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王洛宾
2009年6月30日,王洛宾音乐艺术馆于在海北州隆重开馆。该馆集中陈列了关于王洛宾的大量照片、实物及200余件不同时期的歌曲、歌剧手稿,是全国最大规模的集中体现王洛宾音乐文化和西部音乐的艺术馆。走进这座西部音乐的艺术馆,你可以立即见到王洛宾的雕塑像,标记着作者王洛宾姓名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词曲谱,和《在那遥远的地方》歌中词中那位好姑娘萨耶卓玛,许多画家,满怀深情,为这首歌,为美丽的卓玛精心绘制了诗意画……
草原情歌的歌唱的旋律,在王洛宾音乐艺术馆深情地回响着,进入了每个人的心中,打动着每一颗心,他触摸着大西北广袤的大地,抚摸着金银滩草原,传感着一个灵魂的蛰动,一颗伟大的心的跳动…… 永远的王洛宾,永远的西部情。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最好的。
王洛宾,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籍贯北京。193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1938年他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王洛宾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代表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等。 1996年,王洛宾在新疆乌鲁木齐去世,享年83岁。他终于回到北京,和夫人黄玉兰一起安息在金山陵园,在他的墓碑背面上刻着《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手稿。 王洛宾倾其毕生精力,深入挖掘、传播西部民歌,收集、整理、改编、创作了歌剧八部,千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出版歌曲集六册。他的作品多以情歌为主。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并且荣获国家颁发的“金唱片特别创作奖”。
《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青春舞曲》和《在银色的月光下》等西部民歌,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已成为中华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世界上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能听到“西部歌王”、“民歌之父”、 “人民音乐家”王洛宾的歌。 《在那遥远的地方》,风靡全球,被多个国家作为经典收藏。法国、德国把《在那遥远的地方》编为中音乐教材,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马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等把演唱《在那遥远的地方》作为保留节目。 音乐无国界,王洛宾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是二十世纪当之无愧的音乐大师,他的作品是世界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 为表彰他为20世纪中华音乐传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7月授予他“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在中国西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伟大的音乐游牧人王洛宾,倾注了毕生的西部情。永远的王洛宾,在中国乃至世界建树了永远的音乐丰碑。
(......)
2012年10月5日,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王洛宾金曲典藏》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系列演出。
(......)
三月的金银滩
2013年,三月的金银滩,袅绕着歌王的旋律,金银滩的鲜花,正在深情地开放。人们去到那遥远的地方,去祭奠歌王。献上一束金银滩的鲜花,祭奠歌王。 3月10日,王洛宾研究专家刘书环先生作主题为《牧歌·囚歌·恋歌——纪念王洛宾先生》专题演讲。 王洛宾生活在动荡年代,大多史料丧失贻尽,人生和作品备受争议,如何还原一个真实的王洛宾。二十多年来,刘书环先生踏着王洛宾的足迹,遍访王洛宾生前好友,收集整理了大批珍贵资料。刘书环先生在演讲中,展示了大量珍贵历史资料解读歌王传奇的一生,使听者耳目一新,如饮甘霖。 三月的金银滩,纪念“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诞辰100周年活动启幕。
3月14日,中国民歌之父、伟大作曲家王洛宾逝世17周年纪念日。 中午14时,“在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在乌鲁木齐红光山亚欧艺术馆新闻厅传出,在料峭的春日中飘扬。 “为歌者而歌”纪念王洛宾诞辰100周年国际书画艺术展,王洛滨二子的女兒王平在现场含泪答謝全世界爱好王洛宾歌曲的各界朋友。 ……
人们来到这遥远的地方,读着王洛宾的遗言:
“愿透过歌曲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人们来到这遥远的地方,抚摸着这个经历遭遇过所有艰辛、苦难、磨难,探索、创痛,幸福,容纳同时超越时代的、带着最丰富的历史信息的伟大的灵魂,希望与真实的王洛宾相遇。
......
每一场音乐会,每一次展览,每一场演出,人们都在怀念,都在思索,都在感动。 永远的王洛宾,永远的西部情。
……
歌王已去遥远的三月的金银滩。 歌王的歌声在全国、全世界每一个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