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4月11日,是作家王小波的忌日,这几天很多的网站、公众号都在纪念他,他的有趣,他的不羁,他的自由精神,他如何启蒙了一代人的精神。甚至他给李银河的情书都被当作典范文本流传。
他已经离开了20年。20年足够发生很多改变,他走的那一天,香港还没有回归,20年后的今天,第五任特首已经上任。
20年,弹指一挥间。
初识王小波,还是《黄金时代》——也就是时代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那个匮乏、混乱、荒诞的年代里的荒诞故事:下放知青“王二”遭到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却摆脱了传统文人的悲愤心态,创造出一种反抗和超越的方式:既然不能证明自己无辜,便倾向于努力证明自己不无辜。同为下放知青的陈清扬是北医大毕业的大夫,不甘于被群众说成是破鞋,让王二想办法帮助她证明自己不是破鞋,一来二去,大家都认为王二在与陈清扬一起搞破鞋……
王小波以一种黑色的幽默,无厘头的对抗方式和超越悲悯与谴责的关怀,呈现了理性、真诚和纯真,在某个特定的世界里是多么的稀少和珍贵。王小波,就像是旁观陈清扬与王二做爱的那头牛一样纯真,永远无法理解这个世界。
或许,人只有到了一定岁数,才会发现,世间有如此多的好书,都已被自己错过,用在读书上的时间越来越不够用。就像去年,杨绛百年之后,才会提醒自己读一读她的《我们仨》。
年轻时,似乎从没这种感觉,只会觉得玩游戏的时间,闲聊阔论的时间,撩妹谈恋爱的时间不够用,读书永远都在考虑之外。
那些年,虚度的时光啊!
好在历经岁月流逝,吹尽狂沙始到金,一本好书,一个有思想的自由的灵魂,不会因为一次的擦身而过就永远错过。在未来的某个日子,终究还是会相遇。
谨以此文,纪念一位正常人,因为他过于正常,反而与这个扭曲的世界格格不入。
|