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74|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研究] 古风古画配诗作品研究专辑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1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367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9 01:10: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写在前面:古风的古画配诗作品,独辟蹊径,借助古画的包含的特定文化内涵,厚重典雅文化特色,仔细揣摩其构图、意境,配上自己精心创作的诗词作品,在古画的原有意境之外锦上添花,或在诠释、引申,或在别开生面、另表一支,在古典文化艺术传承的题目上做了新的探索和扩展,令人耳目一新。下面介绍其中的一组优秀作品:供大家品赏研究。

    [七绝] 林间高士卧 月下美人来

    http://bbs.sijige.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701/20/105606qi7ioizi233z75kr.jpg.thumb.jpg

    立雪严陵一故人,清孤未肯遁精神。
    缘何岁末凝遐想,月下分明几朵春。

           【七绝】   除夕读史小憩

    http://bbs.sijige.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701/27/084104etslkcty1nucs5nd.jpg.thumb.jpg

    手栽花树十围不?日夕生香绕小楼。
    岁末农家欢瑞雪,卷帘斑鬓置春秋。

    [五绝] 琴为子期弹
    题石涛白梅图
    http://bbs.sijige.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701/16/101057k4xs7z253vxzsyxs.jpg.thumb.jpg

    冷冷清清月,凄凄切切琴。
    绝弦花落尽,无复觅知音。

    [五绝] 玉妃思天阙

    http://bbs.sijige.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701/12/150439stkv9t9trsc28vht.jpg.thumb.jpg

    秦岭横云断,蓝关积雪融。
    纵然香散去,也在笛声中

    [五绝] 风飘万玉

    http://bbs.sijige.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612/23/102409o8qqtw5yb85tk5su.jpg.thumb.jpg

    惊声花一片,飞向玉门关。
    几度羌人笛,香消暗雪山

    [五绝] 客至

    http://bbs.sijige.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612/21/141241yskbj91ljba2jyn2.jpg.thumb.jpg

    鹤立松轩外,人围竹火炉。
    小梅初映雪,茶沏紫砂壶。

    [五绝] 晦迹孤山

    http://bbs.sijige.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701/10/111511u2g8if1p2mjf8ta5.jpg.thumb.jpg

    逐波疏影定,乘月暗香浮。
    处士无拘束,归来不系舟。

    [五绝] 岁阑添逸响

    http://bbs.sijige.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612/27/200945x6ph2o3qcuxs3usf.jpg.thumb.jpg

    雪天逢绝色,命酌动吟情。
    起舞来相伴,珊珊玉佩鸣。

    [五绝] 所谓佳人

    http://bbs.sijige.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701/10/163333gzxry7y44wdr73yx.jpg.thumb.jpg

    前时风雪急,近日白云闲。
    执着林和靖,将花作玉颜。

    五绝] 深宫二十年

    http://bbs.sijige.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701/08/080116jot8zxth0j0tvhvp.jpg.thumb.jpg

    玉魄笼香雪,琼枝系紫烟。
    家乡多少事,纷至绮窗前。

    [五绝] 玉妃归去

    http://bbs.sijige.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612/18/124429xmm04aklz7uljf7m.jpg.thumb.jpg

    仿佛孤山上,瑶台现此身。
    林逋遗稿里,惜不会时人

    [五绝] 清气满前川

    http://bbs.sijige.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612/17/133050cetssldpa3apa8y3.jpg.thumb.jpg

    寒极岩流冻,悬冰百尺长。
    犹疑花万朵,素裹不封香。

    [五绝] 一点灵犀一瞬间

    http://bbs.sijige.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612/11/135238j23r63zhz812chie.jpg.thumb.jpg

    怦然心感应,顿觉一身轻。
    起兴诗人醉,梅花亦激情。

    [五绝] 瑶台旧识

    http://bbs.sijige.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612/05/140215xueevevbea9zapev.jpg.thumb.jpg

    逐渐红颜著,何曾易素心。
    玉妃今日醉,元自谪仙吟。

    [五绝] 泽畔掠影

    http://bbs.sijige.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611/18/143749ojf4wq4rl5av747x.jpg.thumb.jpg

    安心危石上,展卷小玲珑。
    泽畔霜天里,香飘五色融。

    [五绝] 独乐乐

    http://bbs.sijige.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611/11/095721opyyfhyip1rpw5pt.jpg.thumb.jpg

    未免陶潜醉,何妨醒屈原。
    愚夫知就里,乐不及今番。

    [七绝] 一篱声韵白衣勤

    http://bbs.sijige.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610/25/194207cbw7tu0gp4pzgp4m.jpg.thumb.jpg

