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方 于 2016-7-14 20:23 编辑
2016-07-14 农历六月十一 周四 晴转阴
这几天看姜戎先生的《浪图腾》(1~13节),和陈阵一样,被狼迷住了。我知道我的被迷住是表面的,仅仅四分之一左右的那一点点文字,不足以说明,而且,我既不能吃狼肉(不说没有,就是有我也不能,吃不下),也不能吃牛肉羊肉,连去体验一下草原的机会都不敢给自己,何谈那草原狼。
我(会)抽一点时间来记下一些有关《狼图腾》的文字,不是读后感,只是里面一些喜欢的文字,我怕不记载,日后不再翻这本书,里面闪着的火花就熄了。
没看几页书便到了人狼的搏斗,惊讶于嘎斯迈的那份凶狠,九岁的巴雅尔帮他的母亲拽狼腿,无法想象,便找来视频看,遗憾的是视频里也没有搏斗的整个场面,这当然太难拍了,这部“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部全面描写狼的小说”里的主角是狼,狼“演员”培训起来多么困难。1943年10月1日出生于法国的伟大导演让·雅克·阿诺说《狼图腾》是拍给世界的电影,他还是"用真诚的内心直达观众的心灵"。当然,我还是感觉电影没有书本上文字的震撼力。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位伟大的文盲军事家的伟大卓越的军事教官便是狼,草原便是优良清晰直观的实战军事观摩课堂,他的实战经验便是与精锐的狼军队长期作战。真是让人震撼之余思索不断!有人说草原民族徒有武功,不准确,赞成一种观点:“历朝历代,没有武功,哪来的文治?没有武功,再灿烂的文化也会成为一堆瓦砾。汉唐的文治是建立在武功的基础上的。”
曾记得有人说一位伟人是土包子,身为土包子的我一直不是太明白。汉人具有比不锈钢还顽固不化的小农意识,这小农意识的确是让人恐怖的,“草原上有最辽阔的原始和自由。”我感叹辽阔二字,因为常常使用,也常常希望自己,或是他人辽阔一些,心胸也好,视野也好。“草原民族捍卫的是‘大命’——草原和自然的命比人命更宝贵;而农耕民族捍卫的是‘小命’——天下最宝贵的是人命和活命。”我看得一愣,严重同意“大命没了小命全部都没。”想到环保,那些致力于环保的无数仁人志士,向他们致敬!
姜戎先生用词极其幽默还具有狼性,看到“以人之心度狼之腑”、“让人气得想咬牛”、“做贼于豪门的心虚”时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时内心一凛,“心像是从嗓子眼又摔回到胸腔,疼得似乎没有任何知觉”,我的心,似乎也疼起来了。
鲁迅先生说西方人兽性多一些,而中国人家畜性多一些,的确。“世界万物因果关系主宰着人的历史和命运”,“一个民族,首先需要的是猛兽般的勇气和性格,无此前提,智慧和文化则无以附丽”“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心理上的巨大差异——使用宰牲刀好的民族自然比使用镰刀的民族更适应铁与血。”农业民族最根本的一点是“总想拿自己的习惯来改人家的习惯。”我自己也是属于农业民族的。记得一次看电视,说到皇帝,说中国的皇帝大多是游牧民族的,当时似懂非懂,此际,似乎真的有些明白,仅仅是有些明白,距离真正还有距离,这也是需要更深底蕴的。
人们多次把目光投向战争后的伊拉克。萨达姆是一位独裁,如果这位独裁现在依旧统治着伊拉克,伊拉克民众的日子应该比现在好过,肯定好过,至少不遭受战乱,少有恐怖,安居乐业比什么都好,我个人认为。当然,农耕民族的劣根性又适时地钻了出来,有时候,收敛收敛兽性是需要的,尤其在生活这方面,在作为人的时候。“在人类社会,如果专制镇压的力量强大,时间又太久,人群也会渐渐丧失人性中的兽性,而逐渐变为家畜性十足的顺民。顺民多了,民族内部的统治也顺利了,可是一旦遭受外部强大力量的入侵,这个民族就丧失了反抗能力。或者俯首称臣变成异族的顺民,或者被彻底毁灭,变成后人考古发掘的废墟,多少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现在只能到历史博物馆去看了。”
今天的天气很让人不舒服,闷。昨夜睡得不好,只睡四个小时,早晨出门不久就感觉到了饿,坚持了一个多小时。晚饭和睡眠,对于锻炼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晚饭后出去溜达一圈,风吹着,凉快,走着走着,感觉很累。应该是热惹的祸。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