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里柯克幽默随笔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4 15:1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11-24 15:16 编辑



        手边有一本《里柯克幽默随笔选》,蓝仁哲编选,加拿大研究所合译,重庆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
        首先,简述一下此书的来由:今年(2016年)国庆前夕,媳妇的大爷家堂哥突然给我打电话,说他已经搬进社区新居,旧家里有两箱书籍,因老房子即刻出租,若我需要的话,尽快取走。我专程带回来的书籍,足有一百多本,都是文革后到八十年代末期的文学出版物,其中便有《里柯克幽默随笔选》。关于里柯克其人其书,过去在书刊中仅是一瞥,没有用心关注,更没有读习过该作者名篇或署名文选。
        “斯蒂芬•巴特勒•里柯克(1869.12.30-1944.3.28)是著名的加拿大幽默作家,也是加拿大第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在美国,他被认为是继马克•吐温之后最受人欢迎的幽默作家。”(摘自360百科)
        大约用了两周多时间,当读罢《里柯克幽默随笔选》中《英国人的幽默》一文后,此书内所有文字,借工作闲暇,时断时续默读,总算一览无遗了,而该书中最后一篇《我所谓的幽默》与蓝仁哲先生执笔的《里柯克和他的幽默创作(代译序)》,都是开卷最先阅读者。
        在读习里柯克先生作品之际,我曾经至少向两位朋友推荐过《里柯克幽默随笔选》一书。那么,推荐人家读什么呢?
        一者,里柯克生活的年代和区域,恰是当时甚至直到现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又是欧美资本急剧扩张中社会格局和文化思想的巨变阶段。里柯克先生从著书立说到立足文坛的全部岁月,正值“一战”“二战”中间。仅是这样一种时代背景,凡作者艺术作品中的“人物素描”“讽刺目标”“杂感思想”及其“生活回忆”等等,拿到当下之中国,无论社会名流还是仁者民众都颇具借鉴性价值意义。
        二者,在人生经历过“学生、教师、教授、学者、文艺家”的里柯克作品中,凡涉及中学、大学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无论据实描写还是讽刺幽默,凡涉及的话题、议论和思考,对于自民国以至于今天与未来的中国教育,尤其在体制、思路和设想上,都具有省醒、启发和借鉴意义。在《我所见的牛津》一文中,里柯克的幽默调侃,令我回味亲朋好友从牛津、剑桥亲临教育或游览赏玩后的评议和感慨。数百年来,“牛津”在近乎陈腐、固执和落寞的外观下,为何至今仍存在磁石般吸引力呢?里柯克先生在《我所见的牛津》一文后阐发的“我向牛津发出警告……牛津不出两个世纪就要垮掉。”之预言或警句,不知当初该国政治家、教育家及其大学管理层是如何对待之?更不知针对今日尚存的“牛津”是否涛声依旧?
        三者,在《里柯克幽默随笔选》一书中,从作者本身到蓝仁哲先生及其翻译团队均在表明,该书内的系列文章,于立意、话语和文笔格调上,旨在展示“幽默”的艺术特色。在我看来,起码在这本翻译过来的英文作品中,更像一直在刻意回避“讽刺”或“揶揄”的文化字眼。然而,仅我个人读罢其人其书后,单言里柯克作品中存留给我最为深刻印象的人物,尽管记不住任何一个具体的姓氏名谁,但书中像一个个市长、镇长、会长、银行家、大学教授等人物的音容笑貌,不但活灵活现眼前,更是影影绰绰周边。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份直觉明察,读罢《里柯克幽默随笔选》一书,即刻让我联想到学生时代聆听读习过一类说是“幽默”更应属于“讥嘲”“讽刺”性的短文:《皇帝的新衣》和《金色的喇叭》。
        近代国学教育,“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简称“两用”“双百”,应为我国繁荣艺术文化的理想环境氛围。上周末,因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培训,我亲临济宁孔子学院受教。一天半时间,通过课堂宣讲,结合“孔庙”“孔府”“孔林”“孟庙”“孟府”的现场教学,一行人中不时赞叹当下“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紧迫感和现实意义。期间,睹物思人,却令我回想起当年“批林批孔批宋江”的风潮,而内心深处依稀存留着痛斥“洋奴哲学”“爬行主义”的愤慨和昂扬。眼下,翻阅思考《里柯克幽默随笔选》之后,面对国内文化事业的深化改革,心想凡大中小城乡之间深谙传统文化的志士仁人,即便一再刻意回避“两用”“双百”的方针,是否也应该宣扬鼓吹一下“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价值和意义呢?
    丙申年冬草于济南。

    评分

    参与人数 2文币 +10 贡献 +29 收起 理由
    老党 + 19 很给力!
    一方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发表于 2016-11-24 15:37:52 | 只看该作者
    克谐好,老想您了,这么长一段时间没来,果然在苦修苦练。
    我没读过文中这本书,甚至刚刚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位先生,有这么一本书。但通过读您的感,觉得有一读的愿望。会找时间拜读。
    您的读后感,厚重,朴素,具体。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板凳
    发表于 2016-11-24 19:40:15 | 只看该作者
    您终于来了,克谐先生,带来这么珍贵的文字。说珍贵,是因为,真的没有都过这本书,不知道有这本书,感谢您让一方长知识。见到您很高兴。情感浓郁深厚,行文挥洒自如。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5 10:01:18 | 只看该作者
    万分感谢老党兄和一方先生挂念!

    国庆前后,先是家父身体不适,随后我生活节律完全打乱,又恰逢一下子得到许多珍贵文籍……生活现实的棘手难题,加之翻阅名人名作之间,于颇多感慨之余,自惭形秽,不欲多言。

    多年来,我的生活非常自我,与其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毋宁言“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近十多年来,之所以一直没有放弃读书、书写、出书等行为,最主要原因是为了解除头脑身心的诸多困扰,从中唯求验证自我认识上的对错得失。

    以往在读书写作和网络交流中间,一旦遇到困惑问题,随后便急于想找到“解疑释惑”的办法,更想尽快得到一个“自以为是”的答案。

    我个人时常困惑一些什么问题呢?例如:中国究竟有没有“史诗”?孔子校订“六经”中的“乐经”难道亡佚的真是没留一点痕迹吗?究竟什么是信仰?在以往社会生活间的中国人始终接踵膜拜的会是些什么呢?究竟什么是“长寿”?活着、高龄和长寿之间对具体个人终究意味着什么呢?……

    老党兄说我近段时间在“苦修苦练”的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这期间,除干家务和读杂书之外,忙里偷闲,自娱自乐,特意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投身于像周边交际群、手机微信圈、网络交友平台、舆论影视媒体等实践活动,从中聆听、观望和探求现今人们对于类似上述一些生活疑惑话题的反映、看法、议论、评说等。

    单言通过读书,针对上述我个人困惑的几个问题,季羡林先生关于印度古代两大史诗的部分翻译和严谨评述,基本解决了“史诗”的定义范畴;在夏承焘先生针对宋词的分类评价之中,借助诗词歌赋的归属,我看到一点《乐经》的端倪;而老舍先生“老牛破车”的率性、阿英先生“小说三谈”的雅兴以及八十年代初期相关港台、西方文艺出版物等,无疑都可以窥见天理人情的本质和事象;另外,经过近段时间每日强迫读习纸质书本的体会,不得不感叹,现今信息源流的多元化,起码让我无法再像七八九十年代那样:一书在手,废寝忘食,一气读完矣!

    总之,无论各位同好身居何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天地六合,君子不器,无用而至要,自由且自在……深望“四季歌”常存,道德文章,宜人悦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5 00:18 , Processed in 0.07964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