    东篱采菊几曾稀,送酒依然著白衣。
    秋韵未曾盈把赠,醉来高卧吐珠玑。

    编者按:古风的古画配诗作品,粗看像是诗配画的作品类型,细究起来并不尽然,从其创作的过程看,首先要确定可以配诗的古画素材,其次要仔细揣摩理解原画的意境和主题,再次,要贴题创作精短的绝句作品,最后还要在不破坏原画的整体性上,适当地插入到原画的空白位置里去。从此来看,这种创作与现代的配画诗相比。难度增加了很多,甚至算是个二度创作了。其次因为原画都是古典或名家的大作,其配诗不能在气局、格调、意境离原作相差过远,甚至字词的选择也要回归原作的历史、人文环境里面来选择,这就非同一般的难了,值得指出的是,既然作为二度创作,就不能完全拘泥与原作的思想和格局,要有所突破和创新,要有新的亮点,否则一味模拟古人就失去二度创作的意义了。这对创作者的理论学养的要求就更高了,因此古风所从事的诗配画创作难度是很高的。也是对诗词艺术传承的一大突破性贡献。就现在古风作品所达到的水平来看,虽然还不能说尽善尽美,甚至还有各种的不足引发的议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创新的形式是有存在的意义和艺术价值的。
          中国古典绘画流派众多,创作技法方式各异,有些名画在创作背景甚至流传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的传奇性故事,其实已经是一种综合的丰富的文化载体,要想了解透彻,必须要有丰富的阅读积累。古典绘画的每一笔,每一划都可能有讲究,在古画上配诗,除必要的专业知识广博阅历外,更需要的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胆量,对此,佩服古风先生的创新意识和胆量,而其在这方面的大量的创作实践,也为我们开辟了古典文化艺术传承发展的一个新的视野,这是值得我们诗词界同仁们予以认真研究的。
          至于对此种创作方式的议论,我们的意见是大可不必过于计较,我们应该采用开放式的观点往长远看。第一应该鼓励文化创新、鼓励在古典艺术的传承上有新思维,我们在古典文化和艺术上鼓励突破和创新空喊了若干年了,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何其难也,就是因为没有思想上的解放,就是因为大家放不开手脚,囿于经典的不可逾越。其实从创新类型上来看,古风的方法,无非还是嫁接和融合的一种形式,属于衍生出来的新的文化艺术形态,这些方式方法并非没有先例。更不应说三道四,予以否定。我们对于新生艺术形态和萌芽期的创新幼苗应该采取呵护和鼓励的态度,有些缺陷和不足是正常的,在他的发展进程中也会逐步得到修正和解决。对此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创新不是容易的事,否则创新遍地开花了。一个新生的文化形态一开始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这在文学艺术史上很正常。保护新文化形态,新的艺术萌芽是我们文化界同仁的历史责任,也是四季歌社区的建站宗旨,为创新文化萌芽提供生长的环境,鼓励和推动文化创新氛围的的形成、创新意识的成长,尽我们所能培养一批有创新特征的文化新苗,建设好这个文化创新培育基地,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事,我们要坚持不懈做下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8-9 16:15
  • 签到天数: 293 天

