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这个急剧变化的后工业时代,每个人都想摆脱简单、低效和平淡的生活,追求那些更加高效、更加丰富、更加刺激的东西。于是,短信代替了书信,微信又代替了短信,手机代替了BB机,高铁代替了绿皮火车……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有些东西并没有如我们预想般的衰亡。就像电视机的普及并没有让收音机消亡,电子书的流行更没有令纸质书绝迹。而文字,这一产生了几千年的“老古董”,在各种多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作为一种交流和表达的媒介,效率已是很低,但我们从不担心它会消亡。因为,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快,不再是人类的唯一需求。
就像木心写过的那首诗: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很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这首诗缅怀了过往那些宁静恬淡而又缓慢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充分展现了文字所蕴含的那份意境、氛围和画面感,那些在脑海里由文字构建的画面,一旦被具象成电视或电影,总会觉得缺点什么,无法呈现想象中的奇美瑰丽。就如同小时候先看了《射雕英雄传》、《萍踪侠影》原著,然后才看的电视剧,总觉得电视剧远没有小说精 。
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正是这样一本发现和展示文字魅力的书。它通过对鲁迅、沈从文、张爱玲、汪曾祺、莫言、冯唐、安妮宝贝等众多近现代作家作品的剖析,试图在冯唐的标准之上,重新划定一条写作的金线,并且指明一条捷径——那就是向经典学习,向那些写出过经典作品的作家学习。从文章的布局谋篇、描摹人物、渲染环境、比喻通感等各个方面举出经典作品中的例子,在此基础上,作深入细致地剖析。
这是一种非常有益的读书方式,让我钦佩。起码让我得到两点启示:
一是很多人读书都是囫囵吞枣,看闲书更是这样,漫不经心,过目即忘。但是你认真仔细地去读一本书,收获一定会完全不同,所谓“书不厌精 、文不厌细”。
另一方面,很多的经典著作,尤其是鲁迅的,都是我们教材学到过的,可是作者用完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作品,而不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那一套荒谬的方式,那些年,我们学过的语文,导致我们对文字,对文学的感知力和领悟力被戕害得所剩无几,对语文的兴趣也大大降低。
作为一名业余写作者,她的很多观点让我心有戚戚焉。
“文学之永恒价值,就在于不厌其烦的传达最细微的人类经验”,我也一直相信“辞藻是静布的空间之美,音节是流动的时间之美。” 写作,不仅是词语的堆砌和炫耀,更应该是情感的表达与流露。文字中所蕴含的意境之美、音节之美,物态之美,以及给人带来的审美愉悦,绝非声音和画面所能相比的。
这是个人人皆需写作的时代:简历、方案、PPT、计划书。文字虽然没有影像来得直接、快捷,但是它携带的信息量更大,更容易沉淀和传达一些思考、理念等有深度的内容。
这也是个人人皆可写作的时代:微信、微博、公众号、自媒体。每个人都可通过社交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无需通过报社、出版社这些权威机构的层层审核,一切都已去中心化。真正实现古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终极梦想——当然,胡说八道还是有人管的。
自己的生活更是须臾离不开文字:人在机关里,每天全力以赴,埋头低首,字斟句酌地“贯彻落实”、“着力推进”、“高度重视“……于平淡的文字中揣摩字里行间的精神和奥义,努力体现自己工作的思路与观点。八小时外,则可以写些自己想写的东西,天马行空,不受约束,真实的所思所想。
写作能力的提高,阅读当然是必经之路,之前一直关注过相关的书籍,教写作的书很多,大部分都是翻译的,国内的相对较少,因为国外有一创意写作的专业,且由来已久。而国内教写作的书,大都是作家或大学教授写的,大都读不进去,乏味,晦涩。但这本书却完全不同。
每一个醉心于文字的业余写作者,都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原创文章推荐:
书评皆为原创,转载请提前联系,转发朋友圈无需。 长按上图,可直接识别二维码。欢迎订阅,并多多转发。
码字是个辛苦活儿,如果本篇文章,或是其中的一句话,打动了你,请点赞示意,我将深感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