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8-12 11:09 编辑
第四章有感于《槟榔园文学书院》关闭
我倍感荣幸!大约一年前,经网友推荐来到《槟榔园文学书院》交流社区(下面简称“槟榔园”)。
初到“槟榔园”时,内心是惴惴不安的。在本意上,我个人只想“多看少说”。为什么会有如此个性“本意”呢?因为一踏入该社区之后,第一眼便看到在这里面有许多当时论坛上频繁出来“高谈阔论、颐指使气、志峋气昂”者的名姓,如:皮介行、东海一枭、张三一言、槟郎等等诸君。当时,对于一直自视才疏学浅、孤陋寡闻的我而言,置身如此高朋满座的园地中间,历经陆续发文与偶或跟贴之后,才逐渐熟悉了“槟榔园”的氛围,尤其进一步了解到现今国内外尚散在着如此之多像上面诸君一样“国事、家事、天下事” 世世都关心的人儿……仅是这样一种眼见事实上的认知,着实令我为之一振。
“言论自由”尽管有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不同程度上的解释及说明,但也正是因为存在着如此诸多莫衷一是的说明与解释之状况,恰好表明了“言论自由”在我们今天社会之中,依然既有需要性的渴望,也有抵触性的障碍。所以,针对“言论自由”的理论性探讨和社会性实践,也必将不是一帆风顺,也必会遇到诸多的坎坷、波折和险阻。
“槟榔园”含糊其辞的说要“关闭”,这应是第二次了。近来,对于网络论坛一再被“黑”、被“查封”、被“不明原因的消失”之现象和事实,起码我自己基本视为惯例并习以为常了。当初,“槟榔园”第一次说要“关闭”时,我就连讽带刺地讥笑它“关闭”的不名誉。因为,尽管而今建个网站或搞个论坛,不过是“小菜一碟”。但是,如若像“槟榔园”这般的有诸多来自天南海北、不同年龄段和诸多社会阶层的人们,还能够有这样一个,相互彼此之间,或畅所欲言,或自言自语,或痛斥谩骂,或束缚牵制,或取长补短样式的文化天地,决不应该不加以“认真”的分析、说明和解释,只是说一声“致歉”、道一句“惋惜”、定一个“时间”,即刻便“关门大吉”了。
叶公好龙和虎头蛇尾,是常被世人嘲笑或被外族戏弄的一种民族劣根性。窃以为,作为一个一直倡导“大中华”民族气概和“龙凤”人文精神性的时尚网站,其无论因以何故要关闭,都应理性而客观的给予斑竹和读者们一个“实事求是”的交待或说明。
鲁迅先生曾说,最不愿意以“恶”的心来测度文明人或权势者。同样,对于“槟榔园”的关闭,我自己觉得,其唯一可能性的理由,决不在于“社区特使”所解释的“没能建设好”方面,而是“槟榔园”的气氛,已到了非要“串联”“集会”或“结社”,否则不足以显示其“志同道合”、其“关系融洽”、其“群情激昂”等等目前一般公共场合所能被容许“热闹程度”之极限之边沿上了。
类似“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一样的生活话题,究其社会道理或人文德行,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应是家喻户晓,亦不难理解。但是,“宴席好摆,宾客难请。”像这样一种存在于人世间的尴尬局面,却不是人人均能体会得到,并且都还能体味出来其中的痛心、感伤或悲哀。
尽管对“槟榔园”即将关闭,颇感惋惜和愤懑!但就我自己而言,由衷感谢“槟榔园”曾经给我提供了一个人生舞台……在这里,认清自己、结识朋友、了解社会、瞻望未来。 2004年5月3日草。2014年5月整。2016年8月12日重修于济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