    [LV.8]以坛为家I

    沙发
    发表于 2017-2-5 14:30:1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367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2-6 23:16:52 | 只看该作者
    编辑:古风老师:社区公众号想就您的作品进行一次人物专访,对您所从事的诗词写作及其古画配诗的艺术特点提出一些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希望得到你的解答,一些艺术性、技巧性的问题是大家所关心的,另一些包括您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创作,如何挑选古画做素材?这些作品的意义是什么?如何界定这些作品的历史作用?有没有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更是大家所关心的。希望能通过专访把古画配诗的方式和意义和广大热心的读者阐述清楚,也想借此推动我们社区的文化创新活动的开展。
    古风:  谢谢李先生的关注。
    我学习古典诗词整整十年,感觉自己还在摸索之中没有成熟的思想认识。对许多问题做似是而非的回答,对人对己都是不负责任。
    首先我对起承转合中该往哪个方向转感到难以把控,感觉‘夺胎’‘换骨’法更科学,尽管我努力求索着还是无所收获。其次我常在画意中感受到诗意,人们只说诗言情、诗言志却忽略诗言美重要属性,我的社会性题材诗不多源于此。
    最后我选用的多是古人的画作也不打算出诗集,知识产权方面没问题。我相信古画配诗雅俗皆宜前景广阔。
    编者:   好的。我初步列个提纲发给你,你来谈谈想法和认识,一起来讨论和研究一下这些课题,也是一种为大家在传承和发展古典文学和绘画艺术上开窍的好办法和启发,如果就某幅古画来举例来谈一下你的创作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和技巧,那就更好了,对大家开阔思路扩大艺术视野都会大有裨益。
    我刚草拟了一个采访草案我们一起完善一下在上公众号:
    http://bbs.sijige.net/forum.php? ... &extra=page%3D1
    为了对你的创作活动深入的了解,我提供以下的问题先提供给我们内部研究讨论:发表与否由您定夺。
    1、你提出的古体诗词中蕴含的诗言美概念,可以具体讲解引申一下吗?
    2、您提出的古体写作方法中脱胎换骨的理念,具体有何意涵?
    3、您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诗配画创作?
    4、如何挑选古画做素材?
    5、这些作品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如何界定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
    6、您认为那几首配画作品您最满意?
    7、您认为从事诗配画创造的要点、注意事项是什么?
    8、您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和所处的阶段性是如何定位的?
    9、您自己的创作目标是什么?今后的创作计划是什么?
    10、您对我们的公众号有何评价和期待?
    11、采访之外,顺便问一下,业余爱好多吗?
    12、您最喜欢的古典画家和诗人是谁?平时喜欢看哪方面的书籍?
    古风 :  
    1  古诗中有大量表现自然风光的作品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 山接青霄水浸空,山光滟滟水溶溶。 风回一镜揉蓝浅,雨过千峰泼黛浓。”
    题图诗中更是如此,这类诗给人以美的愉悦与情感和志向无关。
    2借用以前古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江西诗派诗人黄庭坚认为这是换骨法深入研究古文的原意进一步加以刻划形容,这叫夺胎法。”这是一条创作捷径,黄庭坚把它局限在古人的成品中,发挥得不彻底。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这个原理不存在制约条件。当我们写出起承句后该向何处转?古人没讲过今人不好把握。个人认为这是制约绝句发展的瓶颈。我们可以利用夺胎换骨法,既从前两句中“不易其意而造其语,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衍生出后两句来。“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前人的这首诗就是范例。
    以上两个问题太大我也在探索之中,思想还未成熟不便发表,敬请先生原谅。
    编者:您说的第一点古典诗词中的美和画面感大家在阅读中都有所感觉,诗歌作者也的确在读者层面传递美的信息,这应该是得到公认的。
    夺胎换骨作为古已有之的诗词创作方法,大家不同程度在使用,但上升到理论层面自觉去运用的人毕竟还不多,
    关于绝句起承转合的写法,古来总结的方法不少。林林总总几十种,但无非递进、借代、比拟、疑问、反转等等。至于您指的方法我看从技术型可以归类于前边的那些方法里去。但就古画配诗的感悟与写作来说,可说是个有经验的好办法,有利于快速谋篇定型。
    古风   我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十有八九都是用夺胎换骨法来解决的,我把起承转合简单地归结为起承再起承。
    怜香惜玉
    苏堤香袅袅,玉雪散东风。
    小小坟前笛,年年冷冽中。
    比如这首诗:起承完后该往哪里转?用夺胎换骨法再承首句,转句“小小坟前笛”出来改为首句再乘下去写出结句“年年冷冽中。”,当然这个结句还要兼顾到“年年冷冽中”这一联。
