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高山对虾1 于 2016-10-27 20:37 编辑
几年前,凡是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人,大都还清楚地记得风传于民间的这样几个热词:“蒜你狠”“姜你军”“煤超风”“糖高宗”等等,它们的产生,是百姓们不满于市场物资价格的异乎寻常的疯长,而创造出的极具讽刺意味的热词。这些热词流行之广、影响之深,是显而易见的,连我们的前总理温家宝在讲话时,都引用了这些热词。 之所以出现此类热词,其自然原因是因为大蒜辣姜之类的农产品,因货源稀缺而致价格飙高,这才出现了“蒜你狠”和“姜你军”,让蒜农和姜农的获利达到了最大化。 这种高额获利,强烈地刺激了农民种植大蒜和辣姜的积极性,于是乎,出现了一窝蜂的种植大蒜辣姜的局面。由于种植面积超量,造成了次年的大蒜辣姜供过于求,蒜农姜农们因价低而亏本,由原先的“姜你军”变成了“被姜军”的尴尬局面。 这种市场价格的畸形异动现象,若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是绝不会出现的。因为,那时候的种植量跟需求量,国家进行了评估,做到了心中有数,让供求基本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上,再就是,国家拥有相当的物质储备,具有雄厚的市场调控能力,更有打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法律武器,这就保证了百姓不会害怕手里的钱一夜之间大贬值。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制度也在向科学的方向改革,于是,市场经济时代到来了。 市场经济模式,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形成了各种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局面。这本来应该是件值得欢呼的事,可是,由于种植处于极度的自由散漫性和无依据的盲目性,于是,便出现了如股市一样的追高现象,其结果,也跟股市相差无几,大量种植上年的高价作物的追高者被“套牢”了。 当然,出现“蒜你狠”现象,其中也不排除有人为的因素,那就是有人囤积居奇,人为地把本就紧缺的物资因囤积而弄得更加稀缺,然后,囤积者拉高价格,赢得利益的最大化。这种行为,在市场经济模式里,是被认为“会赚钱的能人行为”,是不受法律制约的。 在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中,虽然农民有种植作物的选择自由权,但不应该让他们处在盲目的无政府状态之中,为了提高农民种植的科学性合理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该向农民及时发布有关数据,比如:全国(各省)已经种植XXX多少亩了,估计已经可以满足市场需要,建议农民不宜增加种植量等。这样宏观上的指导,让农民在宏观数据中,选择种植什么作物,这样做,对农民是一种帮助,而不是计划经济模式的强迫。这样做,虽然对于有关部门而言,是有些麻烦,可对农民、对消费者、对国家,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这总比当甩手大掌柜、任由农民因瞎蒙而遭受损失好得多吧? 当前,我国的政府结构很齐全,从乡镇到农业部,逐级都有负责农业的主管部门,这些部门整天都在“忙”什么哪?连基本数据都不负责收集并向农民发送,更不向农民提出合理化的种植建议,不知道这些部门还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吗? 农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是全国十三亿人口吃饭的大事,决不能掉以轻心。如果一旦伤透了农民的心,农业生产掉了下来,我们这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试问全世界谁能管得起我们吃饭? 只要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认真负责起来,真心实意地为着农业的发展、为着农民的富裕动脑子想办法,而不是用市场经济作为挡箭牌来为自己的慵懒和不作为开脱,我想,“蒜你狠”“姜你军”的不正常现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本文曾于2011年贴出过,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从不正常的现象中得到启发,进而把工作做得好一点,没成想,事过五年之后的今天,“蒜你狠”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愈演愈烈。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在不少城市,“蒜你狠”再次卷土重来,大蒜价格正向每500克10元的目标进军,有人开玩笑道:一斤蒜,三斤蛋,这就十分明显地违反了物价与物质应有的价值规律。据懂行人士予测,春节前,会飙升至每斤十二元,甚至更高。 这种“蒜你狠”的卷土重来,不能不说是有关部门的慵懒不作为所致。即使是在当前我党狠抓党风政风的形势下,这些部门的人员依然是高跷腿、喝大茶的作风,恐怕一时之间也难以有较大改变。所以,再过五年,这“蒜你狠”现象能否消失,还真的很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