容,应该研究其科学依据和思想论著,这既包括“马、列“也应涉猎其他,而相关人性的思考,眼下自己仅是从小说、传记中获取知识,还应注重观察周围现实人的生活,并寻找其他触类旁通的途经。

    1985年5月12日  周日 阴雨
    学习总是很难做到专心致志!无论眼下的同学,还是以往的朋友、亲友或乡邻,一般都很难理解这种不勤奋行为的理由和所以然。而我自己对此,也十分迷惘,总想寻其根源。
    昨日,参加同学讨论会,内容虽引不起我的兴趣,但谈论到将来,却使我略微有些清醒。将来进入医院,自己想起多大的作用?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就自己了解的社会情况,结论是不明快的。

    1985年5月14日  周二 晴
    大学不是生命的归宿,大学之后还有更长的路,要去走,要去闯。
    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全在于他自己劳动的结果/成果。

    1985年5月16日  周四 晴
    几日来,阅读《鲁迅全集》(十六卷)、《艰难时世》(狄更斯)、《美的历程》(李泽厚)。
    第一部书,令我认识到文学上的各种主义及日本学者对西方各文学的看法、观点。
    第二部书,像一把尺子,对我过去的思想实有冲击,的确很有教益。
    第三部书,证实了过去的一种认识:在看过西方书籍的基础上,转而研读我国的名家著作,无论对于传统思想,还是对于民族风俗和人情世故,都可以得到新的深刻认识。
    下午于黄台路,听老师讲深圳等大学情况。我觉得:实践对人十分有益,是难得的培养才干、提高智慧的途径,但从某种程度上讲,或说从实际生活情况去看,理论学习则是绝对不容忽视的一个过程。

    1985年5月18日  周六 早有雨
    午,写家信,情绪一发而不可收,随后头脑中,确乎明确了一些问题。人言“语言落后于思想”。若像今日这样,久而久之,我或许能够掌握和领略到利用写作来表达思想的技巧。
    《美的历程》令我爱不释手,思路十分奔畅,勾起无限联想,从中看到自己以往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本没有什么可神秘的,在中国过去的历史中,有无数的个体,也曾为之痛苦、思考和求索过。

    《沉默的爱怜》

    小小鸿雁
    不知带走了我的什么
    既没了前时思念的痛楚
    也没了此刻心神的畅乐
    或许这就是理智作怪吧
    是这样吗?
    苍天神灵
    就让她也这般
    沉静、高洁吧

    1985年5月19日  周日
    上午,与同学漫步八大关海滨,对我们眼下的学习方法,有所认识。这两天,让我觉得,思想如同弥散的云,空泛辽阔,表现美丽,却力量不足。

    1985年5月20日  周一
    《美的历程》阅毕,头脑似乎清楚了一些问题,或说看到了一些问题,如关于处世、人生意义和社会价值等。在阅读时,自我的感受可以说明这一点,而此刻思绪纷繁、痛楚郁闷,也说明这一点!是啊,真正能给我明确答案,并能解开我个人郁结的人并没有,起码到目前为止是这样的。
    本学期大半时间已去,的确事情繁多的缘故,对于前一段的生活,甚至一点印象也没有了!不管是针对学习还是其它琐事,简直都一样“空空如也”!或许里面有什么规律可循吧?

    1985年5月24日  周五
    近两天读《月亮与六便士》,感寒气扑面,尤以今日为甚!突然觉察到,自我多年来回肠荡气的对世间看法和认识,都非首创,前人已经有所洞察,有所剖析了!唯一可以欣慰的只是“彼一时此一时也”。

    1985年5月27日  周一
    前两日,中学同学来青岛游玩,时间随之匆匆逝去。
    无法解脱《月亮与六便士》和前时《美的历程》造成的此段时间内的意绪负担,让我纠缠于书本展现的生活场景中,苦苦挣扎,极力想要理清思路来说服自己。
    生活的帷幕,对我来说不过是刚刚掀起一角,而让我看到的不甚清楚的一幕,却与童心夙愿相去的竟然是那样遥远!

    《天问》
    难道
    任人生就这样
    带着意绪的忧郁、怅惘
    怀着情感的压抑、愁肠
    无声无息地度过
    一季一年的时光

    难道
    任人生就这样
    把青春的激情和热血
    消泻在梦乡慰籍的呓语
    尾随墨客的感喟逸致
    随喜纵荡

    多的是怯懦空想
    少的是勇气独创

    世间匆匆过客
    无须忘川洗涤
    自消自亡

    1985年5月28日  周二  晴
    大学的学习目的,究竟是获取知识还是谋求文凭?而二者,其实不是非此即彼的不可调和矛盾,但学校或说我国教育上,现有的许多规定和条文,尤其再加上执行者机械的认识和实施,更把学习目的弄得愈发模糊不清了。
    一日日的学习,只是临近考试,在紧张复习中,才觉得一种有所收获的感受,而考试一过,一切全无,镜花水月一般。
    近来人来人往,时间随之逝去,自知情绪不振,而心烦意乱。若根究其中真正原因,不能不说是对功课和将至期末考试的忧虑。因为,这总是最实际而现实的问题。外在的因素,往往佐佑和影响着内心世界是否“动荡与飘逸、欢快与惆怅”。
    学习是为了获取知识,这是我往昔虽没有明确点明,却已有所意识的学习目的。或许正因为自己没有真正认清这其中的意义,平时学习中,也就没能以此为目的,而在注重像学习方法、总结经验、掌握技巧上,去真正用心和下苦功夫!也没能使自己具有了一种对专业充满兴致的学习能力。因此,头脑中对于功课知识至今没有形成清晰、系统的脉络,而依旧是空泛、纷乱、不得要旨!
    考试及其成绩是考察学习能力和掌握知识程度的反映,而人们一般只关注考试成绩单,而不会去深究考试的目的所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成绩不理想,其影响结果,令人伤心、愤懑而又无可奈何。
    我觉得学习的关键问题在于头脑能够保持住一种清醒,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要有一种单纯划一的韧性和耐力,其学习的目的应只有一个“唯利(知识)是图(汲取)”。当然,这其中还有兴趣和自觉学习的问题,无兴趣、强迫性的学习,也一定收效甚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2-30 01:45 , Processed in 0.09757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