    记得这首诗我是反推上去完成的作品,我偶然想到了“小小坟前笛”这一句,已经习惯夺胎换骨法了因而可以倒推写作。
    当然这个结句还要兼顾到“玉雪散东风”这一联
    我以为我的作品没有多少认同者,我也不想在此时公开自己未成熟未经过认真思考的意见。请您原谅。
    编者:  起承再起承 这个归类有新意、有启发,起码给我澄清一些归类的迷惑之处。 古典绝句诗中的确有一类在写法上不好归类的例子,结构特征不太明显,但同时感染力、节奏感、整体语言的力度也有所降低,可见起承转合在的诗体语言力度和节奏感上还是有所助益的。
    解析结构,倒推写作,是一个很新颖的想法,估计以此方式来解构古体写作的人还没有,能进一步谈谈解构的方法吗?
    古风:  先有结句或承句再进行创作的先例肯定很多,从起承转合的角度反推着创作难度显然很大,而从夺胎换骨的角度进行就容易的多了。顺向写作,在起承转合的基础上运用夺胎换骨法既能明确转折方向又严谨划一,最为科学。
    编者:听你一说,我也对此方法很感兴趣了,您能举个具体写作实例说明一下吗?
    古风:   风飘万玉
    惊声花一片,飞向玉门关。
    几度羌人笛,香消暗雪山。
    这首诗是我运用起承转合与夺胎换骨较为成功的先例。
    转折时首先考虑从首句寻找突破口,‘羌人笛’夺胎于‘惊声’。
    ‘暗雪山’夺胎于‘飞向’。
    这类诗的不足之处是结构雷同。前两句是流水联,后两句还是流水联。
    我喜欢前两句平行,后两句流水。或者前两句流水,后两句平行。
    编者:  是的,此法承接的好,引申的也好,但在同质性的内涵里研磨,总有波澜不惊,作品的意境和视野没有拓开的感觉,难有雄鸡一唱,异 纷呈的效果。作为符合古画原意的配诗尚可,扩大为绝句的写作的方法可能就不理想了。
    感觉作为细腻理解古典诗词并写作出意境深邃的作品,脱胎换骨法作为一种特别的思路可以为爱好者学习时提供一些要掌握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拓展知识面和赏析时的视野。对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启发写作的思路有很好地帮助。对此可以提倡在诗词专业教学时对此种创作手法进行推介。
    古风:“同质性的内涵里研磨,总有波澜不惊,”确实有局限。
       春风卷入小单于
    塞上单于绕,兼程北雁回。
    寒山前夜笛,吹落洞庭梅。
    这是我在同质性的内涵里研磨出来最为有拓展的诗,笛声角声相对应且地隔千里,气势还是远不如唐人的边塞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367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2-7 00:00:30 | 只看该作者
           通过与诗人的交谈感到,诗人近年来,埋头钻研诗言美的发现和古典诗意翻新拓展,以至于无暇涉猎其他题材和风格的作品写作,可见多么专注于自己选定课题的研究。寻求专业领域里的突破到了痴迷的程度。
           古画配诗难在哪里?原画的原配诗作品在那摆着,你要自己重新做一首放上去,不仅要他承认不次于原配,还要他承认胜过原配。打个通俗点的比喻,这如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夺其所爱占其位一样吗!他能同意吗?而让他承认就要琢磨所创作的新作的意境,韵味、风格都要和原作相差不多,即新来的这位顶替者在身段、品味、爱好、漂亮程度都要和原配差不多,甚至比原配更好一些。而做到如此这般程度何其难也。
           我们普通诗词写作者,恐怕不会有这种体会,盯住一幅古画几天,琢磨一首配诗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是个什么状态?要深入到古画、古诗的骨髓里去研究他的内涵和意趣,出新而不离题,形有别而意相合,是一种什么思维过程?说心里话,初次接触脱胎换骨的说法,我愣住了,尽管以前听说过这种写法,但他毕竟属于小众的用法,属于冷门兵器。不常摆上台面。经仔细一琢磨,恍然醒悟,给古画配诗还只能用此方法,别无他途啊!
           如此深入地研究夺胎换骨法的写作方法在当代恐怕不多,以此为自己的主要创作技法更非古风莫属了,古风无疑已是此冷门中的专家高手。
           大家喜欢古风的古画配诗作品,细心的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就明白了,这其实相当于苦行僧式的苦修,实在不是一般人能坚持得住的工作。偏狭的写作路子,较为受限的思考办法。就好像在有限的几根钢丝上起舞,能站稳就不错了,还要舞出花样,舞姿曼妙、飘逸洒脱,就太难为人了。
           偏偏古风就是这么一位选择在这几条钢丝上舞蹈的人。而且还舞出了水平,舞出了心得。尽管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他的探索还在路上,还有他没有看破和攻下的难点,但他已经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带来了美妙表演,美的享受。这是一个在写作艺术上的有创新意义的实践,是一个在没有前人经验可借鉴的文化荒原上探路的跋涉者。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文化人。
           在采访结束之后,我有一种感觉,真正能耐下心来,研究古画配诗的人不会很多,能有兴趣从事此类写作的人也不会有多少人,尽管古画配诗雅俗皆宜,有着自己独到的艺术价值。毕竟属于高端的冷专业写作领域,只有那些酷爱传统文化和古典绘画艺术的人才有可能从事这门学问,做到有造诣的程度并能出一些成果会很难。期待我们诗词爱好者共同的努力,发现并扶持那些像古风一样的人才。热情地支持他们的创作活动。把一颗颗新苗培育成大树。让中华古老文化放射出新的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8-9 16:15
  • 签到天数: 293 天

    [LV.8]以坛为家I

    5#
    发表于 2017-2-8 16:1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7-2-9 07:55:23 | 只看该作者
    很可惜,黄庭坚把这一方法局限在古人的文章里,您又局限在古人的画面上。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唱和
    昨夜沙洲月转篷,寺钟渔火念冥空。
    寒山一带平明看,立木霜天十月红。

    片片波光点点愁,淹宵渔火泛东流。
    钟鸣古寺人何在,逐影霜天一叶舟。

    禅钟旷野唤三更,落寞寒山佛火明。
    念及斯人超脱去,客船灯晦水声声。

    浪拍孤舟面仰风,烛灯明灭夜虚空。
    斯人就近怀忧远,隐隐钟声往昔中。

    可把唱和之作归属于夺胎换骨的范畴,无论二者的水准相差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367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7#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08:15:14 | 只看该作者
    古风自嘲:
    画作题诗古有之,担将重任自难持。
    身居闹市添音响,李杜江山待有诗。

                   

    感觉这两幅情趣足些。

    前者借助林逋无遗稿的典故,后者因梅花独醒于冬天喻屈原大夫独醒于浊世。前者明白一些,后者隐晦一些,可能前者容易被接受。

    点评

    “待”有诗应改为“代”有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1 17: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367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8#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08:38:02 | 只看该作者
    再推荐两幅:

          

    化用“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化用"君自故乡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367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9#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08:52:44 | 只看该作者



    前两幅写完后有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觉,很有一些情趣,第三篇以梅花喻屈子似乎前人没有写过,属于首创吧,就独醒而言联系紧密,领域一新。

    点评

    “以梅花喻君子”应改为“以梅花喻屈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0 08: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367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3-4 01:02:56 | 只看该作者
    一幅幅承载着古老文化信息的古画,像沉寂许久的不会说话的摆设,在古风的笔下突然被注入了新的生命、新的思想,似乎发出了苍老而睿智的声音,像一位位饱读诗书的学者,又像一位位历尽沧桑的老人,向我们侃侃而谈他们的志向、抱负、他们的感情世界,倾吐他们对那些历史故事的理解,在他们特殊诗画语言中反应出来的性格特色,艺术美感。拉近了历史事件、传奇人物与我们之间的距离,使我们有机会一览他们的神采,令人憧憬而赞赏。这就是古风为古画配诗作品给我们留下的印象,那些被其配诗激活了的文化信息,就是一种新的文化创造,一种重新复活了的古典智慧。古风配诗作品以其浓郁的古典文化韵味,以其厚重的文化积淀,为我们开辟现代人了认识历史、解析古人思想的另一扇窗口,难能可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7-3-10 07:32: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风 于 2017-3-10 08:09 编辑

    http://sucimg.itc.cn/sblog/oe7aa917cc146da81827386a56a34b46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7-3-10 07:39: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风 于 2017-3-10 07:47 编辑

    洛神
    http://sucimg.itc.cn/sblog/obdba676f867fe2952afdb97cfe80c37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7-3-10 07:41: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风 于 2017-3-10 08:13 编辑

    杨贵妃

    http://sucimg.itc.cn/sblog/oa403267ea7f71204d79ea4923e3bf1b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7-3-10 07:51: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风 于 2017-3-10 07:59 编辑

    修道
    http://sucimg.itc.cn/sblog/o0ab0b059b45985796ec2f5256100d4b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7-3-10 07:5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7-3-10 08:10:57 | 只看该作者
    李听圃 发表于 2017-3-2 08:52
    前两幅写完后有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觉,很有一些情趣,第三篇以梅花喻君子似乎前人没有写过,属于首创 ...

    “以梅花喻子”应改为“以梅花喻屈子”

    点评

    已做修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0 21: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367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7#
     楼主| 发表于 2017-3-10 21:52:09 | 只看该作者
    古风 发表于 2017-3-10 08:10
    “以梅花喻君子”应改为“以梅花喻屈子”

    已做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7-3-11 17:51:25 | 只看该作者
    李听圃 发表于 2017-3-2 08:15
    古风自嘲:
    画作题诗古有之,担将重任自难持。
    身居闹市添音响,李杜江山待有诗。


    “待”有诗应改为“代”有诗。


    反到感觉第二句是否可以改动一下
    独担重任
    更通俗易一些。

    点评

    诗词的进步应归属在合力的作用,独担重任言重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2 10: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367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9#
     楼主| 发表于 2017-3-11 20:59:21 | 只看该作者
    待比代更好理解吧?

    点评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代有才人代有诗,“待”字不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2 10: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7-3-12 10:04:21 | 只看该作者
    李听圃 发表于 2017-3-11 20:59
    待比代更好理解吧?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代有才人代有诗,“待”字不妥。

    点评

    已改过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2 10: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2 00:43 , Processed in 0.09221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